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一上来先把潘鼎新早年追随李鸿章组建鼎字营,戎马生涯所立的战功摆了一遍,接着又说他“受任于兵事糜烂之后,仓促出关,收集伤亡,激励将士,始有观音桥之捷。士气渐振,叠获胜仗,擒斩要酋,支持年余。十二月间谅山之役,法人尽锐以全力来攻,该故抚督淮、桂两军奋死搏战,援军近接飞催不前,独以孤军撑住强敌,身受重创,力竭退师”。谅山失陷后,潘鼎新又“仰奉天威,部勒众将,规取故地,誓死为期。遂于二月初间,叠有镇南关连日之大捷”。“该故抚亲自督师,出关追剿,再战再捷,又于二月十三日克复谅山,乘胜进扎观音桥,攻取谷松”……
这道奏折在提到中法战争中潘鼎新的表现时,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一句实话,把镇南关大捷中所有人的战功全归在了潘鼎新一人身上。而且显然由于心虚,奏折写得含糊其辞,支支吾吾。
在中法战争的越南战场上,潘鼎新的表现十分恶劣,不但惊慌失措,指挥不当,而且有打击异己、陷害友军之嫌。待越南战事全面失利,谅山和镇南关相继失守,潘鼎新更是魂飞魄散,逃得比兔子还快。其后的镇南关大捷完全是冯子材、苏元春、陈嘉、王德榜等人的功劳,潘鼎新于此战则不但无功,而且有罪!
李鸿章的这道奏折写得很不光彩。包庇淮军旧部,硬把别人的战功全加在了潘鼎新头上,把个败军之将吹捧成了英雄。
这是李鸿章的一个大毛病。这位老先生最爱“护犊子”,当年与捻军作战时他就护犊子,抢了湘军霆字营的功劳,气得湘军名将鲍超遣散部属挂印而去。这回做得更过分,硬是把个丧师辱国的家伙捧上了天。其实以李鸿章的精明睿智,怎么会不知道个中实情?
中法战争结束之后,潘鼎新被革职拿问。虽然在李鸿章的庇护下没有送命,可是这位淮军中的名将却也从此闲置一旁,再未被李鸿章起用,只当他是死人一个。现在他真的成了一个死人,李鸿章却又回过头来替他表功请赏,看起来实在是自相矛盾了。
其实说穿了也简单。作为一股政治势力的领袖,李鸿章需要一个体系,一群忠心追随他的党羽。这些人一生在官场上周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绊个跟头,那时他们都指望着李鸿章能出手拉他们一把。眼下,他旗下的所有党羽都眼巴巴地看着。如果潘鼎新的身后没有哀荣,就等于整个淮系军事集团丢了脸。李鸿章今天不拉潘鼎新,其他人又怎么会信任他、依靠他,替他卖命?
所以李鸿章在奏折上打起了“痞子腔”,着实耍了一回无赖。
好在中法战争获胜之后淮军名声大振,李鸿章权势熏天,所以现在只适合锦上添花,绝不会有人为此事来找李鸿章的麻烦。
扶张佩纶的是李鸿章,捧潘鼎新的,也是李鸿章。
所以说“忠”、“奸”二字并不适合拿来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更宽容、更客观、更平静地看待那些曾在历史舞台上纵横恣肆、翻云覆雨的人们。
4.北洋水师成军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十八日,经过整整五年的艰苦磨难,定远、镇远、济远三艘战舰终于驶回了中国。
这是三艘真正的铁甲战舰,七千三百吨的大家伙停在海上,简直像一座浮动的小岛,三百零五毫米的巨炮,炮筒子足可以探进一个人的脑袋,三百六十五毫米厚的钢铁装甲,硬是比火炮的口径还要大,舰上不只配有鱼雷,甚至还搭载着两条鱼雷艇。在战场上,这些鱼雷艇可以被放到海里,用艇上的三颗鱼雷直接攻击对手,成为“活动的大炮”,船舷旁还布设着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新式五管速射炮,在近战中,这些速射炮的炮弹将像雨点一般落在敌人的舰上。
这样的宝贝,如果中国早先有一艘,那帮法国人还敢来挑衅吗?而现在,有两艘了!
这一晚庆功宴刚开不久,李鸿章就已酩酊大醉。马建忠把他扶回寝室休息,自己守在门口阻拦着一拨一拨来劝酒的人:“中堂已经醉了。操劳了这么久,今晚就让他好好睡一夜吧。”
这是李鸿章一辈子最高兴的一天。在此之前和之后,他都再也没有机会享受这样的狂喜了。
有了定远、镇远之后,李鸿章本想趁热打铁再订购两艘铁甲舰。可眼下朝廷又拿不出钱来了。没办法,李鸿章只好跟总理衙门商量,既然无力订购铁甲舰,不如再订购几艘像济远舰那样的巡洋舰,既可单独作战,也可以配合定远舰、镇远舰。
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二十四日,清廷下旨让李鸿章订购四艘巡洋舰。为了加快建造速度,李鸿章致电英国公使曾纪泽、德国公使许景澄,让他们在英国、德国各购买两艘战舰。
李鸿章这个主意是很高明的。一方面,英国阿姆斯特朗、德国伏尔铿两大船厂同时开工,可以使造舰速度加快一倍;另一方面,英国和德国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为了争夺订单,也为了各自的面子,谁也不敢在造舰时藏私做假,免得被对方看了笑话,在全世界弄坏了名声,所以在德国建造的经远、来远两舰比早先的济远舰质量更好,而在英国建造的致远、靖远也不像早先的“蚊子船”、“兼碰快船”那样糊弄中国人,其质量丝毫不逊于德国造的战舰。
同时李鸿章还购买了六条鱼雷艇。其中“左一”鱼雷艇在英国建成,另外五条鱼雷艇则从德国购买零件回国组装,借机培养中国自己的造船人才。
购买这些战舰,中国一共花费白银三百七十八万八千五百九十三两。
光绪十四年(1888)三月十五日,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和“左一”鱼雷艇驶抵天津大沽口。
在这四艘舰中,英国造的致远、靖远长八十一米四,宽十一米六,吃水四米九,排水量两千三百吨,马力七千五百匹,航速可达十八节。舰上装有二百一十毫米主炮三门,一百五十毫米炮两门,六磅炮八门,速射炮六门,鱼雷发射管四具。
德国造的经远、来远各长八十二米,宽十二米,吃水五米,排水量两千九百吨,马力五千匹,航速十五节半。舰上装有二百一十毫米主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两门,七十五毫米炮两门,鱼雷发射管四具。
从这四艘战舰的情况,可以看出英国和德国对海战的不同认识。
英国是当时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整个国家全凭海军而强盛,而英国海军又是从海盗和“私掠船”起家。所以他们认为战舰要较轻、较小、较快,火炮要狠,却把防护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德国是个陆战强国,在海上却不像英国人这样敢打敢拼,而是比较追求稳妥,舰体大,装甲厚,火力强,但如此一来就忽略了速度。可以说在“凶狠”这方面德国海军不及英国海军。
在最初为海军定调子时,大清国倾向于建立一支装甲坚厚的“德国式”海军,而大清国的近邻对手日本却致力于建立一支速度快、火炮狠、装甲薄的“英国式”海军。以致在后来的交战中,北洋水师主力舰的钢铁装甲成功抵挡了日舰的无数炮弹,日本人却在关键时刻仗着航速的优势一逃了之。
从中日海军之战,到后来的英德海军大战,看起来似乎英国人造舰的路子比德国人精明些。
有了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超勇、扬威、蚊子船、鱼雷艇、练习舰、运输船……大大小小共计二十五艘舰艇,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有了海军,还要有军港,有炮台。
首先,李鸿章大建天津海防。在大沽、北塘修筑炮台,从德国购买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大炮安装在炮台上,同时建立船坞、军械库、炮厂,在海口布设水雷,安排蚊子船,让这些“水炮台”和岸上炮台互相依托形成防御体系。离大沽口三十里外的新城建立堡垒驻扎军队,扼守京、津水路要道,在其后路另扎重兵,以准备与来犯之敌陆战。
但大沽口并不适合做北洋水师的基地。这里水道淤浅,又在渤海湾里,地域狭小,靠近京师,大舰队不适合在此驻泊。所以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还没到位,李鸿章已经开始筹建旅顺口、威海卫两大军港。
在超勇、扬威两艘快船回国后,李鸿章就命人在旅顺修筑炮台,派挖泥船疏浚航道。等中法战争结束,清廷决心大办海军,李鸿章手里有了钱,就在旅顺口大干起来。修建大型船坞,设置专门的修船厂,在军港附近修筑了十座炮台,分别是老蛎嘴后炮台、老蛎嘴炮台、摸珠礁炮台、黄金山炮台、黄金山副炮台、老虎尾炮台、威远炮台、蛮子营炮台、馒头山炮台、城头山炮台。这些炮台全仿照德式结构建成,共配置火炮六十三门,其中二百毫米以上巨炮九门,所配的“地阱炮”用水压机升降,可以四面转动,向不同方向射击。除此之外,李鸿章还命令淮军名将宋庆统领“毅军”沿旅顺至金州大道驻扎,在东、西两侧山地建起一连串炮台,又在大连湾修筑六座炮台,构成旅顺军港的外围防线。
光绪十三年(1887),经李鸿章奏请,清廷同意每年拨三十万两白银在山东半岛建立威海卫军港,历时三年完工。在威海卫海湾南端有皂埠嘴、鹿角嘴、龙庙嘴三座海岸炮台组成南帮炮台,其后是所城北、杨枫岭陆路炮台;北端有北山嘴、黄泥沟、祭祀台三座海岸炮台组成北帮炮台,其后是合庆滩、老母顶两座陆路炮台;在刘公岛上又建有东泓、迎门洞、旗顶山、南嘴、黄岛各处炮台,在邻近的日岛也修筑了工事。整个威海卫防御体系一共配置火炮一百二十七门,其中二百毫米以上巨炮多达四十门。
有了海军,有了军港,有了坚固的炮台体系,中国的海防门户终于有所依托,这下子不怕了吧?
不怕了,真的不怕了!
自道光二十年(1840)西方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大清国内忧外患,战战兢兢,前前后后窝囊了快五十年了。现在终于打退了法国人的进攻,建起了现代化的海军,国内的洋务有了基础,各种人才磨砺而出,虽不敢说是一个强国,可自保足矣!
经过一番苦苦挣扎,大清朝廷总算又站稳脚跟了。
5.“盛世”光环太假了
太平盛世,多好啊,中国人活一辈子,辛苦一辈子,努力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得个太平盛世吗?鸦片战争以后近五十年的时间里,内忧外患,死了多少人,受了多少委屈,现在好不容易日子又好起来了,多高兴啊!
嗯,太平盛世有太平盛世的特点。
但凡太平盛世,朝廷里一定会有党争。因为太平了嘛,当大官的、混军机处的这帮人相对而言会比较闲,不斗争一下,让他们干什么呢?
当下的大清朝廷是慈禧太后说了算,这老婆子已经把持朝政很多年了,可是一点儿退休的意思也没有。光绪皇帝在位都十几年了,基本还没沾过权力的边,每天除了坐在宝座上发呆就是往圣旨上盖图章,娶了个皇后又不喜欢。所以光绪皇帝特别郁闷,一直想找机会把政权搞到手,就纠集了一群臣子,以自己的老师翁同龢为首,和慈禧太后那一帮旧臣了起来。
不过这时候光绪的势力与慈禧差得太远,不过人家。于是状元出身的翁同龢给皇帝做了个长远计划,一是尽可能打击慈禧的势力,一点一滴削她的羽翼;二是等待机会,机会一到就出手,不惜以祸国殃民为代价,把权柄从慈禧太后手里夺下来。
至于打击慈禧的势力怎么打,夺慈禧的权柄怎么夺,不久大家就会明白。
朝堂上的政治斗争跟李鸿章关系不大。他是个办实事的人,长年累月在下头忙活,一年也难得去北京一次。相对而言,李鸿章跟慈禧的关系更深,但和光绪也没有冲突,是个德高望重的局外人。
可是党争没他事,其他方面就有他的事了,比如北洋水师的建设。
此时的北洋水师已经成军,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虽然跟“世界第六”都有很大差距,跟世界第一的英国人更是没法比,可拿出来唬人足够了。
既然唬得住人,似乎也就不用着急了。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大清朝廷投向北洋水师的经费,只占财政总收入的2%左右。
虽然钱投得不多,但这并不说明朝廷“不重视”海军。为了表示对海军建设的重视,大清朝廷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海军衙门,让庆郡王奕劻主持。可这个衙门很快成了“八旗俱乐部”,因为整个部门上上下下的负责人除了一个汉臣之外,全是满人,其中很多都是提笼架鸟、吃喝玩乐的八旗子弟。这帮人全是来捞银子的,除了贪污,别的什么事也不办。其中第一号贪污犯正是奕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