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9409500000002

第2章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

《乡村伟丈夫》--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裴春亮

蓝文君

著名作家何建明说:男人的美丽,美在骨质,美在精神。不美则已,一旦美丽,必定是壮丽之美、绚丽之美,排山倒海,洋溢着激情!--全国道德模范裴春亮,正是这样一位美在骨质、美在精神、激情洋溢的乡村伟人!

他,致富后首先投资3千元为村子里架了一座小桥;

他,自掏腰包1万元把闲置多年的破公房改造成了村两委的办公室;

他,为鼓励孩子们成才,在村里专门设立了奖学金,规定:凡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可获得2千元至1万元不等的奖学金;

他,捐资3万元为乡中学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校舍;

他,出资150万元用于工程前期施工,打通了村里通往山外的道路;

他,出资3300万元建设新村,让全村154户600余口人无偿住进现代化配套设施齐全的“小洋楼”;

他,引资10亿元创办起日产1万吨环保节能水泥的股份制企业春江集团有限公司,除各自投资外,免费让全村村民都成为该公司持股2万元的股东……

苦难少年

1970年3月,裴春亮出生于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裴寨村地处太行山脉。这里缺雨少水,缺土少田。山间、丘陵之处,一些看似“土地”的地方,下面也全是砂石。别说无雨,就是偶尔下上一场透雨,也会像漏斗似的,被漏个精光。这地方十年九旱。即便是在雨水充足的年份,也因土地的贫瘠而收成甚微。

裴寨村人祖祖辈辈受的那个苦遭的那份罪呀,就甭提了!

裴春亮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穷地方。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穷。

春亮因上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兄弟多,负担重,他家更穷。在春亮童年的记忆里,基本上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没有穿过鞋。身上穿的衣服,全是三个哥哥穿罢给他的。他至今没有忘记,五六岁的时候,还不懂事的他,有一天接过母亲为他盛上的一碗能照得见人影儿的青菜汤,因忍受不了肚饥之苦而被他“抗议”性地倒掉了。母亲惭愧、内疚、无奈的哭泣,使他从此理解了母亲,长了“记性”--因数他最小,那是母亲为他盛的最“稠”的一碗青菜汤啊!他至今没有忘记,在他九岁那年的冬天,已上小学三年级的他,还在光着脚上学。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起了大雪,同学们争着要跑回他家给他拿鞋,他一边坚决拒绝着,一边一溜烟似的光脚跑回了家。同学们哪里知道,他家根本就无鞋可拿呀!

不幸接二连三地袭击了他的家庭。

先是要强的三哥为替父母减轻些负担,16岁就辍学下了煤窑,17岁死于矿难。接着二哥在拉白灰的路上又突遇车祸身亡。大哥由于伤心过度突发脑溢血瘫卧在床。父亲也由于承受不了这一次次致命的打击而病倒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大嫂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年幼的侄女。二嫂改嫁他乡,撇下一个3岁的侄儿。极度悲伤的母亲看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抑郁成疾,又患上了食道癌……这一切,都在三四年里发生!家里还能靠谁?幼小的春亮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以稚嫩的双肩,扛起全家人的重担,承受一切苦难!

已经一贫如洗的全家人,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给父母和大哥看病的钱呀。小春亮既要照料病入膏肓的父母和大哥,还要养活3个侄儿、侄女。他一天到晚地跑着求亲告友,东借西磨,为受尽了人间磨难的父母和大哥求医问药,为3个幼小的侄儿、侄女烧火做饭,喂食洗刷。在他16岁那年,父亲与世长辞。可怜的老父亲虽然辛苦了一辈子,到了入土为安时,小春亮别说为父亲准备棺材,就连遮身蔽体的寿衣也置办不起。正当他处于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绝境之时,村支书裴清泽知道他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目睹此情此景,动了感情,劝慰他说:“春亮,别怕。你家的困难就是咱裴寨全村人的困难,天塌了有咱大家伙儿替你顶!”老支书当家做主,放倒了村子里属于集体财产的两棵大桐树,为他父亲打了棺。乡亲们你家五毛、他家一块,你家一瓢米、他家一捧面,兑钱兑粮为他父亲置办了寿衣和整个丧事。那一刻,小春亮跪倒在父亲的灵前号啕大哭,跪倒在众乡亲们面前磕头致谢,泪流满面。他在心中暗自发誓:我裴春亮今生如无出头之日,倒也罢了。如有出头之日,定将欠一还十还百还千还万还万万,报答恩重如山的父老乡亲!

大恩不言谢。

在整个出殡的日子里,小春亮并无更多言语,他只是哭,一天到晚号啕大哭,以泪洗面,把一村子的人都哭疼了心,哭湿了眼!

善行是金

在村支书和众乡亲们的帮助下,把父亲掩埋后,裴春亮彻底辍学了。此前时断时续的辍学,是因为有离门的姐姐时不时地前来帮他。这时候姐姐家又有了变故,日子过得很不顺畅,裴春亮只有彻底辍学,孤身一人撑起这个穷且病且乱且老且幼的家。

他必须出去挣钱。

裴春亮先是去了离村子不算太远的一座砖厂当了一名摞土坯的小工。他要用自己的一双小手赶紧挣些钱来,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让母亲尽快从丧夫丧子的悲痛中走出来,让母亲的食道癌尽可能得到一些医治,让三个侄儿、侄女能吃得好些。他用他那双本应在学校里握笔写字的小手,干着成人的体力活儿,摆坯推车,从不惜力。干完了自己的活儿,还帮别人去干。砖厂的头儿对他很满意,也很同情。干了两个月,别人干一个月只给30块钱,砖厂的头儿却按每月40块钱给了他。

他是一个心里想事儿的人。

砖厂两个月开一次工资。苦苦干了两个月,80块钱攥在手里,裴春亮独自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数了又数,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这虽是他有生以来拿到的第一笔最大的钱,可他却清楚地知道,即便把这80块钱立即开销掉,也救不了家里的急,还不清外欠的账,治不了母亲的病。他要把这笔钱派上用场,以此为“本”,去挣更多的钱。在砖厂出苦力是挣不了大钱的,要想多挣钱挣大钱必须掌握一门技术。只有掌握了技术,才有可能安身立命,养活全家。裴春亮这样想了,于是就一门心思想着学技术的事儿。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河南安阳有一家技工学校正在招生,便决定去那里学电机维修和电气焊技术。仔细打听,光学费就要120元,这可咋办?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村民裴龙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拿给他50块钱。春亮知道,裴龙旺之所以拿给他50块钱,完全出于对他的同情、可怜和支持。这位年长于他但低他一辈的大侄子,家里的日子也是过得吃了上顿难接下顿呀!

临走那天,母亲拖着病体,半夜起床,为他炕了一蛇皮袋子的面饼子,装了一大瓶子干咸菜,含泪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直到他上了汽车走出很远,母亲还在那里站着向他招手……

他是母亲和全家人唯一的期盼和希望啊!

如今回望时间深处,裴春亮说:“在那许许多多悲壮苍凉的风景画面里,最为壮观最为动情的一幅,当数母亲面对死亡的微笑,在冷风里对我的频频招手!”

在新乡汽车站转乘去安阳的汽车,车站工作人员见裴春亮扛着一个大蛇皮袋子,就要让他去办理托运手续。托运要拿1元钱的托运费,裴春亮舍不得。一位好心的大姐把他的行李打开一看,全是面饼子,给他摆摆手使使眼色让他进站上车了。

“我至今不能忘记那位大姐温柔、善良的眼神。可惜我无法知道她是谁……”采访中,裴春亮动情而又很是遗憾地说。

到了安阳那所技校,120块钱的学费一交,手里基本上就没钱了,学校还要收取食宿费,这可咋办?裴春亮向校长央求:我带有干粮和铺盖,只要有个下雨淋不着的地方让我躺下就行。再不然,我还可以帮学校干些杂活来顶住宿费……善良的校长看着他这个山里娃一副憨厚朴实的样子,点头应允了他。

三个月后,裴春亮学成归来,在村西头路边选了两间门面房,一分一毛地讨价还价租下来,打出了修理电机和电气焊的第一块招牌。

所谓“学成”,可没那么简单。他揽下的第一宗活儿,把人家送来的电机拆开了,别说修,连装也装不到一起。这下他傻眼了!--原来,“书本理论”、“课堂实践”与“实际”脱节。幸亏同村有一位做电机维修的本家哥哥,帮他解了“围”。要不然,还真难为他不轻哩!

裴春亮“摸着石头过河”,凭着他的机智和勇敢,总算把那“河”给蹚了过去。时间不长,就赢得了一位姑娘对他的好感。这姑娘叫张红梅,和他同样精明能干,落落大方。如今红梅谈起他们的当初说:“当时春亮家穷,那是出了名的。可我嫁给春亮,就是图的他这个人。春亮心眼儿好,脑袋瓜儿聪明,待人忠厚而又吃苦能干,这是我最看重的。”

裴春亮一边干着修理电机和电气焊的营生,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和契机不放,拓展自己经营的空间。他修理电机,上门的主顾大多是附近企业的小老板,这些小老板常为一些很不起眼的小五金、小电料的供应不及时而烦恼,专门派人去购买划不来,没有这些小玩意儿又影响生产。于是裴春亮一边开着电机修理铺,一边当街又开了一间五金电料门市部。他发现街面上竟没有一家理发店,干理发肯定会投资少见效快,生意红火,于是就在修电机、卖五金电料的同时,挤时间拜师学艺,学有所成后又当街开了一个理发店。开理发店发现有许多中小学生理了发总想着要照张相,特别是在开学、放假、毕业几个时间段里,那相更是必照不可。于是他又当街开了一间照相馆。张村乡境内煤炭储量丰富,采煤量小矿多,他又做起为周边企业供应煤柱、道轨和钢丝绳等采煤设备及必备工具的生意。裴寨村处于张村乡的咽喉部位,过往行人多,做生意的也多,可方圆几里之内竟没有一家像样的饭店,好多跑运输的司机为拉一车货常要饥肠辘辘地等上几个小时,他又当起了酒店老板。他还给自己的酒店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叫“得帝德”。这名字好!成就大事者必先有德。做生意跟做人一样,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德取胜。--“得帝德酒店”正如裴春亮的机警性情和热心为人,一开张便招来了四面宾朋,八方来客,生意十分火爆!

然而,由于家里的这个穷坑太深太大,且债台高筑,又有身患癌症的老母,瘫卧在床的大哥,3个幼小的侄儿、侄女;春亮每把他的经营规模向前拓展一步,就要投入本钱;尽管他开着酒店、理发店、五金电料门市、电机维修铺等等;尽管他在全乡第一个安装上了私人电话,第一个看上了彩电,第一个骑上了摩托车……他的手头还是“吃紧”。别说没有多余的钱了,只有他和妻子知道,他们一直在负债经营!

裴春亮没有一刻不在探寻着能发大财的新路子。

这时候已经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裴春亮发现花岗岩大理石成了大城市里的热门货。他把家里的生意交给妻子管理,一个人跑到了北京,在西直门附近租了一间门面,专职当起了辉县白鹭石料厂的大理石推销员。

当大理石推销员再次让他吃尽了苦头:多少次,他找人家推销产品,被拒之门外不说,还遭人白眼。有一次,他登门推销产品,人家一听说他是河南人,像是碰见了妖魔鬼怪,被蝎子蜇着了似地,“噢”地一声把他给“轰”了出去。多少次,为了节约乘车路费,他干脆就“住”在那一家家石料市场的附近。所谓“住”,一不是宾馆二不是旅店,而是一个个口径不尽相同的水泥管道里,他以水泥管道当屋做床……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烈日当头,大地如火。人走在路上,简直能把头发晒焦,能把人的身体晒出油来。裴春亮借了老乡的一辆破自行车骑着,在北京街头转悠着推销花岗岩大理石。他还是赶了“时髦”的,专门印制了名片:

河南省辉县市白鹭石料厂驻京办事处

裴春亮负责人

“负责人”三个字印得很小,像是他负不起那份责任似的。接下来当然是办事处地址、电话,以及河南省辉县市白鹭石料厂的地址、电话和他这位负责人裴春亮河南省辉县市老家的地址、电话。在那名片的背面,当然是印有关于他所推销大理石的“好言好语”--谁会说自己筐里有烂杏呢。

那一天裴春亮还没有联系成一个客户。他正骑着那辆借来的破自行车匆匆赶路,向着下一家客户驶去。当然,他并不知道他的“下一家客户”是谁。首都北京的大街小巷,任他奔走,任他出没。他与许许多多的“北漂”一样,每天的行动,大多是既无方向又无目标,出了门向东还是向西,他不知道。那一刻裴春亮骑着那辆借来的破自行车,正行进在如今叫做望京医院附近的那片地方,他发现有一个人在一手把方向盘一手推着一辆面包车前行,很是吃力。那一刻裴春亮因骑速太快已经闪过那辆面包车有十几米远,可他顿生怜悯之心,调转车头又骑了回来。他当时绝对想不到他的这一调转车头,会调转他整个人生的大方向!裴春亮调转自行车头骑了回来,一手扶自行车一手帮那位师傅推车,感动得那位师傅连声向他道谢。

老天爷不杀哑巴,天上掉下个活菩萨。

裴春亮帮那位师傅推车,推了足足有二三里地,才找到了一家维修站。那位师傅请他吃了一顿饭不说,还要了他一张名片。巧了!那位师傅是北京一家国有企业负责后勤工作的领导,不久因公司新建办公大楼装修,一下子就要了春亮上百万元的大理石,让他净赚了9万元。接着,白鹭石料厂又一次性奖励他8万元。两者相加,17万元!无论是9万元、8万元,还是17万元,都向裴春亮展示出他将事业发达、吉祥如意的好运道来。这桶金不仅为他奠定了一个小小的干事创业的经济基础,更极大地激发起他干大事创大业的信念和理想!

富而崇善

9万元,甚或是17万元,也许只是奢侈者的几桌酒钱,也许只是好赌者的半个点子,也许只是贪官的嘴角一动,也许只是色狼淫鬼的一夜销魂……可对于从小受尽磨难的裴春亮来说,则是一笔巨款,一座金山!

裴春亮手里有了十几万块钱,他不再做“驻京办负责人”,不再睡水泥管道,不再吃人家的白眼。他打道回府,从京城里撤了回来,回到了河南辉县张村乡他的老家。

裴春亮要好好运筹运筹,把握“行情”,选准项目,伺机而动。

机会来了。

一天,妻子告诉他,有一家原本属于集体的小煤矿停产了。裴春亮知道,当时全国整个煤炭行业都陷入了低谷,每吨煤才只卖到53元,连开采成本也不够,那些家底子薄的小煤矿不停产才怪。可裴春亮有眼光。他认为,煤炭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行业目前所处的这种半死不活状态,肯定不会长久。于是他果断决策,联合另外两位投资人,凑够45万元,买下了妻子说的那个停了产的小煤矿。

常言道:人要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放屁都砸脚后跟。人要是走了好运,抬头见喜,低头捡钱,摸着块坷垃也能变成黄金!

裴春亮走了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