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录音阶段的排练加工
录音过程也是最后的排练阶段。话筒前排练不能多排,特别是激情戏,排多了容易消耗演员的激情;又不能不排,不排不能调动演员的真情实感。导演要善于掌握录音的最好时机。在录音阶段,导演除了要使演员尽快地进入规定情境,找准自我感觉,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从整体出发,把握全剧的节奏、高潮,对全剧的台词节奏做最后的梳理、调整,力争做到段段有起伏,使高潮更加突出,节奏更加准确鲜明。
有解说词的广播剧,在录音阶段要求担任解说员的演员在进行解说时,声音基调要与剧情、人物性格特征相协调,要与剧目的艺术风格相协调,要与全剧的起伏张弛相协调。总之,要使解说词成为全剧的自然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部广播剧需要排练多少次,没有一定之规,因为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剧本的难易、演员的水平、导演的工作效率等。但有一点,没有一位优秀的导演愿意在自己满意之前停止排练。
第三节 确定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是指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各种声音,专为配合戏剧演出所设计、配置的种种音响,简称“效果”。它依据剧本内容和统一构思的要求,运用各种技巧,艺术地再现自然界(如鸟叫、风声、雨声、雷电等)和社会生活(如放鞭炮、开动机器、鸣汽笛、撞钟声)以及精神领域或人物的内心活动(包括回忆、想象等)中出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音响现象,以听觉形象辅助演员表演,烘托场景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增强艺术感染力。
音响效果可分为有音源音响效果与无音源音响效果两大类。有音源音响效果可称为“现实性效果”;无音源音响效果可称为“非现实性效果”。有音源音响效果同无音源音响效果的有机结合,还可派生出混合性的音响效果。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的作用是:(1)加强生活真实感,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生动,衬托、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突出人物性格;(2)作为剧本情节结构中的某个重要环节的“重音”,使剧中事件激化,推动戏剧冲突和情势的发展;(3)帮助创造特定的环境,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地区、季节乃至现实具体的事件和地点,发挥对客观环境生动刻画的效能;(4)有助于创造各种舞台气氛,加强演出节奏;(5)突出、深化全剧的主题思想。
剧中的音响,有的在现场录制,称同期声录音;有的在后期合成制作中用人工方法或器具进行模拟或再现,称拟音响。随着广播剧在新时期的发展,音响效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功能。现在人们已不仅仅用音响来表现环境,烘托气氛,更是充分挖掘它在展现人物命运、塑造人物性格上的功能。甚至在国外已经出现了无对话、无音乐,而采用纯音响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实验广播剧(如《复仇》)。音响成为广播剧的另一种语言形式。因此,导演应高度重视音响效果对广播剧演播所起到的作用。一般地说,导演不负责选择音响效果的素材,只负责鉴定素材,选材的任务交给音响效果工作者去完成,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艺术创造性。有人把音响效果工作者称为“不出场的演员”,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音响效果在广播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演因素,它是语言、音乐所不能替代的。
当导演拿到剧本,确定了全剧的整体风格之后,就应该向音响效果工作者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设想,也就是确定该剧的音响效果是什么风格。如果剧本是写实的,为了营造真实的环境氛围,该剧就应该多设计一些真实、细致的音响,比如环境音响可以考虑远、中、近三个层次,尽量把周围的环境考虑进去,目的就是为了同全剧的整体风格统一。如果是写意的剧本,就应该相对地设计为有意境、独特的、能够突出主题的、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音响效果,其他细节的小效果则可以大胆删去。总之,音响效果不是简单地照剧本提示来进行堆积,而要有创造性、有选择、有取舍、有增减。音响效果工作者在参照剧本提示时应考虑此时这个音响效果是否合理,能否方便制作;如果不能,应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补救或替代,是否还有更好的音响效果可供选用等。
在广播剧的制作中,一般使用两种音响效果:一种属于资料性的音响效果;一种属于模拟性的音响效果。
一、资料性的音响效果
资料性的音响效果是指已经录制好的音响资料,例如风声、雨声、雷声等大自然界的声响,各种动物的鸣叫声,火车鸣笛声、汽车行驶声,战争中的枪炮声等。这种音响资料有的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到,有的则需要音响工作者专门去采录。对这种资料的运用,主要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剪裁、加工。例如狂风暴雨之夜,就要把风声、暴雨、电闪、雷鸣四种音响资料有机地合成在一起,作为广播剧的背景音响。
在使用音响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精练性
描写生活事物的音响效果应当是真实的,但在使用时必须是精练的,不能把任一生活细节都用音响效果表达,这样会犯自然主义的错误。例如表现工厂的戏就一个劲地出现马达的声音,结果除了给听众以烦躁的感觉外,很难说会有什么艺术感染力,这样不仅不能使广播剧增强气氛,反而会使剧情遭到破坏。要清楚地记住,环境音响效果只是“背景”,只能帮助演员的对话和表演,而不能把“背景”变为主要的,这样做会使听众感到厌烦。用简洁的手法选择有代表性的音响是音响工作者的责任。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需要有一段长时间在马达轰鸣的车间,那么导演就应巧妙地通过对话,逐步转移到另一个相对比较安静的时空,使听众能够听清楚人物对话,而把音响真正放到背景的时空中,这种演员的调度是导演的责任。
(二)情绪性
环境音响效果的使用,不单是帮助听众了解当时发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听众感受到事件发生时人的情绪。因此,音响效果必须在与剧情紧密联系的前提下,经过选择和提炼加工,不要泛泛地使用,应该是艺术地使用。例如《二泉映月》中,阿炳被李老虎打瞎眼睛后,扔到太湖岸边,琴妹不堪忍受李老虎的污辱跳水自尽时,太湖水声拍岸的音响效果猛烈推出,渲染一种令人愤然的情绪。
(三)意境性
环境音响还能起到开阔意境的作用,但运用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并要经过严格的选择,使之与语言相结合,达到声情并茂、渲染意境的作用。
(四)象征性
声音有象征意义。比如,喜鹊叫象征吉祥,乌鸦叫表示凶兆,蝉鸣反映烦躁,狗叫暗示紧张急促等。只是这些象征性的音响效果如果运用多了,听众会失去新鲜感。所以,在运用象征性音响效果时,还要不落俗套,注意创造出新的音响语言。另一方面,也不能故弄玄虚,太“玄”的音响不仅不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反而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破坏了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