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超级好妈妈就这8招
9310300000005

第5章 以身作则——良好的品格让孩子受益终身(1)

聪明的好妈妈不会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书呆子,一个只会读书的“低情商”孩子。所以,好妈妈会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勤奋、勇敢、善良、富有爱心,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受尊敬的人。

及时兑现对孩子的承诺

许多父母相信,对孩子适当的奖励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促进孩子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学习上,很多父母都相信“重赏之下必有高分”。为了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往往施以“重奖”:孩子期待已久的电脑,生日礼物,一次外出旅游等。有的时候,当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时,也往往会许诺给孩子一个更大的惊喜作为补偿。在这种远期承诺的激励之下,有的孩子会努力地学习,有的孩子满怀着更大的期望等待着惊喜。但是,当父母兑现承诺的时候到来时,父母却常常让孩子们失望。

有时候,父母是因为忙而忘记了;有的时候,承诺只是父母的一种策略。一些父母总以为孩子尚小,不会把父母的承诺记在心上,有的父母甚至只是为了鼓励或者安抚孩子而顺口许下的承诺,他们并没有打算要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当父母因各种理由给孩子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正满含期待地等着他们兑现自己的承诺。所以,当孩子要求他们兑现承诺时,要么就打着哈哈,试图蒙混过关,要么就是“明日复明日”,用新的承诺来欺骗孩子。

父母不知道,孩子虽小,但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观。父母是孩子的崇拜对象,一旦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许下的承诺总是不能兑现时,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发生动摇。有时候,甚至让孩子产生一种“爸爸妈妈说话不算话”的想法,使他对父母变得不再那么信任。以后,无论父母再许下多么美好的诺言,孩子都不再相信他们。

当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之后,父母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再那么容易管教。自己说出的话,再也无法像原来那样被孩子奉为“懿旨”;自己的给孩子的承诺再也激不起孩子的兴趣,父母与孩子之间因此而产生了隔阂。所以,在向孩子承诺时,父母应格外小心,以免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你不打算实现或者没有能力实现的话,就不要轻易地承诺,不要总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好妈妈面对孩子的要求,或者为了鼓励孩子时,不会轻易地做出承诺。她不会为了应付孩子而轻率地答应孩子的要求,也不会为了鼓励孩子而轻易许下诺言,她不会承诺自己明知无法兑现的事情,也不会为了安抚孩子而答应他过度的要求。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好妈妈会选择一个折衷的办法,向孩子承诺一个容易实现的愿望。

好妈妈一旦对孩子作出了承诺,就会牢记在心。即便因为工作太忙而忘了,一经孩子提醒后,她也会及时兑现承诺,不让孩子失望;即使孩子自己也忘记了妈妈当初的承诺,好妈妈也不会装糊涂蒙混过关,她依旧会按照与孩子最初的约定,实现孩子的愿望。如此一来,好妈妈不仅树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还带给孩子一个惊喜。

有的时候,好妈妈会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意外而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她会认真地向孩子道歉,跟孩子解释原因,让孩子知道,不是妈妈不愿意去兑现自己的承诺,而是一些客观的因素让她在当下无法去实现自己当初许下的诺言。好妈妈还会积极地想办法补救,给孩子提供其他选择的方案,并及时地兑现,好妈妈不会让“空头支票”出现两次。美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好妈妈还会把握许诺的次数,不会对孩子有要求时必以许诺来激励,因为她知道,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我做什么都是应该得到奖励的。好妈妈知道,当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时,就不该轻易许诺,而是通过与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当对孩子有更高的期待时,好妈妈才会考虑以许诺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让自己许下的诺言成为孩子努力、进步的动力。

好妈妈不仅仅要给孩子物质许诺,更要注重精神许诺。好妈妈知道,过多的物质许诺会让孩子滋生虚荣、攀比的心理,会让孩子过度地注重物质而忽略精神。此外,过多的利用物质作为奖励,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会逐渐地越来越无法满足。有时候只是为了物质而努力,一旦丧失了物质激励,就会失去动力。所以,好妈妈不仅会许诺孩子漂亮的书包、时尚的MP4,还会许诺孩子一个温馨的生日,许诺送孩子上学,许诺在运动会上,去为孩子打气加油……好妈妈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那些及时兑现自己承诺的妈妈,她们言行一致的做法会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她们的孩子也会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给孩子关于善良的教育

孩子一生的品格的形成,与自幼来自家庭的教育有关。在孩子的一生中,有许多坎坷的路要走,作为过来人的妈妈,往往会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孩子。在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里,好妈妈也不要忘记给孩子关于善良的教育。

一些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是担心孩子会吃亏,往往给其灌输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勾心斗角”、“社会竞争是异常残酷的”这样的观念。年幼的孩子犹如一块待播种的地,一张洁白无暇待描画的纸,你播下恶的种子,他的心里就会长出恶之花,你画下邪恶的撒旦,他就成了魔鬼。所以,好妈妈即便知道生活的艰辛、生存的不易,也不会在孩子心里种下邪恶的种子,而会给孩子那些关于善良的教育。

许多人也许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教育孩子“善良”就意味着在将来的路上,孩子将会面临更多的挫折以及心理上的困惑,因为这个社会的真实图景是残酷的竞争。要想让孩子适应社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从小就培养他的竞争意识和防范意识。但是,如果大家都因为社会的凶险而变得互不信任、互不关心,人类的未来又会怎样呢?鲁迅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未来、孩子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塑造了民族的未来。”所以,当你告诫孩子社会凶险,要对人心存防备之心时,你正在为孩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充满竞争和不信任的社会。当你的孩子走上社会时,他人正虎视眈眈地对着他,时刻准备着与他竞争;当你的孩子身处困境时,别人也会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吃亏,殊不知,是自己给孩子塑造了一个冷漠、自私的社会。当家长以为是给孩子带来好处时,实际上却是将孩子陷入了困境。一个被告知社会凶险的孩子,从小就学会带着戒备与人交往,一个被告知社会处处是竞争的孩子,自幼就争强好胜,这无形中将自己陷入了人际关系的困境: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竞争对手。对于一个人而言,任何物质的富裕都无法消除精神贫乏带来的空虚感。一个人没有朋友,就算他坐拥金山,身居高位,也只换得终日落寞,得不到一丝温情。

好妈妈深信,给孩子关于善良的教育,不仅仅在于塑造孩子优良的品格,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种善良的品质可以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善良和友爱,变得善良,充满爱心,社会也会因此而更加和谐。因为她知道,如果所有人都在传播社会的险恶,终有一天,她的孩子会处在一个完全没有信任、没有关爱、没有宽容的社会之中。妈妈相信,生活是一面镜子,他人也是一面镜子,当你善良、宽容地对待他人,当你微笑着面对生活,你会换来他人的宽容与善良,生活也会对你微笑。

好妈妈不喜欢说教式的教育,她更喜欢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在家中,她会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媳妇,孝顺长辈,尊重自己的丈夫,关爱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她也不吝啬于将自己的爱心献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好妈妈会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好妈妈在经过路边的乞丐时,不动声色地塞几块钱给乞讨者,给陌生人指路;好妈妈对他人的无心之失不会锱铢必较,而会宽容地报以一笑,好妈妈也不会对那些弱小者流露出轻蔑的神情,她对任何人的态度都始终如一。当远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遭遇灾难时,好妈妈会表达自己的关切,并尽自己所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孩子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从妈妈身上学会了爱、宽容和奉献,就会善待他人,善待周围的一切。当小朋友哭泣时,孩子会主动去安慰他;当在街边遇到乞丐时,孩子也会慷慨地将自己的零花钱给他;当爸爸妈妈生病时,孩子会像个小大人一样端茶送水,坐在床边嘘寒问暖……

好妈妈不仅自己以善待人,还会在生活中指导自己的孩子,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将善良的观念灌注到孩子心中。“爱护小动物”是好妈妈给孩子的“善良教育”的第一堂课。许多孩子喜欢小动物,好妈妈会特意引导孩子喂养、照顾小动物,体贴入微地照顾那些生病的小动物,培养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尊重;“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也是好妈妈给孩子的“善良教育”的重要一课。好妈妈会教育上幼儿园的孩子“友好、礼让”,好妈妈还会给孩子带上玩具、零食,让他与小朋友分享……

善良是心中有爱心,愿意对他人付出爱心。所以,教会孩子关于善良的品质,其实就是给孩子一颗有爱的心。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爱心。孩子对他人的付出,必能换来回报,他在幼儿园里也许就成了大家争相结交的朋友,其他小朋友也乐于与他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孩子在付出自己的爱心时,收获了别人的爱心,让他体会到了这种付出的快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乐于付出爱心。

好妈妈是一个好园丁,她会往孩子的心里撒下爱的种子,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开出开心之花。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必然心地善良。一个善良的人,也许不能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争得名利,但是他总是处处献爱心,换回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友情,爱情,尊敬。一个有朋友的人,不会寂寞;一个有爱情的人,幸福感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活得有尊严。

让孩子在挫折中体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孩子以后立足于社会、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及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托尔斯泰就曾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们都处在家长的保护之下,风吹日晒,都有父母挡着,养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普遍缺乏责任意识。责任心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自觉地产生一种上进的动力,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许多妈妈很苦恼,自己的孩子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毫无进取心,整天不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就是蒙头大睡无所事事。让他做点什么,总是提不起精神,而且总是半途而废,有头无尾。有的孩子甚至对家人也是漠不关心,妈妈病了也不过问一句,反倒是责备妈妈没有做饭。这是一种典型的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因为孩子的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孩子看不到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所能产生的影响,更无法看到自己的价值,自然也无法产生责任感。

责任感包括对自己的责任感、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这既包括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也包括了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但是实际上,许多家庭的教育让孩子完全丧失了这种对自己的责任感。现在的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自己所有的事情,都是全家人的事情,衣服有人洗,玩具有人收拾,吃饭有人帮他盛好了端到面前……孩子小的时候,他每天的任务就是玩。长大了,他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家长更是煞费苦心,不但家务不要孩子插手,自己在家也是小心翼翼,怕吵了孩子学习。家长完全把孩子置于一个中心的位置,让孩子认为所有人都有义务为自己服务。

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受到自我责任感的教育,而父母也更少教育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孩子幼年的教育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孩子走路摔倒在地的时候,妈妈为了让他停止哭闹,往往会用脚踩几下地面,安慰孩子说,这该死的地面害我们宝宝摔倒了,妈妈踩它。就这样,妈妈将孩子摔倒的责任推给了地面。其实妈妈也知道,孩子会摔倒可能因为他走得太快了,也可能因为他走路的时候东张西望,没有留意地面的情况。所以,妈妈从小就教会了孩子一种本领:为各种错误找借口。当孩子长大之后,他也会怪玻璃瓶太容易碎了,所以才被他打破了;他会责怪妈妈早上没有多催他几次,结果害他上学迟到了;他还会责怪老师课讲得不好,所以自己的成绩才会不理想……在他的世界里,全世界都可能对不起他,而他永远是对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