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生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924200000053

第53章 文明交流——世界前进的捷径 (1)

文明交流

丝绸之路有几条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文明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渠道,是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由张蓦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南道由敦煌出阳关西行,沿昆仑山麓过葱岭,西达大月氏(今新疆和阿富汗东北一带)、安息(今伊朗)、条氏(今阿拉伯半岛),最后到达罗马帝国。北路由敦煌出玉门关西行,沿天山南麓过葱岭,经大宛、康居(均在今苏联中亚境内),再向西南行与南道汇合。这两条线路通称"陆上丝绸之路"。

另外,还有两条丝绸之路却是鲜为人知的。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它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入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这条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还要早得多,专家们认为它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另一条是从广州乘船经满刺加(今马六甲)海峡,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东非。这条通道人称"海上丝绸之路"。据东非索马里等地出土文物证实,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我国宋朝。

"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同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和文化发源地连接起来,并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被称为"东西方对话之路"。据史料记载,当年马可·波罗就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的。回国时,也是经此路由福建泉州上船回到家乡威尼斯的。

甘英到过罗马吗

东汉使者。生卒年不详。东汉初,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与汉朝关系一度紧张。明帝时,派将军窦固率军西击匈奴。为恢复与西域各国联系,窦固派班超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班超被任西域都护。为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以甘英为使者,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甘英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的波斯湾。安息国向以汉丝及丝织品与罗马交易,不愿汉朝开辟直接通商的道路,向甘英备陈渡海的艰难,使甘英止步而还。这次出使虽未达大秦,但丰富了国人对中亚各国的知识。

洛阳白马寺缘何起名“白马”

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它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虽然后世学者对这个传说和佛教初传中土的时间、路径等颇有争议,但一般佛教徒对此津津乐道,汉明帝求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基本公认的事实,白马寺也就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最初标志,蜚声

中国历史上的几大和亲

和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又普遍的现象,它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出现于西汉,并成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政治策略。和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争,促进了两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七次重大的和亲。

王昭君

昭君,名嫱,汉时为与匈奴通好,被选出嫁塞外。古诗中有“欲饮琵琶马上催”即指昭君出塞一事。其夫呼韩邪单于得昭君十分喜欢,上书汉元帝:“愿意保证上谷至敦煌一带的安全,世代传下去,永远如此。”至此,汉匈边境真正出现一派和平景象。

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子雕陶莫皋即位,复收昭君为妻,育二女。 王昭君为汉匈和解、边境安宁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事迹直到今天还在汉蒙两族人民中传颂。

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此后不少人通过这条线前往尼泊尔、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浑与国王诺曷钵完婚。这次合亲促进了唐与吐谷挥人民的友好关系,后弘化公主又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亲戚关系。

金城公主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与苏度摸末完婚。苏度摸末乃弘化公主与土谷浑王诺曷钵长子,此后,唐高宗封苏度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金明公主

苏度摸末死后,弘化公主次子闼卢摸末来唐朝求婚,高宗又将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给他,并封闼卢摸末为左武卫大将军梁汉王。多次联姻维持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一段的畅通,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江都公主

张骞出使乌孙之后10年,即公元前109年,当时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的乌孙王昆莫为了结好汉朝,以良马千匹为聘,迎娶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不几年,乌孙王昆莫老去,又将江都公主,即细君嫁与其孙岑为妻,这虽不合汉习俗,但为了民族团结的大义,公主最终与岑结成夫妻。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解忧公主

江都公主病故后,楚王戊的女儿解忧公主赴孙乌,与岑结合。解忧公主的长女后来成为龟兹王绛宾的夫人,曾数次进中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年—499年),471年—499年在位,为北魏第七位皇帝,溢号孝文皇帝。

北魏自从太武帝死去后,政治腐败,鲜卑贵族和大商人压迫人民,不断引起北方人民的反抗。公元前471年,孝文帝即位后,决心实行改革,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用汉人的姓,他带头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改说汉话,30岁以下的人和上朝奏事的官员都必须说汉话;改穿汉装、和汉人通婚;采用汉族封建制度,等等。

北魏孝文帝大胆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大融合,使北魏的政治焕然一新,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胡乱华是怎么一回事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中国北部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渭二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陷于战乱,晋室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六族(汉、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屠杀,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外,羯、羌、氐、匈奴中的白奴几乎被完全屠杀殆尽,鲜卑族最终取得政权建立北魏,而在北方取得了政权的胡族,在文化上被逐渐汉化,胡族和汉族的隔阂逐渐消融。这一时期,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作为在中原具有绝对文化统治地位的汉族同样吸取了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为隋唐时期的高度繁荣,注入了文化基因。

何谓遗唐使

公元589年,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对峙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东瀛日本正处在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阶段,新兴的日本封建主希望从中国吸取一套封建制的统治方式,便有计划地派遣使臣和留学生来中国访问、学习。当时,隋朝也派送使臣,出使日本,并受到日本人士的热情欢迎和隆重接待。

到了唐朝,中日两国的交往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频繁程度。从公元630年开始的200多年中,日本大和的天皇先后派出多批使者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礼仪。随同使臣一起来中国的,有官员、留学生和留学僧,人数多时达五六百人。由于他们都是由日本政府派遣的使者,所以就被称为“遣唐使”。这些人在中国学习了各种技艺,回国以后便积极传播唐朝的制度和文化,中国的典章制度、工农业生产技术、历法、哲学、历史学、文学、数学、医药学、建筑学、美术、工艺等,都被介绍到日本。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日本派来的遣唐使前后有13批,人数达数千人之多。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的四大发明何时完成西传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项科技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后,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造纸术于公元5世纪初,沿丝绸古道先传到新疆,约7世纪传到中亚,9世纪末传到埃及,12世纪时由埃及西传到摩洛哥,再从那里传入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大约在隋唐之际,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种先进的印刷术随后通过阿拉伯人迅速西传。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技术的一次飞跃。中国印刷术西传欧洲,对于日后欧洲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等文化活动,有重要意义。

约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发现了磁石的吸铁功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指南针的应用。其中的水浮法是将磁针横贯灯心草浮在水上,用于航海业的导航中。航海罗盘的导航技术在12世纪传入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不久被英、法等国水手使用。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日后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火药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的。公元七、八世纪,中国人已知用硝和硫磺作为发火的药料。10世纪初,火药已被中国用于城市攻坚战中。元代已制造出最早的火铳。蒙古人挟火器西征,将之传给埃及人,又从埃及西传摩洛哥人。1342年,摩洛哥人在保卫阿尔吉西拉斯的战役中使用火炮抗击葡萄牙军队。三年后,在1345年的克莱西战役中,英国人初次使用了火炮。此后,近代火器技术迅速传遍欧洲。火药和火器的使用,对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革命性作用,同时也方便了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征服与掠夺。

甘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红薯,有甘薯、地瓜、白薯、番薯、红苕等多个名字,原产于拉丁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传至吕宋(今菲律宾)。

红薯已传入中国400多年,明代万历年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经商,发现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想将其移植祖国。但当地的西班牙殖民者有条令,外传红薯者一律杀头。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在1593年偷偷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适逢当地冬麦歉收,春天大旱。于是夏日播种,秋获丰收,仰仗红薯活下来的百姓不计其数。随后,红薯广泛种植,遍及全国。

马铃薯是怎样传入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