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色重庆
9401300000059

第59章 后记

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潮流,如同嘉陵江、乌江等会聚的千里川江那样气势磅礴、滚滚东流……

巧:让我们一起以中华民族的名义,向共和国第四直辖市、向共和国的3100万重庆人民致敬,祝福他们像黄葛树那样永远生根茂盛在这片热土上,祝福他们再创更大的辉煌!

要在很短时间内,写一个城市,写一个10年迅速崛起的城市,无论以哪种形式都是非常困难的。当初之所以接受这样的任务,是因为每次到重庆总是得到包括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在内的一批重庆领导和朋友们真诚的相邀和热情的接待,同时还有来自我自己内心对这个美丽城市的那份情意。如果不是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罗小卫、总编辑陈兴芜等一次次热情细致的帮助指导及出版集团的刘玮、田茂、王晓婷和好友王超、马岱良等的关心支持、全力配合,本书肯定是写不成的。

重庆直辖10年,成就辉煌。靠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想全面描述,必定遗憾多多,这是我始终这样认为的,也是心头总惶恐的事。对于国色重庆,本人不期待所有人的赞誉,只希望自己通过几个月的采访、观察后,将一些感受与理解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能让那些并不了解重庆的读者与我一起分享这个美丽城市的辉煌伟业和重庆人今天的心气。仅此而已。

自几年前写三峡移民题材的国家行动后,我便对重庆产生了一份不可抹去的感情。以至于经常在北京的时候总自觉不自觉地看一看重庆的新闻、重庆的电视,并且养成一种习惯,似乎自己的命运与重庆有着某种关联。这种感情的牵挂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那种牵挂,重庆能在我的心中产生如此影响,让我自己都有些吃惊。

我要感谢重庆市委领导,感谢国资委的王澜博士、重钢的余新庆、移民局的郎诚、西南铝公司的汤莉、汽车杂志记者岳琳、新女报的吴景碰等朋友,是他们或直接帮助我完成了采访任务,或直接提供了他们自己积累的材料与作品。谨向本书引用的相关资料的作者和出版机构、新闻单位致谢。需要说明的是,第10节及第24节中,引用了部分网络新闻材料,因不知作者其名,在此一并致谢!还要特别感谢重庆出版集团的编辑们:喻杨、吴立平、杨耘、周显军、金乔楠、向洋,是他们的无私帮助,才有了本书的出版。

何建明

2007年春节至五一于北京重庆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