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922300000024

第24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 (1)

艰行世间,凌波微步

智慧点金石

凌波微步,乃金庸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段誉的独门脚法,潇洒飘逸,悠游于罅隙之间,脱敌于寸毫之险,颇有仙风道骨。行走人心险恶之艰难世间,非凌波微步不可遁污浊,离喧嚣。选择凌波微步,也是按平常脚法无法畅行之下的无奈选择。

陈鼓应先生认为,《人间世》首先说尽了人世的艰难。其所以艰难,乃因世间的混浊。路难行,一个人在初涉世事的时候,必须学会行走世间的“脚法”,否则,你将寸步难行。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头野猪,从一出生就被关在一个山洞里喂养。它的妈妈十分宠爱它,平常舍不得放它出去锻炼锻炼,直到野猪长大了,牙齿长得又长又尖,它妈妈才放它出山洞,让它去自谋生路。因而这头野猪直到出山洞时,还不知道别的动物是什么长相,又都有些什么本事。

这只刚出道的野猪,刚开始碰到的恰好都是些力气比它小的动物,理所当然的这些小动物也就成了野猪的“阶下囚”,野猪为此洋洋得意,它错误地认为这世上所有的动物都不如它。

隔了几天,这只野猪碰见了一只狼,它扑上去就把狼咬死了,这一下,野猪更加得意、更加自信,行为也就更加放肆。随后它看见鹿,又扑上去乱咬一气,鹿挣扎了几下,就死于野猪的“钢牙”下。野猪的自信心上升到了极点,它决定要凭着自己的本领“雄霸天下”。

一天,这只野猪正在森林里“散步”,一头大象走了过来,野猪自言自语地说:“这家伙个头儿真大,但看样子并不灵活,我要在它面前显示一下我的力量,征服它,让它以后听从我的指挥。”野猪带着必胜的信心,毫不犹豫地朝大象冲了过去。

大象毫不惊慌,它伸出长长的鼻子把野猪卷了起来,高高举起,然后狠狠地摔到地上,几脚就把这只狂妄自大的野猪踩死了。

这头野猪最后之所以惨死,就因为它对世路的难行认识得不够,最终栽倒在半途之中。

弦外有音

一个人若想在这个世间走得更顺畅、更完美,必须学会“端虚勉一”、“内直外曲”、“成而上比”,更应该学会“心斋”,这样不但能保全自己,更能达到游世的境界。

正如《庄子·生主》中所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明哲保身之妙法,尽在其中矣!

庄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人世生存的可能的途径而已,无论如何,一个人必须开自己的慧眼学会怎样做人,认清那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在这个艰难的丛林世间立于不败之地。

进亦乐,退亦乐

智慧点金石

在个人道德修养上,老子曾言:“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庄子心中也有“人生宝”,即《庄子·内篇·大宗师》中这样一句话: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

面对人生的波澜,应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只要你好好珍惜其中的一二,并不断用心血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和幸福的生活。但是,很多人通常陷入人生的陷阱,不能自拔,仿佛可怜的北极熊,因嗜血的习性,因不知进退,而成为别人手中的猎物。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金朝有这样一位在官场深知进退,而游刃有余的石琚:

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石琚考中进士,任邢台县令。当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邢台守吏更是贪婪恶暴,强夺民财。在此环境之下,石琚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不仅不贪不占,还多次告诫别人不要贪取不义之财,他常对人说:

“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怎么能利令智昏,干下不仁不义之事呢?人们都知钱财的妙处,却不闻不问不义之财所带来的隐患,这是许多人最后遭祸的根源啊。”

邢台守吏对石琚的劝告置之一笑,还嘲笑他说:

“世事如此,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吗?你的这些高论说来动听,实际上却全无用处,你何苦自守清贫,不识时务呢?要知无财才是大祸,你身在祸中,尚且不知,岂不遭人耻笑?切不可再言此事了。”

石琚又气又怒,他当面对邢台守吏又规劝说:

“一个人到了见利不见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祸临头了。你敛财无度,不计利害,你自以为计,在我看来却是愚蠢至极。回头是岸,我实不忍见到你东窗事发的那一天。”

邢台守吏拒不认错,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书诬陷石琚贪赃枉法。结果,邢台守吏终因贪污受到严惩,其他违法官吏也一一治罪,石琚因清廉无私,虽多受诬陷却平安无事。

石琚官职屡屡升迁,有人便私下向他讨教升官的秘诀,石琚总是一笑说:

“我不想升迁,凡事凭良心无私,这个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他们不屑做罢了。”

来讨教的人不信此说,认为石琚是在敷衍自己,心怀怨气,石琚见此又是一笑道:

“人们过分相信智慧之说,却轻视不用智慧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偏见吧。”

金世宗任命石琚为参知政事,石琚却百般推辞,金世宗十分惊异,私下对他说:

“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却不思谢恩,这是何故?”

石琚以才德不堪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亲朋好友力劝石琚,他们惶急道:

“这是天下的喜事,只有傻瓜才会避之再三。你一生聪明过人,怎会这样愚钝呢?万一惹恼了皇上,我们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天下人更会笑你不识好歹。”

石琚面对责难,一言不发。他见众亲友喋喋不休,最后长叹说:

“俗话说,身不由己,看来我是不能坚持己见了。”

石琚无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却对妻子忧虑地说:

“树大招风,位高多难,我是担心无妄之灾啊。”

他的妻子不以为然,说道:

“你不贪不占,正义无私,皇上又宠信于你,你还怕什么呢?”

石琚苦笑道:

“身处高位,便是众矢之的,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岂是有罪与无罪那么简单?再说皇上的宠信也是多变的,看不透这一点,就是不智啊。”

石琚任太子少师之时,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习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金世宗听来十分生气,后细心观察,才认定石琚不是这样的人。

金世宗把别人诬陷他的话对石琚说了,石琚所受的震撼十分强烈,他趁此坚辞太子少师之位,再不敢轻易进言。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位极人臣,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石琚表面上虚与委蛇,私下却决心辞官归隐。他开导不解的家人故旧说:

“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愿已足。人生在世,祸在当止不止,贪心恋栈。”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辞官,金世宗见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世人对此事议论纷纷,金世宗却感叹说:

“石琚大智若愚,这样的大才天下再无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石琚可谓深谙进退之道,能进能退,把握有度,所以才能在官场多年而屹然不倒。

弦外有音

唐朝一位名叫布袋和尚的僧人写过这样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做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却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同流世俗不合污,周旋尘境不流俗

智慧点金石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或许听来略显晦涩,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方法。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对这种生活态度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济颠和尚,以其佯狂应世,游戏风尘,为人排忧解难,看似疯疯癫癫,实则一切了然,表面嬉笑尘世,实际心怀慈悲。后人有诗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一个鞋儿破、帽儿破、身上袈裟破的行脚僧,一个人人都笑骂的癞头和尚,却是一个行走红尘惩恶扬善的活佛,这便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修道者首先要能冲虚谦下。冲和谦虚,虚而不满,源远流长,绵绵不绝。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

故事苑:曲径通幽

冲而不盈,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却不流俗,混迹尘境,但仍保持着自身的光华。南怀瑾先生认为将“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得得心应手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中唐时期的郭子仪。

郭子仪被唐德宗称之为尚父,尚父这个称谓,只有周朝武王称过姜太公,在古代是一个十分尊崇的称呼。由唐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率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