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谋略之防人术
9283100000007

第7章 防人的前提条件:看清他的本来面目(1)

坏人不可怕。我们很容易就能区别出来的坏人,其能量是有限度的.因为谁对这种人都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防范心理。但有一种坏人却让你防不胜防,那就是善以好人的面目伪装自己,让你对他产生好感,甚至施以小恩小惠让你心存感激,他却专在你背后说坏话、使阴劲.最终被他打倒在地还要不住口地向他道谢。或者即使此时认清他的庐山真面目也为时已晚。防范这样的人就得先炼就一双能识真伪的火眼金睛能透过表面看清他的本来面目,才不至于总是吃他的亏、上他的当。

1.要防止小人背后“捅刀子’。

商场也好、职场也好,竞争都是在所难免。大家靠本事吃饭,靠业绩说话,能够从竞争中胜出的话本也无可厚非。可偏偏有一人,可能知道自已正面竞争难有制胜的把握,就要动些歪点子。表面上他对你的想法一百个赞成,让你平添一份信心而更加有恃无恐,但转过脸就对上司说你的坏话,而且上司最讨厌什么。他就专门把这些讨厌的东西跟你挂上钩。你卷铺盖卷走人的时候还在念念不忘他给你“无私”的支持呢。

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

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谋图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

张儿龄坚决不旧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就废立太子,实非圣君之所为。玄宗听了,不悦而退。李林甫乘机来到后花园,拜见玄宗,说张几龄亦为太子一党,故有此谏,自此,玄宗对张九龄有了嫌隙。

开元二卜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听从郡州之举,想加封郭觚人牛仙客为幽吲公。张九龄认为此人不过善使谨慎保身之术,并无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约了李林甫一同去诤谏。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张九龄固陈谏辞之后,玄宗和张九龄都看他的反应时,他却装作沉思之态,默然无语。玄宗仍坚持封牛仙客,张九龄坚持已意,说牛仙客目不识书,非科举出身,不过省俭而已,不宜重封。玄宗不悦,退身回后宫。李林甫又寻机潜来,告诉玄宗: “张九龄固谏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问题卜处处与皇上作对,只不过谋图树立太子党群,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一句话说得玄宗大怒起来:“我还没到该死的年纪,九龄就怀此心,怎町重用!”当即令李林甫代拟诏书,将九龄贬官外放。

李林甫眼珠一转,怕这事情疑到自己头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脚,忙说:“张九龄固谏之后,皇上即把他贬斥外放,娃得皇上没有气量,不如冷冷再说。”玄宗听着有理,便没让李林甫写诏,不过,玄宗对此事却耿耿于怀,终于瞅个机会罢去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

李林甫使的足个小把戏,但这样的小把戏却偏能办成大事,说明两面三刀这一套还是能吃得开的。比张九龄更倒霉的还有一个吴起,他被一个更加精心设计的圈套圈中,只好另寻出路。

魏国武侯即位后,魏武侯是个昏君,他对臣子忠奸不分,还用旧的血统观念来衡量臣子,任命女婿公叔为相,推翻了李悝的某些新法,以维护贵族利益,这样一来,力主变法的吴起便与公叔有了矛盾。

吴起是个死犟筋,也不会见风使舵明哲保身。每当公叔废除一条旧法时,他便据理力争,把公叔气得咬牙切齿,最后终于下定了赶走他的决心。

公叔明白,要赶走立有大功的吴起,还得国君发活。于是他设计了一个陷阱,让吴起上当滚蛋。

公叔先找到魏武侯,闲扯中把话引到吴起身卜。当时,魏武侯在军事上吴起还是倚重的,便夸奖了一番吴起的功劳,表示还得艰川吴起。公叔善于见风使舵,马上就说:“那当然。但是,”他把话头一转,“就不知吴起是不是真正与咱们一条心,他终究是个外人呀!”一句话把魏武侯说得疑惑起来,沉思着说:“对呀,他是不是真与咱们一条心呢?”公叔见魏武侯的神态,知道事情有门了,忙接口道:“用个办法,试探他一下就明白了。”魏武侯问:“怎么试探呢?”公叔说:

“吴起自从求将杀妻之后,一直还没婚配。您可招他来,说要把公主配给他。他若高兴地答应,就说明他跟咱们一心,会尽心竭力地为咱们魏国出力;他若犹犹豫豫,就说明他心怀二意,不会在咱们魏国久住的。”魏武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公叔见第一步计划成功了,忙跑回家,对妻子说,他要约一个朋友来玩。朋友到来时,要妻子装出气势汹汹的样子。他妻子一向言听计从,答应了。

于是,公叔约吴起到自己家里小酌。一进门,公叔那位公主妻子就照公叔吩咐好的,迎上前来,劈面问公叔:“今天不上朝,干什么去了?”公叔装出唯唯诺诺的样子说:“去看了一个朋友,相约来家小酌。”妻子大喝:“酌什么?天天灌马尿,也没见你干出什么事来!”

那时还讲求男尊女卑,像这样的妻子,吴起还是第一次碰上。于是他瞅个机会问公叔:“嫂夫人怎么这般态度?”公叔装作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人家是公主,有国君撑腰嘛。”

这时,公叔妻子的贴身丫头听了安排,又模样汹汹地来找公叔,说公主在房中,要公叔快去,有事吩咐。吴起一见,有点火了,抱不平说:“一个小小丫环,竟对男主人这般讲话,这不是造反了?”公叔又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丫环也是从宫中带来的呀,自然主大奴也大了。”

吴起回到家中,许久还为公叔在家中的地位生气,却突然来人传话,说国君找吴起有要事商量。

吴起不知国君有什么事,忙快步入宫。魏武侯热情接待,扯了半天闲话,便说出要将公主相嫁的事。吴起正在为公叔的处境生气呢,哪知国君又让自己也走上这条路,于是吞吞吐吐地说:“在下出身贫贱,岂敢同公主匹配。”武侯以为他在自谦,忙说:“我意已决,不计较什么出身。”吴起还是推推诿诿地不答应。武侯想起了公叔的活,以为吴起心怀二意,也就不再勉强他了。

自此以后,魏武侯对吴起渐渐冷淡起来。吴起察觉到自己在魏国不会再受重用了,便瞅个机会,投降楚国去了。

无怪乎以吴起之智仍要上公叔的当,再加上他低估了“悄悄话”

背后说的巨大威力,也就只能束手就擒了。这里问题的关键还是你不能缺少这份防范之心,尤其当一个跟你总是意见相左或不怎么投缘的人突然向你大献殷勤的时候,你要不断告诫自己:防着他点儿。

2.别被“好人”的表象所迷惑

中国历史上被冠以“奸”的名份的人不计其数,但能奸过明太祖朱元璋的恐怕还真没几个。特别在他打下大明江山的过程中,他能把自己装扮成天底下最好的好人,而做事时又务求把坏事做绝做透,所以,在他手下混的没有人不着了他的道儿。

郭子兴在义军内部的倾轧中忧愤死去,朱元璋便开始筹划兼并整个郭子兴部。

朱元璋首先渡江攻占了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为进攻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元为集庆路)打下了基础。然后派降将陈野先去攻取金陵。

智将冯国用向朱元璋进谏,说陈野先靠不住,原来的投降不过是在太平一战中被俘不得不降。现在放他带领原班人马去攻金陵,恐怕足放虎归…,有去九旧。朱元璋先足沉默不语,后来冯国刚隧持谏阻,朱元璋才说:“人各有志,从元从我,听他自便罢了。”

冯同用是朱冗璋的亲信大将,朱无璋也朱对他说明心事。朱元璋的驭人权术,古今罕有其比。从陈野先被俘后的顽固,以及在后来的再劝说下才勉强投降,朱元璋不会看不出陈野先心怀二意。他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才别有用意地加以利用。又特意派陈野先去招降旧部,而并不将这支部队拆开分编,仍让陈野先自己统辖。陈野先主动请求进攻金陵,朱元璋就欣然派他简往。

果然不出冯国用所料,陈野先去了不几日,便派人送刚一份公文,报称:金陵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不易攻取,建议先南下攻取溧阳,向东夺取镇江。并说这是断敌粮道,使金陵可以不战而下的最佳方案。

日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陈野先的缓兵之计,不愿为朱元璋攻打金陵。朱冗璋看到书信,也就一笑了之,并采取其他措施,只让李善长写一封复书。向陈野先指出江天堑,已不成为夺取金陵的障碍,现在据了海,已扼其咽喉,陈野先不过足舍全胜之策,而为迂回之计。

这封信实际足向陈野先点咧,他的反意已经被看出来,促其必反。

一切布置就绪,朱元璋就命张火右到滁州去邀郭天叙攻打金陵。

在此之前,朱元璋存表断上仍足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继任为都元帅,朱元璋与张_人右为副元帅。

郭天叙见朱元璋叫他去攻金陵,开始很不满意,怀疑朱了亡璋有不良食图。张天右却看利益很大.已有陈野先的人在金陵城外,两面攻下金陵,即町以南而称射,北图中原。

郭人叙受到,诱惑。立刻出兵进攻金陵。他和张天右部没有深作考虑,金陵是历代帝之都,朱元璋自己不攻,却在占据太平等地金陵门户之后,把这一好处拱手=给他们,剑底用意何在?

郭天叙和张火打率军东下,驶抵秦淮河,同冗柯台御止大大(御史俞住竹南,故称南台御史大大掌纠察百善恶,铷政得失,从一椭灯遭遇,即被击败。住溃退卜遄到陈野先的人,,郭人叙还以为足米丫援军,冉馒外。等到催码走近,却被陈野先一枪杀张灭朽也被福寿的追兵赶,与陈野先合兵火击,“即阵亡,、郭人叙的部下被杀戮殆尽,余众逃太平向朱元璋泣诉战败经过。

“郭天叙、张天右攻集庆,野先叛,二人皆战死,于是子必部琳归太卒矣!”(《明史·本纪第一》)可以看到,朱元璋的阴谋深入骨体,共至可以令人不寒而栗。

他在占领太平、采石后即造成对金陵进而可取的有利形势,即町取而不取,拱手让给他人。在俘虏陈野先后,知其心向大元,不愿降而硬劝其降,然后又纵其招集旧部,放其前往金陵。又在书信中点陈野先心怀二意促其必反,最后以“金陵伸手可得”将大利让给郭人叙,借陈野先之手而杀之。

郭氏不亡,朱元璋不好称王,这也是他金陵可取而暂时不取的另一个原因。让郭天叙先取,他既有谦让之美,又坐收兼并实利。而且郭天叙一死,他即可自取而独立称王。

朱元璋借了陈野先这把刀杀了郭天叙,令人叫绝的是,他“借”意在先,却偏偏让这把刀和周围的人都能感其“至诚”;他杀意已久,却偏偏让郭天叙对他的一番“好意”至死感激不尽。

类似朱元璋这样装得像、坏到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并不多见。如果你碰上了。可千万记着陈野先和郭天叙是怎么被朱元璋玩弄的。

3.明升暗降让你有苦难言

明升暗降这个词我们太熟悉了,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好戏”我们看得太多。从另一角度讲,之所以多,只因为这一招好使:升,给你升职升工资当然是装好人的最好借口;降,降权力降威胁,是使坏心眼的最终目的。人家说两面三刀。这里两面一刀足以致命。

东汉末年,马腾、韩遂等拥兵割据关中一带,对东汉王朝造成严重威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中原群雄角逐时,为了稳住自己的侧翼,始终对马、韩二人采取怀柔政策。后来,马腾与韩遂之间发生了冲突,曹操想借机拉拢马腾,以进一步控制关中一带。

建安十三年(公元206年),曹操打算南下平定刘表、孙权。为了稳定后方,他上表给汉献帝,清任命马腾为卫尉,把马腾调离关中,让他到汉献帝手下任职。同时,将马腾的家族都迎到曹操自己控制的邺城,以防止马腾在曹操南征期间,趁机在兵力空虚的后方捣乱。

卫尉一职,在汉代是很有实力的朝廷要位,专门负责掌领皇宫门禁卫及禁卫军。但是,此时的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已,手下已没有任何军队,就连汉献帝本人的性命也在曹操的手掌心里捏着。所以,这时的卫尉,名义上虽高,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个虚职而已,毫无实权。

曹操正是通过这种明升暗降的方法,控制住了马腾。当然,马腾的原先部队也并不是让给了韩遂,而是由马腾的儿子马超统领着。控制了马腾,也就等于控制住了马超,意味着控制住了关中的军队。

在古代官场上,用这种明升暗降的计谋控制对方,削弱对方势力的,也不仅仅是曹操一人。

隋炀帝杨广在大臣杨素等人的密谋下,夺取了帝位。这一来,身为楚囤公的杨素因屡建功业,对皇上有恩,所以就贵宠日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素通过种种渠道,让自己的诸亲六眷位居要职,有的担任尚书列卿,有的任柱国,有的任刺史。而对那些忠诚于囤、功高德重的人,杨素却经常暗中进行诋毁诽谤。据《隋书》所言,当时“朝臣有违忤者,虽至诚体国,如贺若弼、史万岁、李纲等,素皆阴中之。若有附会及亲戚,虽无才用,必加进摧。朝廷靡然,莫不畏附”。杨素的权势已达炙手可热的程度。 ·杨素的这一切作为,很快引起了以阴险毒辣而著称的隋炀帝的警惕。于是,碍于种种情面和杨素的势力,隋炀帝下了一道看似卜分关心杨素的命令:“杨先生是国家的栋梁,应主要抓一些大事,那些细琐的事务性小事,就让下面的官员去办吧,杨先生就不必亲自过问。”表面上是对杨素给以优厚的待遇,以抬高他的名声,但实际上却夺掉了杨素的实际权利。自此后,杨素的行动收敛多了。

唐代的李林甫也惯于使用这种方法来整治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