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922300000018

第18章 厚德载物:大地和大海的智慧 (3)

《新唐书》中有一个武则天与狄仁杰的故事:

武则天称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有一天,武则天向狄仁杰:“你以前任职于汝南,有极佳的表现,也深受百姓欢迎。但却有一些人总是诽谤诬陷你,你想知道详情吗?”狄仁杰立即告罪道:“陛下如认为那些诽谤诬陷是我的过失,我当恭听改之;若陛下认为并非我的过失,那是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谁在诽谤诬陷,如何诽谤,我都不想知道。”武则天闻之大喜,说狄仁杰是仁师长者。

做人难,难在如何面对诽谤、诬陷。俗话说:“流言止于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被流言中伤的,因为他们懂得用沉默来对待那些毫无意义的流言和诽谤。

弦外有音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沉默是最好的反抗。这种无言的回敬可使对方自知理屈,自觉无趣,获得比强词辩解更佳的效果。”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巴金先生曾受到无聊小报和社会小人的谣言攻击。巴金先生说:“我唯一的态度就是不理!”

用沉默来应对诽谤,让浊者自浊、清者自清,诽谤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睚眦必报。

该遗忘的,该铭记的

智慧点金石

《庄子·内篇·德充符》中说:“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意思是:只要德行上有过人之处,形体上就会被人遗忘。人如果不仅忘记容易忘记的形体,还能忘记不容易忘记的德行,那就叫做“真忘”。

一般的人做不到“真忘”,甚至也做不到因为德行美而忘掉形体丑,他们自以为聪明,结果,应该忘记的不忘,不该忘记的却忘记了。在庄子看来,这是真正的大糊涂。

故事苑:曲径通幽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一些事需要我们忘却于脑后。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

铁匠和他的好朋友结伴去旅行,一路上两个人相互照顾。

有一天,他们在翻过一座大山时,铁匠不幸失足,在他滑向悬崖边的一瞬间,好朋友不顾自身危险,拼命拉住了他。铁匠于是在附近的一块大石头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救了铁匠一命。

他们继续前行。一个月后,他们来到一处结冰的河边,他们为是踏冰而过还是寻桥而过争吵起来。一气之下,好朋友踢了铁匠一脚,铁匠跑到冰面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好朋友踢了铁匠一脚。

有个过路的行人见了,好奇地问铁匠:“你为什么把好朋友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他踢你的事刻在冰上?”

铁匠说:“好朋友救了我,我永远都感激他;至于他踢我的事,我会随着冰上字迹的融化而忘得一干二净。”

任何人,在具备“兽性”的同时也拥有“人性”。所谓“兽性”,有时表现在一个方面——人是容易记仇的动物,他会把损害自己利益的人与事牢记于心;而在“人性”方面的表现是,他能在“忘”与“记”两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情,永远牢记别人的“好”。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在“人性”和“兽性”的较量中,“人性”永远占据上风,即使暂时退却,也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由年轻战士背着。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吓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将自己的衬衣撕下帮战友包扎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度过那一夜的。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恕了他。”

的确,宽容是一种美德。正如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有人即使有缺点,那也一定有值得人同情和原谅的地方。要知道,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是一种异常高贵的行为。

故事苑:曲径通幽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渺无垠;苍茫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宽容是壁立千仞的山峦,是容纳百川的江河。

宽容也是一种幸福,我们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我们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就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

遗忘别人的“不好”,铭记别人的“好”。当你对别人宽容之时,即是对你自己宽容。因此,哲人说:“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

孝的至境

智慧点金石

《庄子·内篇·人间世》中有:“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指出了孝的至高境界,那就是:做儿女的孝敬父母,“不择地而安之”,不等时间,不等空间,不等环境,尽我的力量,就是“孝之至也”。

“子之爱亲,命也”,儿女爱父母,这是天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然而,很多人通常将父母的爱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直到自己也有了子女,理解了为人父母的苦心,却发现自己想要反哺回报已悔之晚矣。

故事苑:曲径通幽

大道相通,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禅家,都认为孝敬父母乃是为人子女的本分。

据传,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年轻人因为苦恼而迷上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这一日,年轻人听说远方一座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敬仰,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那位得道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诉说,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请教佛法时,高僧开口道:“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贫寒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他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户富有人家,更没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说的那样的人。

年轻人开始对高僧产生了怀疑,他彻底绝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披星戴月,连夜赶回了家。到家时已是午夜。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扣响门环,“谁呀?”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很快,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就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着他。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板上!刹那间,他灵光一闪,想起了高僧的话。他突然明白了一切。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所以说,孝的止境,在于以父母待你之心回报父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穷富有,孝由心生,不由外物。《孝经》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弦外有音

作为子女,我们常常享受着父母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索取得那样的理所当然,接受得那么心安理得。为了孩子,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父母都是那样的义无反顾!然而,在这个父母之爱与子女之爱的天平上,永远是不平衡的,毕竟,我们为父母付出的实在太少了,但父母对我们仍是满怀期待。从你真正感悟的那一刻开始,用心爱你的父母吧,如果认为以道德与良心之名过于空大,不妨把它作为让今生今世少一些遗憾的手段之一,多孝敬父母,趁现在,还来得及孝敬的时候。

至善无痕

智慧点金石

《庄子·内篇·养生主》中有:“为善无近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善事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你在做善事才这样。

如果一个人为了做好人而做好事,为了做好事的名声,那就不算是真正的做好事。比如现代社会的一些明星,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在观众心目中的好感,才去支持慈善事业,这种做法,是为庄子所不齿的。

故事苑:曲径通幽

《聊斋志异》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读书人做梦去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发下题目,他一挥而就,其中卷子里有几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读书人认为,一个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又例如一个人在扔掉一把不好用的旧刀时不幸伤了人,他并没有存心要伤害对方,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受处罚。关公当场阅卷,拍案叫好。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为善无近名”的道理。总的来说,庄子提倡的是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至善无痕。这对我们在做人行事方面不无启示。

小镇上有一家菜摊,平时顾客不多,因为这里的人都比较穷,买不起菜。不过,经常有些穷人家的孩子来这里转悠。虽然他们只是玩,可店主还是像对待大人一样与他们打招呼。“孩子们,今天还好吧?”

“我很好,谢谢。老板,这些马铃薯看起来真不错。”

“可不是嘛。你妈妈身体怎么样?”

“还好,一直在好转。”

“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

“不,先生。我只是觉得你的马铃薯真新鲜!”

“你要带点儿回家吗?”

“不,先生。我没钱买。”

“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

“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

“真的吗?让我看看。”

“给,你看。这是最好的。”

“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差不多有吧!”

“这样,你先把这袋马铃薯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玻璃球。”

“一定。谢谢你,老板。”

每次店主和这些小顾客交谈时,店主太太就会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她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

镇上很多贫困的人家没有钱买菜,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他就这样假装着和孩子们为一个玻璃球讨价还价。就像刚才的这个孩子,这次他有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可是店主想要红色的,下次他一准儿会带着红玻璃球来,到时候店主又会让他再换个绿的或橘红的来。当然打发他回家的时候,一定会让他捎上一袋子上好的蔬菜。

许多年过去了,店主因病去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遗体告别,包括以前那些和他交换东西的孩子们,而今他们都已经成了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店主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前。小伙子们走上前去,逐一拥抱她,亲吻她的面颊,和她小声地说几句话。然后,她泪眼蒙蒙地目视他们在灵柩前停留,看着他们把自己温暖的手放在店主冰冷苍白的手上。

弦外有音

我们很难估量做善事对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影响。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生命需要我们做的是敞开心扉爱他人,真诚地爱他人,去宽慰失意的人,安抚受伤的人,激励沮丧泄气的人。至善无痕,让施与心就像玫瑰花一样散发芬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