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妈妈,总以为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忘记了自己的孩子也有情感的需求。当孩子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时,或许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者同学的欺负,心里害怕,或许孩子只是渴望妈妈的一个拥抱时,妈妈却会因为忙或者不了解孩子的需求而忽视了与孩子情感的交流。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几乎都是通过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监督他们的学业、注重孩子的身体状况来体现的,而孩子的内心活动、他们对情感的需求却被忽略了。当孩子们仅仅只是渴望妈妈的一个拥抱,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者一通电话时,妈妈却总是以冷冰冰的物质来代替。孩子只能抱着不会与他说话的玩具,一个人默默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得不到妈妈心理和情感上的关心,孩子在孤独中长大,会变得内向而自闭。那些心理和情感上得不到关心的孩子,会表现得不合群,内向而自卑,非常敏感,与家人关系的淡漠让他内心孤独。所以,一个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妈妈,一个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好妈妈,会特别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爱。
好妈妈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留给自己的孩子,陪孩子玩玩游戏,给孩子读读故事书,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在孩子与工作之间,好妈妈会很好地实现平衡,她不愿意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好妈妈希望分享孩子的喜悦,更希望在孩子每次遇到挫折的时候,她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帮他度过人生的坎坷。当工作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好妈妈心里的天平会毫不犹豫地倾向孩子一边。在妈妈的心中,任何工作的成就都无法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比拟。
好妈妈不会错过、更不会忘记孩子的每一次生日,因为她要亲眼见证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好妈妈不会错过孩子的任何一次成功的喜悦,她永远是看台上那个最兴奋的妈妈,会为运动场上冲在前面的儿子欢呼鼓舞、大声呐喊;她会是家长会上从不缺席的妈妈,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还会在孩子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时,耐心地为他做出分析,鼓励他积极面对,树立信心,开始人生新的旅程。好妈妈就像家中亮着的那盏灯,宁静安详,让每一个在外赶路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循着它发出的光,找到回家的路。对于孩子而言,妈妈就是家。好妈妈让孩子相信,无论在哪里,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不幸时,妈妈都会站在自己身边,做自己坚强的后盾。有妈妈做后盾的孩子无后顾之忧,才有勇猛的闯劲。
好妈妈从来都不会吝啬、也不会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她知道,爱孩子就要让他知道。所以,每个清晨的离别时,好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拥抱,用她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得到妈妈拥抱的孩子,每天都是幸福的,走在路上也是面带微笑的。每当孩子有了进步时,好妈妈都会及时地送上自己的鼓励和称赞,受到妈妈赞美的孩子,永远都是信心满满的。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好妈妈永远都是他忠实的听众,她会用自己和风细雨般的宽慰抚慰孩子的心灵,让欢笑再次回到孩子的脸庞上。每当孩子获得成功时,妈妈是那个比自己还开心的人,她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好妈妈不会用物质来代替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过度的物质只会增加孩子的物欲,却无法传递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她宁愿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其实那些行动都非常简单,可能只是对孩子一个简单的爱抚,孩子出门前的一句叮嘱,孩子说话时专注的聆听,但是在孩子的眼中,那都是妈妈浓浓的爱。
蹲下来,把自己放“低”一点
年轻的妈妈,也经历了从呱呱坠地、到咿咿呀呀模仿大人说话、蹒跚地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懵懂的青少年时期,直至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可是她却忘记了自己在孩童时期眼中的周遭世界的模样。所以,她不懂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哭、会闹、会莫名地咧嘴笑、眼中会有惶恐、疑惑,会对一块饼干念念不忘,甚至有时会对着木椅子说上半天话,跟镜子中的自己聊上半天。所以,妈妈会抱怨孩子不听话,会被孩子各种奇怪的问题所困扰、烦恼。
在一个妈妈的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得寻常,事情的发生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已经让她对周围的一切有了固有的认识,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和条件反射般的应对方法。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接通电话就能听到千里之外的人的声音、人要通过工作才能获得报酬……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自然得让妈妈不会去想为什么。所以,对于孩子各种奇怪的想法和做法,妈妈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去问为什么,也很难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她常用斥责和拒绝来回应孩子,对于他奇怪的举动,妈妈总是忍不住要将其纠正过来。
可是,她年幼的孩子,初来到这个世间,却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他可能跨不过那道妈妈轻而易举就能跨过的门槛,够不着桌子上妈妈伸手可及的杯子;他好奇电视机里的人是怎么钻进去的,他不懂人们为什么会吵架,他不懂妈妈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每天都把生活过得像在做游戏,而是要去做一件叫做“工作”的事情,他也会把一只小猫、小狗、洋娃娃当作自己的伙伴,分享零食和悄悄话。
于是,妈妈永远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会冒出奇怪的想法,为什么脑子里装满了疑问。在孩子的眼中,我们身处的世界与大人眼中的世界有着完全不同的样子,孩子的思维总是与大人的想法大相径庭。孩子撞到桌子后,会担心桌子也像他一样的疼了,孩子看不到太阳后,会满世界地去找……
可是,亲爱的妈妈,如果有一天,你肯蹲下身子来,将你成年的身躯缩到你孩子一样的高度,你会发现你眼中的世界变了。原来那些平日里与自己擦肩而过的人们,现在是如此的高大,原来孩子平时看到的,竟是一双双匆匆来去的腿;平时只及你膝盖的椅子,现在要坐上去对你来说原来这么难;窗外如此喧闹,平时你只需微微侧过你的头,就能把外面的世界看个清楚,现在踮起脚来,也只能看见一小部分;那些稀松平常的话语,在孩子的小脑瓜里竟是那么的深奥……
妈妈这时才会开始懊恼,原来自己错怪了自己的孩子,自己错过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妈妈会后悔当孩子迫切地拽着自己往外走时,自己却由于忙于工作、忙着家务而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原来外面的一切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新鲜;妈妈会后悔,当孩子哭闹不止时,自己只会用严厉地话训斥她,原来孩子是因为害怕了;妈妈更是懊恼不已,当孩子蹲在地上跟蚂蚁“谈心”时,自己只会笑孩子傻,却错过了孩子与蚂蚁的“神交”……
成年人有时候太自以为是了,总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整个世界,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的。对于孩子,我们总是带着一颗教导的心,把孩子往我们自己的路上引,殊不知,我们与孩子是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所以,要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妨放下成年人的那种优越感,向孩子学习,用孩子一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蹲下来,把自己放“低”一点,你就拥有了一双孩子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世界。所以,有的时候,蹲下来,是妈妈进入孩子的世界的一个通道。如果再进一步,让自己的心也低下来,回归到孩提时代,回归到心灵尚未被各种社会准则约束的时代,回归到眼神还纯净得如一汪清水的时代。抛开几十年来的社会经验,再来看这个世界,原来周围的世界是如此的陌生和新奇,也会忍不住冒出“十万个为什么”……
有人说,孩子是上天对父母的恩赐。的确,孩子可以让妈妈重新过一次儿童时代,弥补自己失去的童年的记忆。所以,年轻的妈妈,当你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想走进她的世界,那就请蹲下来,把自己的身心都放低一点,重回到你的儿童时代,用一个天真儿童的心和视角,与你的孩子一起触碰、观察、审视这个世界。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妈妈会发现世界变得纯净了,以孩子的眼光看人,妈妈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简单了。
好妈妈永远不会高高在上,她永远会蹲下来,眼睛平视着自己的孩子,与他沟通。她会将脑子里那些几十年生活累积下来的固有的经验彻底地抛掉,清空自己的脑袋,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我们的世界。
好妈妈不仅让自己的心“蹲”下来,回到孩子那种纯净、明亮的状态,还让自己的身体也蹲下来,看看孩子眼中的世界。当妈妈蹲下来之后,会发现孩子每天满眼都是来来往往的人们移动着的腿,孩子要爬上沙发需要很大的努力,孩子看不到窗外的一切,所以,外面的声音传来,对孩子更有诱惑力,难怪孩子每天都要拽着妈妈往外跑。
孩子给了妈妈一个学习的机会,不仅仅是因为让妈妈重温了一次童年,更重要的是,妈妈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视角上看问题,感受到他人的体会。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是妈妈的老师,他可以给妈妈以灵感,让生活变得充满了新鲜感。
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孩子喜欢哭闹,是许多妈妈的共识。当孩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饿了就会用哭的方式来提醒妈妈:“妈妈,我饿了。”不舒服的时候也哭,哭是孩子在还没有掌握语言的时期向外界传递不适的一种方式。孩子渐渐长大之后,除了饥饿、冷热等带来的不适感,外界环境让他有了更多的情绪:生气、害怕、高兴、低落、紧张、焦虑……孩子表达这些情绪有了更多的方法,可是许多年轻的妈妈并不理解孩子的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粗心的妈妈也会忽略掉孩子情绪上的变化,她看不到孩子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孩子眉头紧蹙、紧张的样子,也没有发现孩子不知怎么得不爱说话了。
当孩子哭闹着不愿跨进幼儿园大门时,妈妈总是软硬兼施强行将他送进去。她不知道,孩子也许是受到老师批评、受到同学欺负而害怕了;当孩子天真活泼的小脸上突然失去了笑容变得严肃时,妈妈可能不知道,孩子正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
许多粗心的妈妈会忽略掉孩子这些特殊的情绪,总以为孩子的性格本就反复无常,说变就变,所以总是对孩子听之任之。当孩子哭的时候,就任由他哭,粗心的妈妈觉得孩子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孩子发脾气了,妈妈就“以暴制暴”,用简单粗鲁的方法压制他,不许他发脾气……殊不知,孩子的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它的原因。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最终会致使孩子不堪重负,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我们时常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一些平时温文尔雅的人,愤怒时会失去控制而伤害别人,这就是因为他愤怒的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缓解,成了一种心理疾病。所以,孩子的情绪问题忽视不得,它跟身体的小毛病一样,听之任之,则会发展成危害健康的大病。
孩子爱哭闹,细心的妈妈就要找到孩子哭闹的原因,弄清楚孩子的哭闹究竟是因为生病了,还是周围有让他害怕的东西存在让孩子受到了惊吓,或者是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遭到同伴的排斥,或者受到同伴的欺负,老师的批评等。孩子对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和认识水平都不太高,往往无法正确地宣泄情绪。如果妈妈不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情绪并积极引导,舒缓各种不良情绪,会给孩子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消极作用。当孩子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时,妈妈不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反而强行将他送到幼儿园。如此一来,孩子的恐惧情绪无法得到缓释,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孩子脾气暴躁时,妈妈以硬碰硬,对孩子大发雷霆,结果只会导致孩子更大的愤怒。这些不正确的疏导方法,会在孩子的性格上留下负面影响,产生自闭、退缩、缺乏信心等心理障碍,甚至是暴力倾向,如伤害他人、自残等行为。
好妈妈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宣泄。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体验。高兴时就笑容满面,生气时就大哭大闹大发脾气宣泄出来,孩子不用像成年人,要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们可以及时地将各种情绪释放出来,这有利于心理健康。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各种情绪时,妈妈不要制止他,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而让自己跟着产生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