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艺术简史
9397700000022

第22章 近代美术 (1)

清朝灭亡,中国开始进入新旧文化激烈冲突的近代时期。尽管受到时政影响,中国传统绘画遭受种种压制与排斥,但一大批杰出艺术家在广泛借鉴外来各种艺术流派技法与精神的同时,保留传统绘画的意旨,积极从事中西美术的合璧探索,自此迈入中国美术发展的新纪元。

海派画家

近代五口通商以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重镇,在这个“十里洋场”活跃着一大批画家,他们的作品既秉承传统,又贴近现实,形成面貌一新的中国画派,美术史上将这一画家群体称做海派画家。

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南,号悲,别号无闷、铁三、梅庵、笑道人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擅山水,尤工花卉,为清末写意花卉开山之祖。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并融入自己的治印和书写之法,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笔墨放纵,洒脱自如,泼墨写意中不失形象之真实,显得峻劲深厚,古茂沉雄。喜用红、绿、黑三种色设色,在对比中求协调,色彩浓艳,一反淡雅格调,富有新意,雅俗共赏。

任颐(1840-1895年),初名润,字小楼,又字伯年,后改名字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早年曾参加太平军,斗争失败后随任熊、任薰学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融诸家之长,并吸取西洋绘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风姿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英国《画家》杂志曾将任伯年与凡·高并誉为19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宗师。但这位海派巨将却深受鸦片之害,年仅56岁便过早去世。

徐悲鸿称任颐是“于人物、人像、山水、花鸟、工写、粗写、莫不高妙”。任的人物画借鉴水彩技法,结合写生方法,开创了一条中国画传统与西画相结合的人物绘画发展的新路。其题材多取自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钟馗捉鬼图》《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等,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及国家命运的关注。这些巨迹凭借着独特的艺术手法与强烈的现实意义,好似一声春雷,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人物画坛,重振了衰落数百年的人物画。

任颐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取法徐渭、陈淳、华岩等人,博采诸家,自成风格,且传统功力极深。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并且舍弃以墨为骨的传统,因需要来确定墨色比例,有些画甚至以色为主,形成光影效果。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仙鹤寿柏图》,构图上松下紧,老柏直插云霄,枝干盘虬,仙鹤单足伫立,扭头回望,柏树的苍劲雄健与仙鹤的闲适优雅都在画家流畅的笔墨中一一展现。

吴昌硕(1844-1927年),名俊、俊卿,字昌硕,号缶庐、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他的从艺道路与众不同,自制印始,后习书法,最后成就于绘画,因此诗、书、画、印无所不工,是位典型的文人画家。他虽广师诸法,然主要受赵之谦及任伯年影响较深。由于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吴结合制印专长,另辟蹊径,以篆法入画,笔墨狂而不放,色彩艳而不俗,舍弃了形的羁绊,步入了“意”的厅堂,自成一家风格。

吴擅大写意花卉,所作花卉木石,笔墨沉稳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充满书法韵味;布局新颖,喜用“之”字和“女”的格局;用色颇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之色,尤善用强烈艳丽的西洋红,有重、大、拙之美。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三千年结实》便是典型的篆书入画的杰出作品。画面呈反“S”形构图,两簇茂密的叶丛中,仙桃用鲜艳的西洋红和藤黄结合写出,一上一下。整件作品笔墨纵横,雄浑有力,气势磅礴。

岭南画派

广东地处五岭之南,习惯上被称做岭南。受海外文化的影响,聚集于此的画家积极吸收西洋画法,主张“折中东西方”以推动中国画革新,逐渐扩大影响,形成岭南画派。

高剑父(1879-1951年),名,号爵廷。早年丧父,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家境萧条。他早年曾肄业广东水陆师学堂及岭南学堂,后从师居廉。曾得到法国画家麦拉指导,学习西画。后游学日本,期间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同住一处,曾研究过日本及欧洲绘画。1908年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及光复广州战役。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政府及伪政府汪精卫曾多次邀他进入政府,均遭拒绝。他公开表示永不做官,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

高剑父主张“折中中西,融合古今”,大胆融合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洋画法,追求透视、明暗、光线及空间的表现,尤重色彩的渲染,令人感到意境亲切优美,独创新风。他主张:“新国画的题材,是不限仅只写中国人、中国景物的。眼光要放大一些,要写各国人、各种景物,世间一切无贵无贱,有情无情,何者莫非我的题材。”因此在他的画中不仅可以看到花鸟、山水、人物等传统题材,而且飞机、坦克、西式火腿、饼干、飞鱼等新事物亦常常出现。

他的山水气势磅礴,笔力遒劲,于秀逸中透刚劲。他的水墨花鸟,着墨敷彩不多,寥寥数笔,生动传神。如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鹰》图,绘一鹰,双翼微微耸起张开,向下凝视,寻觅猎物的双眼灼灼有神。

高奇峰(1888-1933年),名,自小受到四兄高剑父指导,随兄留日期间,接触到西洋技法的写生素描与透视等技法,开始从中西画学中撷取所长,自辟蹊径,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强调用色和水墨渲染,作品中隐然透露出一股清丽之气,形成个人风格。

把高奇峰擅长传统的笔墨功夫,并结合“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以及山水描绘中,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笔墨细润,气氛舒畅柔和,达到雄浑兼秀美的意境。《双马图》是高奇峰将西方技法与传统意境完美融合的杰作。画两匹马,一前一后,一棕褐一灰白,以深厚的素描功力和严谨的明暗结构,一笔不苟地勾画出马的形态,再运用层层晕染展现马的各部位的明暗对比,将马画得油光锃亮,既具有西洋水彩画的明快流畅,又不失中国画的浑厚刚劲。

陈树人(1884-1948年),名韶,字树人,晚号安定老人。与二高是同乡,都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党。三人私交甚密,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与艺术理念。他主张艺术应摒弃仿古,注重写生,在格调上,倾向清秀明丽;在技法上大胆将色彩与光、影对比同传统国画技法相融合;在意境上则更侧重于画面渲染;在题材上,将诸如汽车、轮船、灯塔等新鲜事物引入画中。刘海粟赞其画是“以逸笔写生,自出机杼,风神生动,一扫古法,实为努力开辟新纪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