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
9218800000019

第19章 橙色童话(5)

毕再遇手下的军官们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给他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当前唯一的方法就是退兵,但问题是怎么退兵才安全,一旦敌人发现宋军退兵了,一定会追杀上来,这样一来军队就会大乱,不但不能保存实力,还会导致宋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大家商量了半天还是没能找到一个妥善的办法。毕再遇见大家都开始着急起来了,就笑着说:“大家不用太过着急,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商量一下吧。现在敌军没有摸清我们的实力,一时半会儿不会轻易和我们开战,只能和我们形成对峙的局面,这就为我们争取了时间,所以现在先休息去吧。”大家见毕再遇这么说,只好回到自己的营帐里休息去了,毕再遇继续在自己的营帐里考虑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第二天清晨,营里响起了一阵鼓声,这是在做例行的战前操练,而这一阵阵的鼓声却让毕再遇的眼睛为之一亮,他想到了一个安全撤军的好方法了。他让军官们全都到自己的营帐里商量退兵的事情。毕再遇等人都到齐之后,笑着告诉大家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迷惑敌人让部队安全撤退了,大家一听都非常高兴,连忙问究竟是什么好办法。毕再遇笑着说:“每次当你们听见敌方战鼓响起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当然是知道对方正在准备战斗了。毕再遇高兴地说:“不错,的确是这样。如果我们在撤退的时候,让战鼓一直不停地发出响声,那么敌人会怎么想呢?”大家一听顿时明白了毕再遇的意思,可怎么样才能在部队离开的时候让战鼓不停地响呢?毕再遇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他已经找到敲鼓的了,然后毕再遇带着这些军官来到存放粮草的营地,只见营地里用绳子将几十头羊捆着,旁边立了一排木架子,每个架子下面都有一面鼓,士兵们正忙着将那些羊吊在木架子上。吊着的羊因为四只脚悬空着,所以就不停地乱踩,正好踩在鼓面上,几十面鼓发出了巨大的鼓声,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准备战斗,众人一看就全明白了,于是大家分头回到各自的营帐准备撤离。

而在此时,对面营地里的金兵听见宋营里鼓声震天,以为是宋军打过来了,连忙整队准备迎战,可是过了一会儿,除了营地里的鼓声之外,却没有看见半个宋军士兵冲过来。金兵将领不知是怎么回事,等了一会儿之后,见还是没有宋军出来,于是认为这一定是宋军扰敌的假象,就放松了警惕。可一连两天都是这样,金兵也觉得有点奇怪了,就派了几个士兵偷偷去侦察,看宋军究竟在搞什么。可是等侦察的金兵来到宋营的时候,却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就壮着胆子闯了进去。他们只见宋营里一片空荡荡的,没有一个士兵一匹马。金兵大吃一惊,立刻回去向主帅报告,等金兵大队人马赶过来搜查时,才发现除了那几十头被捆着的羊之外,没有一个宋兵的人影。金兵统帅这才知道自己被毕再遇给骗了。宋军已经争取到了两天的时间撤离,所以根本没有了继续追击的意义,金兵只好失望地退军回国了。

毕再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部队赢得了十分宝贵的撤离时间,让部队得以安全、完整地撤退,保存了宋军的战斗实力,为将来更好地与金兵作战做好了准备。

长毛的肉

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文公是一个喜好美食的人,所以他招揽了很多有名气的大厨给他做各种美味的食味,而晋文公喜欢新奇的口味,所以给他当厨师就必须是非常有头脑的人,常常创造一些新口味来满足晋文公的喜好。

有一天,厨师新做了一道烧烤的肉食给晋文公食用,当侍从将这道肉食端上来时,老远就闻到了香味的晋文公不禁非常高兴,想着大老远就闻着这香味了,这肉的味道肯定差不了。当这道菜放在晋文公面前时,晋文公立刻拿起了小刀准备切割烤肉尝鲜,可是,正当晋文公准备下刀的时候,一下子就愣住了,只见那块烤得香喷喷的肉上面居然有好几根毛发,让人见了就恶心,一点食欲也没有了。这可把晋文公气坏了,立刻命令侍卫将厨师给叫来问问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侍卫来到准备饮食的厨房对厨师说:“快点跟我来,大王叫你去问话呢。”厨师见侍卫的脸色很不好,一下子变得十分的紧张,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试探着问那名侍卫,那名侍卫不耐烦地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王令我来带你过去问话,快点走,啰唆什么?”厨师只好硬着头皮跟着那名侍卫去见晋文公。

来到晋文公面前,晋文公非常生气地对厨师说:“你好大的胆子,难道想害死我吗?为什么在这块肉上面有这么多的毛发,真是岂有此理!快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厨师一听吓了一跳,想自己刚才做好这道菜的时候,明明是干干净净交给那名送菜的侍卫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毛发粘在上面呢?可是现在大王正在气头上,如果自己现在申辩的话,大王一定听不进去,得用一个巧妙的方法来为自己辩解。这名厨师想了想之后,一边叩头一边说:“大王,臣该死!臣居然将这么不干净的食物给您送了上来,实在是罪该万死。上这道菜给大王食用,臣有三条大罪,请大王定罪。”晋文公一听觉得有点奇怪,怎么是有三条大罪,自己只知道上了不干净的饮食这一条大罪呀?这可得好好听听其中的原因,于是晋文公说:“好,既然你认为自己有三条大罪,那么就好好说说,有哪三条大罪吧。”厨师叩了叩头说:“首先,臣将刀磨得比最锋利的宝剑还快,切得了肉,却切不了这肉上的毛发,这是第一罪;其次,臣用木棍将肉穿起来上调料的时候,居然没有看见肉上的毛发,这是第二罪;最后,臣将这肉放在火上仔细烧烤的时候,将肉块烤得香脆油亮、香味扑鼻、皮酥肉脆的时候,居然没有将这肉上的毛发给烧掉、烤掉,这是第三罪。因为这三条大罪,都是臣的过失,所以请大王治臣的罪吧,不过,大王一向以贤明著称,请在治臣的罪之前,看看有谁和臣有过矛盾或是有什么人对臣不满吧。”

听了厨师的一席话,晋文公冷静下来仔细一想,觉得厨师说的话很有道理。如果这肉上的毛发是先前就有的,在经过厨师这番摆弄之后,肯定早就没有了,怎么会出现在已经弄好的东西上呢?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名堂。于是,晋文公沉下脸来,用十分严厉的眼光看着手下的那些侍卫,问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不快快给我说出来!”手下的侍卫们全都没有吭声,只见刚才端菜来的那名侍卫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汗水正慢慢地从脸上流下来,腿也有点发抖。晋文公见状心里明白了几分,用手一指:“你,出来!”只见那名侍卫一下子就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晋文公问:“是不是你做的手脚?快说!”那名侍卫叩着头,一个劲地叫饶命。晋文公命人将这名侍卫拖出去惩罚了一番,然后对厨师说:“刚才差点错怪了你,让你受惊了,不过你挺聪明的,居然能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辩白,真是很有头脑啊!我要好好地奖赏你!”然后奖给这名厨师许多金银和布匹,厨师高兴地叩头谢过晋文公就回去了。

直入云霄的楼台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实力一度非常强大。由于国泰民安,边境安宁,魏王也就过得十分悠闲。有一天,他站在王宫里高高的楼台上,望着四周的景色,感觉非常舒服自在。当他抬头望着蓝天之时突发奇想,如果自己在这里建一座高高的楼台,有从地到天的一半那么高,就叫它“半天台”,站在那么高的楼台上,一定比现在更加的惬意吧!这个念头一起,魏王就再也放不下了,一门心思地想要建半天台,并召集了自己的大臣们来一起商量这件事。

当大臣们听到自己的国君居然有这么一个不切实际的念头时,都纷纷劝魏王打消这个主意,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魏王越是见有人劝他,他建半天台的决心反而越大。到后来,魏王见劝阻的大臣越来越多,不由得非常生气,对大臣们下了不许再劝阻的命令,而且还声称,如果有谁再劝他,那么他就会将那个人砍头示众,看还有没有人敢再来劝阻。这命令一下,所有的大臣们都不敢再说话了,魏王见无人再反对,于是就下令在四个城门处张贴告示,向天下的百姓宣告自己建半天台的决定。

当这个荒唐的告示贴出来之后,百姓们议论纷纷,认为他们的大王一定是鬼迷心窍了,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想法呢?但魏王已经听不进去谁的劝告了,而且还会杀掉劝阻的人,所以虽然大家都觉得可笑,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去向魏王指出来。

这天,魏王的王宫外来了一个人,名叫许绾。他背着筐,带着铁锹准备拜见魏王,说自己是来帮助魏王建半天台的。卫士们将许绾的话向魏王禀告了。魏王正在为大臣们劝他不可以修半天台的事生气呢,一听竟然有人主动来帮助,心中十分高兴,命令卫士立刻将这人带进来。

许绾来到王宫里面,拜见了魏王。魏王问他:“听说你是来帮助我建半天台的,那你有什么高招吗?你准备怎么建这个半天台呢?”许绾回答道:“我修建高台的本领不太高,但可以帮助魏王计划一下建台的事。”魏王又问:“你觉得建这个半天台需要准备一些什么呢?”许绾回答说:“首先,大王应该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魏王一听打断了许绾的话说:“为什么我建半天台必须要先发动战争呢?”许绾笑道:“大王您难道不知道吗?听说这天到地的距离有一万五千里,建半天台就需要七千五百里高。要建这么高的建筑,下面的地基一定要很大才行,至少需要八千里的土地做地基。可是我国的国土没有那么大,所以只好先打仗,先把我国四周的诸侯国全部占领了。可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将更远地方的国家全部消灭,据为己有,要先占领八里的土地。不过这还不够,因为建造这样的建筑还需要非常多的材料和人力,以及供应给这些人员的粮食,必须在八千里以外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而且种植面积还必须十分广阔才够给这些人吃,而为了这些,就只能靠战争来夺取。所以,我认为在建半天台之前,大王必须先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必须要打赢才行,不知道大王认为我的这个建议好不好呢?”魏王听了许绾的一番话之后,呆在座位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仔细想了想许绾的话,魏王也觉得这的确是一个不可能的计划,自己的想法太荒唐可笑了。于是,魏王不好意思地对许绾说:“先生确实是一个高明的人,用这种办法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谢谢先生的一番教诲,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接着,魏王下令将贴在四个城门上的告示给撕了下来,从此以后,再不提什么建半天台的事情了。

许绾以自己的聪明机智,让魏王认识到了错误,阻止了一件荒唐事情的发生,为魏国的百姓免去了不必要的负担。

竹筐扔父

孙元觉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大孝子。在他十多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和爷爷住在河南开封附近。他的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老得不仅不能帮家里做事了,而且还需要别人的服侍才能吃饭穿衣,而孙元觉对爷爷非常孝顺,常常将好吃的东西留给爷爷吃,总想着让爷爷过得舒服一点。可孙元觉的爸爸却不这么做,他认为爷爷太老了,只能给家里增添负担,总想着让爷爷离开自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