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谭平半工半学,靠打零工积攒了一些盘缠,又向母亲讨要了家里的积蓄,才换了一张机票到了英国。正是这张只有去程没有回程的机票改变了吕谭平的一生,那是1975年,他才18岁。
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吕谭平表示,正是年少的苦难成为自己后来投身创业的原因。到了英国后,吕谭平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1980年毕业后,以该专业第三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英国一家从事应用软件开发的公司工作。当时还没有微机,IBM的PC还没有上市。
毕业后的吕谭平结婚成家,年轻而充满浪漫情怀,也经常携太太观赏舞台剧和歌剧,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又获得当时世界最尖端科学的培训,他试图走出童年时的贫苦阴影,过上富有的上流生活。
“华人都有两个心理:一个是创业心理,一个是赌博心理。前者是一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意识,后者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吕谭平不甘心在英国给别人打工,在软件公司工作的时候,他就开始留心创业的经验:看别人怎么办公司、需要什么条件、市场怎么样……1982年,吕谭平放弃了在英国的高薪,决定回到香港创业。
偶遇柳传志,一同创立香港联想
回到香港之后,吕谭平前半年主要了解香港电脑市场的情况。IBM于1981年年底推出了PC机,这成为一个新潮流,而当时香港电脑市场刚兴起,创业机会不错。经过判断,吕谭平决定做IBM在香港的代理商。
吕谭平召集友人成立了一家名叫导远的软件公司,以其特别身份及奋斗精神,导远迅速开辟了局面,以至于当时香港各大企业和全日本百货商店最早使用的电脑应用系统均出自于导远。导远成立一年后便获得了IBM授权,成为第一批IBM中国业务代理。
1983年,导远的业务开始立足内地市场,他们的代理以技术型、服务型为主,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正是在那个时候,吕谭平跟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打上了交道,与柳传志和日后成为中国最大计算机公司的联想公司结下了密切的关系。
联想最初创立于1984年11月,并于次年推出了第一款具有联想功能的汉卡产品——联想式汉卡,但这个“汉卡”是将电脑英文系统改变成中文的一个工具,如果联想公司不能够拿到国外电脑的代理权,只有汉卡,在业务上也很难有大的突破。
自然而然地,柳传志开始考虑能否取得国外品牌电脑的代理权。当时像IBM这样的大公司根本没有信心在内地寻找合作伙伴,他们一般都寻找香港的代理公司。所以,柳传志的目光瞄向了香港,从而认识了香港商人吕谭平——IBM在香港众多的代理商之一。
1986年4月,柳传志从吕谭平那里代理了500台IBM机器,并将后者的利润压得很低。吕谭平说没有问题,这证明他不贪,有合作的诚意;后来柳传志又从他那里拿了一单兼容机生意,由于质量不太好要求更换,他照办了,这说明此人讲究诚信……经过几次合作与测试,吕谭平最终取得了柳传志的信任。因为吕谭平和国外的PC公司有较长时间的业务积累,导远本身就是多家国际电脑厂商的代理,柳传志最终决定和吕谭平合资成立一家香港公司,这样北京联想公司就可以间接获得国外电脑的代理权。同时柳传志又进一步考虑到合资公司一旦成立,代理国外品牌机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导远和联想都没有多少钱,向银行贷款根本不可能,于是,柳传志把父亲柳谷书掌控的中国技术转让公司拉了进来。
1988年6月,北京联想公司和导远公司、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目的是做代理。同时柳传志说服了父亲,让吕谭平成为香港联想的总经理。
1994年2月,香港联想顺利上市,吕谭平当时是该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持股达12.5%。这也成为吕谭平创业生涯中的高峰,虽然后来他离开了联想,但因为持有大量股票,早已是身价亿万的富翁。
离开联想,开创创投人生
香港联想上市后的第二年,由于内存条积压减值,亏损上亿。1996年4月,香港联想公布了1995~1996年的业绩,亏损1.9亿港元,受此影响开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从1.33港元跌到0.295港元。为了救市,柳传志最终决定将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的业务进行整合,并决定让吕谭平退出联想。
离开香港联想后,吕谭平于1997年怀揣2000万美元在硅谷创立了华美科技创投公司,这也是当时国内第一个专注于硅谷及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创投基金。据吕谭平透露,接受华美投资的多个项目,已通过上市或并购带来可观回报。
2000年,吕谭平又成立了第二个创投基金——翱科创投,该基金专注于信息科技产业和半导体产业,投资对象包括软件设计和芯片设计等初创公司,主要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无线和移动增值服务、消费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市场等。
2005年,吕谭平与硅谷银行前董事会主席兼执行总裁丁毅(John Dean)及其他数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一个新的创投基金——Startup Capital Ventures,该基金重点投资于硅谷及中国的初创公司。
除此之外,吕谭平表示,自己从1997年离开联想后,在硅谷近8年时间一直做天使投资,到2005年为止,大概投了50余家公司。他在内地也投资了包括清科集团、易车网等在内的多家公司。“作为天使投资人,我希望利用自己先前的管理经验、创业经验来帮助那些有创业心、有事业心的年轻人。在我看来,无形资本的投入对创业者更具有长远意义。”吕谭平这样表示自己坚持做天使投资的决心。
吕谭平投资风格
一、倾向TMT领域的投资;二、所投项目里一类是以经济回报为目的型,另一类是需要自己帮助,经济回报不是主要参考指标的项目;三、投资最看重人。
杨向阳
我今天做的事情不是为了明天,
而是为了20年以后
一个小伙子刚从校园出来,就能见到李开复、徐小平、雷军这些投资人,对他有很大的帮助和思想上的鼓励、提高;或者拿到了一笔天使投资,那未来他成功以后也会这样做下去,会比我们这一代更自觉地去做这件事,这就是一种传承。
做天使投资不要把它看做纯粹的生意,因为毕竟都是特别早期的项目,有可能是看不清商业模式的,如果仅仅把它看成一门生意,早期来讲是比较难的。
人都愿意做容易的事,不愿做困难的事;愿意做稳当的事,不愿做冒险的事;愿意做大收益的事,不愿做小收益的事;更愿意做更快看到利益和结果的事,不愿做需要等待和培养才看到成果的事。这样的趋利和急功近利的文化是现在发展天使投资的难处。
我们不能老停留在否定、怀疑的状态,那样是困人困己,这个社会需要一帮人起来做给大家看。既然想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用什么样的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发挥作用?我们觉得,如果能够鼓励很多年轻人去创业、创新,那就很好。
在生物医药领域做天使投资,挑战和困难相比其他领域更大,比如启动资金需求大、项目发展周期非常长,影响因素特别多,作前期判断特别难。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到这个领域做天使投资,因为这个领域要投资的话基本都不是天使了。
天使投资人一定要明白,这个企业永远都是创业者的,投资人要低调,不要抢风头,心态一定要好,你只是帮助他,而不是自己来做。
组织天使会,就是想把这个理念传播得更远,把这个概念搞得更明晰、更透彻,让愿意去做天使的人有一些规律、有一些知识、有一些路径,慢慢就会形成很大的联盟,成为一种风气。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去关注身边创业的人,那这个国家的创新就会有很大发展。
微心得
愿意做天使投资的人,更多的并不是在意经济上的东西
推动社会进步的很大一部分力量就是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则依赖于天使投资。如果能让很多人来做天使投资,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我认为,天使投资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手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国出现一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创新和创业确实需要一种氛围和环境,就是年轻人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好的志向要去创业。那么最难的就是第一步,在这个阶段有两个要素必不可少:一个是最初始和早期的创业资金,另一个就是创业辅导。这两个因素看起来是金钱和经验,其实是一种信心,具象为资源,这就是早期启动的资本,这时天使投资就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愿意做天使投资的人,更多的并不是在意经济上的东西,而是骨子里有鼓励创新的精神和情怀,愿意鼓励创业者起步,一个真正好的天使投资人要有这种理念。当然这并不是说做天使投资一定要吃亏、一定要亏损。
对每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讲,个人做的事情再多也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形成一个团体和规模,决定成立“天使会”。天使会要推动天使投资在整个中国被认可、接受,并让更多人愿意来做天使投资,真正起到促进天使投资发展的作用。天使会的目标不仅是针对创业者去做一些投资,而是要放大效应,传播理念、引发风潮,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很多普通人都能做天使投资
其实很多人都具备做天使投资的能力和条件,对某一个创业项目支持投资几万块钱的应该大有人在,只不过缺乏这种意识和知识,缺乏这样的风气。所以我们想,如果能在中国推广这种意识和风潮,让很多具备做天使投资能力的人都加入,那就对整个国家发展和促进企业创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人说,对年轻人有情怀、关心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与年轻一代的人、愿意为年轻人付出和具有牺牲精神的人才适合做天使投资。事实上“天使”这两个字不过是一个代名词,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说法,我们没有人把自己形容为天使,没有以天使自居。我们只不过在思考在这个时代,想做点对国家的创新最有帮助的事情。
中国现在有意无意地在做天使投资的其实有很多人,很多企业家、成功人士都在给身边的人做投资,这些人可能投资他的亲戚、某个朋友、某个同学,或者同学的朋友、朋友的同学……他就会抱着一种心态,我就给你投资这么多,你去做吧。
但我们认为,关键是能否从一种不自觉投资变成一种有意识投资,有意识了就会去联合,比如这个事情他也看不太清楚,但是他知道某某人也能做,就可以拉着别人一起做。比如我知道创新工场很好,那我这个项目可不可以找到创新工场一起做?从自发、天然、朦胧的做法能够慢慢地走到自觉、有意识的阶段,那这件事情就变得更有意义了,就上了一个台阶,能逐渐形成一种规模和氛围,真正去帮助能“促进创新”的这种早期项目。
就像现在谁都想做PE,但是你看10年前、15年前,哪有多少做VC/PE的?现在已经成了风气了,成了一种朝阳行业。但是再往前呢?最大的动力、最大的种子是在天使投资这里。我个人认为,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是有一种情怀,如果只是为了商业目的的话他完全有更好的选择。做天使投资很辛苦的,但他选择来做是因为真的愿意推动某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他做了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最需要去做的事,更多的是可以起到一个示范效应。
现在李开复正在被很多人模仿,比如说上海、深圳、福建都在搞类似创新工场的早期投资孵化平台,这就是他在这个时代里对这个社会作出的最大贡献。从这点说,李开复已经成功了,他唤起了一个该醒来的领域。我们组织天使会,就是想把这个理念传播得更远,把这个概念搞得更明晰、更透彻,让愿意去做天使的人有一些规律、有一些知识、有一些路径,慢慢就会形成很大的联盟,成为一种风气。就像一个国家如果每个人都注重教育、每个人都帮助办学,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教育水平一定很高,那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去关注身边创业的人,那这个国家的创新就会有很大发展。比如在硅谷,除了有很多VC/PE,还有非常多的天使投资人,他们对整个区域乃至这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天使投资就像保姆和农夫
某种程度上,天使投资就像保姆和农夫一样,去抚育、浇灌、照顾还处在襁褓中的幼儿企业,但是现在整个社会比较急功近利,没有人真正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回报周期又长的早期投资。做天使投资不要把它看做纯粹的生意,因为毕竟都是特别早期的项目,有可能是看不清商业模式的,如果仅仅把它看成一门生意,早期来讲是比较难的。而且这门生意还需要很多的配合,和整个大的商业环境有关——天使投资人给了创业者启动资金,有了最早的支点,那接下来怎么走,是不是有很完善的VC能够接得上;如果做产品市场,是不是有政府管制,是不是有很多复杂的关系需要去搞定?创业涉及的其实是整个生态链,没有人推动这个事情,就会淹没一批创业的种子。尤其是愿意创业、有创业激情、未来可能成功的这批创业者,在早期时需要启蒙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