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子,就这样肆无忌惮的哭,在一片狼藉的酒吧包房中,在她的面前,哭得像个被人夺去了最心爱物品的小孩般不能自己。
也就是在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他口中的欣儿,不是她,从来都不是她,而是——心儿,他想着的,念着的,爱着的,从来都是苏无心,不是她,秦欣欣。
她试图靠近他,她甚至卑劣无耻的想,趁他酒醉时和他发生关系吧,这样醒来之后他和她的关系也许会有转机。
可是,不行,还没有靠近他的身体,他就已经推开她,哪怕是醉得已经不醒人事了,还是坚定的一次次推开她。
后来,他许是累了,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眼泪止住,却还在一遍遍的道,“你不要碰我……心儿知道了会生气的……然后……我找不到她……她都藏了好多年了……她生气了就会藏起来……怎么办?我找不到她……找不到我的心儿……”
他语无伦次的絮絮叨叨,眼睛看着一点,却是迷茫,没有焦点,整个人像是失了魂魄,失了心。
也许,自苏无心离开的那一刻,他的心门也紧紧的关上了吧!谁都打不开!谁也别妄想打开。
她捂住嘴,不敢让他听见哭声,为什么苏无心都离开了他这么多年,还要这样阴魂不散,霸占着本属于她的幸福。
即使,这样的幸福从来只是她的一厢情愿。
一根烟已经燃尽,秦欣欣闭上眼,一行清泪涌出眼眶,为自己,也为那么深情痴情始终如一的云驰。
NicoleCecillia是什么人,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她是当今国际时尚界最低调的天才明星设计师。
关于她的资料,媒体知道得很少很少,只知道她是个极为美丽的东方女性,和好莱坞众多明星以及时尚界大鳄,如卡尔·拉格菲尔,汤姆·福特,MiucciaPrada等私交甚好,关于她的私生活基本上是一无所知,她在她的秀上从来不露面谢幕,也不接受媒体采访,甚至于连颁奖典礼她都不参加,八卦媒体想尽办法想获得她的资料,也一无所获,她的一切事务全由她的助理Susan代理。
但是,在好莱坞明星和纽约上东区私下不公开的Party上,她却是常客,Party的主办方都能以邀请到她为荣。
她的行为,在亚洲可能行不通,不过在西方,人们是很尊重个人隐私的,所以主流媒体并不觉得她的此举有何不妥,反而很尊重她。
当然,也有人批评她过于大牌,脾气古怪,只是,任何的负面消息都不能撼动她在国际时尚界的地位。
光看看她的个人履历就足以惊人。
XX02年9月,她被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SchoolofDesign)破格录取,两年后,提前毕业,由于在校期间她设计的作品就频频得奖,得到当时Gucci的创作总监AlexanderMacQueen的赏识,04年毕业后,直接加入Gucci,成为他的助手。
XX06年4月,因为AlexanderMacQueen的离开而成为Gucci创作总监。她的辉煌由此开始起步,06年Gucci米兰春夏系列发布会是她首次担大旗之作,她不负众望,以70年代风行的波希米亚风格将Gucci打造成一个清新的充满浪漫情怀的少女,荷叶边、蕾丝花边、泡泡袖、打破日装与晚装的界限,并将棉质布料与镶珠亮片材质共同运用。
这次专场秀更被评价为当年米兰春夏时装发布的TOP1,广获好评,人们的态度也从怀疑她的能力到开始说是Nicole影响了Alexande,NicoleCecillia成为时尚人士津津乐道的名字。
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上任让Gucci的业绩提高了20%。
Nicole的设计强调回归服装原始的本质,找回剪裁结构、强调女人味、摒弃琐碎的皱折、繁复的印花和累赘的装饰,回到极简冷静的穿衣风格。
XX06-08年,她连续三年获得了VH1/VogueFashionandMusic的年度设计师大奖。
XX07-08年,她连续两次获得英国时尚奖(BritishFashionAwards)最佳设计师奖。
XX08年2月,她辞去Gucci创作总监的职位,在纽约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奢侈品牌NicoleCC。同年9月,NicoleCC的春夏时装发布会,一经推出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Nicole风。
在今年2月的纽约秋冬时装发布会上,她的作品同样是好评如潮,她的品牌,每一季光是在东南亚就是上亿美金的订单。
现在,无论在巴黎、米兰的时装秀场还是好莱坞的电影首映礼上,Nicole的设计已经俘获了众多女星和时尚界人士的心:从AngelinaJolie到JenniferLynnConnelly,都选择了NicoleCC的飘逸女装、农妇裙和短帮高跟靴子出席各种场合。
越来越多女士男士投奔到NicoleCC的怀抱。
她自立门户的两次时装发布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奠定了她在时尚界崇高的地位。
而今年9月,Nicole所设计的男装、女装还没有发布,就已经成了全球时尚人士共同谈论的话题,大家都在想着,这位天才设计师,又会给全球时尚界带来怎样的惊喜。
这一日,暖风和煦,阳光明媚。
一咖啡厅中坐着两个打扮入时的美女,两个正在聊天——
“我下个月要去纽约。”
“去纽约干嘛?”
“我想去看NicoleCecillia的春夏时装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