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生于四川成都。著名历史学家。清末举人出身,早年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1917年应北京大学之聘,担任国史编纂处民国史纂辑。1927年起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1931年起,专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身份全薪退休。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考古专门委员。著述有《古董琐记》、《中华两千年史》、《桑园读书记》、《东京梦华录注》、《清诗纪事初编》、《槐居唱和集》等。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十九岁留学日本,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师从章太炎治“小学”。1913年始,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杂感,力主“文学革命”。“五四”后,任北京师大国文系主任,参加语丝社,并致力于音韵学研究,从事文字改革工作。1928年任北平大学中文系主任。有音韵学和辞书等著述多种。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著作有《梁启超年谱长编》、《扬子江芜湖以下的地质》等二十余种。
【张竞生】(1888—1970),原名公室,广东饶平人。学者、性学研究专家。1919年获法国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至1926年,受蔡元培聘任北大哲学教授。1926年公开出版《性史第一集》。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
【李大钊】(1889—1927)原名耆年,字寿昌、守常,笔名李钊,河北乐亭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17年应聘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经济系、历史系教授。十月革命后,接受和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中共北京市委和北方区委的工作。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秘书、北大图书馆馆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等职。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主要论著收入《李大钊文集》。
【李四光】(1889—1971)字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1920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1931年担任北大地质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为中国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做出重大贡献。
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等。
【刘文典】(1890—1958)字叔雅,原名文骢,笔名刘天民,安徽合肥人。近现代民主革命家和著名学者。早年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后经陈独秀推介,到北京大学任教,经过数年努力,完成第一部学术著作《淮南鸿烈集解》,学术声誉由之大振。1927年出任安徽大学校长。1928年重回北京大学任教授。1949年后曾当选全国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三余札记》、《群书校补》、《杜甫年谱》等。
【许德珩】(1890—1990)字楚生,江西九江人。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活动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是“五四”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历任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教官,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44年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1945年改名为九三学社),任常务理事,后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驿,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1910年留学美国,师从杜威,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英文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1946年至194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去台湾。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宣传民主、科学,倡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主要著述有《尝试集》、《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刘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语言学家、作家。1917年起,历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新青年》编辑,是当时北京大学著名的进步教授之一。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
1931年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教授兼研究所文史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特约研究员等职。长期致力于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对我国实验语音学的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主要论著有《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讲话》、《四声实验录》等。
【周炳琳】(1892—1963)字枚荪,浙江黄岩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曾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和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等,解放后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
【张申府】(1893—1986),原名张崧年,河北献县人。张岱年之胞兄。
哲学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最早把罗素哲学引进中国的人。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1925年退党。抗战期问参与组建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安排,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晚年任全国政协委员。逝世后,《人民日报》讣告称其为“党的老朋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原籍湖北黄梅,生于甘肃渭源。著名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1922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31年起长期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47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论稿》、《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等。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笔名漱溟,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早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同时进行比较文化研究。20年代末开始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时期,曾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多个民主社团,积极响应抗战,并任《光明报》社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等职。对以儒学、佛学为代表的东方哲学和东方文化有精深的研究,成为一代宗师。主要著作有《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等。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著述宏富,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汉代学术史略》等。主持过《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
【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宁波人,学者、古小说戏曲版本学家。曾任北平孔德学校总务长,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继鲁迅之后,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1935年2月19日在北京大学讲台上因脑溢血昏倒,不幸逝世。主要著作有《中国小说史》、《录鬼簿新校注》、《不登大雅文库书目》等。
【陈衡哲】(1893—1976)笔名莎菲,原籍湖南衡山。历史学家、作家。
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应蔡元培之邀回国,任北京大学西洋史兼英语系教授,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此后,又先后在四,川大学、东南大学任教授。陈还是最早用白话文进行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西洋史》(上下册)、《文艺复兴史》、《衡哲散文集》、《小雨点》、《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浙江绍兴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校教授。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撰写《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对中国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均有独创见解。主要著作还有:《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唐代佛教》、《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等。
【毛子水】(1893—1988)名准,字子水,以字行,浙江衢州人。著名学者。学问广博,被誉为五四时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天津《益世报》主编。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自由中国》、《新时代》杂志主编。著述集为《毛子水文存》、《毛子水全集》。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在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直至去世。
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钱穆】(1895—1990)字宾四,号未学斋主,江苏无锡人。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1930年任燕京大学讲师。1931年起历任北京大学、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担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法学院院长。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任院长。1967年去台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期研治史学,功底深厚,造诣很高,著述丰富,有《国史大纲》、《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宋明理学概述》等。
【金岳霖】(1895—1984)字龙荪,湖南长沙人。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逻辑学会会长等职。长期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并且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后改语堂,福建龙溪(今龙海)人。
著名学者、作家。曾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32年起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为“论语派”代表人物。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长于英文写作,风格幽默、闲适。著述主要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幽默小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