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自己就是品牌:销售的第一堂课
9312700000006

第6章 抱怨,永远得不到机会(1)

在这个世界上,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人很多,但为何最后很多人却落了个穷困潦倒、一无所成的下场,而许多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才华、平凡无奇的人却能功成名就、春风得意呢?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为什么我的能力老板总是看不到?升职、加薪为什么永远也轮不到我?为什么人生竟会如此不同?如此这般抱怨的职场人,现在比比皆是。要是总带着如此的心情工作、怨天尤人、垂头丧气,机会就会更加忽略你的存在。

■ 如何确立自己就是品牌 ■

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事,如果不为人知、不被人发现,就会像地下尚未被开采的宝藏被深深地埋在底层,难以发出其耀眼的光芒。

生活在今天的你,不论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也不论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在生活中都需要发挥你的“推销”能力,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你要想在这样一个竞争的社会里立足,你就必须学会展示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埋在土里的黄金也不再会有人费心费力地去挖掘,如果你是一块黄金,你就不能将自己的光芒掩埋,必须将自己展示出来,否则就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要求职,就是要善于展示自己。如果你不善于展示自己,就说明你已经成了社会发展中的落伍者,必须寻找机会训练自己的自信。有许多人对于推销的观念,还停留在“一个人提着一袋卫生纸,挨家挨户敲门”这一形式上,因而认为推销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这个观念存在着很大的谬误。

你要相信,人生无处不推销,当你向自己心爱的人表白爱恋的时候,当你向你的上司奉献你的创意的时候,当你向他人亮明你的身份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在展示自己了。有人认为展示自己就是“推销自己”,这话并没有错,虽然它不很中听,但是你每天所做的一切,想想看,不正是在“推销”自己吗?更何况,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你要是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成功者了。

陈子昂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年轻时进京赶考遭到排挤和阻碍,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然而仅仅隔了两个月,陈子昂不仅名声大振,甚至还得到皇帝特赦,取得了补考机会并高中进士。那么,陈子昂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

陈子昂虽然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但却非常好学。24岁时,他带着自己的300篇文章赴京考试,然而同时赴考的还有好几位高官子弟,他们在预考中尝到了陈子昂的厉害,那些高官怕自己的子孙考不过他,就设计取消了陈子昂的考试资格。

一个月后,在京城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上,出现了一位卖古筝的老者,那是一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珍贵古筝,开价100万两银子,吸引了路人纷纷前来围观。

就在这时,陈子昂走进了人群,他仔细观察了一番古筝后,喜出望外地说:“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古筝了!100万两银子,我买下了!”随后,陈子昂当场拿出银票,递到了老者的手中。

陈子昂的慷慨举动引来了围观者的阵阵惊叹,他们纷纷提议陈子昂在这里演奏一曲。陈子昂四下看了看说:“如此好筝,又怎能在这种场合演奏呢?明天来我住的酒楼,我大摆宴席,请大家听曲。”说完,陈子昂把自己入住的酒楼告诉了大家,就带着古筝离开了。

围观者哪里知道,那位卖筝的老者,只是陈子昂家的一位老管家而已,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陈子昂蓄意安排的。

次日,陈子昂抱着那把古筝,居高临下地坐在二楼主宾席上。酒宴开始后,他先是抚了抚古筝,作出要演奏的样子,又突然一把举起古筝,将其“啪”的一声砸在地上,把古筝摔得稀巴烂。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时,陈子昂站直了身子,大声地对大家说:“四川人陈子昂,最擅长写作,有诗文300篇,区区一把古筝,又怎么能与我的文章相比?”

“你还会写文章?”在场的人越发好奇了,他们纷纷请求陈子昂把文章拿出来让他们拜读。

陈子昂见时机成熟,立刻命酒楼老板把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发放给大家阅读。因为之前陈子昂给大家的印象就已是非比寻常了,现在再看他的文章,更觉得陈子昂高人一等,其文采无可挑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折服了。

就这样,陈子昂的名声在一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3天之后,一位书商主动找到陈子昂,要求整理出版他的那300篇诗文,由此,陈子昂的首部传世著作《伯玉初集》问世了。

没过多久,陈子昂的文采随着这本书被当时的皇帝唐睿宗获知,求贤若渴的唐睿宗当即下令给陈子昂一个补考机会,最终,陈子昂高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且写下了《陈子昂集》、《感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等流传千古的诗文集,成了一位名留青史的大文学家。

确立自己的品牌,找到你的顾客,让他们接受你,不要羞于提及推销自己的话题,这是重点。你所应该想的,只是如何将自己做好,其余的都是次要的。

不要因为自己的条件较他人优越就胸有成竹,缺乏进取之心,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别人了解你,并且承认你。如果你因为自己拥有优越的条件,便坐等别人主动来找你,那你等来的除了失望之外,便一无所有。走出去,这是你成功的前提。

其实,在自我展示的时候,也不见得就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只要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锻炼,才能得以渐渐积累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不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只能被埋没,可以说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抱怨机会没有眷顾他们,这就表明,他们往往只是干坐着等机会,如果没有机会,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怨叹这个世界的不公。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绝不会慨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一定不会找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在人,尽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肯定会抱憾终身。

确立自己的品牌正像产品推销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外包装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仪表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显得很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而对服装的要求,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重要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

■ 你为什么会“怀才不遇” ■

“怀才不遇”这个成语,字典中是这么解释的: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说白了,就是有才能却遇不上赏识他的人,从而没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比如两个入行时间相同的人,A比B更加努力,也有更好的业绩,为什么B升职了,A却没有。这就是最为典型的怀才不遇。

但是,“怀才不遇”并不是偶然现象,无论人是否成功,都可能有类似的经历。假若处于不被承认的境地,该怎么办才好呢?

最痛快的办法,就是换一个环境。若是金子,不会总是碰不到伯乐的。换一个环境,就等于换了一方天地,如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就像孙膑,在魏国遭排挤、陷害,受难受辱,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想方设法到了齐国,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人生。当然,这需要自信和勇气,就是要求自己不能自暴自弃,要拒绝沉沦,也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并有勇气去改变命运;这更需要智慧去看清形势、分析利弊、把握时机,一举成功。换一个环境,人生就有可能会像鱼儿重回大海、羁鸟再入深林一般,才有可能大展拳脚,成就自己。

但是,俗语有云:“一动不如一静。”如果你对当前的环境还抱有希望和信心,并自信自己可以改变尴尬的局面,是可以一试的。当然,所有的改变应该从自身的改变开始,因为我们最有能力掌控且最容易掌控的,只有自己。

我们常会从初入职场的新人那里听到这样的抱怨:“只要给我机会,我一定能做到最好,可惜时运不济。我感觉跟我处于差不多起点的人都比我混得好;当初迫于无奈,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不会重蹈覆辙;我觉得……我认为……我坚信……不是老板太死板,就是上司不懂得欣赏我……”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而在接触到现实的企业、岗位后,随着工作的开展,心里的落差也十分大。你要知道,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寻找机遇。

唐先生工作已经5年多了,就职于一个二线城市的某银行,他从银行柜员起步,一直做到银行后勤。某一日,唐先生对自己走来的这一路做了个回顾,顿感危机四伏,用唐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刚开始感觉银行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怎么说也算比较稳定,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多年,不论是与同事还是领导都跟亲人一样,再加上自己的责任感比较强,在部门里也已经算是资格比较老的了,我就这么走过来了,我原想,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候未到罢了。但随着内部来了不少的新人,我突然感觉压力变大了,资格再老也拼不过这些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呀,于是我就自己多花了点儿时间,在网络上参加了很多培训,只要感觉有用的就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意识到自己除了在银行供职外,什么其他的工作经验都没有,加上银行跟外面企业还是有实际脱离的,而要换工作的话,不论在简历,还是面试方面我都没把握。这样的安逸生活毕竟不是我想要的,我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我一直以来都不敢轻举妄动,就这么拖到现在,后悔已来不及了。”

“怀才不遇”对于失败者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最大的欺骗,是人们最应该避免的陷阱之一。“怀才不遇”者总是牢骚满腹,抱怨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要知道,等待是未知的,像唐先生等了5年,换来的除了故步自封的状态以外,一无所有。为什么要守株待兔,而不主动寻找伯乐自救呢?在职场上,伯乐是个大范畴,包括适合的企业平台、工作岗位等,每个人的能力特长都不同,只有找到一个适合你能力发展的舞台,你才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从唐先生的经历来看,他再战职场,不是没有机会,只不过个人能力有限,对这个平台没有较好的评估罢了。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必须先对自己的能力和所能发展的范围有较理性、较系统的认识和评估。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有些人的欲望也随之迅猛增加。有追求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人心浮气躁,渴望一步登天,所以难免眼高手低,在选择工作平台的时候,只顾眼所能及的利益和好处,并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

欣欣是名副其实的往届生,尝试了几份工作,受到了一些职场氛围的熏陶,感觉也积累了些各行各业的工作经验,找工作当然不能没有要求了,毕竟看起来,她怎么都要比应届生有选择资本。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呢?碰了一鼻子灰的欣欣,满心委屈地跟朋友倾诉了她的苦恼,归根结底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其实,欣欣对岗位的需求是缺乏实际了解的,对自身能力的把握也不准,所以在岗位的选择上期望有点过高,超出自身现有的能力,并且对面试,她很难针对性地去准备,对于一些专业问题都只是浅尝辄止,所以被淘汰的概率比较高。

积土成山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职场上也是通的。能力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积累的,所以现在欣欣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对自身能力以及职业背景的综合评估,找到最适合且可以长远发展的平台,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改变自己,就是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得不到承认和赏识,很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这块金子的含金量不够、亮度不够强,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别人的目光。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让自己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光彩照人。这样,还怕没人赏识吗?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哪个成功人士不是如此过来的呢?

在今天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有些人做什么都求一个“快”字,出名要趁早,成名就得快,成了,就得意扬扬、忘乎所以;不成,则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如今,这些人没有了踏实的心态,没有了淡定和从容,没有了自我反省,也没有了客观评价。殊不知,越是如此,就越接近平庸和失败。假若如此,何不把牢骚和抱怨的时间用来做一些事情,去改变现状呢?只有自己改变了,情况才可能跟着改变。

所以,倘若你的才华得不到承认,那么你就要或者试着走出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或者走进来,面对自己的内心,从里到外开始做改变。

■ 好酒也怕巷子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