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尔孔无奈地摇了摇头,作为监管者,他有权对两房的任何问题进行质问,怎么成了诽谤中伤呢?法尔孔刚要张嘴回应戴维斯,却被戴维斯打断了,戴维斯像一位诘问罪犯的检察官,他只要法尔孔用一句话作答:“会,还是不会?”
法尔孔憋红了脸,戴维斯指着法尔孔的鼻子再度发问:“会不会?”
看着法尔孔的尴尬,参议员哈格尔异常气愤地指着雷恩斯的鼻子说:“国会创建了这家机构……可是当国会要认真监督它的时候,这家机构却花钱挑战国会的权力。我感到非常吃惊!非常吃惊!”
两房在国会山的表演跟安然何其相似!高盛房贷结构性产品交易小组迅速达成共识,以菲利浦·伯林斯金为核心,迈克尔·史文森跟乔希·伯恩鲍姆为成员的抛空房贷次级债的铁三角组合成立。抛空铁三角的设想迅速得到了高盛总裁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的支持。下手对象有两家:竞争者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
铁三角成立了,高盛还要来一招瞒天过海,诱敌深入。
贝尔斯登,有85年历史,一直靠债券投资闯进华尔街前十强的大腕,在抵押证券业务方面盈利能力超过高盛跟摩根。贝尔斯登“虚拟”地持有13万亿美元次级债以及衍生品,这比美国的GDP还要高!
贝尔斯登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贝尔斯登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通过抵押回购等方法来满足短期资金的需求,一般拆借周期分为隔夜、7天、一个月等。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扣除要偿付的融资代价后,就是公司运营的回报。风险越大的产品,拆借的周期越短,往往生死就在一夜间。
贝尔斯登跟高盛是交易关系,一旦高盛拒绝为贝尔斯登资金拆借,那么贝尔斯登一定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要将这个泡泡吹大,高盛开始大量将有毒的债券释放到贝尔斯登这样的对手身上去。
到2007年年底,高盛销售了1000亿美元的担保放贷债券。就在铁三角确定卖空的时候,高盛的住房抵押债券部发行了83种总价445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这些债券到底有多垃圾呢?前面我们说过,权威评估机构将信用评级下调了69次。
为了诱敌深入,高盛采取了自杀式的策略。以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等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地区的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资产,这些资产都是第二套放贷,一旦出现还贷压力,购房者违约的可能性最大。作为全球投行老大,高盛偏偏选定了这类资产,发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数额是4.94亿美元,高盛将这类债券的风险划分为13级,高盛将风险最高、没有进行过信用评级的1400万美元自己持有,这样无疑给市场强烈的信心。
高盛这一招很管用。
作为华尔街上房产抵押债券的主要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有“债券之王”名号的竞争对手雷曼兄弟,将很大一部分难以出售的债券都留在了自己的资产表上,这部分资产的估值在2500亿美元以上。这些评级很高的债券,利率很低,不受投资者的青睐,卖不出去。贝尔斯登跟雷曼兄弟一样,认为高盛是个榜样,自己持有这类债券风险会比较低。
问题马上出现了,并没有一个流通的市场去确定这些债券的合理价值。要想保障这些资产不亏损或者赚钱,只有通过拆借,一旦拆借的路子被堵住了,贷款者违约不还贷,那么这些债券马上就成了废纸一张。
高盛决定先从贝尔斯登下手,拒绝为贝尔斯登提高资金拆借,铁三角开始大势做空次债。
立竿见影,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在潮水般的抛空冲击下,财富灰飞烟灭,损失也达到2600亿美元。
贝尔斯登迅速倒下。
雷曼兄弟的规模远远不及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总共持有的资产抵押则要高达725亿美元,受到贝尔斯登的连锁反应,也遭遇抛空,雷曼兄弟一怒将高盛告到了美国证监会。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高盛老掌柜拒绝拯救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也倒下了。
在铁三角的操刀下,高盛通过卖空与次债有关的投资产品获利40亿美元,抵消了高盛用来诱敌的15亿美元的损失。高盛在抛空次债的过程之中使用连环套,获得巨额利润的背后,干掉了一个个对手,现在已经稳坐全球老大,满面春风的高盛,擦干手上的血,看着身边倒下的一片尸体: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花旗银行、美联银行……
11. “欺诈门”震惊全球
2010年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飙了。
SEC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集团及其一位副总裁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陷入衰退时欺诈投资者,在一项与次贷有关的金融产品的重要事实问题上向投资者提供虚假陈述或加以隐瞒,造成投资者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当年雷曼兄弟的总裁福尔德,曾经咬牙切齿地向SEC的主席考克斯举报高盛。考克斯气愤地在CNBC发表电视讲话,态度非常坚决,声称要向高盛等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发调查传票,甚至向加拿大、英格兰的金融机构发传票。到后来,考克斯的那些话却成了过眼云烟。这事儿再明白不过,考克斯就是有万丈雄心,也拿高盛没有办法,别忘了当时的财政部长可是保尔森,那位高盛前首席执行官。考克斯斗不过保尔森,在沉默中消失了。雷曼兄弟喘了几口气,也没翻过身来,终于倒下了。高盛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很自然,高盛向市场发售次贷毒丸的阴谋也就再也没人再管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保尔森从财政部滚蛋了,手握抛售高盛股票得来的巨款,到处走穴。SEC开始秘密调查高盛铁三角向华尔街抛售的次债毒丸。SEC在法庭上指控,高盛设计并销售了一种基于住宅次贷证券(RMBS)表现的抵押债务债券(CDO),高盛没有向投资者透露该CDO的重要信息,特别未向大众披露一家大型对冲基金公司对该产品做空的“关键性信息”。
SEC执法部门的主管罗伯特·库萨米(Robert Khuzami)嘲讽高盛:“这种产品是新的而且很复杂,但其中的骗术和利益冲突并不新鲜。高盛错误地允许一位能深刻影响其投资组合中抵押贷款证券的客户对抵押贷款市场做空,高盛还向其他投资者提供了虚假陈述,声称该证券的投资内容由一家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选择。”
SEC指控高盛勾结的对冲基金是保尔森对冲基金(Paulson &Co)。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冲基金,保尔森对冲基金的老板叫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此保尔森非彼保尔森,约翰·保尔森跟曾经担任过高盛首席执行官的亨利·保尔森没有任何关系。这位爷195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一个叫Beechhurst的中产阶级小区,父亲曾经是一家小型公关公司的首席财务官。约翰·保尔森的爱好就是赚钱,在他小时候,他的外祖父就教他从超市买来大包装的糖果,再零售给他班上的同学。约翰·保尔森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去了波士顿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咨询。28岁的时候进入贝尔斯登,用了4年的时间,从最低的分析员升到了董事总经理。1994年,约翰·保尔森用自己的200万美元积蓄,雇了一个助理,和其他几家小对冲基金合租了一间办公室,创立保尔森对冲基金。
保尔森对冲基金在2007年大出风头,与对冲基金的大腕们连庄,一举赚取数亿美元的财富,将保尔森对冲基金推向了对冲基金的顶级行列。2007年保尔森对冲基金的资产扩大到80亿美元,到了2008年超过350亿美元,甚至超过非洲一些小国全年的GDP,都可以买下一个国家。绝对不是痴人说梦,如果约翰·保尔森乐意,买一个国家当当国王玩儿也不是不可能。
SEC在法庭上指控:身为世界最大对冲基金公司之一的保尔森对冲基金,在2007年4月26日向高盛支付1500万美元,以求能构筑针对自己所选抵押贷款证券的卖空交易,保尔森对冲基金这样做是基于自己判断这些证券将出现信用问题。
SEC向法院提交的调查材料显示,遭遇指控的CDO的营销材料名为ABACUS 2007-AC1,该材料声称CDO麾下的住宅房贷担保证券(RMBS)资产由ACA Management LLC(ACA)挑选,而ACA是一家专业分析RMBS信用风险的第三方机构,营销材料没有向投资者透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将从RMBS违约中获益,没有透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在RMBS的挑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保尔森对冲基金在给高盛支付费用后,参与投资组合选择,通过信贷掉期合约(CDS)有效地对RMBS资产进行了卖空操作。SEC指控,鉴于卖空存在的经济利益,保尔森对冲基金有动机选择那些它估计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信用问题的RMBS。高盛没有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的卖空部位,也没有透露它在资产选择各环节所扮演的角色。
约翰·保尔森能够在2007年作空次债中牟利,高盛是保护伞。也就是说,保尔森对冲基金早就跟高盛勾搭上了。这事儿很容易理解,高盛要想把毒丸卖出去,没有帮手,怎么能够击垮雷曼兄弟呢?
SEC在调查中发现,高盛副总裁法布里·托尔雷(Fabrice Tourre)设计了ABACUS 2007-AC1的交易,甚至负责营销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与投资者进行直接沟通。托尔雷非常清楚保尔森对冲基金对外隐瞒的卖空部位,也知晓该公司在资产选择中扮演的角色。而且,托尔雷误导了ACA,让ACA误以为保尔森对冲基金的投资与ACA的利益存在密切关联。
出生在法国的法布里·托尔雷,2000年毕业于巴黎中央理工学院(Ecole Centrale Paris)数学系毕业,翌年在美国史丹福大学获得运筹学硕士学位。从校门走出来的法布里·托尔雷很能干,进入华尔街后,28岁的那年就已经荣升高盛副总裁,成为高盛集团为数不多的少壮派之一。少年得志的托尔雷是一位非常自信又自负的人,他喜欢冒险,在陈旧的二战老建筑租房。尽管他很少回到老房子睡觉,可是他喜欢半夜三更与朋友们在老房子开派对,搞得邻居们经常半夜报警。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托尔雷在推销抵押债务证券(CDO)时表现得相当有信心,积极夸大这项交易的资产价值,向投资者宣称他们正试图说服穆迪投资者服务机构,提高这种CDO的信用等级。但他在设计这类产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类产品迟早要完蛋。
SEC调取了法布里·托尔雷的所有电子邮件,进行调查。一查一个准,这位年少轻狂的高盛副总裁,在2007年1月23日发给朋友和同事的电邮中,警告次级房贷证券市场即将崩溃,托尔雷还在电邮中异常严厉地宣称“CDO业务已经死定了”。托尔雷写邮件的那个时候,高盛跟保尔森对冲基金的交易还没有谈成。当年眼见投资者对按揭证券需求渐减,托尔雷赶快把CDO推出市场。他的卖力表现,最后获得了200万美元(约1560万港元)奖赏。
卖空对冲是约翰·保尔森赚钱的途径,在这种生意中,有人赚钱,就必须有人赔钱。2007年保尔森对冲基金在ABACUS 2007-AC1项目中获利10亿美元,自然购买这个产品的投资者就会损失10亿美元。
德国工业银行(IKB)就是倒霉的投资者之一,SEC的指控显示,IKB花了1.5亿美元购买ABACUS 2007-AC1产品,金融危机一爆发,IKB的投资全部亏光光。这一下,IKB的业绩大幅度下滑,一公布出来市场哗然,当时德国人还蒙在鼓里,根本就不知道保尔森对冲基金正在跟自己做对手盘,做空ABACUS 2007-AC1产品。德国人苦恼了,IKB迅速陷入了倒闭破产的边沿,尽管国营德国开发银行(KfW)和其它机构掏了100亿欧元拯救IKB,可是在愈演愈烈金融风暴之下,IKB最后只有卖身给美国的孤星基金。
SEC调查高盛的消息一传出来,德国人立刻沸腾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异常激动,高盛这个坏小子,坑了IKB还不算,还在背地里设计了CDS,最后让德国银行为希腊危机买单,这下可算是遭了报应了!默克尔的发言人在2010年4月17日,立即站出来发表声明:“德国金融监管局将向美国SEC索取有关资料,在仔细评估这些文件后,我们将检讨可能的法律步骤。”
德国人义愤填膺要跟高盛没完,高盛“欺诈门”愈演愈烈,华尔街“地震”,股市、期市齐齐暴跌……难道,百年高盛的死期真的快到了?
如果你真的觉得高盛就快把自己玩死了,那你就低估了这家华尔街老店的智慧。有观察家指出,在4月15日及4月16日早晨,高盛大规模买入了自己公司股票的4月份看跌期权。这些期权的行权价格分别为155美元、160美元、165美元和170美元。而在消息公布前,高盛的股价接近190美元,如果没有重大事件发生,这些价位的看跌期权就会成为虚值期权,无任何利润可图,市场鲜有参与者。然而,消息公布后高盛股票暴跌10%,让这些看跌期权价值大涨数倍:
行权价格为155美元的看跌期权从1美分上涨到4.85美元;
行权价格为160美元的看跌期权从1美分上涨到6美元;
行权价格为165美元的看跌期权从1美分上涨到10美元;
行权价格为170美元的看跌期权从5美分上涨到14美元;
也就是说,哪怕高盛的仓位只有1万元,按照上涨的幅度,盈利也高达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放眼全球,谁不期盼自己的股票大涨特涨,有哪家公司敢做空自己?瞧见没有,这就是高手,股票跌了也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