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命第一
9404500000033

第33章 进军汶川:生命永存悲壮(下)(3)

这一天,空降兵也成功实现了空降。美丽的伞花绽放在汶川上空,它带给大山深处的灾区人民无限希望。

药品、食品、救援人员……通过空中桥梁源源不断地运进灾区;压伤、摔伤的各类伤员争分夺秒地被运了出去……仅映秀镇一地,短短三天就运走了多名重伤员,运来了大批食品和药品,灾情得以迅速缓解。

意外的是,在飞行往来之间,除了常规的运送物资人员,在不知不觉中,飞行员又变成了空中信使。

装载救援物资而来,再拉回伤员和一沓沓的字条。一天飞行结束,他们的通信工作才刚刚开始。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几十个电话。第一个驾机航拍汶川的副团长姜广伟说。但所有的飞行员都很乐意干这项工作,电话那头往往传来喜极而泣的声音。再后来,他们又将捎回的飞信送往电台、电视台,滚动播出。

生命的通道,希望的通道,在空中架起。在这条通道上,充盈着真情与感动,但危险与安全也同行同在。

从16日起,救援工作由映秀镇等震中地区向周边偏僻山区深入展开。卧龙、耿达、银杏……每一个边远小镇都回响着直升机的轰鸣声,一支支救援队伍被直升机输送到灾区的四面八方。

5月17日下午,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成都太平寺机场,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

由于天气原因,南空某搜救团只出动了三个架次。想到灾区群众已被困了一百二十多个小时,全体机组人员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天气好转,一边恨不得马上飞到灾区。

17时50分,眼看天就要黑了,天气依然没有好转。早上6时就进场维护飞机的机务官兵开始准备给飞机盖上蒙布。

这时,机场引导员的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声:汶川县映秀镇发现一名被废墟掩埋五天的幸存者,××号飞机立即准备起飞,运回太平寺机场。

空军特级飞行员、机长李春辉摊开地图,机组人员迅速聚拢在他身边。前一天,他们载着一吨通信设备飞过一次映秀,对那里的复杂地形已了然于胸。只是这种低云、低能见度的恶劣气象条件,会不会给飞行带来危险?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春辉身上。

救人重要,马上准备起飞。李机长斩钉截铁地说。

装载物资,拉升,出航……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18时,直升机满载物资,急速奔赴映秀。

映秀地处深山腹地,航线必经之处高山林立,是整个灾区最难到达的地点之一。云雾翻腾的狭窄山谷间,李春辉发挥专业搜救直升机的优势,通过气象雷达监控前方一两百公里外的气象情况,驾驶飞机沿着多普勒导航计算机提供的航线,在刀削斧凿般的峭壁间灵活穿行,距离机载CPS显示的经纬度降落点越来越近。

18时40分,降落点出现在李春辉眼前,但着陆必须穿过两座间距仅有一百多米的高山,同时必须越过架设在一千三百米山谷间的高压电线。飞高了,看不清降落点;飞低了,高压电线拦在前而;飞偏了,有撞山的危险;飞快了,超过了降落点;飞慢了,到不了降落点。

李春辉沉着冷静地驾驶直升机上升到一千五百米高度。越过高压电线后,控制好飞机的状态和速度,垂直盘旋下降,稳稳降落在一条河沟旁边酌空地上。

旋翼巨大的轰鸣声中,一群医疗队员抬着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向直升机飞奔而来。他就是蒋雨航,在废墟中被困一百二十三个小时,救援人员花了七个小时才把他救出来。

19时30分,李春辉驾驶直升机顺利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机场。早早等候在此的120救护车将蒋雨航转运到成都市医院接受治疗和检查。

一场惊险的空中生命接力圆满落下帷幕,现场的官兵、医疗人员和志愿者纷纷向走下驾驶舱的李春辉竖起大拇指。

5月19日下午14时50分,奔赴边远村寨救援的一支突击队,向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映秀镇前线指挥部发回一封鸡毛信:距汶川县城四十四公里,位于岷江东岸的兴文坪村银杏小学,两百十七名学生和十四名教师已被困七天七夜,请求救援!

起飞!命令陆航直升机马上起飞!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根据上级首长指示,立即下达命令。

许军长登上第一架战鹰,率先向岷江峡谷深处飞去。

当直升机飞抵目标上空时,岷江两侧山体突然发生大规模持续滑坡,将突击队开辟的临时机降点摧毁,五次试降均未成功。

战鹰在渐渐降临的夜幕中返航。许军长命令突击队连夜开辟新的机降点。

5月20日早晨,许军长再次率领直升机紧急起飞,直插兴文坪村。

盘旋,拉升,降落……经过多次试降,直升机终于在一个高悬江畔的机降点着陆。

银杏小学垮塌的楼房前,教师和孩子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校长王安强抓住许军长的手,泪流满面:昨晚见直升机降不下来,大家都急坏了。

10时30分;

IO时42分;

II时17分;

11时39分……

一架架战鹰载满惊魂未定的孩子们飞往成都。

至12时57分,八个架次的直升机把两百十七名学生和十四名教师全部运出孤岛。

一个名叫孙力的三年级男生,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留言: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

这是对解放军发自肺腑的敬佩!

冷光下的柔情

灾难无情人有情!

子弟兵永远是最可爱的人。灾区到处流动着迷彩的身影,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有这种绿色的律动,灾区人民心中也滚动着一股力量。子弟兵不知疲倦,不讲代价,一心想的就是早一秒钟赶赴灾区,多救活一个坐命。哪里最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为此,他们有的被埋人瓦砾负重伤,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子弟兵还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帮助着群众:

子弟兵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随身携带的干粮送给受灾群众;有的部队三四名官兵分到的一瓶水,也要省下来给受灾群众;某部官兵把自己的口粮给了灾民,却有九名战士饿晕。

子弟兵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占用群众物品,并对救灾过程中发现、清理、上交群众钱物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一支救援分队,在雅安将从废墟中挖出的价值近一千万元的现金、存折、金银首饰、有价证券等如数上交;两支工程部队应地方政府求援,出动大型装备,先后掘开中国农业银行北川支行和北川县农村信用联社金库,把一个个保险柜、一只只钱袋从废墟中取出,使国家巨额财产转危为安。

小麦和油菜成熟了,灾区很多群众没法顾及粮食收割,子弟兵又走进了田间地头。

子弟兵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号召,地震发生后迅速掀起向地震灾区捐赠热潮。截至S月26日,已捐款4.27亿元,捐衣被2.1万件(套)。

灾区人民也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弟兵的深情:

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解放军!金花镇凤凰村一位奄奄一息、91岁高龄的老人清晰地喊道。

南坝中学一个获得平安后的小男孩在日记中写道:

5月13日下午,因为解放军的来到,大家很高兴。他们边救伤员边发粮食。我拿到一支冰棍.好吃。

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解放军,觉得他们英武、威风。现在我身边都是解放军,他们不像我想象中的天神,很亲和,像亲人。他们纪律严明,我们送东西也不要。随处可看到他们搜救灾民的身影。我在想他们不吃不睡,真是天神吗?

这样的场景太多太多,可以写成一千册书。

让我们还是将目光锁定在汶川这片土地吧--

在汶川救灾现场,有这么一个政委。他叫李丕金,是武警成都支队的政委。

14日6时30分,李丕金接到紧急开赴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县映秀镇的命令。这时,他的姐姐又发来信息:在都江堰上学的外甥女下落不明,要他去学校帮助寻找。

其实,家住四川省北川县治城乡的李丕金十七名亲属中有三名遇难、十名失踪。在s月12日地震发生后,李丕金当即带领官兵奔赴灾情严重的都江堰新建小学展开救援,在一线指挥抢救废墟下被困师生。李丕金带头用手扒掉瓦砾砖块,组织搬抬水泥板,手指被磨破了,指甲被抠掉了。经过五个多小时的奋战,官兵共抢救出一百零三名被困师生。就在李丕金全力救灾时,北川老家的姐姐打来电话:家里的房屋全都震塌,自己是从废墟中爬出来、跑到绵阳市打的电话,兄妹五家的亲人都被压埋在废墟里,让李丕金赶快想办法抢救。看着眼前倒塌房屋下被困、喊救命的群众,当时李丕金强忍悲痛安慰姐姐说:我正在都江堰救人,你们不要着急,党和政府马上会派人抢救的。说完,又投入了抢救被困群众的战斗。从5月12日下午到14日早上,李丕金带领官兵抢救出六百三十多名群众。

此时,身边战友得知李丕金亲属的受灾情况,劝他派几个战士到学校寻找。

李丕金坚定地说:这些受困的群众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于是,李丕金迅速带领一千五百余名官兵向映秀镇开进。

映秀镇是这次地震的中心区,四周的道路全部被滚落的巨石和泥石流阻塞,没有道路通行。

李丕金带领官兵冒着大雨,翻山越岭,徒步强行开进。在爬到一段五百多米的山体滑坡地段时,突然再次发生余震,山上一块大石滚落下来,他在躲闪中与滚石擦肩而过;

经过十三个小时艰难跋涉,李丕金硬是带领官兵通过五十多公里的死亡路段,到达映秀镇展开救援。

李丕金和救援官兵们在映秀镇漩口中学等十八个地点展开抢救,营救出一百九十多名被困群众。

在食品、饮用水供给保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的官兵们,把自己携带的矿泉水、面包,全部让给灾区群众。

除了感动,李丕金还用事实告诉了我,一个干部、一个党员的心中是如何装着亲人和群众的,在国难面前,孰轻孰重!

5月15日上午9时,济南军区铁军高炮团二连连长刘同新带着战士们前去搜寻救人时,听到了从废墟中发出的求救信号—敲打木板的声响。

这时,残垣断壁前,一对夫妇跪地相求:我闺女在里面,快帮忙把她扒出来吧!

原来,废墟中发出求救信号的姑娘叫宋燕梅,南充人。地震发生时,从成都来到映秀镇一家美容美发店的她,正准备给店员讲化妆品知识课程,被瞬间倒塌倾轧的楼板,夹压在两层天花板中间。她的父母知道后,跋山涉水来到映秀镇。

肯定被压在最底层。几名战士迫不及待地抡镐挖洞口。连长刘同新示意大家冷静。

遇到阻挡物,声音传播方式就会发生改变,判定废墟里声音的位置,必须排除错觉。

听了连长的话,战士们从不同位置仔细辨听,最后判定人在二楼夹层。当战士们从断裂的水泥板和碎裂的家具碎片中间,用双手一点点抠出深1.5米、直径30厘米的小洞时,年轻女孩快救我出来柔弱而激动的呼喊声传了出来。

我是党员,让我爬进去!

我身材瘦小,进出洞方便!

战士们争先恐后。连长刘同新与副连长闫先员碰头合计,以便于爬洞为标准,选择一级士官安乐、二级士官张信诺和一级士官刘跃伟这三个瘦小机灵的战士担当重任。

安乐刚爬进去不久,脚下的大地便发生了余震,裂而未倒的楼层开始摇摆,随时有再次垮塌的可能。

班长田振力、井斌急忙把他拽了出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安乐感叹地说,他已经明显感觉上面的水泥板正挤压身子,拉慢点可能就卡在里面了。

宋燕梅的脚被深深卡在水泥板缝里,救灾人员几经努力都没能成功。大家心急如焚,脚下余震频繁,三个多小时的救灾时间,发生了四次余震。再耽误下去,不但救不出宋燕梅,还可能危及战士的生命。

实在不衍,狠狠心,把姑娘的脚锯掉算了。有群众建议道,宋燕梅的父亲也表示默许,渴望活着出来的宋燕梅也向钻洞营救的安乐央求道:请把我的腿锯了吧,我不想死在这里。

二连在场的党员干部们拒绝了这一建议。随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带进去一把刀片,割破宋燕梅的鞋子,把宋燕梅完好地救了出来。

汶川大地震已过七天。抗震救灾行动向乡村扩展,济南军区铁军官兵在乡村展开拉网式搜救。

废墟上、瓦砾中,铁军官兵进行认真地检查,他们一边搜索一边大声喊。

我要找铁军!救救被围困的大批乡亲。打电话的是一个中年妇女。

这是大地震后第七天的声音,在经历了一百四十六个小时和数千次的大小余震之后,这样的声音是鼓舞人心的。

接电话的济南军区作战部部长李亚东,急切地追问:在哪里,有多少人?

打电话的中年妇女哭泣着说:我是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人,我家住在一条很深的大峡谷内,里面有大大小小很多村庄,有近万人被大地震堵在了峡谷里。

李亚东立刻向军区副参谋长赵立德和副司令叶爱群报告。抗震救灾专用地图上,一条原始地核裂变形成的峡谷地貌山势陡峭,它的东侧是依山修筑的一条公路,紧邻岷江,这唯一的道路因地震山体滑坡变成了悬崖峭壁。长达百里的峡谷,想要到那里去营救被困的群众,真是难如登天。

时间就是生命!经过紧急讨论,一个数千官兵救援万名被困群众的陆空联合救援方案很快形成。根据这一方案,铁军师数千官兵开进大峡谷展开搜救;空中,数支陆航部队搭载救援物资和医疗队,从大峡谷四周的草坡乡、耿达乡、银杏乡、三江乡同时实施直升机机降,为濒临绝境的灾民运送物资,转送伤员。计划很决上报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并得到批准。

早在紧急营救命令下达以前,铁军师长杨剑就发出预先号令,部队紧急做好挺进大峡谷的准备。

19日凌晨3时,秋收起义团五百名官兵徒步进入映秀镇,快速到达大峡谷南端的水磨镇,随即翻山越岭挺进三江乡;牛夜时分,铁军高炮团团长杨恩红率领五百名官兵攀上地震后形成的悬崖峭壁,开始从大峡谷北端向桃关乡开进,两路大军,形成南北对进之势。

拂晓,铁军一千名后续官兵也开始向峡谷挺进。

杨恩红已是第二次挺进大峡谷了。他根据掌握的大峡谷情况,带领部队向峡谷深处挺进,他们逐点搜索,分段突破。那次,他们是在黑暗中孤军深入;这次,他们身边多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武警某部三百官兵,另一支是伴随行动的某医疗队官兵。

南路,副师长叶勇带领五百名官兵进入三江乡。他们一口气翻山越岭四十公里,人人负重六七十斤。一名叫张震的上等兵,身高仅1.62米,体重刚过九十斤,却背了/计多斤重的物资药品。他咬紧牙关,紧跟战友进入大峡谷。

陆路官兵星夜挺进。

官兵紧急装载饮用水、食品、药品、器材等救援物资。304医院二十_人的医疗队接到指令,连夜奔赴机场,拂晓时分进入凤凰山机场。某陆航团接到命令,6时机组人员完成进场,他们精确测算飞行所需油量。

16时整,成都军区某陆航团LH92213号直升机拔地而起,双机并行,向着目的地—三江乡奔去。

三江乡,岷江、西河、中河三条大江交汇的地方,历史将铭记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