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是1965年3月根据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即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社会委员会)第21届会议签署的“关于成立亚洲开发银行的协议”而创立的。1966年11月,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同年12月开始营业,行址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为亚太地区的发展计划筹集资金,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协调成员国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进行合作,以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缴纳的股金、亚洲开发基金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
非洲开发银行
非洲开发银行在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的赞助下,于1964年9月正式成立,1966年7月开始营业,行址设在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让。非洲开发银行的宗旨是,为会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协调各国发展计划,促进非洲经济一体化。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认缴的股本以及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泛美开发银行
泛美开发银行于1959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1960年11月1日开始营业,行址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泛美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动员美洲内外资金,为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项目贷款和技术援助,以促进拉美经济的发展。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认缴的股金、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和较发达会员国的存款。
§§§第七节冒险者的天堂——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由于金融学的理论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统一定义。因此,人们在经济金融活动的实践中,常常默认这样的说法,即“所谓国际金融中心,指的是国际金融活动发生的中心地,它既是各国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国际金融资本的来源地和集聚点。”随着国际经济的兴衰和金融中心的轮回,当今的国际金融中心正沿着多元化的新兴之路在全球各地争妍斗艳。
后起的国际金融中心无论在发展速度还是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上,都已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国际金融中心的产生和变革
国际金融中心,指的是国际金融活动发生的中心地,它既是各国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的地方,也是国际金融资本的来源地和集聚点。
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出现在17世纪的荷兰。作为欧洲开展东方贸易的最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历史上第一家取消金属货币兑换义务而发行纸币的现代银行产生于此,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也诞生于此。后来,受“郁金香泡沫”及其他因素影响,荷兰经济开始衰落,阿姆斯特丹也逐步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取而代之的是隔海相望的英国。乘第一次工业革命之东风,英国成为19世纪经济实力最强、殖民地最多的“日不落帝国”。凭借高质量的工业品和低廉的价格,英国很快就成为世界加工厂。跟随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在世界各地占领市场的步伐,英镑也就成为当时在国际贸易和资本输出中最普遍使用的货币,于是伦敦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尤为重要的是,二战之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更以国际协议的方式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凭借美国无与伦比的经济实力和货币特权,纽约取代伦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就在纽约为其取得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踌躇满志之时,一个新的金融范式即“欧洲美元”正在悄悄生成。这一范式一经产生,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它的迅速普及不仅削弱了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且改变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路径。沿着这条路径,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欧洲美元的产生,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真正全球化。它从根本上破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必须取资于国内资本供应的传统范式,从而引发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进程,并导致“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基于这一运行机制,国际金融中心迅速而广泛地分散到巴黎、法兰克福、布鲁塞尔、米兰、蒙特利尔和东京等地。最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原先一些经济上并不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卢森堡和新加坡等也得风气之先,迅速成长为不可小视的国际金融中心。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和金融开始全球化。正是基于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开始了更为多元化的新历程。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是由一系列革命性因素造成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这些革命性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受惠于20世纪90年代高歌猛进的“新经济”和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并最终在亚洲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拉美、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涤荡下得到巩固。这些新发展使得全球经济不再会回到上世纪“中心——外围”的老框架中去,而是创造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单个的经济体都不再是“孤岛”,而成为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网络的一个节点、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全球网络,几乎全球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可以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进行。于是,国际金融中心也不再是少数发达国家的专利。任何国家,无论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经济规模如何,只要具备了一些特定的条件,都可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得益于金融自由化的“离岸金融中心”不同,如今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需要开放的经济体系,还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明晰的产权制度、良好的监管能力、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标准、鼓励创新的氛围以及大批训练有素的金融从业人员。
世畀著名国陈金融中心简介
目前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分别为欧洲板块的伦敦金融中心、北美板块的纽约金融中心、亚洲板块的东京中心。这三个金融中心覆盖三个时区,24小时不间断交易,确保了全球金融交易的不间断。
伦敦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泰晤士河北岸,有一块面积约一平方英里的土地。这里,高楼林立,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鳞次栉比,贸易、金融、保险、海运等交易终日不绝。这就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伦敦城”。
伦敦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短期资金的主要周转地,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总额的将近三分之一,美国银行对外交易额的将近一半,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在欧洲存款的一半以上,都是在这里交易或安排的。伦敦资金市场的借贷活动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十多个离岸金融中心,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也通过购买证券和票据,将资金投放在此。伦敦外汇市场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外汇市场之一;伦敦黄金市场的规模仅次于苏黎世居世界第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周转额和上市证券种类占世界首位。此外,伦教的商品市场、保险市场以及海运业都在世界前列。
纽约
纽约是世界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纽约,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交易所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云集,许多外国银行也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纽约金融中心不仅引领了全球金融市场,也影响着世界金融交易、结算、储备等金融和资源产品的走势。
1810年纽约就已取代费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但当时国际金融交易都集中在伦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纽约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纽约股票市场是纽约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国,有10多家证券交易所按证券交易法注册,被列为全国性的交易所。其中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所最大,它们都设在纽约。
◆东京
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金融资产存量和交易量曾经一度超过美国而位居世界之首,当时东京与纽约、伦敦一起被国际上公认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然而,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而迅速褪色。根据伦敦金融城近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目前东京已经沦落为世界上吸引力居第九位的金融中心,远不能与纽约、伦敦相比,甚至排名在香港、新加坡之后。
香港
香港有“东方之珠”的美誉,也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从1843年英国割占香港岛开始,香港就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成为英美等外国商业、金融资本聚集的地区。但是,香港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1950年以前,香港的金融地位远不如上海,当时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更号称远东的金融中心。不过,此后时势逆转,香港抓住机会,到1970年代前后,在时势、经济发展与金融制度的综合作用下,一跃而起取代上海,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法兰克福
坐落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博览会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门户及交通枢纽。同德国的其他城市相比,法兰克福更具有国际大都会的气派。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兰克福市的银行区摩天建筑群鳞次栉比,令人目不暇接。350多家银行及分支机构遍布法兰克福的大街小巷。德意志银行就坐落在法兰克福的市中心。这座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犹如一根敏锐的中枢神经,影响着德国的整个经济。欧洲银行总部和德国证券交易所都设在法兰克福。为此法兰克福市被称之为“美因河畔的曼哈顿”。
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国际通用的法制环境
开放完善的金融市场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聚集一流人才的能力
根据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性看,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至少需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
一、要建设一个国际通用的法律和制度的环境。
这个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经济金融的运行和监督能够符合国际的惯例,能够被别人所理解,能够为大家所操作。
二、应当拥有一个对内、对外都十分开放的和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具有一个较大范围的辐射力和对各个时区市场的连接力,能够敏捷、高效而又大批量地处理金融交易和小批量的特殊业务的需求。
三、应当拥有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能够大量地、实时地、客观地反映关于市场、机构、工具和产品变化发展的信息。
四、能够凝聚和聚集一流的国际金融人才。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和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引进、留住金融人才和监管人才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吸引力和机制。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既是其经济发展和历史决定的,也是其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政府经营的结果。虽然20世纪英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了,但是,英国政府充分重视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不管是在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还是在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开放竞争秩序的有效维护方面,还是在对海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吸引方面,英国政府都以此为目标。纽约和美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是20世纪以来美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决定的,也与其政府开放金融、对市场恰当的监管和对人才的吸引有关。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实力的上升有直接关系;迪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油价上涨和石油美元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其离岸金融中心的定位有直接关系。
三、应当拥有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
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能够大量地、实时地、客观地反映关于市场、机构、工具和产品变化发展的信息。
四、能够凝聚和聚集一流的国际金融人才。
现代金融业的竞争和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引进、留住金融人才和监管人才的这样一个良好的吸引力和机制。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既是其经济发展和历史决定的,也是其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政府经营的结果。虽然20世纪英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下降了,但是,英国政府充分重视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不管是在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还是在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开放竞争秩序的有效维护方面,还是在对海外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吸引方面,英国政府都以此为目标。纽约和美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是20世纪以来美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决定的,也与其政府开放金融、对市场恰当的监管和对人才的吸引有关。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实力的上升有直接关系;迪拜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油价上涨和石油美元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其离岸金融中心的定位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