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吴仁宝同志的设想和思考符合邓小平的理论,也体现广三个代表里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嘛!我们认为这一分五统行!有创新,也杳可操作性!这也说明吴仁宝一牛追求的共同富裕理想,已经开始从华两走向社会,我们全力支持!上级部门的态度,给了吴仁宝极大鼓舞。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这些年大家都看到了,华西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们吃的、用的、穿的,还有银行里存的,都比别的村好一大截!可我要说的是,华西村富了,我吴仁宝高兴。可如果你们你们这些乡里乡亲的邻居们都好了,我吴仁宝就更高兴啦!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愿不愿意跟着华西一起上路、一起走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金光大道?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吴仁宝来到作明、泾浜、三余巷和前进村的村头田间,他一边挽着裤腿帮人家干活,一一边这样问大伙儿。
愿意!我们做梦都想做华西人呐!邻村众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着吴仁宝久久不愿离开。
好,过些日子,你们都将是华西人了!让我们一起共同富裕奔小康、迎中康吧!吴仁宝那天也很激动。当十他请来华明、泾浜、前进和三余巷四村的干部,然后又将自己的一分五统的设想广泛征求意见。
一分,就是村与企业分开,我们与华西全拼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即联合起来的艽个村统一由华西集团实行经济上的统一管理、干部使用上的统一、人员使用统一、村民的福利也统一、五个村的村建也统一规划是不是?邻村干部问吴仁宝。
吴仁宝笑:是这意思。你领会得蛮快。
华西效益与我们天壤之别,这一统你们不是亏大了?
华西村这几十年发展的是集体经济,走的是共同富裕。你们加人大华西后,就是平西的人了。华西人不讲谁亏谁赚,只讲贡献和能力。再说,华西还要向前大发展,你们加人进来后,在人力和自然资源上也给华西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前景,我们彼此谁都不吃亏嘛!
好,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心甘情愿当华西人!
我们也愿意!
愿意啊,当华西人,这对周边的农民来说,是一种梦想!农民们最讲求实惠,现在吴仁宝把已经闻得到香味的肥肉送来了,谁还不愿意?不愿意的是傻子,种地人才不是傻子呢!
吳仁芏推出的一分五统,第一年就吸引了作明、泾浜、前进和三余巷四个村。第二年,西巷、北缪家、水池巷、陈塘、朱蒋巷等村又几乎以71姓百分之百的签字率吴仁宝要求,凡想加人大华两的周边村子,村干部必须征求村民的自愿签字请求并人华西。
华西在一分五统的引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里,一下扩容到了今天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辖16个村级单位,人口也增至30000多人……当我们今天走进到处欣欣向荣、和和美美的大华西,你所能看到的那些有条有序的工业区、生活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十冈、旅游风景区等规模和气势都十分壮观与美丽的现代化景象时,仿佛有种置身于一个别样的都市之中衍这在一分五统之前的华西村是不易做到的,在请吴仁宝描绘一分五统后大华西前景时,老人举目窗外,然后深情地告诉我:到我八岁时,所有大华西的村民都要搬进别墅、新房,让他们人人都能享受到中康的幸福生活……
中康是什么概念?中康应是人均收人在6000美元以上的水平吧!事实上我知道华西村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这个水平。但在吴仁宝的心目中,中康糾止是个人均收人6000美元的概念,它还包括物质生活的质量、精神生活的质量,以及对未来的信心等等。
吴仁宝对我说,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华西村民们的牛活越接近中康、大康,他越想为那些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穷困地冈的农民兄弟实现脱贫和奔小康助把力……一个多么崇高的老共产党人的胸怀!
吴仁宝,闰之宝。有位中央领导这样评价他。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倡导下,始终信守一村
富了不算富,全国宵了才是富的理念,尽其所能地为边少穷地氐帮困扶贫,功绩卓著。而在这其中,吴仁宝更是老骥伏枥,一马当先。
早在1991年,吴仁宝与陕西省领异签订扶贫合作协议后,他就亲自带领本村的骨干专程到千里之外的黄土高原陕西汉中的高潮村考察落实扶贫与建厂事宜,并且从那时开始,每在外省建一个华西村,吴仁宝都要亲自前往考察落实具体项呂,备的地方还要年去儿次。那一年,华西村的帮扶技术考察队在前往山西途中,车子发生意外事故,年近六十七岁的吴仁宝不顾流血伤痛,坚持要到目的地,汽他带伤下车到大寨看望帮扶项曰时,大寨的郭凤莲握着老人的亍感动得热泪横流华两有您这样的老书记是福气,我们大寨有您这样的好亲人感到光荣啊!
1994年,国务院作出了力争用七年时间、解决中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0已经走向西部扶贫征程上的吴仁宝在返程途中,专门上北京向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表示:华西村愿意投巨资,为经济欠发达地上培训干部,采取一带十、再带丁一的方式,并吐在2000年前帮助西部地区10万人脱贫、1万人奔小康!
了不起!华西了不起!吴广宝不起!闻务院扶贫办的领导在敬佩吴仁宝的同时,又称他的培训和扶贫构思是中国扶贫工程中的伟大创举。
从那一年开始,华西村在吴仁宝的主持下,每年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千部培训任务,多则一次几百人,少则几十人,时间有的两三个,也有一年、两年的。所有到这电培训的干部全部由华西提供牛活和学习的全套优质的免费服务。吴仁宝不仅担任培训的领导小组组於,而且每期必亲自要上几堂课。来白穷困地区的学员,在华西和旲仁宝那里,既学到了小康的致富经验,也深深地被吴仁宝这位基层老记那份对百姓、对集体、对国家和对党的浓厚感情所感染。而吴仁宝则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知道穷苦地方的老百姓最关心两件事:能不能吃饱穿暖,能不能比孩子上学。可每当我到西部那些穷地方走一走时,心里就特别的沉重,就特别想帮他们一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华西今天能够富甲天下,靠的就是社会土义,所以我们肀西帮一把穷兄弟也是白己坚定走共同富裕的信仰的一种体现、一份感情。
十多年来,在吴仁宝的倾心努力下,华两在外域建立的华两村已经不下十个,帮助西部0万人脱贫和1万人奔小康的目标也曱一已实现。然而吴仁宝和华西人帮扶的脚步从未停止,一个个具有吴仁宝自摸式的华丙村在宁夏、黑龙江、江西等地遍地开花,而吴仁宝在帮助这些兄弟省区建设华西村时,掏的不仅是钱口袋,更多的是他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念和意识。他甚至每一次关键时刻除了自己亲自蹲点扶植外,总要派出华西村最好的技术骨十和管理能手到那些地方扎根,而这些骨干和能手中必有他的亲生儿子在内。1995年,村党委决定为黑龙江肇东的一个山村建东北华西村,那儿条件十分艰苦,社情也复杂。吴仁宝挑了自己最心疼、也是最小的儿子老四,临别时他对老四说:你上那儿一定要像孝敬我和你母亲一样孝敬那儿的姓,也一定要像建设华西一样建设好东北华西村。老四不负父望,带领挡地村民,苦干一个秋冬春夏,既平地,又办厂,一年就使这个原来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贫困小村庄,一跃成为人均收人4000元的当地富裕村。
我还是那句老话:社会主义是什么?就是让百姓过上好口子。今天我们的共产党要十什么?就是要让没有过上好日子的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让已经过上好日子的百姓,更加幸福富裕、健康长寿……50余年党龄、78岁年龄的吳仁宝,今天依然声音响亮、步子匆匆、干劲不减,他把华西的大权交给继任者后,说封己现在的任务是:争取活到100岁,再为党和人民做点事。
我们祝愿这位老人永葆革命青春,也祝愿他亲手举起的华西旗帜永远地高高飘扬。
2005年5月至6月于华西北京
水远的红树林
那是什么?远处的一条江河人海处,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小树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这是红树林。你折一根看看它们的心,红的吧!它因此得名红树林。别的地方不会有的,红树林只能牛长在海陆交界处、海岸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大多集中在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吋别小看这其貌不扬的红树林,它对保持大陆岸架免受海水侵袭的作用可不一般呐!
原来,例涌的大海与郁葱的大陆之间能够保持如此的和谐与平衡,竟然是红树林的功劳啊!边缘地带的学科为什么总能推动我们这个星球往前?奥妙也许就在于此。青年学者梁良顺激动了,他为这观海中不经意的发现而激动。
1993年,一位青年学者走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苏星教授的身边,成为苏教授的博士牛苏星教授在中国的理论界无人不晓,他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与另一位箸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一起主编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影响和教育过几代中国学者。苏教授这一年收录的博上生姓梁名言顺,山东泰安人,刚从辽宁大学毕业一年的世界经济专业硕土。
苏老师,你说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4呀?我查阅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全部经济埋论,儿乎所有的课题都行人研究了,经济学已没有空白地带。学生有些疲惫和迷茫地问导师。
苏教授举起石手,摸了摸他那颗列宁头,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看着肖已的学生,经济学足致用之学,研究经济学要从现实出发,关注现实,而不要从概念出发。应该关注什么现实呢?梁言顺的思维在飞旋!
好兄弟,求你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村庄吧!这是梁言顺的一位挚友在临终前发出的最后呼救。挚友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青年实业家,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他竭尽全力引资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化工企业,父老乡亲很快因此而富裕起来。但很快问题也来厂,村上的人接二连三不明不白地得上一种怪病,甚至连吃奶没几个月的孩了也没能逃脱骝运。后来发现,使人们富起来的化工厂导致了周阐水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人们在点钞票的同时也在吮吸着毒汁。乡亲们汗始把存款提出来改造湖泊与江河,但存款用光厂疾病仍然如魔鬼般地袭;着他们的生命。乡亲们愤怒丫,终于有一天举起锄头,将家园边的那座化工一扫而平。当他们再拾起锄头回到地头种植活命的稻粮时,却发现那地、那河早已飘不出原有的稻谷香了。他们转身找到铁门高楼甩的厂主,谁知厂主的家里正在为13岁的独生子举行葬礼,厂主自己也得了与儿子同样的不治之症,他在床头痛心疾首地喊着:你们杀了我吧!别让我受折磨了,快杀了我吧!杀了我吧……乡亲们看着这情景,不由地都恸哭起来。
挚友的绝望呼救和乞求,如铁钩般扎在梁言顺的心头。他感到彻骨入髓的痛。
海陆之间,梁言顺的思绪如潮汛般起伏激荡。啊喔,啊喔一一群海鸥在头顶飞翔而过。
代价代价一一个名词在梁言顺的脑海里蹦出。挚友无可挽叼的惨痛例证和眼前红树林的生长现象,让梁言顺迷乱的心空豁然开朗,代价,这不正是我要研究的课题吗?
苏老师,我有题目了!梁言顺飞步来到导师身边。苏星教授仍然笑眯眯噢?你想研究……
发展经济是中国的国策,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必然选择。不发展就是死路。但我们不能因为高速发展而忽视所付出的代价。学生激动而急切地说。
你的意思是……
中国必须走低代价的经济增长道路3我想就研究这个,您看行口马?
有什么不行?好题目!苏教授的眼睛发亮。
这足十年前的事。
十年后的2004年。春节刚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一中共中央党校来了一批髙级干部,他们是来参加一个重要的专题研究班的。
近180位学员全是各省冈市和部委的主要领导,其中包括4位兼仟省区市一把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如此规格,在中央党校的力史上近几年才有。此次专题研究班的主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曾庆红和曾培炎等亲自来专题研究班作报告。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理论。中央下决心将几乎所杏省区市和部委的主要领导集中起来学习研究,足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研究班上,有件事很意外。中央党校的领导向这些高级官员介绍了一小学术著作,说是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苏星教授的一位博士生写的,名为《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此书很有价值。
《低代价经济增长论》?是谁写的?快找来看看几乎都足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学员们流露出几分好奇。
梁言顺。梁言顺足谁?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否则即使一时搞上去了最终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低代价经济增长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啊,这么重要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人家已经在十年前开始研究了,不简单,有机会真想跟他聊聊。
哪儿找去呀?
担仟要职的学员们万不曾想到这梁言顺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十。作为中央主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快报组副组长,梁言顺也算是位老资格的笔杆子了。今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梁,你好!
……,你能否用几句比较简甲的语言定义低代价经济增长?对我来说,这是个新概念……感谢你的帮助。
这是麦克尔思朋斯于2002年2月260给梁言顺的电子邮件。
永选的红树林
麦克尔思朋斯是谁?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麦克尔思朋斯的名字和简历可以从联合国的网站中找到。
2002年4月12日,这位供界级经济学大师又一次来信:我现在理解了你的观点。这是个好观点,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我很高兴地期待着有机会在中国和你当面讨论你的观点。
个月以后,思朋斯再次来信我现在在伦敦,将于5月27日飞赴北京。我的手机号是工工工工工工,我现在还不能确定行程安排是否合适,我们将住在五洲大酒店。
两天以后,梁言顺又接到思朋斯的电子邮件广我将于明天到达,但不了解我们的行程安排。如果合适的话,我很高兴和你座谈。
27早上,思朋斯的电子邮件再次出现在梁言顺的电脑显示屏上虽然飞机晚点,还是终一到达了。最好能今天一起座谈,明天演讲由丁一种种原因他们未能相见,思朋斯抱憾而归。
一个在学术界如此重量级的人物,无人介绍,却想与一位中国的年轻学者见面,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