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924200000021

第21章 军事经纬——指点江山的豪情 (4)

靖国神社 (Yasukuni Shrine) 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它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

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各竖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石塔建于193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里。在神社一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侵华日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神社大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中246万多名战死者的牌位,其中大多是死于对外侵略战争的军人和战犯。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

战前,靖国神社既是国家宗教设施,也是军事设施,它从一开始就与军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日本对外侵略中,军国主义势力利用靖国神社煽动崇拜天皇、为天皇陛下赴死的军国主义情绪,为侵略战争服务。战后,靖国神社改为独立的宗教法人,但其作为军国主义精神支柱的影响依然存在。

巴巴罗萨计划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批准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准备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来击败苏联。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空军突然袭击了前苏联西部边境内的66个机场,并以停在机场上的飞机为主要攻击目标,开战仅9小时,即消灭苏军飞机1200架。德国空军还对前苏联西部城市、交通枢纽、桥梁、渡口及重兵集结地域进行了猛烈的空袭,并在苏纵深内空投伞兵和利用当地反动分子,对道路、桥梁、仓库、通信设施进行破坏。与此同时,大批德国坦克装甲部队,在宽大的正面上向前苏联发起快速突袭。在空中与地面的快速立体攻击之下,苏军失去了制空权,交通运输和通信联络中断,部队失去指挥,溃不成军,损失惨重,被迫节节败退。战争第一天,前苏联空军就损失飞机1811架。战争第二天,西部军区空军司令科佩茨少将战败自杀,西部大军区司令帕夫洛夫大将也受到军法审判,被处极刑,前苏联空军总局局长雷恰科夫中将也被撤职并判以重刑。据德军宣布,至6月底消灭苏军飞机3000余架,至8月底已达5000余架,至12月5日前,在5个半月中共消灭飞机8000~10000余架!由于空中作战失利,苏军地面军队失去了空中支援掩护,任凭德军俯冲轰炸机肆虐。

但是,前苏联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前苏联人民忍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进行了4年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付出了2000余万人的流血牺牲,终于夺回了战略主动权,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

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4年,随着苏联军队的胜利,英美联军决定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开始了。美国第四师首先于早晨6时30分开始登陆,紧接着,英国第二集团军也开始登陆……与此同时,大批伞兵在德军的后方空降。

德军将领们连忙调兵抵抗,并请求希特勒调两个精锐的坦克师增援诺曼底,可希特勒正在睡觉,没有人敢打扰。希特勒醒来时,已是下午3时,盟军登陆部队早已深入陆地好几公里,大批坦克、火炮和后续部队也源源不断地登陆。到7月5日,盟军登陆部队已超过100万。希特勒精心策划的“大西洋铁壁”被一举突破。德军从此陷入苏联和英、美联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什么是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国际会议。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之中。

什么是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在咨文中他说明了援助希、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进而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抗拒共产主义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他还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影响不仅远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这就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早期说法。因此,他要求国会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 1947~1950年,美国援助希、土两国659亿美元。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武装和改编希腊政府军队。1949年,在美军军官指挥下扑灭了希腊革命。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当时它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国变为战后的敌国,标志着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冷战”作为国策。在此后25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支配着美国的对外政策。

什么是冷战

“冷战”指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封锁等非武装的对抗行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集团,竭力想颠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不仅通过战争,即所谓“热战”,就是指传统意义上武装军事对抗行为,还依靠除军事对抗形式之外的一切反对社会主义的活动,其表现为组建军事集团、进行军备竞赛、在国外建立军事基地、干涉他国内政、扶植代理人进行局部战争等。“冷战”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状态。与“热战”一词相对应,通称为“冷战”。

“冷战”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纳奇伦比亚的一次演说。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列亚得里亚海边的里维斯特,一幅横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到20世记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国际社会几乎一致认为“冷战”时期已基本结束。

柏林危机是怎样酿成的

1947年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加紧对西欧的控制,合并英、美占领区,阻挠就德国统一问题和缔结对德和约问题达成协议。

1948年在柏林发生的一次美苏斗争,历时11个月,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而告终。史称这次 斗争为“柏林危机”。这次危机是美国蓄意分裂德国、恶化美苏关系而制造的一次事件。

战后,德国战败,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1945年6月5日,占领区当局在柏林开会,联合发表《关于德国占领区的声明》,规定东区由苏联占领,西南区由美国 占领,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柏林由四国共管。随后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 会,对德国实行管辖。1945年以后。为了解决德国问题,四国曾举行过数次外长会议。

1948 年 2 月,美、英、法、荷、比、卢六国外长会议,筹划在西方占领区成立德意志国家,6月 21 日宣布实行币制改革,加深德国的分裂。苏联对上述活动一再提出抗议和反对,于1948年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苏占区和整个柏林发行新货币,并拒绝美国提出的西方三国参加管理柏林货币的要求。对此,美国在英、法两国同意下将其货币改革扩大到西柏林。同年 6 月24日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切断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对苏占区实施交通和贸易限制,向西柏林空运物资。柏林局势一时十分紧张。由于双方都不愿诉诸武力,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妥协,1949 年5月12日解除对柏林的封锁。但柏林在1948年底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柏林墙”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大国首脑多次会晤,对战后情况作了部署,决定由三大国分区把德国占领,成立中央管制委员会,行使德国权力。

西方盟国首先在分裂上迈开实质性的一步。在德国西部,美占区和英占区首先合并,形成了一个“三占区”或“西占区”,但是在东部苏联占领的苏占区却巍然独存。这只是分裂的苗头,及至西方国家在西占区内发行马克时,德国不可避免地分裂了。而它的首都柏林也分裂成两个部分。

1961年8月,华约成员国负责人在莫斯科开会。决定对民主德国和柏林西区及联邦德国的边界实行有效控制。

12日下午4时签署的《关于民主德国与柏林西区以及联邦德国之间边界安全措施的命令》中规定:从8月13日0时起,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起一道城墙。于是柏林墙将东德人与西德人隔开了。

但是,柏林墙却锁不住双方的亲情和友谊。最后,东德政府迫不得已,开放边界。自这一刻起,柏林墙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拆除柏林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1990年5月31日,民主德国宣布,从7月2日起,所有存在于边境通道上的障碍物都将被拆除。这样,被阻断了28年的大柏林,终于连成一体了。

不结盟运动是怎样发起的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NAM) 萌发于冷战年代。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殃及广大中、小国家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