分布现状
望天树产于云南南部、东南部(勐腊、马关、河口)及广西西南部局部地区,其分布面积约20平方千米,海拔下限350米,海拔上限1100米。
形态特征
望天树是常绿大乔木,高40~80米,胸径达1.5~3米,树干通直,枝下高多在30米以上,大树具板根;树皮褐色或深褐色,上部纵裂,下部呈块状或不规则剥落;1~2年生枝密被鳞片状毛和细毛。裸芽,为一对托叶包藏。叶互生,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2~6厘米,宽3~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侧脉14~19对,近平行,下面脉序突起,被鳞片状毛和细毛。花序腋生和顶生,穗状、总状或圆锥状,被柔毛;顶生花序长5~12厘米,分枝;腋生花序长1.9~5.2厘米,分枝或不分枝;花萼5裂,内外均被毛;花瓣5片,黄白色,具10~14条细纵纹;雄蕊12~15枚,两轮排列;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柱头微3裂。坚果呈卵状椭圆形,长2.2~2.8厘米,直径1.1~1.5厘米,密被白色绢毛,先端急尖或渐尖,3裂;宿萼裂片增大而成3长2短的果翅,倒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翅长6~9厘米,短翅长3.5~5厘米,具5~7条平行纵脉和细密的横脉与网脉。
生长特性
望天树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向南开口的河谷地区及两侧的坡地上。全年高温、高湿、静风、无霜,终年温暖、湿润,干湿季交替明显,年平均温20.6~22.5℃,最冷月平均温12~14℃,最热月平均温28℃以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降雨日约200天;相对湿度85%,雾日170天左右。土壤属于发育在紫色砂岩、砂页岩或石灰岩母质上的赤红壤、砂壤土及石灰土。在湿润沟谷、坡脚台地上,组成单优种的季节性雨林;在云南常见的伴生树种有千果榄仁、番龙眼;在广西主要伴生树种有蚬木、风吹楠、顶果树、广西槭、任豆等。望天树于5~6月开花,8~10月为果熟期,落果现象比较严重,主要由于虫害所致。
知识点
最高的树
如果举办世界树木界高度竞赛的话,那么澳洲的杏仁桉树,应当有资格问鼎冠军了。
杏仁桉树一般都高达100米,其中有一株,高达156米,树干直插云霄,有50层楼那样高。在人类已测量过的树木中,它是最高的一株。这种树基部周围长达30米,树干笔直,向上则明显变细,枝和叶密集生在树的顶端。叶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像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向平行。这种古怪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气候干燥、阳光强烈的环境,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水分过分蒸发。
沉水樟
沉水樟是常绿乔木,树高可达40米,胸径1.5米。木材的比重通常小于1,也有个别木材大于1,比重大于1的木材可以沉入水中,沉水樟就是此类木材。沉重的木材一般质地紧密,坚硬结实。沉水樟除提供木材外,还可提取芳香油,因而此树种经济价值高。本树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除了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外,由于其地理分布从大陆到台湾呈间断分布,因而沉水樟对植物地理区系的研究亦具有科学意义。
分布与习性
沉水樟分布于我国台湾的台北、新竹、台中、花莲,浙江南部的乐清、苍南、文成、泰顺、庆元、龙泉,福建崇安、建阳、建瓯、南平、沙县、永安、福州、福清、安溪、连城、南靖、上杭,江西全南、遂川、井冈山、泰和、安福、万载、宜丰、铜鼓、永丰,湖南永兴、祁阳、东安、绥宁、洞口、城步,广西东部平南与广东始兴、新丰、肇庆、信宜等地。生于海拔100~900米(台湾可达1800米)的山坡、山谷林内或溪边。此外,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沉水樟树高达10米,胸径10~30厘米;幼树树皮红褐色,平滑,老树树皮灰褐色,条片状纵裂;枝平展或稍下垂;小枝互生,幼时绿色,扁平,排成一面,3~4年生枝红褐色或灰红褐色。沉水樟叶鳞形,二型,交互对生,排成4列,4片成节,上下列的叶扁平而紧贴,先端微尖或钝,具1个明显或不明显的腺点,侧边的叶船形,折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及下部,先端内曲,背部有脊;小枝上面的叶绿色,下面的叶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侧枝顶端;雄球花卵圆形,雄蕊交互对生,各有4花药;雌球花有4~5对珠鳞,中部2~3对珠鳞各生1~2胚珠。球果当年成熟,椭圆形,长9~10毫米,直径6~7毫米,熟时深褐色。种鳞交对互生,薄木质,扁平,背面近顶端有凸起的尖头;种子椭圆形,扁平,周围有窄翅,上下两端有凹缺。
华盖木
华盖木分布于我国云南、文山州(西畴、马关)、红河州(金平)。
生存现状
华盖木属稀有种,目前仅见于云南西畴法斗。因历年砍伐利用,现仅存6株大树。由于花芳香,开放时常被昆虫咬食雌蕊群,故成熟种子甚少,即使种子成熟,亦由于外种皮含油量高,不易发芽,而影响天然更新。若产地森林继续破坏,或残存植株被砍伐,就有绝灭的危险。
形态特征
华盖木是常绿大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达1.2米,全株各部无毛;树皮灰白色;当年生枝绿色。叶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5~26厘米,宽5~8厘米,先端急尖,尖头钝,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侧脉13~16对;叶柄长1.5~2厘米,无托叶痕。花芳香,花被片肉质,9~11,外轮3片长圆形,外面深红色,内面白色,长8~10厘米,内2轮白色,渐狭小,基部具爪;雄蕊约65枚,花药内向纵裂;雌蕊群长卵圆形,具短柄,心皮13~16枚,每心皮具胚珠3~5枚。聚合果倒卵圆形或椭圆形,长5~8.5厘米,直径3.5~6.5厘米,具稀疏皮孔;蓇葖厚木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圆形,长2.5~5厘米,顶端浅裂;种子每蓇葖内1~3粒,外种皮红色。
生长特性
华盖木生长于山坡上部、向阳的沟谷、潮湿山地上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产地夏季温暖,冬无严寒,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温16~18℃,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最高达90%左右;雾期长,年平均霜期只有8.6天。土壤为由砂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或黄棕壤,呈酸性反应,pH值4.8~5.7。地被物和枯枝落叶腐殖质层深厚达10~20厘米,有机质可达20%以上。华盖木为上层乔木,树冠宽广,根系发达,有板根。
华盖木常与大叶木莲、云南拟单性木莲、灯台树、伯乐树、酸枣、假吴茱萸叶五加、马蹄荷、檫木等混生成林。华盖木开花结果较少,每隔1~2年开花一次,花枝不多,结实率亦低。花期4月下旬,果期9~11月。
白桂木
白桂木是桑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有乳汁。幼枝和叶柄有锈色柔毛。叶革质,长7~15厘米,宽5~8厘米,全缘或具波状齿,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与盾形苞片混生于花序托上。雄花序长1.2~1.6厘米;花被2~3片,雄蕊1枚;雌花序较小,花被管状。聚花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
白桂木分布于云南、广东和广西;生于常绿阔叶林中。乳汁可提取硬性胶;果生食或糖渍,或作调味用;木材制家具;根入药,活血通络。
形态特征
白桂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幼叶常羽状浅裂,叶背面密被灰色短绒毛。花单性同株,密生于花序轴上,花序单生于叶腋;雄花序倒卵形或棒状。聚合果球形,熟时金黄,外被褐色短柔毛,表面有乳头状凸起。花期4~5月,果熟期7~8月。
生长特性
白桂木喜光、喜湿,多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的村边疏林、中低海拔丘陵或山谷的疏林中。分布区气候年均温18.8~22.4℃,1月均温8.9~14.8℃,7月均温27.0~28.8℃,年均降水量1459.7~2348.0毫米,年日照时数1448.5~2137.8小时,日照百分率33%~49%,相对湿度77%~82%。
干果木
干果木又名“黄肉荔枝”,在我国目前仅见云南元江热河谷,由于森林过度砍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果熟之后常被人采食,天然更新极差,林下尚未见到幼苗、幼树,生存的植株寥寥无几,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和繁殖栽培,干果木在我国将有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干果木是常绿乔木,高8~10米,胸径约30厘米;小枝圆柱状,暗褐色,略具条纹。偶数状复叶,小叶通常2对,大叶3对,叶轴和叶柄暗红褐色,柄长2.5~4厘米;小叶对生,坚纸质,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厘米,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略反卷,两面微隆起,网脉密,两面隆起;小叶柄长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长约10厘米;花小,直径约4毫米;花萼4枚,匙形,长约1毫米,外面无毛,里面和边缘被白色长柔毛,花药椭圆形,无毛,长约0.5毫米;子房球形,直径约1.8毫米,被白色绒毛和小疣体。果卵圆形,直径约1.8毫米,具钝圆锥形小疣体;假种皮黄色。
生长特征
干果木分布区属北热带季风气候,是云南干热少雨的地区之一,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温23.9℃,绝对最高温42.3℃,绝对最低温3.8℃;年降雨量约780毫米,多集中在雨季,干果木又叫黄肉荔枝全蒸发量达2890余毫米,无霜雪,因而形成十分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成土母质多为花岗片麻岩,土壤多为棕褐色红砂土及红色石灰土,呈中性微酸性反应,pH值6~6.5;林地土层较薄,靠近河岸地带岩石裸露,干果木则生长于石缝间。
虽然林地地坡度较陡,水分在地表不易停留,林地比较干燥,但相对湿度较大,约69%,干果木仍能正常发育,在林中为2~3层乔木种,与其伴生的主要树种有柄翅果、清香木、白蜡树、麻楝等,覆盖度约60%,灌木及草本层稀疏。花期3~4月,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干果木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金平和元江,而目前仅元江、清水洒河谷及小干坝西拉河河谷有少量残存植株,散生于海拔630~1050米的河谷石灰山季雨林中。印度东北部(喀西山)、马来西亚、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西部目前仅有少量残存植株的元江产区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土壤是棕褐色红砂土和红色石灰土,pH值6~6.5。
篦齿苏铁
篦齿苏铁生于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
形态特征
篦齿苏铁
篦齿苏铁是棕榈状常绿植物,高达3米,树干圆柱形、覆被着宿存的叶柄。叶羽状全裂,长1~1.5米,叶柄长15~30厘米,两侧有长约2毫米的疏刺;羽片有80~120对,硬革质,披针状线形,长15~20厘米,宽6~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不对称,中脉在两面均隆起。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茎顶,长圆锥状,具多数螺旋状排列的小孢子叶,直径10~15厘米,小孢子叶呈楔形,长3.5~4.5厘米,密被褐黄色绒毛,下面有多数3~5个聚生的小孢子囊;大孢子叶多数,簇生茎顶,密被褐黄色绒毛,上部斜方状宽圆形、宽6~8厘米,有30余个钻形裂片,裂片长3~3.5厘米,先端尾状刺尖,大孢子叶下部窄成粗的柄状,长3~7厘,胚珠2~4对,生于大孢子叶中部两侧。种子为卵状球形,长4.5~5厘米,直径4~4.7厘米,熟时呈红褐色。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景洪市、红河、思茅市翠云区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海拔1500米以下)。此外,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均有分布。
生长习性
篦齿苏铁分布区地处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域。年平均温度16~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集中于雨季降落,干季较长。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6。
常生于以厚缘青冈、毛叶青冈、峨眉木荷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中;或在余甘子、毛果箕盘子为标志的次生灌丛中也可见到。常1~3年开花一次,花期在6~7月,种子在翌年2~3月成熟。通常4~5月自茎顶萌发新叶,常宿存3~4年,而叶柄基则常宿存于茎干。
长叶竹柏
长叶竹柏是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胸径达70厘米,树干直,树冠塔形。树皮片状剥落,褐色。叶交互对生,叶质地厚,宽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宽2.2~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球花穗状簇生于叶腋;雌球花单生叶腋,数枚苞片,仅一片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圆球形,肉质假种皮包裹,直径1.5~1.8厘米,梗长2.3~2.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