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高考报告
9408700000049

第49章 火爆的畸形产生(3)

这几年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接到对“中介”机构的投诉越来越多,投诉最多的内容便是“汉奸”们的行骗与说假话。骗是可以明断明了的,但说假话就不好识别了。有位家长听了“汉奸”介绍英国伦敦附近的某某学校“历史悠久,名师辈出,风光迷人,条件上乘”等宣传词,在孩子初中毕业后就送到了那儿。结果发现,此校离伦敦并非“附近”,其历史也并不悠久,只有几年办学时间。最让中国家长生气的是学校对学生的“自由”简直到了放任和根本不管的程度,这一点连在国内一直高呼要“解放”的孩子本人都认为英国学校“散漫得不像一所学校”。没有专人辅导学业,没有专人管理宿舍,上课的教师对时间的“珍惜”以每秒钟计算,你在他下课之后哪怕多问一句话,人家也会说一声“No”而转身离去,更没有补课一说。于是孩子的外语始终上不去,而老师对中文又不通,上起课来打哈哈的占了多半时间。一年半下来,孩子坚决要求回国。无奈,家长掏了三四十万元钱等于让孩子出国旅游了一次,而且只到过一个地方--那就是不用做作业的学校。这样的孩子不只一两个,他们回来后只好重新就读原来的年级,但那时再走进教室时,发现自己完全是“大学生”了--同学们都比他(她)小一两岁。

家长们气得找“中介”的“汉奸们”评理。“汉奸”却说:你不是想让孩子出国吗?出国就得花钱!什么“中介”费高?这怨得了我们吗?当初你愿出我们愿接,两厢情愿的事,你吃后悔药也没用。那边的学校没人管?人家那叫自我式教育,开放式管理,你们和孩子不是烦透了中国的应试教育吗?怎么,给你们自由你们又受不了啦?这能怨我们什么呀?要不给你们再换所学校,这次最好说好了,不要轻易回国,至少也得等上完大学再说嘛!怎么样?再交钱吧!不交?啊,你们不交后面有人交呢!让开让开!

“汉奸”们的这副嘴脸,让人不气死也会噎死。

现在国内不少单位看到“中介”少年留学可以赚大钱,于是纷纷打着各种旗号当起“汉奸”来。有的已经从非法变成了正式。像1999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披露的一起《赴澳留学出国班坑苦学生》的报道中指出的那个“中介”,就是吉林长春市解放路的一所正规学校搞的。1996年,这所学校的初中部向社会散发了宣传单,声称该校初中部与澳大利亚某私立学校联合开办“中澳语言学校”,为学生将来就读澳大利亚高中做准备。除了这样的宣传攻势外,该校校长在家长会上还信誓旦旦地说:3万元读完这个“澳校”后,再花10万元到澳大利亚读完高中。一时间家长们趋之若鹜,孩子们跃跃欲试,先后共有105名学生每人交了3万元后开始上学。这个学校的“出国班”还曾风靡一时,因为家长们都坚信:这是个公立学校办的。公立学校办的就跟国家办的没有区别。然而区别后来就出来了,因为这个“公立”学校做了一件本不该它做的“中介”。在这3年之中,105名学生由于渐渐明白过来,他们的家长帮孩子们另想办法离开了这个“出国班”,剩下28名学生坚定地留了下来,等候3年后的“澳大利亚留学梦”。据学生家长说,这期间学校曾不断涨学费,很多家长就是因不满意才退学的。3年苦盼总算出了头。但学校以“情况有了变化”6个字,开口要那些继续想把孩子送往澳大利亚的家长“再出39万元,才能到澳读书”。事到如今,也为了孩子“前程”,家长们只得有苦往自己的肚子里咽。1999年5月,第一批10个学生总算拿到了签证,但后面的学生则被告知“无期”。家长们这回不干了。澳方学校一看不对头,连忙来人与家长“对话”,许诺3个月内办妥孩子们的入学签证。可3个月过去了,签证一事仍遥遥无期。被骗的家长们终于将这个“公立”学校和澳大利亚某学校送上了法庭。然而即使法院判定错在“中介”,可孩子们的学业有谁能赔偿呢?据说这个“出国班”的学业完全没有按照国内统一大纲教学,把语文、政治、历史几乎都砍掉了,当1999年高中升学考试时,这些出国留学梦破碎了的孩子们又无法参加当年的高中考试,他们花了3年时间、花了几万元学费,最后连张初中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

教训可谓再深刻不过。

陷阱之二:算钱有误,负债累累,国内国外两头不好过。

在某“中介”机构采访时,有位王女士一开口就眼泪鼻涕一把流,她哭着求这个“中介”机构的人“再帮帮忙”。机构人员都不理睬她,于是她开始骂人,说你们这些黑心肠,当初见一个人你们就把出国留学说得天花乱坠,当你们从我们手中把孩子夺走后你们又什么都不管了,你们是强盗!是汉奸!都他妈的不是东西!“中介”的几位小姐忍不住站起来,说你怎么骂人?王女士眼睛一瞪,骂得更响亮:不骂你们这些骗子还骂谁?骗子!汉奸!卖国贼!

接下去便是一片混战。混战的结果是人多一方赢了,女士被推出了门外。

王女士因此成了我的采访对象。她说她女儿是前年去加拿大上高中的,是刚才那个中介机构办的手续。当时人家告诉她,孩子一年在加大拿上学的各种费用大约十五六万元,这个数字对她的家庭来说绝对是笔大钱,但为了孩子,她和丈夫决定把女儿送出去。临走时,她还对孩子说:我们平时再省一点,你在那儿再打点工,就可以苦过3年高中等考上大学便有奖学金了。女儿也点点头保证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

大西洋东岸的枫叶之国是美丽的,学习条件也非常之好,可是独有一点不好:就是什么都很贵,没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和语言能力,打个工都十分困难。王女士的孩子到那儿上高中后,很快发现自己的经济状况极紧:交掉学费后连饭钱都非常紧张了,更别说能添置些像样的衣服。女儿只有十五六岁,在家时连碗都从来不刷,根本不可能获得母亲计划中的每月“两百元打工钱”。为了过语言关,还不得不每月拿出300元左右的“补课费”。没有钱的女儿越紧张就越给家里打电话。这边的父母一听女儿没有钱了就更紧张,一个月光电话费就得比以前多花一千多元--“国际长途电话像只老虎,我每次都是半夜‘机’叫,可还是让这只老虎一年吃掉了一万多块钱。”王女士说,她和丈夫在国内是普通的机关干部,一个月工资加奖金,加上丈夫搞点“外快”,一年的收入就是五六万块。女儿第一年出国留学花去约18万元。其中5万元是王女士向自己的姐姐借的。第二年原想孩子在那儿可以独立挣点打工钱,后来女儿告诉她根本不可能,因为加拿大各地的“政策”都一样,她上学那儿根本不允许未成年人从事打工一类的事,再说即使你到了成年人的年龄,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工可打。孩子的后援本来就不足,前方又挣不到钱,所以女儿至少一个星期向家里叫急一次:“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积存起来,准备给你们打电话用。要是连打电话的钱都没有了,我一个人准死定在异国他乡了!”女儿的话把做母亲的王女士吓坏了。无奈,她一次又一次地向外人借钱给女儿寄去。于是债台就这样越筑越高,到了第3年,王女士为女儿留学一事,已经欠下20万元的债。夫妻俩到后来都紧张得不敢再去接电话,因为电话不是女儿打来要钱,就是债主催他们还钱。

有一次女儿急了:“你们怎么几天不接我的电话?是不是让我死在加拿大?”女儿说完就大哭,大哭之后又骂起来:“你们不是我的父母!是王八蛋!”

做父母的气坏了,说你怎么能这样说?我们为了你上学,已经快家破人亡了,借人家的债都快把我们家门堵住了。你怎么能这样骂父母?你是不是留学了就没了良心啊?

这边一句,那头一句,双方在国际长途电话里对骂了半天,最后是女儿“啪”的挂掉了话筒。

王女士这边有两个星期没有接到那边的电话,于是她和丈夫就有些坐不住了,打电话过去,对方没有人接,这就更着急了。王女士把电话打到那边的“监护人”那里,可人家是“临时”性的“监护”,你付工钱了吗?没有。没有你就别找我,找你女儿的学校要人吧!无奈,只好找学校要人。

学校的人说:我们也在找密斯王,你们还能提供其它什么线索吗?

“狗王八蛋要你们学校干什么呀?”王女士气得用中文狠狠骂了对方一通。但又有什么用?女儿没了,还得赶紧找啊!

哪儿去找呀?又不是在国内,骑辆自行车、打个的,或者报个警,即使是国内,大海捞针一般找人也不容易。王女士心急如焚,通过各种关系买了飞机票,赶到加拿大东部城市某学校。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她到学校的时候,女儿也回到了学校,只是她身后跟了一位年纪很大、满脸胡须的“老外”。

“你怎么跟一个‘老外'在一起?”母亲严厉地责问女儿。

女儿瞪了母亲一眼:“你才是‘老外'!”

“少废话。你说说这段时间你到哪儿去了?”

“打工挣钱去了。”女儿低着头说。

“打的什么工?”

“打工就打工呗。只要有钱挣就行。”

“你可给我说清楚了,我们是中国人,不挣那些肮脏的钱。”

女儿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什么中国人不中国人,没有钱还不如狗屎!”

母亲“噌”地站起来:“宁可当狗屎,咱们也不去挣肮脏钱!你得给我说明白了,到底这段时间干什么去了?”

女儿沉默。

“说呀!到底干什么去了?”

女儿突然咆哮起来:“你说我干什么去了?当妓女去了!你还要问什么?”

母亲愣住了,两眼发直,浑身哆嗦起来:“真的?你说实话是真的吗?”

女儿再不说话了,抱头痛哭。

这一夜,母女俩没有睡在一个房间。

第二天,王女士收拾起东西,对女儿说:我们不读书了,跟我回国。

女儿:不。我不走!

母亲:不走你留在这儿还想干见不得人的事?

女儿愤怒了:我是为了读书!

母亲也愤怒了:这个书我们不读了!

女儿:你没有权利剥夺我的受教育权!

母亲说:我是没有权利剥夺你的受教育权,但我有权教育自己的女儿。

两人不欢而散。

机场上,母亲和女儿远远遥望着,最后都是泪流满面……

“孩子现在还在加拿大上学。可因为家里供不起那么多费用,她后来把实情告诉了我们,说她不得不找个‘靠山'来维持自己的学业与生活,那个上年纪的大胡须加籍人就是她的‘靠山’。女儿说,那人每月给她一千元加币,条件是在大学毕业后必须嫁给他。女儿还不算太浑,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大学毕业之前,两人的关系保持一定距离……”王女士谈完她女儿的事后说: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不该在没有实力雄厚的经济条件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另外则是太轻信“中介”机构的粗略介绍。她希望我通过文章告诫那些准备把孩子送往国外留学的家长们:千万要把那边的情况了解清楚后再做决定。

陷阱之三:追求名校,拒签不断,最后两手空空回老家。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但是在出国留学潮中人们也这么想可能就麻烦大了。今天的中国人一想到出国首先想上美国,要不就是英国、加拿大、澳洲什么的,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将“红色中国”归入与伊拉克同等地位的“不受欢迎国家”之列,美国人对中国人入境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礼遇。

几家留学咨询机构都反映,学生家长到他们那儿要求最多的就是去美国、加拿大或者英国,不管解释多少遍,他们就是不听,还说“出国留学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走,还留什么学?”“中介”“中介”,既然是中介,你就只管收钱办手续就行了嘛!北京某留学生机构的一位小姐说,她开始很认真地帮助一些家长介绍各国留学的情况,特别是作为中介机构有责任向客户讲清楚那些可能给申请留学的人带来麻烦的问题,但来咨询的不少家长似乎都有一种“上帝”的酷劲,或者财大气粗的派头,你给他讲一大通,他根本不听你的,往往坐下不到十分钟就命令式地对你说:我不听那么多废话,你只管说把我孩子弄到美国或者英国要多少钱吧?

跟这样的主儿说事不等于对牛弹琴嘛!这位小姐说,既然人家并不在乎,我干吗废口舌说闲话呢?吃了亏,再让他们叫苦吧!

这不,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财不大气很粗的家长。他到某出国留学机构为儿子办申请时就一口认定“上美国”。交完13000元手续费后就走了。到3个月时,机构告诉他对方拒签。

“狗日的,美国佬有什么牛的?老子给他送钱去,他还不给脸啊?等,看他到底签不签!”

又是3个月,美国佬像有意跟这位老兄较劲,一纸通知他:再次拒签。

机构派人好心劝他别再“一棵树上吊死”,像新西兰、泰国什么的学校好签多了,不妨让你儿子上这几个国家去上学。

凭什么?老子堂堂大中国,干吗上那么个大的小国家?他们能有哈佛吗?能有麻省理工学院吗?没有嘛!没有让我儿子去干啥?这老兄不服,非要再等不可。

如此来回5次,美国佬就是不给他儿子签证。这老兄急了,气得要上美国驻华使馆“骂娘”。“你骂娘也没用,说不定还会被美军陆战队士兵把你毙了!”

“他敢--?!”

最后,这老兄还是没有实现把儿子送到美国读书的愿望,但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儿子在家无事可做,整天跟游戏机做伴,等到老子为他改签到新西兰某学校时,这孩子已经没有了学习兴趣,成天还想着他的电子“伙伴”。一怒之下,他老子把自己在国内的公司也关了,带着老婆孩子跑到了新西兰。

干事不知天高地厚的这位孩子家长,到新西兰后顿时发现自己像头不会说话的傻狗熊,什么事都干不成,甚至连出门都要让低能儿子在前面领路--儿子多少还能说些英语。一家3口,在新西兰又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从一睁眼开始,样样都得付钱,不出半年,这位老兄苦不堪言地对老婆孩子说:我们回国吧,这儿不是我们呆的地方。

当这个3口之家从新西兰返回中国时,这位家长下了飞机就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他说这几年一定是吃错了什么药,要不干吗白白扔了近百万元却没落实成一件事?最使他痛苦的是,孩子上学的事全耽误了。晃荡了3年的儿子,现在不但上不了高中,连职高都考不进去。他说是他不现实的出国留学梦,一夜之间把全家人从往日的贵族变成了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