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广播剧编导教程
9301800000006

第6章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5)

在理论建设上,1987年7月20日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黑龙江广播剧研究会和北京广播学院联合举办的“广播剧编导理论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到会有来自30个单位的40余人,并在会上宣读了近20篇学术论文。这次会议是自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以来的一次大型综合性的学术研讨会,宣读的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广播剧的美学、编导、音乐理论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为广播剧的理论建设积累了一批成果,使广播剧理论研究又向前跨越了一步,广播界当时的状况是理论落后于实践,这次会议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央台和黑龙江台在1987年6月参加了第十届“西柏林未来奖”广播电视节目大奖赛。中央台选送的根据谌容小说改编的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王芝芙编导)荣获广播剧大奖。这是我国广播剧第一次在世界性评奖活动中获得的最高奖赏,它标志着我国广播剧的艺术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次评奖有32个参赛国家提供的42个剧目参选,由18名专家组成的广播剧评委会对《减去十岁》的评价是:“这是一出绝妙的、可爱的讽刺剧,构思新颖,富有独创性。”“剧本出色地体现了‘西柏林未来奖’的主题:变化。它使我们看到了开放以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变化。”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自1988年经过机构改革后,常务工作由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并于同年举行了首次“全国广播剧创作剧目研讨会”。这次研讨会通过对创作剧目的听评与剖析,探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增强创作人员的创作意识,提高创作队伍的素质并逐步改变广播剧以改编文学作品为主的状况。出席这次会议的共有34家电台的43位代表。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马庆雄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积极发展广播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的讲话。他说:“1.思想上要认识到广播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有紧迫感。2.领导要重视。广播、电视一起抓,广播剧、电视剧也要一起抓。广播剧是最有广播特点的一种艺术品种,需要给予大力扶持。3.要有组织保证和物质保证。例如,有条件的电台可组建广播剧部或广播剧的专门组织。4.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5.要有一个固定的并便于听众收听的广播剧播出时间。6.要加强横向联系,特别是同中央台的联系,通过中央台这一窗口,向全国扩大广播剧的影响。7.要有一个发表广播剧的阵地。既可以发表剧本,又可加强评论和理论探讨,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自己也可以利用广播,在适当时机、适当节目中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8.要定期评奖。评奖是一个研究探讨的机会,同时也能起到鞭策鼓励的作用。”与会代表认为马副部长的意见非常中肯,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表示会后要各尽所能努力贯彻,争取本地本部门的领导重视与支持。

遵照马副部长的指示,研究会办公室从1988年4月开始筹办《中国广播剧》杂志(季刊),在其后四年中,经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努力,共出版发行了16期刊物,计140万字。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先后举办了全国市级电台广播剧单本剧“新八仙杯”评奖活动、“全国音响小品评奖活动”(有48部作品参赛,其中,青岛台制作的《水滴》、天津台制作的《母子情》获一等奖)。中央台和省市台也分别举办不同类型的评奖活动,如:中央台举办“西凤杯”全国连续剧展播与评奖活动,上海台举办“白玉兰杯”微型广播剧大奖赛,四川台举办“四川省首届广播剧评奖”活动,广东台举办第二届广播剧“珠江奖”活动,黑龙江省电台举办“飞龙奖”评选活动,等等。

1989年3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人携带立体声广播剧《红橄榄》参加第十一届“柏林未来奖”的比赛;12月,文艺部派员赴日本考察;先后为新加坡、德国、挪威等国的电台提供了《红楼梦》(12集)、《怪摊》等20部立体声广播剧的录音带和剧本,进行国际交换。

1990年3月2日至9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由上海台主持在无锡市首次召开了全国立体声广播剧理论研讨会,立体声体现了广播科技新水平,是广播事业发展的趋向。国内城乡立体声收音机、收录机逐渐普及,广播剧要赢得更多的听众,增强自身的表现力、感染力,立体声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立体声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导演艺术和制作经验,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在会上发言的有中央台的著名导演和各省市电台的编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共同交流了制作立体声广播剧的经验。

从1990年开始,中国广播剧正式列入国家级的评奖范围,广播电影电视部委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评奖活动。第一届至第三届定名为“蜀秀杯”。首届全国优秀广播剧“蜀秀杯”评选于1990年2月在北京评定。获连续剧一等奖的是黑龙江电台录制的《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山东台的《奉献》;获单本剧一等奖的是中央台的《红橄榄》、上海台的《列车在黎明时到达》;获短剧一等奖的是广东台的《母亲》、吉林台的《杭州路十号》。还有27个剧目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外还设立了7项单项奖,分别为:编剧、编辑、导演、演员、音乐、音响效果及录制。

1991年10月25日在重庆市举行第二届“蜀秀杯”评奖活动,获得单本剧一等奖的是:上海台录制的《超越生命》、黑龙江台录制的《家乡人》、重庆台录制的《天使呼唤》、河南台录制的《老光棍和俏寡妇》;获短剧一等奖的是:黑龙江台录制的《接站》、重庆台录制的《鲜血写成的遗嘱》,其余为二、三等奖。此届参赛剧目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郁,贴近实际。其特点是:反映出当今社会人民昂扬进取、积极奋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工人、知识分子、军人们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他们为党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也表现出在改革开放深入的时代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理解。题材选择多种多样,以表现新一代知识分子中的大学生、科学家、艺术工作者和当代军人的精神世界最为突出。

1992年在北京举行第三届以儿童剧和连续剧为主的“蜀秀杯”广播剧评奖。其中,获儿童剧一等奖的有:黑龙江台录制的《冬冬、雪雪和小猫咪》、重庆台录制的《会唱歌的小树》、中央台录制的《听到的世界》;获连续剧一等奖的有:哈尔滨台录制的《人间难心事》、广州台录制的《家运》和黑龙江台录制的《二龙河畔有条坝》。

1993年10月,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石松杯”全国广播连续剧评奖,共有16家电台的20部剧(1580集)参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共9部剧。其中,黑龙江台、齐齐哈尔台联合录制的《紫藤》获一等奖;中央台录制的《王庄故事》、《听画》,上海台录制的《郁达夫之死》分别荣获二等奖。

1993年10月5日至14日,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举行第30届亚广联会议,中央台少儿部制作的儿童广播剧《古墓遇险》获得“亚广联广播儿童节目奖”。这是中国首次参加这一项目的比赛。这个节目表现出的高水平的广播剧制作技术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赏。

堪称中国广播史上罕见的鸿篇巨制,大型广播连续剧《三国演义》(28部,108集)于1993年12月19日起首次从头至尾在四川省台连续播出。这部剧被国内学术报刊称为《三国》改编的三大艺术工程之一。该剧由四川台高级编辑毕奎同志负责编辑,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等文艺单位的演员演出,担任导演的是杨汝成、徐晓苏。专家们盛赞该剧“实在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壮举”,“不仅在广播史,而且在戏剧史上也是一个创造”。许多著名剧作家认为:“广播剧以声音造型,调动听觉要素,构成想象空间,给听众创作联想和审美陶冶,在各艺术门类的竞争中,自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不可剥夺的拥戴。”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70万字的文学剧本,它是电波形态的广播剧的文字记载,是收听的延伸和补充。剧和剧本,既为“三国”戏苑文苑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又为改编古典名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1994年2月21日至28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受广播电影电视部委托在哈尔滨市举办对1993年生产的广播剧的评奖活动,并定名为中国广播奖“黑龙杯”广播剧奖。参加评奖的有25个省(区、市、县)选送的由37家电台录制的62个剧目。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同向荣同志担任评委会主任。经评委认真审听评议,黑龙江台制作的《远去的琴声》、云南台制作的《打工女中校》、河南台制作的《二八月乱穿衣》、广东台制作的《村魂》获单本剧一等奖;获得短剧(小品)一等奖的有:黑龙江台制作的《秋别》、《屯里来了个大画家》,北京台制作的《过年》。

在2月27日的颁奖晚会上,同向荣副部长指出,广播剧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广播文艺中一种颇具感染力的传统的重要艺术品种。他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是广播剧辉煌、灿烂的时代,广播剧很受群众欢迎。在未来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广播剧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

199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发出1号文件,将广播剧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之中。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自1991年实施以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其规模及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较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实施“五个一工程”的根本要求是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创作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精品。

“五个一工程”原设电影、电视剧(片)、戏剧、图书、理论文章五个评选项目。为适应发展的要求,1996年的评选工作增设歌曲、广播剧两个评选项目。中宣部的这项举措无疑对提高广播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引起各级党政部门对广播剧这个文艺广播独有的艺术品种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1996年入选“五个一工程”的广播剧作品有13部。它们是:山东省选送的《孔繁森》、上海市选送的《纸月亮》、黑龙江省选送的《沙狐》、河北省选送的《野山花》、天津市选送的《石头说话》、广电部选送的《女兵连来了男家属》和《鞠躬尽瘁》、河南省选送的《新来的校长》、陕西省选送的《风雪昆仑山》、内蒙古自治区选送的《母亲碑》、江苏省选送的《雯雯撑起的天空》、云南省选送的《关肃霜》、福建省选送的《他留下一片温情》。

中宣部将广播剧引入“五个一工程”的评选项目,这就意味着,广播剧已不仅仅是广播电台所制作生产的文艺节目,而成为中宣部和各级省委宣传部主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项目,广播剧将走出低谷,再度辉煌。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广播剧是区别于其他戏剧艺术的一个独特剧种?

2.中国广播剧参加“五个一工程”的评奖项目意味着什么?

注释:

[1]摘自《广播剧——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一文,查理德·伊米森著,马和元译。

[2]〔日〕后藤义郎:《广播剧先驱史》,NHK放送博物馆。

[3]20世纪。

[4]〔美〕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著,刘海龙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41页。

[5]根据原黑龙江台职工尔泰、丛林的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