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震中
汶川大地震从开始的第一时间里,最让人担忧和揪心的是震中的汶川怎么样了!
汶川无消息。无消息的汶川让中南海、让十三亿中国人揪心_从5月12日下午地震消息在电视媒体上播出后的那一刻开始,汶川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汶川一直没有消息。
没有消息的汶川让总理温家宝急得头发发直,让每一位中国人感到了地震的破坏性已经超出了我们所不可知的严重--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急如焚的呢?
不惜代价弄清汶川情况!
党中央和前线指挥部下达了死命令--十余万人的生命牵挂着十三亿人的心。
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从都江堰,到北川、青川所已知的地震严重性,更让人担忧震中汶川的命运!
然而汶川就是迸不去。
所有通往汶川的路全部被堵死。天下着雨,即使不下雨,飞机也难以穿越那些崇山峻岭;无线电早已被彻底摧毁;水路也被崩裂的山体切断……汶川成了与世隔绝之地。
这就是汶川大地震最初几天、十几天内最叫人不可知的严重性。
汶川一定要进去!
于是进军汶川便成了一部最悲壮的抗震救灾史诗--
马尔康,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府。
5月12日14时28分,强烈地震发生时,正在阿坝军分区蹲点的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少将根据震感的强度,立即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
同时,这场强悍的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中央军委在胡锦涛主席的亲自指挥下'已经吹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路大军向震中汶川进军的号角!
而走在最前头的一位将军是李亚洲。这个身材敦实而性格爽朗,有着三十六年军旅生涯的军职领导干部,有多年养成的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李亚洲将军明白:救灾和打仗一样,快速反应是第一。于是他立即指示阿坝军分区领导:马上召开紧急会议。
这是一次最为紧张、即兴、简洁、明了的会议--大地震与一场突发的战争来临毫无差异。
简短交代和动员后,李亚洲宣布立刻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并要求立即命令军分区独立营、医务人员和应急民兵集结。
喂,是营长吧,我是军分区作战值班室,根据首长指示,现命令你营立即集结到军分区大院。
仅在地震半个小时后,阿坝军分区独立营八十五名官兵、十余人的医f7/i\分队、两百多名应急民兵就已全部集合完毕,机动车辆准备就绪。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还有一支队伍客居马尔康—那是武警某师参谋饫王毅带领的部队,此时他们正在马尔康驻训。
不管客居不客居,军队有句俗话:训练场如战场。
地动山摇之后,王毅本能地做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紧急避险,下令部队迅速撤离营房。
震感如此强烈,震中在哪里?
作为部队指挥员,王毅脑海中闪现的第二个念头是带领部队抢险救灾。他见部队安然无恙,立即集合队伍,向部队下达命令:按照一级处置方案,做好抢险救灾的应急准备。
此时,王毅看了看表,时针指向14时56分。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只有二寸叭分钟。
在相差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两支队伍已经整装待发。
上级的决策并没有让这两支待命的队伍等待多久。
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仅在半个小时后,就接到四川省军区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到达目标震中汶川!
15点25分,李亚洲的队伍出发,目标汶川。
将军明白:他们走进的是一场在某种程度上比枪林弹雨更为激烈的战斗--除了刚刚发生的天摇地动外,他们对自己的对手一无所知。但,军令如山!更何况,人民在受难,子弟兵责无旁贷。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李亚洲他们出发不到一个小时,王毅参谋长也接到了师长沈涛、政委何建国下达的向汶川开进的命令,指示他带领六百七十名官兵赶赴震中汶川实施救援。
16点20分,马尔康下起了大雨,王毅参谋长率队伍冒雨向汶川开进。
马尔康距离汶川只有两百公里,正常情况下,最多不过四个小时的车程。
两支队伍的心隋都非常急切,都全速摩托化开进。
他们知道,和时间赛跑就是和生命赛跑,提前一分钟到达,就可以多挽救几条生命。
不管是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还是王毅参谋长的队伍,他们或许都没有把进军汶川之路想象得太严重,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到达灾区后如何抢救更多的受伤群众。
殊不知,曾经熟悉的美景全部不再,处处暗藏杀机。
进军汶川之路,不仅仅只是艰辛之路,甚至成了生死之路。
此时的汶川已经山崩地裂!这仅仅是表象。有这样的比喻:汶川地震以犹如四百颗广岛原子弹同时在十公里深处的地壳中爆炸的能量,排山倒海奔涌而出!
地震的中心汶川映秀镇:地震波最先袭击此处的地面--转瞬之间,一幢幢大楼在巨大的颠动中轰然倒塌……
随后,强烈的地震波以每秒三公里的速度,沿着脆弱的龙门山断裂带,向东北方向撕裂开去。
与此同时,地震波沿着龙门山,向西南奔袭,—直到达几百里之外的青川……
在巨大的能量波下,汶川四周已经在不断扩散中开山裂石、摧枯拉朽,留下的是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和满地伤痛。
陆上走不了,可先从空中介入。
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空军党委就立刻召开了紧急常委会,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部队营区空地上迅速搭建临时指挥所,机关各部门迅速入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空军司令员方殿荣下达命令,要求各所属部队进入抗震救灾紧急状态,命令航空兵某运输师进入一等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抗震救灾。担负运输机保障任务最重的成空某机场,立即启动应急保障机制,通信、机场各种保障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就在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和王毅参谋长的队伍向汶川出发之时,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团长余志荣与战友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直飞汶川。
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航行。当直升机接近汶川时,如注的暴雨,厚黑的浓云,飞机根本不可能降落。
指挥员命令机组:重新调整航线。
黑鹰迅速爬高了近两千米。
仍然飞不出云区,舷窗外只有白茫茫一片。
余志荣很清楚,汶川县城处于大山谷底,地形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此刻他比谁都着急,但他还是表现得相当稳重。其实余志荣的老家在震中汶川县的龙溪乡联合村,飞机从他老家上空经过,他真想下去看看亲人,他们还在吗?但余志荣知道,每个人都有家,但军人自有军人的天职,祖国这个大家庭此时更需要自己。5月12日以后的每个日夜里,余志荣穿峡谷、斗险情、抢时间,硬是把一千多条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带领的这个团在这次救灾中创造了数个第一,也创造了数个最多。直到5月18日,失去联系六天的家人终于传来了平安的消息,他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
随后,两只黑鹰强行向箭摸索飞行了十多公里,仍然见不到一丝光亮,只好遗憾地结束了当天的勘察飞行。但他们带回的都江堰的资料,为组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恶劣的天气成了黑鹰的拦路虎。
地面部队同样受阻!
此时,人挤人的车队在地震余波中像玩具一样驰行。王毅觉得有劲使不上,他急得眼珠子都快要弹出来了。
地神爷才不管你,照旧发它的淫威!
老天爷跟着起哄,大雨倾盆……
天开始黑了。李亚洲和王毅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目前形势的严峻性。
他们既要求驾驶员提高车速,又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坐在指挥车上的李亚洲副司令和王毅参谋长一边注意观察道路,一边指挥车辆前行。
车轮转动在加速,他们的心跳也在加速。
时针指向20时。又是一阵大雨来临,并且不可遏制地越来越大。
此时,李亚洲副司令的队伍快抵达米亚罗。然而,就是这个曾经风景如画的地方,塌方将前面的道路阻断。
队伍无法前进!
李亚洲跳下车,搬起一块石头,一挥手,说:就是用手刨,也要刨出一条路来!官兵们第一次见自己的副司令如此狰狞。
所有的人立即行动。搬石头铲泥土,奋战近一个小时,一条可以通过车辆的道路被挖出。
上车!赶紧出发!
山里的夜晚,特别得黑。车队紧裹在黑暗里颠簸,艰难、小心地前行。可是当车队行至离汶川还有九十多公里的古尔沟镇时,再也动不了了!
时针指向21时。
不是震中的古尔沟镇也不成样子了:大片的塌方和泥石流将道路阻断得没商量;大雨催化着塌方和泥石流,将情况变得更糟糕。
李亚洲一面命令部队加紧抢修道路,一面冒雨步行前往现场查看。
看到道路损坏严重,无法短时间抢通,李亚洲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汶川大地震如此剧烈,灾情如此严重,肯定会有大批部队和救援物资需要运抵灾区,道路中断,无疑卡断了灾区人民的生命线!
无论如何要抢修出一条生命线!
李亚洲决定:立即组织当地民兵抢修道路,先从古尔沟向理县贯通,待抵达理县后,再组织民共从理县向古尔沟抢修。双向全力以赴,一定要为救灾部队的到来争取宝贵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一刻也不能停圈!
一贯决策果断的李亚洲又做出了一个他从军三十六年来最为果敢的决定:步行,不管前面是乱石,还是泥泞。
徒步走进汶川!谈何容易?且不说这近一百公里的路程,就说这夜、这雨、这飞石、这见不到底的深谷。走这样的路需要体力、勇气、精神。但这一切,李亚洲举重若轻,他又是一挥手,操着浓重的四川话说:莫得啥子不得了,跟着我走就是!
队伍根本不需要动员。当李亚洲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全体官兵都明白了他的决心。李亚洲一个大步迈出,全体官兵迅速跟上。
夜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
黑暗中,人的听觉变得更敏锐。山体滑坡的声音背后,还有山体内部的喘息与共鸣。江水在耳边咆哮、怒奔,就像在与山争执。沿着被震塌的山路而行,脚下悬崖空谷回响着呜呜风声。有的路段,官兵们只能从公路防护栏外面仅一尺多宽的边缘通过。但大家还是能够敏锐地判断余震抖落的石头、石块和泥石流。这声音让人把心揪到嗓子眼。
李亚洲他们刚刚小心地爬过一片塌方,身后突然一阵隆隆巨响。半步之遥的身后,又是一股泥石流倾泻而下。
有人被气流冲倒,有人被飞石击中,李亚洲也重重地跌倒。谢天谢地,没有人员伤亡。
大家扶起李亚洲,将军还是呵呵一笑:从哪里跌倒,我就会从哪里爬起来。
可用电筒回头一照,大家都一身冷汗,泥石流已经淹没了他们刚才走过的地方,若慢半步,可就全军覆没了。
特别的意志力,特别的艰难,已经让官兵们没了恐惧和畏惧。
要命,电筒没电了。在这黑茫茫险象环生的地方怎么走?
途中遇到的老百姓也多次警告说前面危险,李亚洲仍不改初衷。
汶川情况未明,我们必须马上赶到。李亚洲说,部队急行军不能歇,否则一坐下就不想走了。
越接近震中区,危险当然就越大。
一次余震中,—块乱石飞未,擦着李亚洲的帽檐掉在他的脚下后面的人吓了一跳。不少人觉得在黑夜里走太危险,建议就地找个安全的地方讯息,天亮再走。
若是真正的战争,能允许半途而停,条件转好再出发吗?李亚洲鼓励大家继续前行。
李亚洲和王毅的部队几乎是从同一个方向向汶川疾进。
而此时,受命指挥麾下部队参加救灾的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几乎将手中的灾区地图划破,一道一道的红线划过,怎么才是通向震中汶川可能的路线?这位曾经在枪林弹雨中经受过战争磨砺的军长,这位曾经在国防大学学习深造的现代指挥员,深深知道,部队早一分钟到达灾区了解灾情,党中央、中央军委就可以早一分钟制定出决策方案,灾区人民就可以早一分钟获得重生的希望。
责任、使命、良知、义务加在一起,如火焚心!
不能就这么等下去!
派出部队徒步进入震中区!
许勇当机立断下达了这道命令。
接到这道命令时,奉命奔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的该集团军红军师炮兵团正开至都江堰。
许勇军长强调,先遣队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最早的时间到达,迅速查明灾情。
22时08分,炮兵团副参谋长杨卫东带领二十一名战士,组成先遣队,携带少量水、干粮和一部卫星电话,冒着滂沱大雨,徒步向映秀进发。很快,他们就消失在浓浓的黑色雨幕中。
于是三支队伍从两个方向向震中汶川挺进。
杨卫东的突击队行进七公里后,到达进山路口。
为确保人员安全,杨卫东将队伍分为三组:一组带路,一组随行,一组收尾,沿岷江左岸攀行。
此时,震动的山体不断出现泥石流滑坡,巨大的石块轰隆隆往下滚。
没有指南针,没有开路工具,没有照明设施,杨卫东带领突击队攀着山体,抓住公路边的栏杆,顶着强烈余震艰难前行。到达紫坪铺电站后,电站职工告诉他们,山路早已被震毁,要继续前行,必须翻过电站的拦水大坝。
最高处一百五十六米,总库容可达11.12亿立方米,经历了8级地震的大坝似乎依然稳固,就像用一种岿然证明着人定胜天的偶然。
稳固也罢,危险也罢,这种情形之下的杨卫东几乎没有经逋思考,就带头快步向大坝上爬去。但刚一到大坝边,让人望而生畏的情景就显现在眼前:
大坝的围墙上布满常见而有效的防护--满是固定着的碎玻璃,根本无法攀爬。
三级士官张成勇用手电照了照,发现围墙外就是悬崖,看不到底,根本走不过去!
天色一片漆黑,脚下的泥泞道路虚虚实实。但是灾情、命令、责任让突击队员们无暇考虑困难。
同志们,咱们今天就要拼命往前冲,一定要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大家别怕,跟着我!说完,杨卫东深吸一口气,猛然跨步抱住围墙拐角,手指紧紧抠在砖块缝隙间。
随即,杨卫东伸出左脚探了探,一脚果断踩下去。万幸的是,脚刚好卡在墙边的一块大石头里。他将另一只脚顺势往前一跨,悬在半空中的身子霎时敏捷地翻了过去。
胆大心细,沉着冷静。二十二名军人终于先后翻过大坝。脚底踩到了泥土,大家才感到了刚才那一幕的惊险。
接着杨卫东命令全体队员:不要松劲,继续赶路。
小分队风雨兼程,继续前行。
前面说到,李亚洲的队伍与王毅的武警部队在同一方向向震中汶川疾进。
就在李亚洲的队伍离开古尔沟镇四个小时后,王毅的队伍于13日深夜1时也到达这里。到此时,这支队伍已经快速行进九个小时了。
这是马尔康通往汶川的唯一通道,不过这一关,他们就无法到达震中汶川。
四小时前发生在李亚洲他们身上的一幕,此时又翻版在了王毅他们身上。
严重的山体滑坡堵住了前进的道路,被砸烂的汽车横七竖八地翻在路边,像捏瘪了的易拉罐,遇难者的遗体隆不忍睹。
由于当时已是深夜,是连夜前进,还是天亮再走,艰难的抉择摆在了参谋长王毅的面前。
王毅意识到,前面将是一条险象环生的生死之路,会有无数的塌方、断桥和泥石流,但他更想到,这又是一条十万火急的救命之路,它连着无数废墟下的焦急、渴望和呼唤!连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揪着的心!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庋、用最短的时间赶到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