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高考报告
9408700000015

第15章 目击高考现场(2)

从什么时候形成了“高考客源”?无人知晓。现在各宾馆饭店把争取在高考期间接待考生这一特殊客源几乎作为大家的共同竞争目标了。经理介绍说,尤其是近几年,不管家里条件好的或者不怎么好的市民们,都愿意在高考那几天把家搬到宾馆饭店里来,考生和家长都认为在宾馆饭店生活可以相对放松许多,如不用做烦心的家务和打扫房间一类的杂活,如果条件允许连饭都可以不做。这样考生、家长都能省下不少时间,集中精力对付备考。

那你们作为宾馆饭店,又如何相应做好接待这个群体的服务呢?

对于我的提问,经理的话就更多了,他说他们“假日饭店”从前两年就开始多种相应的服务措施,如在客房里安排不同的灯光和书桌,供考生学习,除开放原有的游泳池与桑拿外,还添置了按摩、催眠等项目。饮食部特别推出了早中晚不同的“考生套餐”和“状元营养套餐”及“状元宴”、“金榜桌”,以及短途考生接送专线。

真是生意人,换着花样赚钱呀!

“你何先生说对了一半”,假日饭店的经理狡黠地一笑,说,我们宾馆饭店,只有把消费价格定在最适合的档位,而把服务水平提到最理想的位置,才能吸引广大“高考客源”。

我想也是。不管怎么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越来越清楚“高考”这场决战对一个考生和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什么之后,在最后时刻想尽办法合理地利用和分配好时间与精力,显然是明智之举。

儿子蔡志军没有辜负父母期望,于1999年9月考进了军校,实现了“志军梦”。

1999年7月上旬,我所到过的北京金台饭店、京西宾馆、和平门饭店等几所附近有中学考场的宾馆饭店,所看到的进进出出的考生与他们的家长之多,应该说是当今高考和以往高考有所不同的一个新景观。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景观不仅仅在一些大城市有,那些富裕的或者还不富裕的地方也有同样或相似的景观。

在苏南某城,我随99级考生家长蔡坤走进了他的“新家”--说“新家”是因为蔡坤自己的家并不在这儿。这位服装小老板自己在乡下的家是栋3层小洋房,气派非凡,据说光装饰就花了30多万元。蔡坤入住这个市郊的“新家”已经两个多月了,这儿离他在省中读高三的儿子的学校仅几百米,十分方便。他告诉我,儿子在班上成绩中游,为了让儿子能考上大学,他在3个月前租下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每月300多元租金。儿子本来在学校宿舍住,但由于临近高考,复习时同学间多少会相互受影响,睡眠也不是太好,所以做父亲的给儿子采取了“租房独住”的措施。

“效果好吗?”

“肯定好。”蔡坤非常得意地告诉我,他女儿在两年前能考江苏文科状元“与此法有关”,“我的大孩子的成绩在全校一直名列前一二名,但临近高考前由于压力太大,身体不太好,当时老师和我们都为她着急,可又帮不了什么忙,我和她妈都只有初中文化,想了想,能做的就是让她睡好吃好呗!这一想,就想到了给她单独找个吃住的地方。那年我们给她找的就是宾馆,一共住了10来天,她妈天天陪着她,慢慢地孩子身体和精神缓了过来,高考时发挥正常,考了文科全省第一名,现在在南京大学读书。我儿子比起他姐成绩差多了,处在龙门的门槛边。差是差点,但也得保他考上大学呀!所以这回我特意给他临时租了个‘新家’,能让他有相对长一点时间安心复习和参加考试……”

“你不是在做生意嘛?有时间给他做饭买菜?”

“有。”蔡坤说,他每天第一件事是把儿子的早中饭做好,然后下午再过来为儿子做好晚饭。儿子的母亲则利用白天或晚上来帮助洗洗涮涮。

临近傍晚,蔡坤的儿子蔡志军从学校回到“新家”,第一件事便是打开书包边做题边等父亲做晚饭吃。当他拿起饭碗时我问他这个“新家”的环境较之学校有什么好处?

“至少安静和放松多了。”他说。

我想不用多问,对一个临战的考生来说,能有这两点好处就足够了。

“有信心考上大学吗?”

“有吧?!”说话就脸红的蔡志军低下头看了一眼父亲:“考不上也对不起他们呀!”

不错,后来我知道小伙子考上了军校。蔡坤来信告诉我,他的“新家”很快又被另一个考生家长包租了……

今年高考又将来临,又有多少考生的家庭已经开始了“大迁徙”呢?不用说,这一景观将更精彩,而且无论在城市还是比较富裕的农村,许多家长们已经把这种高考前的家庭“大迁徙”视为一种“短平快”的投资效应。“你想,孩子从小学到高中读了12年书,还不是为了高考这一搏?家长也不轻松呀,12年陪着孩子度寒窗,为的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到了高考的最后时刻,这把火候掌握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这当口下点本钱是绝对值得与合算的。”一位家长道出了已经在各地形成的高考前考生家庭“大迁徙”的缘由。

目击之三:警笛声声

秦校长告诉我,他们以往并没有专门在高考时特请市急救中心的车子安放在学校,但他们吃过亏,也挨过家长的骂,所以从前5年开始就年年在高考期间备一辆救护车在校门口。也不知怎的,自有了救护车后,每年高考期间的“紧急情况”反倒发生得多了起来。有的家长说多亏学校备了这辆车;有的家长说,就因这救护车倒的霉。说什么的都有,但不管怎么说,要是没有救护车,下面的这些“战场突发事件”就很难处理了--

一种用车属于常见问题。考试进入一半,有考生突然中暑。这样的情况通常好处理,只要抢救及时,一般不会有什么麻烦。问题麻烦在考生和家长并不那么配合。秦校长说,1997年高考的3天里,他们那儿的气温连续高达40摄氏度。考场内一般没有空调,每个教室的四个角上都有一台电扇,但就是这样,学生们仍然汗水淋漓。监考人着急,学校也着急,校门外的家长更着急,但最着急的还是考生们。上午除了几台老电扇出了毛病外,没出其它什么大事,但一到下午考试问题就连着来了。先是A班的一个女同学做着做着题便“哐当”一下倒在了地上。考场顿时一阵躁动,监考人一边擦汗,一边维持秩序,学校的老师赶忙用担架抬走那女生。刚一出门,后排的一位考生嚷嚷起来:这个同学也中暑了!他这么一咋呼,全考场的同学纷纷回头看倒下的那同学。这是个大个头考生,他没有倒在地上,倒像睡着似的卧在桌子上。也许正是因为他个大的缘故,身子一压桌子,朝前一顶,惊动了前面考生,考场又一阵躁动。监考老师如临大敌让考生们只管自己考试,不要借机有任何“企图”。但事情偏偏不是那么回事。救护车上只有一个担架,那个女生被抬走后这位大个子男生就只能靠人背了。本考场当时只剩两女一男3位监考老师,那男老师骨瘦如柴,连转动一台电扇都要咧着嘴才能挪动30度角。救人要紧!只见那男老师上前挽起中暑的男生一只胳膊,又将另一只手搭在自己肩头,可因为身高体重失衡,差点反把老师掀倒在地。有考生嘻嘻偷笑,女监考老师一声尖嗓门:“有什么好笑的?”吓得大家赶忙低头做题。正在3个老师手忙脚乱之时,秦校长带着两位校办食堂师傅进来了。这俩师傅力大无比,背起考生就往外跑。谁知这么一折腾,中暑的考生突然醒来,一看有人将他“拖”出考场,就大闹起来:“我要考试!放下我!快放下我!”他的一阵胡乱折腾,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秦校长安慰他说:你先让医生打一针,要是感觉还行,再让你回考场怎么样?那考生听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说自己这下肯定完啦!肯定完啦!他像疯了似的挣脱开老师的手,刚想回头进教室,突然身子一斜,“哐当”一声,倒在了考场门口。巧在这时救护车正好回校,警笛声再次响彻校园内外……秦校长说,这一年三天高考中,先后有8名考生中暑,其中5个送往医院抢救,3个在学校缓了几口气后再次进考场,但进医院的5名考生中只有1人重新回到考场,完成了考试。

第二种用车也是情理之中。这是另一年的高考头天,当考场的大门打开时,考生们呼啦一下拥进学校,然后又像潮水般分流进入各个考场。可是当考生陆陆续续找到自己的考位时,学校广场上还有一名考生站在那儿发呆。老师过去问她是怎么回事?哪个考场的?不要紧张,拿出准考证来帮你一起找找,不着急,还有十几分钟时间呢。老师这一说不要紧,考生哇地哭出了声。怎么啦?你说话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考生终于告诉老师:她一紧张把准考证放在换下的那件衣服兜里……现在衣服在哪里?老师问。在家呢!考生又哭了。老师一声“我的天”,赶紧找到校长,把情况一说。校长一看表,说赶快带考生上救护车,回去取可能还来得及。于是救护车的警笛又响起。考生的家离学校不算远,可也整整花了十几分钟时间。等学生“噌噌噌”地上楼取下准考证,救护车一秒钟都不敢多呆就往考场跑。这当儿,老师让那考生检查一下准考证。没错,这回是明明白白拿在手里,可就在这时,其中的一个老师惊叫一声:坏了!全车人跟着心往外跳:又出什么事啦?老师从考生手中抢过准考证,就忍不住开骂起来:你是怎么搞的?你的考场不在我们学校,是某某学校!啊--?考生大惊失色,随即又哇哇大哭。哭什么?反正上了车,时间还够。走,司机师傅,我们把她送到某某学校!要得!司机师傅得令后,救护车一个转向,立即又风驰电掣地飞奔在街头。当救护车到达这位考生的考点使她平安走进考场时,车上的老师双手捂着起伏的胸口,有气无力地问救护车司机:你们怎么没来医生呀?我、我的心都要跳出来啦!司机师傅哈哈大笑,说你老师做了好事,用不着医生。

第三种用车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意外。秦校长说,救护车看起来是为了防止大夏天考生中暑,但真正派上用场的常常并不是考生病了,倒是一些想不到的“突发事情”,让你非用救护车来救急不可。有一年的一件事让他难忘,那是一个监考老师的事迹。这位女老师当年也有一个孩子参加高考,当然是在另一个考场参加考试。在这紧要关头,谁不为自己的孩子“参战”着急?这个女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但对校领导安排她在一个考场作监考并没有回绝,因为她知道每年全市高考时抽调的监考人往往不够,需要很多老师一起上阵。她孩子有些埋怨母亲,说别的考生家长都是天天陪着孩子到考场,然后接回来,你倒好,把自己的孩子扔在一边不管,天天去为别人家的孩子忙活!她听后苦笑了一下,说妈明天也接送你。孩子听了自然很高兴,好像有母亲为他护航,闯“龙门”的保险系数也大了几分似的。他哪知道自己的母亲本来就是带病坚持参加监考。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也享受一份有家长在后面“保驾护航”的安全感,第二天开始,这位女老师只好比平时早起床一小时,先给儿子备好早餐后马上带他赶到他的考场,之后又立即挥手打车重返自己工作的考场。中午,第一场考完后她又立即像赶火车似的奔到儿子的那个考场。儿子见母亲后兴奋地抱住她,并告她今天考得特别的好。母亲虽然累得就差没晕倒,可看到儿子那么高兴的神情,打心眼里也乐滋滋的。就这样,为了自己的儿子,也为了别人家的儿子,这位女老师拖着沉重的身子,连续两天来回奔波,当第三天下午的最后一场考试临结束前几分钟,她一下像散了架似的倒在了考场的后座上。秦校长和监考的老师知道她硬是累倒的,连忙叫来医生和几个年轻教工,将这位老师抬上救护车。这时考场的铃声响起来了,几百名考生和守在校门口的家长知道救护车里是位为大家操心而累倒的女老师,全都默默地站在两旁为她送行祈祷。“那情景我一直忘不了。这是无数次出动救护车中最感人的一幕,也凸现出高考中我们老师所奉献的一份真情得到了广大考生和他们家长的认可。”秦校长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