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的故事
9263600000009

第9章 信仰的时代(2)

1259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把他召到罗马当自己的神学顾问,托马斯。阿奎那立即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理论权威。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分,而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发挥,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系统,由此,他的哲学观点成为教廷的官方言论。

必然地,反对者也愈加集中起来,争论不断扩大,托马斯-阿奎那只好亲自出马摆平。1269年,他回到索尔本,一面极力宣扬亚里士多德哲学才是为上帝服务的最佳工具,一面运用他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完整而深刻的领会与那些自称“真正亚里士多德”的人展开激烈的辩论。结果不用说,那些人哪是他的对手呀,谁也没有读过比他多的亚里士多德著作,他们只有自愧不如,或者转到了托马斯·阿奎那一边,或者灰溜溜地落荒而逃了。第二年,反对派被宣布为异端,托马斯·阿奎那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三年后,他又应教皇之召回到罗马,到那不勒斯为多明我修会筹建一座巨大无比的修道院。这时的托马斯·阿奎那已声名赫赫,如日中天了。

然而,高峰的生涯必定维持不了太久。两年后,他被派往法国,参加一次规模宏大的国际宗教集会,即第二届里昂大会,在途中,他得了一场病,并且一病不起。

1274年3月7日,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罗马以北的一座荒凉的修道院中,托马斯·阿奎那,这位“天使博士”看了人世最后一眼,双目一闭,真的去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上帝那儿报到了。

他的一生如此短暂,却也永恒,他的名字和他的思想都将永存人间。

1323年,教皇约翰二十二世谥托马斯·阿奎那为圣徒;1567年,他又被命名为“教义师”;1879年,教皇还正式宣布他的学说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

君主们的老师

——马基雅维利(1469-1527)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意大利半岛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在严格的家庭教育熏陶下,马基雅维利从少年时代起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养成了独立思考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品质。

在16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意大利文艺复兴在科学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精神成就开始在政治领域伸张。这个伸张过程艰难而残酷,人们不得不面I临这样的处境:文艺复兴的耀眼光芒似乎要在各城市共和国或王国之间的混乱“大市场”内消散。暗杀、阴谋和暴力在上层人士中也是家常便饭,一日没听见或看到类似的传闻,感觉生活就像缺少了一点什么,令人寝食难安。

成年后的马基雅维利恰好见证了这个时代,他也热情地投身其中。他参加了推翻美第奇家族统治的起义,并自1498年起出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十人委员会”的秘书长,负责处理外交与军政事务,还一度担任了国民军军令局局长,初显了他的政治才华。1512年,共和国遭到颠覆,君主制复辟,他即被免职监禁。获释后,他在佛罗伦萨近郊的乡间过着退隐生活,致力于著书立说。

面对意大利长期的分崩离析、内忧外患,马基雅维利历时15载,最终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君主论》。他对意大利数百年来的政治实践与激烈革命,以及自己从政十多年的经验教训进行了理论总结。他用充满人性主义色彩的语言,揭露了贵族阶级因权力崇拜而生的巨大利益,他们横征暴敛、荒淫无耻。虽然人心本恶,可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目的,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只要有利于目标实现,那些强暴狡诈、背信弃义的卑劣手段都是可取的。在他看来,手段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可作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

虽然马基雅维利由衷地向往共和制,但只要君王能够运用手中权力,抵御外侮消除内乱,发动一切公开或隐蔽的手段拯救意大利于水深火热之中,实行统一集权的君主制也不失为期望的寄托之一。这正好从反面证明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理论的正确。

《君主论》作为第一部政治禁书而让世人瞩目。在人类思想史上,还从来没有哪部著作能像它一样,一面遭受着无情的诋毁和猛烈的攻击,另一面却获得了空前的声誉。它问世460年来,一直是政治家、谋略家、野心家关注的焦点。在西方,《君主论》被誉为影响世界的十大名著之一,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最诚实的“验尸报告”,马基雅维利也被称为第一位将政治和伦理分家的政治思想家。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的斗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讲究人性;另一种是武力,讲究兽性。既然两者都现实地存在着,那么就毫无人道可言。因为,前者常常使人力不从心,迫使人们必须诉诸后者。

所以,君王们虽满口说道德,却实际上时刻准备武力。马基雅维利也尊崇法制,却更看重为战争而生的军事,那才是君王们唯一的专业,不是吗?他犀利的笔锋言前人不敢言的功夫可谓深入骨髓,他也对运用权谋术数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

君王如果真想统治好国家,“就应该像野兽一样行动,要努力使自己既是狐狸又是狮子。若他只是狮子,就看不出陷阱;若他仅是狐狸,就无法抵御恶狼。所以,他需要成为狐狸以识别陷阱,也需要成为狮子以震慑恶狼。而那些只想当狮子的国王都是笨伯”。

马基雅维利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肯定不会是最有道德的人,当他还是佛罗伦萨共和国常驻博尔吉亚宫廷的公使时,发生了一件事:博尔吉亚邀请邻国的四位君主来塞内加各利亚,他们都掌控着各自的小小王国,并统帅了各自的小小军队。表面上美其名日开一个友好的会议,可当他们一到达,博尔吉亚就把他们全都杀害了。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即使在罪恶的年代也不一定会得到赞成,可博尔吉亚的荣誉似乎只受到了轻微的动摇,而没使他失势。

马基雅维利竟对这项罪行作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说明,他采用不同于其他一切作品洗练、优雅和质朴的语言风格,非常冷淡地谈论此事;

他为博尔吉亚果断的处理本领感到高兴,对谋害者的残酷和虚伪不表示愤慨,却对受害者的软弱不屑一顾,对他们的不幸和过早死亡不抱丝毫同情。

看来,伟大征服者的不义之举,人们常常荒唐可笑地惊叹和赞美;

而小偷、强盗和杀人犯的类似行为,却在一切场合遭到轻视。即使前者的危害和破坏性比后者大得多,可他成功了,就被认为是英勇的;

而后者,作为最低层和无地位人的愚蠢之举,却总是遭到愤恨。马基雅维利甚至不无羡慕地说,在日尔曼人的法律中,偷窃一定要受到惩罚,但是依靠强力的抢劫却不会。

很快,马基雅维利又提到,佛罗伦萨之所以失落自由是因为没有像罗马那样集体审判反人民的叛逆罪,它只是设立法官来审理,“因为人少,所以,腐化他们也用不了多少人”。在这片充满怀念英雄美德的土地上,马基雅维利希望人民发挥主动的作用,为个体的自由,也为佛罗伦萨的自由。风雨变迁中,马基雅维利对君王们的争斗一直保持着令人难以接受的漠然,法国革命激发起来的强烈道德义愤对他是完全陌生、轻蔑的东西,人道精神在他身上消失得无踪无影,而他却不可理解地成为这场文艺复兴最值得意大利人骄傲的果实。

想必,马基雅维利很清楚,道德义愤不但与正义、自由无关,而且更是它们最可怕的敌人。克服这个敌人的最终力量来自每个公民。“如果一个人是受民众的拥戴而成为君王的,他应该时刻也不能忘掉他们,并和他们保持联系……否则,轰他下台的也是民众。”

马基雅维利写下了《君主论》,以表达对君王的忠诚与崇拜,旨在赢得君王的宠幸。可它还没来得及发表,佛罗伦萨便暴发起义,共和国再次推翻君主统治。他向新政府谋求职位,却遭到拒绝,便在极度失望与痛苦中忧病而逝。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哥白尼(1473-1543)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出生在波兰西部维斯杜拉河畔托伦城的一个商人家庭,兄妹四人,属他最小。10岁时,父亲去世,当教士的舅父承担起了抚育他的重任。舅父曾留学意大利,博学多才,思想开朗,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18岁那年,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克拉科夫是当时波兰的首都,也是东欧最大的贸易和文化中心,有许多国家的留学生。它地处东西欧交通要冲,较早地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因此,在这座古老的大学里,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和腐朽的封建教会经院哲学之间展开了激烈争斗。在这种熏陶之下,哥白尼的心灵深处埋下了挑战腐朽的火种。他还在这里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重大的布鲁楚斯基教授,正是这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启蒙教育,才使哥白尼抱定了献身天文研究的志愿。

三年后,哥白尼回到家乡。舅父已经升任埃尔梅兰城的大主教,为了让哥白尼继承自己的衣钵,便送他到意大利专门学习教会法规。

哥白尼先后进入波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费拉腊大学学习和研究法律、天文学、数学、神学和医学,同时,他还学会了希腊文。当他还在意大利的时候,就因舅父的推荐,于1497年被选为弗洛恩堡大教堂的僧正。1501年,他中途回国,正式宣誓加入神父团体,随即又请假返回意大利。1506年,获得教会法规博士学位的哥白尼回到舅父身边,在弗洛恩堡大教堂担任神甫。

轻松的职务使他赢得了一定的物质保障和充裕时间,来从事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到1510年以后,他还兼职处理过管理、外交等事务。

1512年,舅父去世后,哥白尼便定居在了弗洛恩堡。此后的30余年,他虽一直在教会任职,却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天文学的研究上。

他特意从护卫大教堂的城墙上挑了一座箭楼做宿合,并选择顶上一层有门通往城墙的平台做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台,用自制的简陋仪器进行天象观测,这后来被称为“哥白尼塔”。他在此完成的研究记录就有25个事例被选人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这一“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之中。

尽管哥白尼总是事务繁忙,可他始终保持头脑冷静。大约在1506年至1512年期间,哥白尼就有关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过一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1.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2.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3.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4.日地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就如同地球半径同日地距离之比一样渺小,是微不足道的。

5.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由地球运动引起的。

6.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所产生的。地球带着大气层,像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旋转。

7.人们看到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也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

哥白尼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于1515年正式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1525年,哥白尼原来的女管家安娜痴痴地爱上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她不顾别人的流言蜚语,毅然来到已被教会剥夺了结婚权利的哥白尼身边。

在她的精心照顾和帮助之下,《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得以顺利进行。经过反复地测算、校核、修改与重写,哥白尼花了“将近四个九年的时间”终于完成《天体运行论》的初稿。

《天体运行论》共分6卷,哥白尼在书中大胆地提出: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

“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的缘故,而不是太阳在移动。”

“岁差,即地球自转轴的运行使春分点沿黄道向西缓慢运行,其速度每年为50.2角秒。”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一个月绕地球转一周。”

“天上的星体不断移动,是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转动。”

“火星、木星等行星在天空中有时顺行,有时逆行,是因为它们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而不是因为他们行踪诡秘。”

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提出了完整的“日心说”:地球在运动时,人们之所以觉得整个宇宙在转动,犹如人在行船上,不觉船动而觉得陆地和城市后退一样。地球不动是假象,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绕太阳转动才是真实,只有月球绕地球转动。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

事实上,16世纪30年代初,哥白尼的新理论已开始在欧洲流传,朋友们更竭力地在意大利高级教会人士中传播他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办法为哥白尼公布自己的学说铺平道路,从而实现当时的科学革命。在众多人士的努力下,红衣主教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还在1536年11月1日给哥白尼写了一封信,想进一步了解他的学说,信中用肯定的态度谈到了日心学说中日、土、月3个天体的位置。

没想到这位开明的红衣主教第二年便去世了,没能够成为哥白尼学说的庇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