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哀恩
佛母摩诃摩耶夫人正在天之极远处默诵佛经、清净修行,阿那律尊者按照佛入灭前的嘱托,升到天上,拜见佛母。他恭敬地对摩耶夫人说:“世尊释迦牟尼佛是至高无上、最为殊胜的。他毕生教导世间众生,救度苦海中的人们,现在已经涅槃,进入清净境界。佛的遗体在拘尸那国娑罗双树中间,不久就要被送去火化供养。天人大众现在全都聚集在佛陀遗体旁,悲号哭泣的声音震动整个三千大千世界。”
摩诃摩耶夫人听了,伤心欲绝,她再也站不住,一下子昏了过去,众天神连声呼唤,她也听不见,整个身心都被哀恸占满。过了好一会儿,摩耶夫人终于醒转过来,她的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纷纷滚落下来,她哀婉地说道:“我昨天夜里已经在梦中看到各种恐怖的景象,心中就担心我的儿子,但是我不敢相信,我宁愿那是我的错觉。现在阿那律果然来告诉我说佛已灭度,我还是不能相信。让一个母亲知道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他是世间的法眼,他是天人的导师,为什么这么早就离开了世间,离开了众生,离开了我?”
她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挣脱了诸天神的搀扶,一个人开始喃喃自浯,那神情就像是佛陀还在她面前,母亲可以向儿子倾诉一切:“历尽了多少劫难,你我有缘成为母子,但是缘份是那样浅,我早早离世,你又出冢修行。我跟你相处只有七天,那时你还是个小婴儿,微笑着向我挥舞双手。我忍着病痛,享受着你带来的温馨。我知道我再也看不见你,不能在你身边做一个好母亲。你悟道成佛后,我们母子的因缘就断绝了,我不敢奢望能再见你。可是你是那样孝敬父母,亲自来天上为我说法。我以为我的儿子回来了,我又可以感受你的光芒。但是没有想到你却早早地进入了涅槃。我的儿子去了,只剩我独自在空荡荡的天上徘徊哀伤。树木高大繁茂,众鸟在上面栖息,早晨各自分离但是眈上还会回来相聚。你我在生死树上相遇,有缘成为母子,既然永远断绝了生死的本源,为什么我们还会分离?我知道,我们永远不能相见了。”
摩耶夫人忍住泪水,想要亲眼看一看佛陀的遗体,于是在诸天女的陪同下,降落凡间,来到娑罗双树旁。风在呜咽,树在悲鸣。一看见佛陀的遗体,夫人的眼泪又涌了出来。
佛门众弟子,将佛陀遗体放人金棺,缓缓地合上棺盖。看着佛陀生前用过的钵盂、锡杖,摩耶夫人再也忍不住,扑到金棺上痛哭起来。她用手拍打着棺盖哭诉道:“我们作为母子,缘分是这样的浅,被无常的风吹散,天各一方。如今众生还需要你解救,渴望得到你法雨的滋润,为什么你不顾这些,这么快就进入涅槃?你躺在冰冷的金棺里,知不知道你的母亲就在你身边盼望着你醒来。”佛母哀恸欲绝,众人连忙劝慰,但是摩耶夫人拿起佛陀用的钵盂说道:“我的儿子从前拿着钵盂化缘,带着锡杖到处说法,造福于世人。现在他离开了,这些东西也失去主人了。”所有的天龙八部及佛门弟子看到佛母哀伤到这个地步,也更加感到悲伤,一起痛哭起来。
佛母将天上美丽的花朵洒在佛陀的金棺上,又用双手抚摸棺盖,隔着金棺感受儿子的气息。她站立良久,终于还是绕棺三周,向佛陀行礼,回到天上去了。
圣火焚圣躯
佛陀涅槃后,遵照他生前的嘱托,佛门弟子将遗体停放七天后,用香水洗净佛陀的身体,再用细软的布将遗体仔细缠裹好,放人金棺。用香油注满金棺之内,然后台棺密封。用旃檀、沉水等香木制成七宝车,用一切美丽的宝物来装饰宝车和棺木。最后弟子们稳稳地抬起棺木,轻轻放上宝车,一路打着幡盖、遍洒香花,来到火化的处所。诸天的天神也烧香撒花供养,一路跟随。
弟子们将金棺安放在地上,默默地围着金棺向佛陀做最后的行礼。
佛陀以大悲力,从心中释放出大火,火焰很快烧至棺外。烈焰腾空,熊熊燃烧,佛陀的身躯也渐渐粉碎,化成五彩的舍利。大火烧了七天还没有熄灭。四大天王和海神、龙王都暗自思量:“佛陀灭度,世间失去了明灯。我用水浇灭大火,然后马上去收集佛的舍利,带回宫中供养,这样我和我的族人就能得到佛陀的保佑了。”于是他们各自取来金瓶,从无上将香水浇注在火焰上。但是火焰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烧得更加猛烈。佛的弟子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能如此贪心呢?佛陀刚刚灭度就将他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了吗?如果你们把舍利全都取走,地上的众生又该怎么来供养舍利呢?”四大天王和海神、龙王都羞愧得低下了头。地上的国王也想争夺佛的台利,纷纷带着兵马虎视眈眈。
阿难尊者说道:“你们不要争抢佛舍利吧。沉沦贪欲而大动干戈,这是佛最不愿看到的。世尊生前早有嘱托,含利一份给诸天天神,一份给龙王世界,一份给夜叉世界,剩下的留给地上众生,由众位国王带叵去供养。”
圣火渐渐熄灭,火中放出五彩光芒,佛舍利赫然显现。众人见到舍利如见佛陀,全都顶礼膜拜。阿难将每一份台利都装在七宝瓶中,均等地分给众生。天神、龙王、世间国王等,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建造雄伟的宝塔供养佛合利。舍利上蕴含着释迦牟尼佛的神威,在黑夜里释放着五彩的光明。天神飞在虚空中,一直守护着舍利,守护着世界的救赎之光、希望之光。
§§§第四节“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如是我闻
泪雨过后,是晴空。纵使乌云蔽日,也总有云开雾散、霞光满天的日子。征途再坎坷,也总会有后来人继续跋涉。世间大觉大智的圣人灭度了,圣人的弟子依然沿着导师的脚印,奔向前方。在佛舍利五彩光芒的照耀下,一颗颗清净、虔诚的心,为度化众生孜孜以求。
按照佛陀生前的嘱托,摩诃迦叶成为僧众的领袖。为了防止异见邪说,给诸位子弟见面交流创造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诵读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采用最确凿的集结成经典,摩诃迦叶决定召开结集大会。他吩咐五百阿罗汉说“你们立刻到十方诸佛世界,告诉所有僧众,佛陀已经涅槃,为了传播佛的真性法身,大家务必收集以前听佛所说的各种精妙之言,来王舍城外结集,以便将世尊的言论以经典的方式流传后世。”五百位阿罗汉以神通力遍布十方诸佛世界,集合了八亿四千人前来。
阿难是佛的堂弟,二十五岁随佛出家,聪明颖悟,宽和稳忍,佛陀生前很喜欢他,经常要他随侍左右,常常与他说法。阿难记忆力过人,世尊所说法,他很快就能熟记背诵,因此他以多闻著称于世。
佛陀灭度后,阿难很久不能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摩诃迦叶熟知他的才华,也理解他的心情,但是为了整个佛教事业,不能过于沉溺于私人感情,而且这也是违背世尊教诲的,因此他几天来经常严厉地呵斥阿难,希望他能尽快开悟。阿难也深深体会到自己重任在肩,他丝毫没有因为受到呵斥而怨恨摩诃迦叶,反而专注深思、精进修行。这天晚上,他端坐在旷野里,放下一切,神思默想。儿时对悉达多太子的印象,初见佛陀时的惊喜,几十年来跟随佛陀修行,佛陀涅架前的情景……一幕幕地滑过他眼前,然后消失了。佛陀的教诲犹在耳边,佛法的深意在心中升腾,群星闪耀,夜风吹拂……忽然,阿难闻到一阵香气,他感到无比的轻松祥和,佛陀过去所说的法、每一次的教诲,都清清楚楚地在阿难心头浮现。阿难脸上露出微笑,“我证得了。”
结集盛会如期召开,王舍城外法螺齐鸣,幡盖飞舞。
大家推选摩诃迦叶、阿难、优波离为上首。摩诃迦叶为头陀第一,他来主持整个盛会。由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诵律藏,多闻第一的阿难诵经藏。优波离先诵读律藏。他自随佛陀出家后,就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维护僧团的团结,为大家调解矛盾,细心规劝,耐心教导众僧,成为戒律方面的典范。此刻他思路敏捷、语言清晰,将每一条戒律制定的因缘、具体内容都讲得清清楚楚。大家边听边不住地点头,赞叹不已。
轮到阿难诵经藏了。摩诃迦叶微笑着对阿难说:“对佛所说的法,一字一句你都要慎重,不要有所缺漏。菩萨藏集著一处,声闻藏集著另一处。你升座吧。”
阿难双掌合十,向摩诃迦叶和众位阿罗汉深深施礼,转身登上讲坛。他庄严、安详、平静,相貌威仪更胜往常,如同一轮明月升上深蓝色的夜空,皎洁的光辉照耀大地。他是佛陀的堂弟,在佛陀身边修行二十七年,佛陀的一言一行都刻印在他的脑海里,永远不会消失。众人看到他,都惊呆了,阿难宝相庄严,威严慈悲,宛若释迦牟尼佛重新降临人世。他开始诵读经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他的声音也与佛陀的声音一般无二,那么宽和、平静又带着很强的威慑力。众人听着阿难诵经,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佛陀在鹿野苑初传佛法,在竹林精舍、祗陀精舍、迦毗罗卫、灵鹫山讲经说法,在清晨、黄昏、午夜、河边、路上谆谆教诲,在涅檗前细细嘱托……每个人心里都响起他那威严而慈悲的声音,脑海里浮现出他庄重和蔼的容貌,泪水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滑落……
这是佛教史上第一次著名的结集,结集出来的经典,以胎化藏为第一,中阴藏为第二,摩诃衍方等藏为第三,戒律藏为第四,十住菩萨藏为第五,杂藏为第六,金刚藏为第七,佛藏为第八。从此,释迦牟尼佛的经法就全都具备了。
阿难的声音回响在会场上:“如是我闻……”
佛陀那慈悲的声音、睿智的话语回响在每个人心里……
经过两千多年。释迦牟尼佛依然如恒河水般充满活力,仍然像圣山一样巍巍屹立。在世间的每一个地方,人们仍然讲述着他的故事,依旧诵读着他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