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谋略之隐身道
9279300000034

第34章 隐身的糊涂之道:要想认得寅先要看得透(2)

发生了如此严重泄露国家战时情报的事件,作为美国战时总统的罗斯福却对此置若罔闻,既没有责成追查,也没有兴师问罪,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作一概不知的糊涂样子。结果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靠“糊涂”得到了大便宜。

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待人处世中与上司打交道最不容易。

因为上司操着你的命运,弄不好,你的前途就全玩儿完了。

所以与上司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明白,却假装糊涂,不去认真计较。

同样,作为领导者,也应该精通此道。有不少领导者,对于下属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最感兴趣,最爱打听,也最爱处理。他们不知道,下属在领导者面前,普遍存在着一种压抑感和被动感。他们的缺点、错误,他们身上发生不光彩的事情,最怕领导者知道。他们的一些问题被领导知道了,虽然本来是小事,但他们不知道领导者作不作小事看,上不上纲,老担心着。

所以,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运用糊涂的办法,懒得去听,懒得去看,就是请你也不要去。如果听见了就装作耳聋,没听见;看见了,就装作目盲,没看见,而且在思想上要真心当做一点不知道那样泰然处之,在嘴巴上真正当做一点不知道那样从不谈及。

对于那些因风俗习惯引起的一些问题,或者妇女们、青年人、老年人之间发生的一些无伤大雅、无关大局的问题,领导者最好不去过问,知道了也应装作不知道。如果下属已经发现你知道了,不能采用“装不知”的办法了,则可以采取“装不懂”的办法来应付,摇摇手,说声“这个我不懂”,并不再追问。

七十二行,行行有“行话”,许多人中间互相有“暗话”,某些“行话”、“暗话”,下属最忌领导者知道,因为这些是用来互相取笑、互相俏骂的。对于这样的“行话”、“暗话”,就是你听到了,又知道了其中的意思,也要装作不懂,即使自己被骂上两句也要装傻,甚至还傻笑几声。这样彼此间会出现一种热闹而有趣的气氛。如果认真去分析,严肃去教育,倒会使大家索然,一点好处也没有。在这类问题上。装聋卖傻,并不失声望。

糊涂的技巧是一种成功之道。当然这是指小事情的小糊涂。

如果一切皆明白于心,恐怕会心生烦乱,干扰工作。

其实,巧妙地装糊涂更是一种真聪明,显示出智慧,不但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也能在生活中充满笑声,显得轻松明快;相反,老实认真只会导致木呆刻板,甚至使事情陷入僵局。

小事糊涂,大事聪明

“小事糊涂,大事聪明”,是说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糊涂是经常的,聪明是偶尔的。

一味糊涂,不是个事,也会让人瞧不起;一味聪明,只怕“聪明反被聪明误”。

由此可见,“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培根曾经说过:“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美,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这需要一种难以言传的自制和自信。”因为人们大多喜欢表现和卖弄自己的才干,而不愿露些“傻气”,若没有一定的自制、自信,是很难做得到大智若愚的。

大智者常常笑容满面,宽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不显艺,有时甚至显得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

但我们需要切记:若愚者,即似愚也,而非愚也。所以“若愚”只是一种表象,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真正的愚笨。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大学问。而正是真正具有大智慧大聪明的人往往给人的印象总是显得有点愚钝,所以中国才有了“大智若愚”这个带有很深的哲理意义的成语。

“大智若愚”,不是故意装疯卖傻,不是故意装腔作势,也不故作浅显,故作玄虚,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即心平气和,遇乱不惧,受宠不惊,受辱不躁,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实实在在,普普遍遍,从从容容,看透而不说透,知根而不亮底,凡事心里都一清二楚,都跟明镜儿似的,而表面上显得不知不懂不明不晰。

“聪明难,糊涂更难”,聪明是一种艺术,然而聪明过头反而会招致不必要的损失,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即是此理。而装傻却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了,它更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算是一个很精通儒家勤政、谦抑谨慎的窍门的人了,侍奉刘邦多年而得以善终。

萧何在刘邦论功行赏时,被列为第一,许多将军都不服气。

当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少人都登门向他道贺,唯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提醒萧何:你的灾祸可能会从此发生。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增封你为宰相,掌握护卫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戒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增封,献出自家的财产作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减少心中的疑虑。

萧何觉得是这个理儿,于是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中随刘邦作战;又把自家的资财捐输前方,做军费,高祖果然很高兴。

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也是带兵亲自去讨伐。留在后方的萧何则勤勤恳恳,全力抚慰百姓,巩固民心。有人见他这样投入,非常担心,就劝他说:“相国小心一家人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入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是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打听你的动向,唯恐你忘恩负义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就要破坏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安心。”

萧何仔细一想真是这么回事,便大肆没收百姓土地,扰民、乱民。百姓怨声载道,萧何的威信当然也下降了。萧何还故意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贪图小利,使刘邦看到他胸无大志而放心。

历史上能做到萧何这等难得糊涂的能有几人。世事无常,过犹不及。你封侯拜相也好,做了君王、当了皇帝也好,也不敢保证你会永远辉煌,永远平安。无常的世事可能随时惊醒你的美梦。早上你为王为侯为相,难保不到晚上就被打人大牢或早已身首异处了呢!

当身处高位、位极辉煌之时,要说无一点骄傲之心,也许并不可能,但骄奢之心愈盛,则危险愈大,因为这样常会遭人嫉恨,因此难免被心怀叵测的主人所陷害,暗箭难防啊!

装傻是一种境界,并不是谁都能达到的。除非具备了相当旷达的品性,你才能达到那种境界。

装傻不等于真傻。有很多外表看上去聪明得很,做事也很精明的人实际上是真傻,因为他已把自己的优劣长短暴露得一览无余。装傻的人实际上很多是极聪明的。尽管他们也许比那些公认的聪明者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但他们深知不必要的锋芒毕露有害无益,因此也就深藏起自己,装起傻来。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就是这个意思。

说装傻不是真傻,在于一个“装”字。在这个“装”字上就可以大做文章了。如果装得让人看出来你是装的了,会适得其反,这样的话倒不如不装。只有装得自然、装得自如、装得跟真的一样,才会产生预想的效果。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累利曾精辟地指出:“为小事斤斤计较的人,生命是短促的。”的确,如果要是让微不足道的小事时常吞噬我们的心灵,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人可怜地度过一生。

用糊涂换生存是高明的人生智慧

当环境不如我们的意,看起来并不适合我们的发展时,大多数人都会抱怨,或者想办法改变这些,或是干脆换个环境生活。

可是更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环境,甚至也很难换一个真正如意的环境去生活。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上有一种美洲鹰,一只成年美洲鹰的两翼自然伸展开后长达三米,体重达20公斤,由于加利福尼亚半岛上的食物充足,将美洲鹰养成了这样一种巨鸟,它锋利的爪子可以抓住一只小海豹飞上高空。

这种美洲鹰的价值不菲,因而引起当地人的大肆捕杀,加之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美洲鹰终于绝迹了。可是,近年来,一名美国科学家、美洲鹰的研究者阿·史蒂文,竟然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这一惊奇的发现让全世界的生物科学家对美洲鹰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希望。

可是令人惊奇的是,就是这样一种驰骋在海洋上空的庞然大物,竟然能生活在狭小而拥挤的岩洞里。阿-史蒂文在对岩洞考察时发现,那里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岩石,岩石与岩石之间的空隙仅0.5英尺,有的甚至更窄。那些岩石就像刀片一样锋利,别说是这么个庞然大物,就是一般的鸟类也难以穿越,那么,美洲鹰是如何穿越这些小洞的呢?

为了揭开谜底,阿·史蒂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岩洞中捕捉到了一只美洲鹰。阿·史蒂文用许多树枝将鹰围在中间,然后用.铁蒺藜做成一个直径0.5英尺的小洞让它飞出来。美洲鹰的速度迅速无比,阿·史蒂文只能从录像的慢镜头回放上细看,结果发现它在钻出小洞时,双翅紧紧地贴在肚皮上,双腿却直直地伸到了尾部,与同样伸直的头颈对称起来,就像一截细小而柔软的面粉条,它是用以柔克刚的方式轻松地穿越了蒺藜洞。显然,在长期的岩洞生活中,它们练就了神奇的“缩骨功”。

在研究中,阿·史蒂文还进一步发现,每只美洲鹰的身上都结满了大小不一的痂,那些痂也跟岩石一样坚硬。可见,美洲鹰在学习穿越岩洞时也受过很多伤,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它们终于锻炼出了这套特殊的本领。可是如果不能忍受这些痛苦,那就只能是被环境所淘汰,被猎人们给捕杀干净。所以,为了生存,美洲鹰只能将自己的身体缩小,来适应狭窄而恶劣的环境,不然便很难得到新生。

千万年来,动物与人类都在为生存而战。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像美洲鹰一样,以改变自己的方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尽管“缩小”自己的过程会千难万险,甚至流血流泪,但只能勇于“缩小”自己,才能扩大生存空间。

毕竟人不可能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中,只能是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中。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些,那就接受它,并且适应它吧。

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糊涂智慧比聪明更重要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然而,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人物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有些笨。有个统计数字显示,成功的人物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成功的人物更重视智慧。

生活中,聪明与智慧实在是两回事,聪明是一种先天的东西,总令人感到十分羡慕,但往往这种表面的光芒,不能令聪明人成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被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一事无成。

而智慧就不同了,有智慧的人未必聪明,如寓言塞翁失马中的塞翁,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他们眼里看见的不是即时的利益,而是日后的好处,因为日后的大利,他们肯去吃眼前的苦。这样的人肯定不是聪明人,但他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小时候比较木讷,镇上很多人都喜欢和他开玩笑,或者戏弄他。一天,他的一个同学一手拿着一美元,一手拿着五关分,问小威尔逊会选择拿哪一个。

威尔逊回答:“我要五美分。”

“哈哈,他放着一美元不要,却要五美分。”同伴们哈哈大笑,四处传说着这个笑话。

许多人不信小威尔逊竞有这么傻,纷纷拿着钱来试。然而屡试不爽,每次小威尔逊都回答“我要五美分”。整个学校都传遍了这个笑话,每天都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愚弄他,然后笑呵呵地走开。

终于,他的老师有一天忍不住了,当面询问小威尔逊:“难道你连一美元和五美分都分不清大小吗?”

“我当然知道。可是,我如果要了一美元的话,就没人愿意再来试了,我以后就连五美分也赚不到了。”

你看,威尔逊只是不愿把心思放在贪图小利的小聪明上,而只着眼于智慧。生活中,智慧和聪明就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主人没有仆人的协助不行,会显得非常笨拙狼狈,缺乏效率。但再聪明的仆人都还是仆人,他不可能是主人。仆人需要主人的方向,没有主人的仆人,等于失去了用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智慧,在智慧的基础上行动,从而能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