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肩膀上,我们会离成功更近。谁是因为在股市中长期获利而被股民所熟知的呢?股神巴菲特。几十年来,巴菲特每年都会给自己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发一封《致股东的信》,在里面他会将自己的操作思路和市场作一个比对,总结一年操作的得失。这个习惯非常值得投资者学习,将别人的成功经验经过自己的消化与思考,转化为自己操作中的利器,这样的积累能够帮助股民一步步走向成功。
1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赚大钱
巴菲特从100美元起家,在股市中拼搏数十载,最终登上了股神的位置。每一个股民,尤其是想长期获利的股民都希望自己能达到巴菲特的境界。巴菲特成功了,成为大家顶礼膜拜的偶像,但他从来不避讳自己操作中的错误,在公众面前他也勇于承认失误并进行自我分析。而反观很多股民,时常逃避操作的错误,总是将亏损原因推卸在股市身上,结果埋怨越多,亏损越多,问题越严重。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在股民自己身上。
我们可以看一下巴菲特是如何进行自我分析的。2008年,全球遭遇了金融危机,各国股市都出现了非常大的下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每股账面价值也减少了96%,全公司减值115亿美元,这是该公司从1965年来最糟糕的年份。上一次该公司股票账面减值是2001年,减值幅度62%。尽管如此糟糕,还是战胜了大市,相较于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7%,少亏了274%。
巴菲特并没有将亏损归结于全球金融危机,归咎于市场在熊市中运行,而是从自身出发,坦言承认了其在2008年“最少犯了一个大错和数个较小的错”。蠢事之最是在油价接近历史高位时买入大量康菲石油股份(2008年9月31日巴菲特对该股票总持仓量增至79 896 273股,12月31日减至59 688 000股)。巴菲特买入该股的时间正是油价居于顶峰的时期,成本价格约每股87美元,在写这封信时,该股价格跌到了3735美元,跌幅近60%。巴菲特认为主要的错误在买入的时机上,不应该“追高”,他坦承自己完全没有预料到油价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跌幅会如此之大,由于这个错误使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小股民会追高被套,原来股神巴菲特也是如此。这个事件印证了笔者的股市座右铭:“面对变化的市场,我们永远都只是一个‘新人’而已,无论你过去有多少成就,多么成功,面对新的操作,人人都得平等地从头开始。”如果你有半点的偷懒与迷失,市场马上就会察觉到。股市没有神,巴菲特如此精明,拥有强大的智囊团队都会犯错,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犯错也是非常正常的,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我们要敢于正面亏损,同时也需明白,一旦追高被套就要及时处理,纠正错误,否则坚持错误的时间越久,代价越大。
其实,真正给巴菲特带来过巨亏的不是股票,而是金融衍生品,对此,巴菲特用较大篇幅作了解释。他承认衍生产品十分危险,但他在这方面的投资十分理性,并仔细衡量了风险和收益。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了解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就是大量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这些产品利用复杂的模型来掩盖其自身的高风险,以高回报为诱,吸引包括投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内的全球大资金的眼球,结果当金融泡沫破裂,这些带有金融杠杆率的高风险衍生品就在短时间内将全球金融系统击垮。所以我们看到了在2008年、2009年一批被人们顶礼膜拜的金融巨头纷纷倒下,而巴菲特虽然在此上也有亏损,但并未伤其筋骨,这些并非源于巴菲特看透了里面的玄机,而是源于他建立了严格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第四章中,笔者介绍如何摆脱市场逆境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股民需要建立一套自我保护机制,方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小股民如此,大资金更需要如此。
巴菲特是一个非常懂得总结的人,他当初在复杂衍生品上曾经失败过一次,损失惨重,但他并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勇敢地揭开自己的伤疤,对失败作了深刻的检讨和研究。巴菲特从此之后再也不去轻易尝试那些自己看不懂的、风险极高的复杂衍生品,对所介入的一些金融衍生品,也设置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正是这样的好习惯,使得巴菲特面对全球都未曾遭遇过的新金融危机,不仅可以全身而退,损失很少,还把握了其中的机会,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很多平时无法完成的优质资产,从中获利。由此可见,巴菲特不是神,他也会犯错甚至是和普通股民一样的低级错误,但良好的自我保护,对资金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操作中的错误勇于承认,敢于自我分析,并且及时纠正的心态,造就了他的成功,这也是值得每一个股民学习的。
2股民超越巴菲特?
时间到了2009年,该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净值增加了218亿美元,每股账面价值增长198%,落后于标普500指数265%的增幅,自1965年以来第7次跑输大盘。由此很多人都在说巴菲特的公司无法跑赢大盘,是巴菲特老了,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他越来越依靠经济环境的因素,很难去超越市场,普通股民都可以轻松超越巴菲特。对此,笔者有另外的看法,我们判断一件事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单单看局部,的确从2009年来看,巴菲特是跑输了大盘,但从过去45年的历程来看,巴菲特公司股票的每股账面价值已经从19美元增长至84 487美元(近4 500倍的增值),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203%。这样的成果,不要说普通股民,就是众多的投资大师,也未曾取得过。
复利效应,是巴菲特教给每一个投资者的赢利法宝,如果每年能够达到30%的赢利,坚持30年,就能够让你的资金量扩大1 000倍,哪怕你的入市资金只有1万元,复利效应也会让你成为千万富翁。30%的赢利是很多股民都曾经达到过的,是伸手可及的高度,而且时间周期是1年,也很宽松,甚至你和很多股民说年赢利30%,还会遭到一些人的嘲讽。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只要能够坚持30年,就会让一个普通人成为千万富翁,这是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呢。但从目前来看,只有很少的人做到了,而巴菲特就是其中的典范。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事情,很多股民却做不到呢?实际上就是因为很多股民没有一个长期获利的意识,总是在一个狭窄的思维空间中思考问题,从而忽略了全局。大多数股民进入股市就是想着操作、赚钱、操作、赚钱、再操作、再赚钱,似乎只要操作就能够赚钱,但实际上很多人却进入到了操作、赔钱、操作、赔钱、再操作、再赔钱的怪圈中。如果从单一操作来看,股民只需要一买、一卖即可,但如果大家从全局角度去分析,将自己的投资作一个长远的打算,制订一个全局计划的话,这样的一买一卖就只是为了达到最后目标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单笔操作的得失追求。
举例而言,如果一位想利用复利效应而长期获利达到财富目标的股民,制订了一个年赢利50%的计划,下面就可以再划分几个时间段去完成这样的赢利目标。比如说在年初时,可以利用“主体思维选股法”的核心要素资金去参与一波年报行情,完成20%;在年中利用政策和价格要素,再通过一波操作完成20%;年底做一些短线,完成10%。分阶段完成全年的计划,不仅可以减少单一操作的压力,同时操作也能处于主动的状态。如果期间碰到中长线的大行情,也可灵活地调整,根据要素去参与,赚取更大的利润;而当利润已经提前超额完成时(刚刚上面所介绍的利润率都只是举例假设而已,实际上通过前面章节中介绍的相关实战案例可以发现,只要投资者按部就班地操作,每一个单一的要素所获得利润都非常可观,超额完成并不困难),若碰到行情调整时,就可以选择空仓休息。这样的操作张弛有度,在保持心态平稳、轻松的同时,还提高了效率。太多的投资者频繁操作,没有目标也没有明确的思路,最后换来的不是赢利,而是亏损,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制订一个长期的计划。
在作长期的计划时,还有一种思路,可以把资金在各种投资品种间作一个分仓,简单举例,可以拿20%的资金介入基金,获得市场平均利率,30%拿来作一些稳定品种的中长线操作,50%去把握市场热点。遇到牛市、熊市或市场变化时,再进行一个额度上的调整,将一年赢利也作一个分配,整个操作就会非常清晰和明确。当相关目标完成后,我们可以拿出赢利部分,作一些赢利风险比较高的操作,用赢利博弈更大的收益,整个操作的主动性就会体现出来。由于资金量小、投资者进出自由的优势也可以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这样即使我们无法超过巴菲特,将巴菲特赢利思维的精髓为我所用,超越自己,获得利润,也还是非常实际的。
3股民的优势:小资金,大操作
前面只是从投资者操作的角度对巴菲特的经验进行的分析,但没有解释为何“股神”没能跑赢股指,是不是巴菲特“落伍”了呢?事实上,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资金基数。初期巴菲特资金量较小,每次操作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凭借他敏锐的能力必然会较快产生收益,超越股指几倍、十几倍也是正常的,而当资金量扩大到动辄数百亿美元时,操作的模式必然不同。小资金的时候,进出自由,不受限制,可以通过不断的操作累积利润,实现资产的快速增值,一旦资金量达到规模,就需要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外界因素的配合,无论买入卖出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而且规模越大越需要倚仗经济因素。巴菲特的处境就是这样,近几年他出现了跑不赢大盘的情况,也主要是因为这个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球金融企业风声鹤唳,倒闭、大幅亏损的比比皆是,而巴菲特的资产缩水率仅为62%,如此庞大的资产,能够处理得条理分明,足见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2009年,全球股市出现了一波复苏性的行情,很多投资者和资金都在忙着操作,以弥补金融危机时的亏损,而巴菲特没有这样的压力,他开始转向收购优质资产,利用金融危机后的良好契机和较低的价格,提升其未来资产增值的速度和潜力。对于普通股民而言,其实我们没必要和谁比,因为资金的基数不同,赢利模式也不同,对比没有太多的意义,而且投资也不是和谁赌气,和谁比赛,投资者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做好自己的事情。
小资金的优势和劣势都是非常明显的。劣势是因为普通股民资金量小,注定了投资者永远都不会是行情的发动者和改变者,只能是行情的顺应者,这样注定普通股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很容易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主体思维选股法”的精髓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去博弈市场以及其他人群的劣势,这是同很多股民操作思路的不同之处,也是能够处于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小资金并非没有优势,诸如进出自由,易于把握波段,既能够跟随操作短期热点,也能够把握中长期的机会,风险到来时能及时作出应对等。这些恰恰是大资金所缺乏的,对于大资金而言,如果资金量达不到一定规模,就无法和其他资金博弈,但资金量一大烦恼就来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和赢利模式就会发生改变。出于这个原因,很多基金会主动通过分红、拆分等方式降低单一基金的规模,就是希望保持原有较为成熟的赢利模式和风险控制机制。为什么之前大资金总是在抱怨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就是因为没有做空机制时,一旦市场转向,大资金就会处于最为被动的位置,一方面账面利润难以兑现(利润只有卖出了才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是每一步操作都要考虑周全,一旦陷入泥潭就无法自拔,尤其是当周边资金相继撤离时,若未能处理,就会在短期内让风险处于失控状态。
因此,虽然是小资金,却应该有大操作,我们不能盲目自大,忽略了劣势,更不应该妄自菲薄,埋没了自己的优势。小资金就用小资金的方式操作,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利用“主体思维选股法”的相关步骤,发挥本身的优势,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操作的合理性获得利润。同时,在分析巴菲特的成功之处时,我们也得到一个重要启示:股市中,风险往往在暗处,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而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可以始终让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成为在股市中长期生存的“护身符”。巴菲特在2008年的表现,就印证了这个事实,因此投资者要学会这招。同时,神奇的复利效应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付出,持之以恒,股市长期获利是可以完成的,财富神话也是可以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