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作秀!我为慈善作秀,我要为那些真心实意、坦荡做人的慈善家们的善举作秀!”陈光标如是说。
作秀在今天是个带有些贬义的词汇。可陈标光为什么拿出那么多钱去做这种“傻事”呢?
陈光标在南京展示“钱墙”没几天,他来到北京,约见我们这些老朋友。见面头一句话就是:“作家们,你们帮我写,我要让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知道我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秀,因为有些人自己没有慈善之心、不做慈善之事也就算了,可他们把别人的善良不当回事,而且任意的歪曲和污蔑人,你捐款了,把钱捐给了那些灾民和最需要帮助的人,由于你没有把钱捐给他们认为该捐的对象,他们就骂你不够善,甚至是有意在作秀。更有甚者,因此而处处发难于你。社会上也确有另一种所谓的慈善家和慈善行动。他们做假捐献假捐款,弄得公众不相信生活中真的有人愿意拿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真金白银来奉献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十多年来,我和我的公司总共捐款11亿元,但也有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捐了那么多。内心感到有些怨,其实做善举并不想让别人表扬,但起码应当得到尊重和鼓励吧!今年这次拿‘钱墙’作秀,我就是想达到几个目的:一是我陈光标每一次捐款都是真的。二是我想让一些人明白,慈善家们捐款是为了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灾民或穷人,而不是为别的什么人锦上添花的。三是想告诉那些假捐款的人你们不要再做欺骗人的事。仅此而已!”
陈光标那天晚上很是激动,看得出他内心并不平静。是的,从多年与他接触的日子里了解到,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在为社会服务和行善道路上所遇到的种种境遇并不平坦,甚至时常被人误解。有时往往会出现他捐款越多,受到的攻击和嘲笑也越多,遇到的种种压力也越大。这使得他常常很苦恼。
从2008年“5·12”大地震以来,陈光标被推举为“中国慈善第一人”后,这种压力和不公正境遇似乎也越多,越猛烈。而陈光标面对这样的不公和压力则表现得更加坚定和越发“作秀”,问其原因,陈光标说:“我就是要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做善事不能假,不能有私心,但也不应受相反的嘲弄和压力。中国是个讲道德、讲文明的国家,有钱人捐款是一种社会进步,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应当更多地给予支持和鼓励,这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表现,反之则是倒退。中国应当有一种慈善的法律机制,也应当建立起一种慈善行为的社会道德准则。”
那天我们谈得很多,陈光标一直处在亢奋和激动之中。他告诉我:2009年他向社会捐了1亿元。这个数在全国慈善家中可能并不是最多的,但他给我们举了另一个数据:2008年,全国的慈善捐款14000多亿元,当然有地震等因素,可是到了2009年,全国慈善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在这一年的第一季度里只收到捐款4个亿。这一年是金融危机袭击着全球,有人这样说,但陈光标和他的公司则在这一年捐了一个亿,他是唯一的一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捐了一亿元的年度捐款最多的企业家。“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捐款人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陈光标说:“我一次次作秀,是想向社会呼唤:大家应当尊重慈善家的行为,应当鼓励他们更多地把财富献给社会!”
“为了这一目的,我不怕别人说我什么。”陈光标坚定地说。
这是一个出手无私而大方的慈善家。要知道,2009年,陈光标的黄埔公司所赚的钱中有一半以上捐献了出来!现在,他的公司每个月仍以1000万元以上的捐款水平在向社会施爱。要知道,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中比陈光标赚钱多的单位和个人不知有多少,但他们无法与陈光标相比的是其捐款的力度和施爱之心的彻底与执著。
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陈光标当选全国道德模范。那时大家就知道,陈光标在过去的10年中累计捐款捐物超过10亿元。对于一个“不是中国首富,连江苏首富都算不上”的南京企业家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是什么力量让陈光标如此痴迷于慈善,又如此醉心于宣扬慈善精神?
“是道德的力量。”陈光标这样说。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是陈光标的“财富如水”论。
许多人第一次见到陈光标,都会提出两个同样的问题:你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怎么能挣到这么多钱?你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捐出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陈光标总是哈哈一笑:“我就是做循环经济,城市垃圾回收处理,还有房屋拆迁。”
因为是老熟人了,所以陈光标的简历对我们来说可以随口而出:陈光标,男,1968年7月生于原安徽省五河县,成长于江苏省泗洪县。1990年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陈光标兼任的社会职务有: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南京市白下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十届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东盟国际友好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荣誉会长,江苏省法律援助基金会副会长,江苏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荣誉教授、校董等,全国71个市、县荣誉市民,36个市、县高级经济顾问,51所中小学名誉校长。
陈光标的最早学历和职务是:1985年9月—1990年6月,南京中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7月—1992年3月,南京中医学院门诊部、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工作;1992年3月—1994年8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应用开发中心副主任;1994年8月—1997年3月,南京红光医药公司办公室主任;1997年3月—2003年4月,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公司董事长。
2003年4月,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成立,对担任董事长一职的陈光标来说,是他人生和走上慈善事业的关键性的一个历史时刻。因为想为社会奉献和施爱是需要能力的,即金钱和财富。
最初,陈光标从事的是医疗器械销售,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收购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他涉足企业厂房、大型建筑的拆迁,并发现了其中蕴藏着“金矿”。拆下来的废旧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车胎可以做塑胶跑道……这一循环经济模式,让陈光标发现了财富之门,他很快将业务转移到旧电器、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废旧设施回收利用上。这一看似不起眼的行当,却由于陈光标致力于走高科技、环保路线而利润丰厚,国内大型企业拆迁,甚至香港一座大桥的拆迁,都找到了他。
“废旧物品尚可回收利用,回报社会,我在这个行业赚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能回报社会?”这时的陈光标反问自己,并且很快有了结论。
于是在之后的岁月里,陈光标总会用“财富如水”的理论来阐述自己的慈善观与财富观。“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他是一位自认为获得了太多社会回报的企业家。“没有哪个企业家是因为做善事把企业做垮了的。表面上,做善事花了钱,好像亏了,其实我认为不但不亏,反而赚了。”
这是陈光标的“行善不亏”论。
关于陈光标的捐款数字,总是让人咋舌。而初识者对于他,总有着提不尽的问题。年复一年、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的捐款,大量时间花在做慈善、宣传慈善上,企业能撑得下去吗?
“我的企业现状可以替我回答。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慈善,结果是什么?不是我的企业亏损了,而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陈光标又憨厚地笑了。他不厌其烦地表明他在许多场合都要宣扬的理论:行善不亏。
这是陈光标最为得意的慈善和财富哲学。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许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遇到困难之时,陈光标还是拿出了将近2个亿的款物,支援四川灾区重建,支援偏远地区教育……
“慈善给我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为公司争取了大量订单。”陈光标说,“一家致力于做慈善的企业,肯定不是一家坏的企业,肯定是值得合作的企业。”陈光标越来越觉得,慈善与企业发展,也是一种循环经济的关系。企业发展了,可以参与慈善;慈善做多了,又可以支持企业发展。
行善不亏。陈光标希望用这一理念和事实来呼唤更多中国企业家明白这个道理。
“我要更加自豪地大声为慈善奔走呼吁,当慈善由企业家个体意识的觉醒发展到群体意识觉醒的时候,财富才最终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这是我们的主人公的又一个理论--“高调行善”论。
他身上的荣誉太多,多到他不得不建专门的陈列室,向来访者介绍自己获得的各种证书、聘书。就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前,陈光标拿到了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荣誉: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最高奖项“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称号。
从2008年的“中国首善”,到2009年的“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陈光标认为自己的慈善人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可以更加自豪地大声为慈善奔走呼吁,也让他更加“高调”地行善。
“捐款不在多少,任何时候献爱心都不算晚,就算捐100元,也可以大声地向世人宣布。从慈善的角度上看,我陈光标捐的10个亿,跟普通南京市民捐出10块钱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陈光标更大的目标,则是用自己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动员更多企业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只有我们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下去,当慈善由企业家个体意识的觉醒发展到群体意识觉醒的时候,财富才会最终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我们整个国家都会为之受益。”
正如陈光标获得2008CCTV经济年度人物大奖时,颁奖词如此评价:“他已经成为一个标志、一个符号,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感,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凝聚力。”
“做慈善,是件快乐的事情。”陈光标表示,把钱亲自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会更快乐,这也激发他继续把慈善做下去。
“我赚的都是血汗钱,当你把这些血汗钱用于那些经历苦难和遇到天灾人祸的穷人手里的时候,人家回馈你的那份情义和感恩的目光时,你会感到无比幸福,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的善举是何等的高尚!”陈光标又一次眼里噙水与我们一起回闪到“5·12”大地震的那段时光--
“抗震救灾第一志愿者”的称号,是四川灾区人民给他的。
这是因为陈光标在汶川大地震的第一时间内,亲自率120人的民间抢救队伍,带着公司的60台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日夜兼程奔赴灾区,成为第一批参与抢救都江堰、汶川和北川等地遇难群众及打通“生命之路”的英雄队伍;他和他的志愿队伍从14号抢救出第一位还生者至今,一直在灾区义务参加抢救被埋灾民和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及建设家园的紧张战斗。他自己亲手救出11位学生和群众,肩上背过200多位遇难灾民的尸体;他一路“撒钱”捐物达1000多万元……灾民们感激地叫他“大好人”,温家宝总理称他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陈光标,这个39岁的江苏青年,在汶川大地震前线无人不知他的名字。我们第一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前线指挥部。那是一位副总指挥正焦急地等待通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北川县城的“生命线”何时才能打通的消息时,前方向他报告:江苏来的一名民间志愿者带的机械队伍先期到达,已经挖通和打扫出了通向北川县城的最主要的山体滑坡地段。
第二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从汶川通向都江堰的山道上走过来的一群灾民口中,他们约有几十人,已经走了两天,并且很快被安顿在一个良好的居住地。他们告诉我:“我们的命,是那个叫陈光标的江苏人,他带着大吊车、挖掘机机才把我们从坍塌的楼板下救出来的……”
第三次听说陈光标的名字,是在成都青羊区灾民安置点里,几个正在购买生活日用品的灾民告诉我,他们在地震之后,失去了家园,从死亡堆里逃出来后身无分文。“是13号傍晚的那个雨夜,有个江苏来的青年人,他拎着一只装满钱的大口袋,站在公路旁一边对我们说,大家不要怕,政府和全国人民会帮助你们的,一边给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灾民每人发放一百、二百元的现金。我们一路上有好几千人,听说他一下把几十万元现金全发光了。他叫陈光标……”
那天深夜,我从陈光标的助手那里知道他这天要从汶川映秀镇回成都。夜里11点左右,我们在成都的一家饭店终于见上面。“老乡,你太辛苦了!”我握着这位江苏老乡的手,不由自主地打量起这位深得灾区人民传颂的英雄:中等个头,四方脸庞,板寸头发,结实身材,一身戎装,袖子上还有醒目的红十字标记。“灾区现在很多地方只有军队和医疗队才能进得去。我是江苏红十字会副会长,同时受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和领导的民间抢救突击队,所以这身打扮……”陈光标向我表示抱歉:“今天不能接受你采访了,因为明天我还要到绵阳九洲体育馆为灾民送赠送10000台收音机。货刚从南京发来,我必须现在到火车站去取。如果方便我们明天到捐赠现场见面如何?”“好的。”我忙说。此刻的陈光标太忙了,已经在抗震救灾最前线连续干了十多个昼夜。我看到他的助手一次又一次地催他吃药,助手悄悄告诉我:陈总已经接连三天高烧不断,身上都起湿疹了……
第二天下午五点左右,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广场上,我看到了陈光标正在为长长的灾民队伍发放他捐献的熊猫牌收音机。看到灾民们高兴地打开收音机开关,听着优美的音乐时那份开心的笑容,陈光标的脸上也露出了憨厚的微笑。“他这次到灾区已经捐了现金700多万,实物也有300多万了。要算上他带的120人的抢救队伍和60台大机械在这里干的活,真可算得上慈善第一人了!”绵阳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位工作人员感慨道。
“总指挥部来电,命令我今晚做好准备,明天一早带三台挖掘机参加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战斗。不能陪你采访了。”陈光标一边接着手机,一边匆匆地走到我跟前,抱歉地前来与我告别。
“没关系。你的任务重要!去吧,注意安全,让医生赶紧检查一下身体--”我心疼地看着比我小一轮年纪的“猴弟”远去,高声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