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9406800000110

第110章 小市的大港与“步行街”(1)

张家港出名的“始作俑者”是秦振华。而秦振华秦大胆能够真正让张家港出大名,不仅仅是他把“苏南的苏北”一跃建成了超过几位老大哥的“苏州强人”,同时他秦振华也把张家港的港口真正地做大、做强了。

“我当时提出‘三超一争’的底气就是从我们有港口这先天优势上来的。”事隔多年后的秦振华满脸堆笑地透露了当年豪气吃人的“三超一争”的秘密武器。

张家港从地理优势看,它处在苏州的东北角,千里长江滚滚东流快进入吴淞入海口前,有个金喉咙式的地方,那里与上海崇明岛隔岸相望,这里便是秦振华的老家--张家港。这里岸线顺直,水深贴岸,后方陆域又开阔。西起江阴的长山,东至东沙,全长63公里,其中深水岸线有35公里,是长江下游最好的港口地之一。拦门沙以下至西界港,江面宽阔,水流慢缓,长约32公里,江面宽4到7公里,此乃长江内陆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沙洲县改成张家港的重要原因。

秦振华在苏州众群英面前喊“三超一争”时,手里捏的就是有这个港口的好牌。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第一艘外籍船舶首次靠上张家港港口,从而掀开了张家港对外开放的历史性篇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或者直截了当地说是秦振华之前的张家港领导,还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港口改变这个“苏南的苏北”命运之关键。别看秦振华有些“土”,但他的头脑里净是“洋”东西,他到国外走一趟,别人带回的是“三大件”,他带回的却是满脑子的“真经”。即使不到国外跑了,他也会天天接受那只小盒子收音机里的“洋知识”,所以他对港口的认识和理解总是比别人高一筹,也是他肚子里用不完的“真经”的一部分。

“现在苏州全市都在你追我赶,昆山自己搞的开发区走在了我们前面,效益非常明显。常熟、吴江更是老大哥,我们呢,我们张家港怎么办?光有几个金杯不能说明什么!张家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我们有个港口,是一个别人都比不了的港口,她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是立市之本,任何时候忽略了这一点,都是最大的失误!”这段话是秦振华在1992年7月11日的干部大会上讲的。

在这之前,张家港建好后,上面有关行业想插手要走,秦振华听了大怒:没门!张家港是我们张家港人的,谁也别想随随便便拿走!他为这事一直闹到省委书记办公室。

省委书记拿他这个“土农民”没有办法,只好笑着说你秦振华留着港口自己管可以,但一定给我弄出些名堂来。

“书记你放心,我弄不出名堂来,你重罚我!”秦振华说。

回来后,秦振华开始琢磨港口的事。一个小市想管一个大港口没那么容易,尤其是一群农民出身的张家港市干部们想办这么个大港口,问题多得很哪!港口是可以赚大钱,但弄不好也会赔大钱,它像一只喂不饱的大老虎,会把你小小张家港一年的财政全吃光还不嫌饱。

“我们搞保税区!”秦振华有一天突然在常委会上说。

啥是保税区?

就是在港口区内划一块地方,外商把东西存放在里面不用交税。

这对我们有啥好处呀?

好处多了去了!你想想:老外把货放在我们这儿,他就得把企业和生产车间放到这儿不是?我们现在不是到处都在抓外资嘛!他到其他没有保税区的地方,进货出货就要麻烦得多,税也缴得多,人家资本家到中国来就是为了赚钱,我们建了保税区就是为了让他赚更多的钱。

秦振华这么通俗地一讲,干部们才明白。“那就争取办个保税区吧!”大家说。

一个无名小市想办保税区就那么容易吗?秦振华秦大胆可没这么认为。他“打听”的本事特别大,“一打听”便知道了国务院总理手中有一个“保税区”的名额,于是秦振华的心痒得不行。

“李鹏总理正好这些日子要到常熟来。”有人向秦振华通报绝密消息。

太好了!秦振华噌地从办公椅上蹦起来。“我去找他!”

不行,要想说服总理,先得打通苏州市里和省里。秦振华的脑子太灵光,他深知像张家港要从国务院手中拿到的大项目,必须先得让苏州和省里通过,否则苏州和省里说你秦振华手也伸得太长,我们苏州市里、我们省里还想要这个项目呢!这不等于白忙乎嘛!省里和苏州市里的人因此常说秦振华这人“太贼”--意思是太精明。

经事先与苏州市里和省里打通关系,秦振华已经心中有数:只要他有本事能从总理手中把保税区名额拿回来,苏州市里和省里是不会抢他好事的。于是他在李鹏总理到常熟后想尽办法直接见到了总理本人,并且以他秦振华特有的方式汇报了关于张家港为什么要建立“保税区”的理由,共三条:一是张家港是天然良港;二是有四大优势:深水码头,已建有5万吨吨量,不冻港,是长江内河港口中最好的避风港;三是一旦保税区建立,可以港区合一,八里长江水面港口区,其航行成本低,张家港又处在华东经济大区的有利位置,辐射面大。

“那就到你那儿看看?”李鹏总理欣然提出。

“太好了,欢迎总理到我们张家港视察,您眼见为实。”秦振华厉害,竟然把总理调动了起来。

李鹏总理去张家港的那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泥泞的江堤土道很难走。秦振华表面上笑脸陪着总理等领导,心里着急死了,他知道第一印象太重要了。随总理一起到张家港的江苏省、苏州市的领导为秦振华捏了一把汗:老秦,这天有些不帮忙啊!

但总理毕竟是总理,似乎并没有在意路的泥泞,而是目光一直停留在那片如海一般宽阔的长江江面与平静的港口区域之上,并且不停地向秦振华询问一些专业问题。

有戏!秦振华暗暗高兴。

“这条路什么时候开始修的?”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视察,临走时,李鹏总理似乎才注意到脚下的道路如此泥泞,便这样问。

“前两个月才动工的,正在抓紧修筑,修好后会很好走的。”秦振华一听总理问这路,心里顿时发毛。

“你把东边的河开开深、开开阔,再把两边的路铺铺好。”总理又补了一句,“下次来能走了吧?”

“能!一定能!”秦振华额上的汗水都淌出来了。

“擦一擦吧。”省里的一位领导悄悄对秦振华说。

“不妨,是雨淋的。”秦振华尴尬地掩饰道。

怕这个雨天扫了总理的兴,秦振华不停地给李鹏总理谈天说地,说1986年,也是5月份,费孝通费老来此,85岁的他兴致勃勃,欣然作诗道:昔日荒凉人稀一沙洲,今朝路阔港深耸高楼,乡镇富埒市,企业十有九,人人称道秦大哥。感君改革开放敢当先,为赏小香港,无车市里夜半伴我漫步游。多情如故土,张家港水浓似酒,劝君痛饮不须忧,为民立功名永留,滚滚长江水,到此也要折腰才东流。

“哈哈哈,认识你这个秦振华,连长江都折腰啊!”李鹏总理听出诗外音,朝秦振华开怀大笑起来。

总理这一笑,释了秦振华心头一大忧虑。

李鹏走了,也没有说到底给不给张家港保税区的事,但秦振华看出总理对张家港的港口地理和环境是满意的,所以才说了让秦振华把路修修好。

“如果不想给我们的话,总理不会说‘下次来’这样的话的。”常委会上,张家港人这样议论着。这一点省里和苏州市领导是认可的。

秦振华指着他坐的那张沙发和我们采访呆的那个房间道:“那年李鹏总理就住在这个房子,就坐在我现在这个位置。为了争取他能批保税区,晚上总理下榻在这个度假村,这套房间里。吃过晚饭后,我想进屋跟总理谈谈保税区的事,人家警卫根本不让我进。最后还是苏州市委王敏生书记帮的忙,我进房间后,总理正在看报,我就站着说:总理好,好总理。李鹏总理就让我坐下谈。我就把希望总理给我们批个保税区名额的事情说了。总理答应了,于是我就请他给我们题个词,他很爽快地说,等回北京后再寄来。6月5日,管机要的同志告诉我,说秦书记有喜讯,原来是李鹏总理的题词寄来了。我拿着总理写的‘张家港保税区’六个大字的题词,真的是热泪盈眶,因为张家港有把握获得保税区的国家批准了!在日后召开的4000人保税区开工动员大会上,我高高地举着李鹏总理的题词喊:现在‘皇命’到了,就看我们怎么干吧!那阵子就这样激情燃烧……”

张家港的保税区就是这样争取得来的,这也是中国内河港口所设的第一个保税区。秦振华的工作“力度”由此让苏州人和江苏省的领导们也深深敬佩。

行动了!4000名建设大军不分白天黑夜地连轴转,秦振华亲自出任总指挥,几乎天天出现在施工现场。

两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原来都是住着人家的地方,现在要他们突然搬迁,这是件特别难的事。“必须搬,为了张家港的未来和大家的子子孙孙幸福,我们需要作出牺牲!”秦振华的嗓门都喊哑了。

张家港的百姓真好,张家港的干部们真卖力,仅45天时间,区内1284户24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全部搬迁完毕。1300套香港式拆迁户住房同时动工兴建。

苦战20个昼夜,完成总长近8公里的绿色镀锌镀塑铁丝网封闭隔离围筑工程--保税区等于是一个有“国境线”的小特区,必须封闭起来。

与此同时,万吨级水厂、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所、3.7公里长的十字中心路和周边通道等“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为保税区配套的化工、散件、集装箱、旅游观光等码头相继规划建设……

那些日子里,张家港区的长江岸头,红旗猎猎,战歌嘹亮,让人仿佛又回到了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年代,然而这一次不是1958年时的那种头脑发热的狂热发展的虚夸发展潮,而是张家港人在十分清醒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的伟大进军。

这年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张家港保税区成立,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视察后兴奋地说:“张家港保税区是全国运转最快、最好的保税区之一”。

水转沙涂又一湾,迎船孤塔出烟岚。

长江一道横风起,两岸争飞上下帆。

(释惟则《晓行吴淞江》)

保税区的建设,使张家港的港口真正成为了拉动经济的一个平台。它像一个美丽的鸟巢,迅速引来无数凤凰入巢。北京、南京、深圳、厦门、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保税区招商引资团从神州走向五大洲,新闻发布会、经贸洽谈会……好戏连台。

张家港成了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大陆的一个投资热点。香港嘉银公司、南联集团、亚洲汇泰集团、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恒远国际贸易公司等等来自香港、台湾、美国、澳门、泰国的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企业、大公司纷至沓来。他们相继在张家港港区兴办码头,修建粮油加工、仓储运输、国际贸易、出口加工、房地产等项目。而中国自己的中央企业、全国10多个省市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大企业也纷纷来到张家港保税区寻求发展。

9个月时间,投资6亿多元,建一个保税区。用同样的劲头,一年多时间,投资3个亿,建成一条70米宽、6车道、33公里长的张杨公路和45公里长的沿江公路,这都是秦振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在上任一两年内干成的事。

原来被昆山和吴江都占尽外贸优势的风景,现在张家港紧随而上,居然在短短时间内独领风骚。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额迅速跃上苏州市各县市之前列。秦振华的这一张牌让其他苏州老乡们望尘莫及。

“老秦,你得给我弄点饭来吃啊!”与张家港近邻的常熟人紧随其后也大搞“港口兴市”,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始终没能赶上张家港的港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规模。当年从秦振华手下到常熟任一把手的江浩见了秦振华,总会向老领导说这么一句话。

秦振华憨厚地笑笑:“你常熟有其他实力,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这个精明到极点的“老狐狸”肯定不会轻易将肉给别人吃的,他心中只是想着如何把张家港建设成全苏州乃至全国的著名港区,并且真正做出“以港兴市”的大业来。年底,江苏省老领导、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应邀来到秦振华那里,二老参观完气势磅礴的港口和崭新的保税区后,对秦振华说:“这回你们张家港真的有港了,像那么回事。”

秦振华听后咧着大嘴笑得合不拢。

后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来了,秦振华十分看重这位大理论家对张家港的评价。秦振华自知工作中骂骂咧咧得罪过不少人,便先在大理论家面前检讨:“我这个人平时骂人骂得凶,有人说我是‘秦始皇’。”

袁木说:“不骂是长不大的,一个城市的发展就跟一个人成长一样,不骂也是长不大的。”

秦振华听了此话,大喜,从此把袁木称为知己。

秦振华之所以格外看重上面的权威人士对自己的肯定和客观评价,是因为他“秦振华之路”也非一路平坦,恰恰相反,是充满了坎坷与不平。

在秦振华上台的前两三年里,秦振华的做法也遇到了“上面”的不少非难,因为有人反映他像“秦始皇”一样厉害,见谁工作不卖劲会骂得你狗血喷头。他不顾上面一次次有关宏观控制的指令,照旧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基本建设投资,他甚至不顾与“上面”争项目,扰乱“上面”的正常计划安排。总之,他是个没有章法的“野人”和“狂人”,还竟然有人在张家港大街上挂出“振华精神”一类的标语,不是突出个人崇拜吗?秦振华这样的人哪有一点市委书记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