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高歌
9409500000068

第68章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20)

“包括张贴通告还债在内,美丽在其丈夫王云林去世后所做的一切举动,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却是我意料之中的事。”看着陈美丽从小长大的黄诗平说。陈美丽的善良,还是在她小的时候就让人印象深刻,如果遇到下雨天上下学,她看到没带雨伞的小伙伴,会主动和他们共雨伞。“她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会做到,哪怕是答应了要给小伙伴一袋红薯干吃,她都要守信。”在黄诗平和宗儒村所有村民眼里,无论是小时候那个天真善良的小姑娘,还是如今有着“全国诚实守信模范”荣誉光环和“中国最美丽的村妇”美誉的陈美丽,依然还是他们心目中原来的那个陈美丽,她善良、诚实、淳朴的品格依旧没变,而且永远不会改变。

“云林去世的时候,美丽首先就告诉婆婆,她不会抛弃她老人家不管,不会抛弃这个家不管。”宗儒村村民说,陈美丽不但是孝顺的媳妇,而且还是有情有义的女人。还清了所有债务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陈美丽独自到南昌、九江等地打工和开小烤肉店。临走时,她把手头仅有的一点钱给了婆婆,把政府捐助的钱,也全部给了婆婆。“她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委屈。”陈美丽的婆婆深情地说,儿子王云林去世至今,全是陈美丽在支撑着这个家,她不但要赚钱养家,而且还要照顾女儿,还有智障的小叔子。

“生女当如陈美丽!”在宗儒村,在整个德兴市,陈美丽已是人们内心深处善良、诚实、贤惠的代名词,她成了这座城市男女老幼的骄傲,更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和诚信尺度的比照。“人如其名真善美,唯德乃兴留佳话。”31万德兴人,不仅仅是把陈美丽当成是他们生活的那块土地上的佳话,更是在陈美丽事迹感召下,把自觉的诚信的行为看成人与人之间彼此更加和睦的纽带与桥梁,把诚信的美德建设作为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美好的强大动力。

几年来,陈美丽的事迹感动着全国各地的人们。与此同时,人格如名字一样美丽的陈美丽,更是深深打动了许许多多人的心,他们中有不少人,通过各种途径问询到陈美丽的电话和地址,通过电话和写信的方式,向她表达崇高的敬意,并希望给她提供就业、帮扶、创业等帮助。还有的人,不远千里,转辗来到铜都德兴市,然后又风尘仆仆找到宗儒村,为的就是要亲眼目睹这位当下“中国最美丽村妇”朴实无华却光彩照人的风采!

无数的人,被陈美丽朴实无华的诚信之举深深感动。众多的人,对陈美丽表达了心中的无比敬意。党和政府对陈美丽给予高度的褒奖,2009年,陈美丽被授予“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光荣称号,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人亲切接见。德兴市政府也对陈美丽给予了亲切关怀,2009年,陈美丽成为了德兴市电信局的一名员工。陈美丽说,她感恩党和政府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给予她的深情关注与关爱。如今,走进新的工作岗位的陈美丽,心怀感恩,努力地工作着,谦虚勤奋地学习着,还经常到学校、单位等地方作讲座,用朴实的语言,把诚实守信的美德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她说,生活的环境变了,工作的环境变了,但她依然还是原来的陈美丽。每到周末,她会回到宗儒村,看望婆婆和在那里读书的女儿,还有智障的小叔子,或者,她会在周末把他们接到德兴市来,一家人其乐融融。

因为陈美丽,因为朴实与诚信,美丽的宗儒村在全国许许多多的人心中,犹如一首令人心生无限感动的悠远田园牧歌。而陈美丽恪守诚信,替亡夫还债的传唱,就是这牧歌中最动人的一段音符。

《卖良心药创百年店》--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刘成才

初克堡 姜艳梅

众所公认,中国有两个地方的人最会做生意,一个是浙江温州,一个是广东潮汕,被并称“东方犹太人”。仔细比较,这两地的商人也有所差别:温州人做生意小而巧,高调张扬,但成大气候的少见;潮汕人则大而实,低调内敛,成大气候者屡见不鲜。提起潮汕商界名人,李嘉诚、林百欣、陈伟南、庄世平……财人代出,名震中外。在香港上市企业中,潮汕商人企业就占三分之一;国内富豪的排行榜前10名中就有两名是潮汕人;国美电器、合生创展、潮盛钢铁、扑克大王、雅士利、纳爱斯等品牌,国人更是耳熟能详。尽管社会对潮汕人的评价见仁见智,但认为这些“经济野生动物”会做生意则是没有异议的。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笔者之所以在介绍刘成才之先要为潮汕商人大唱赞歌,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聪明的读者可能早已猜到了--刘成才就是正宗的潮汕人。

有出息的男人不会待在家里

有海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潮汕人信奉“有出息的男人不会待在家里”,他们天生为了经商而存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商业细胞,经商成为他们的本能。他们为了经商宁可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过千言万语,使用千方百计,赢得千家万户,成就千万富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州的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山峦重叠,东南面海,形成了依山傍海的地势。潮汕人由于生存空间狭小,就利用通向海外的便利的地理条件,在从事海外贸易和移民过程中远走他乡,从而形成了顽强拼搏的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坚韧意志。他们从潮汕平原出发,到达东南亚,再辗转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潮汕人走到哪里,就把生意做到哪里,最终把生意做到了全球。从古至今千百年的积累沉淀,终于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潮汕商业文化,为潮汕子孙在全国乃至全球创出了品牌。

刘成才195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他的身上自然遗传了潮汕人善于经商的基因,家乡的商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可惜,他生不逢时,他的青少年时代恰逢极“左”思潮猖獗的“文革”时期。那个年代不要说经商,人们搞点副业都要担惊受怕,只能在人民公社的集体牢笼中苦熬,连温饱都难以维持,因此潮汕人经商的天分受到极大压抑。但是潮汕人终究是经商的天才,即使在那么严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也把经商的天分发挥到极致,利用一切可能突破的禁区。刘成才所在的大队1970年代办起了食品厂,他1976年中学毕业后不久,就凭着踏实肯干、头脑灵活被厂里选为业务员。这个厂生产五香粉、味精等调味品,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却被他做得风生水起,他带着这些小商品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鸟不高飞怎知蓝天的广阔,人不远行怎知世界的广大?19岁的刘成才在南跑北奔中感知了中国的辽阔,认识到社会的丰富多彩,更受到了最基础的商业启蒙。前面说过他生不逢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生正逢时,因为就在他步入成人的时候,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为第一代企业家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

刘成才从小就信奉好男人不能待在家中,一颗年轻的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幸福的渴望,他那躁动的青春怎能安分?虽然他那时对前途还没有明确的目标,但隐隐约约感到,希望在前面,希望在远方。自己的人生要有个突破,首先就是要勇敢地走出去。因此1980年他新婚不久就只身闯荡海南。当时的海南还是广东省属下的一个地区,但在行署专员雷宇的领导下,已初步崭露头角,经济比内地活跃。这就是刘成才选择海南的原因和理由。人们常说,有海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有钱赚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刘成才当初并没有刻意选择有海的地方,但不自觉中还是重复了前辈的道路。

海南当时经济比较活跃,但不等于遍地是黄金就等着你去捡。对于既无独立经商经验,又没有本钱的刘成才说来,只能从打工干起。底层历练,经历从打工仔到做老板的全过程。先做打工仔,后当大老板。靠打工积累创业资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一无所有造就自立精神。潮汕人这些成功的格言,在刘成才身上一一应验。

他卖过烟酒,卖过水果;待过海口,走过昌江。在艰难中摸索,在奋斗中积累。他第一次独立经商是1989年承包了海南省工会印刷厂。他既是厂长又是业务员,一天到晚蹬着自行车出去跑业务。这时虽说依然艰苦,但比起当年的摆摊小卖已不可同日而语,不但收入增加,社会地位也大为提高,毕竟可以整天出入机关事业单位洽谈业务了,无论大小,总是个老板了。生活稳定了,他把自己的小家也搬到了海南,真正成为一个海南人了。这时的刘成才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住房,已进入小康阶段。

不当老板才是最大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没有谁不想当老板,但真正敢于把这一理想付诸实践的却很少,而敢于付诸实践又取得成功的则少之又少。而刘成才则是这少之又少的幸运儿之一。他的成功当然不是靠运气,而是顽强拼搏的结果。潮汕男人过了30岁就要自立门户,千方百计当老板,哪怕只能开小店。他当然也认为自己到了三十岁必须独立,就是要有自己的生意。当时,刘成才的印刷厂办得还算可以,但他却毫不满足。实践告诉他,印刷行业利润微薄,如果发展高档印刷,设备又投资巨大,他无力承担。更主要的是,这个印刷厂毕竟是承包的,不是自己的产业,所以不可能为此倾注全部心血。自己已年过三十,必须有自己的企业,当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板。

当然他深知当老板存在巨大的风险,但在潮汕人看来,不当老板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当老板就要给别人打工,而打工仔的命运是由老板决定的,尤其到了年老力衰之时,你想打工也没人用了--你说这难道不是最大的风险吗?决心下定,刘成才打定主意要自立门户。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做什么。市场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选择真是伤透脑筋。潮汕人一般信奉“不熟不做”的原则,但也有人从陌生的领域入手取得成功的。哪条路子都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总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些差异就是商机。创业经营者应具有超前的意识,预测市场的潜在需求,捕捉发展的商机,拓展新的市场。做生意,许多时候根本没有套路可循,全靠投资者的眼力。在充满迷雾的市场上,偶然性随时可能出现,但却不是每个经营者都能捕捉到,进而创造出奇迹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些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幸运的机会。而是因为他们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机会。

对于上面这些投资理论,刘成才可能谈不出高深精辟的心得,但潮汕商人更注重实践经验和直觉。潮汕商人一般没有太高的理论水平,也不会在理论上耗费多少时间。他们相信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要干起来。经过一番考察和权衡,他最后选择了药品经销这个行当。

那时个体户办公司有诸多限制,但潮汕人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变通。潮商坚持的“生意无禁区”不仅体现在交易内容上,还指交易对象上也无禁区。作为商场上的“世界公民”,潮商绝不受各种民族、风俗、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只要有钱赚,他们都愿意和对方达成生意往来。于是刘成才也和当时许多商人一样,给自己的公司戴了顶“红帽子”,挂靠在海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医药供应站旗下,终于注册成功。从此刘成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公司,他像养育子女一样精心打理这个企业,使它不断做大做强。

药品经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刘成才对此一无所知,完全是从零起步。他凭着潮汕人的韧劲和刻苦精神,认真学习有关知识,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也逐渐成为行家里手。

他起初做药品批发业务,在经营中自然要与制药厂和零售商打交道。在这个中间环节的几年历练,使他对药品的产供销的各个环节都有了充分的了解;掌握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化学药制剂、药品与保健品等基本药理、药性知识;也熟悉了这些药品的批发和零售的各种经营方式;积累了药品零售行业从货源、质量控制到市场开拓等各方面的经验;更结识了许多人脉资源。从1991年到2001年,刘成才整整做了十年药品批发,业务遍及海南全省,不但掘到第一桶金,更从药品经销这所大学校中学到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经营之道,为日后企业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随着国家医药政策和医保政策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销售市场出现了新变化。刘成才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在经过一番周密的市场调研和审慎的思考后,他萌生了从事平价药品零售业的意向。他从实践中得知药品零售的市场更广阔,利润更丰厚,于是作出战略转移,从2002年起,进军药品零售市场。

比别人先到五分钟

这句看似直白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经营理念。其实质就是凡事要领先,要创新。与他们显赫的产业相比,潮汕商人的言辞就如同他们简朴的生活,非常平淡,几乎不会有一句话让人感觉到高深。事实上,刘成才对自己的战略转移并没谈出什么高深的观点,他说知其然不一定要知其所以然,能采取一两招实招就行了。拿破仑曾说,他成功的秘诀在于比对手早到五分钟。在海南特殊的经商环境里,潮汕人能够通权达变,能注意到别人还未曾发现的商机。刘成才从药品批发转移到药品零售,并不是依靠多么高深的市场营销学理论的指导,更多的是凭借多年经商实践培养出来的商业敏感和市场直觉。

到了2002年,不但在全国,就是在海南,零售药店早已是遍地开花。有人曾戏谑地说,在许多城市药店比公厕还多。在这么多的药店中,作为后起之秀的刘成才,如何才能具有后发优势,闯出一条新路呢?

如果说从印刷业转移到药品经销业是刘成才比别人在市场上早到五分钟,那么从药品批发业转移到药品零售业,还要取得成功,他必须比别人早到十分钟。而他这个“十分钟”就是在海南首创了药品零售业的连锁经销模式,并一举大获成功。研究竞争对手,从中找出其产品的弱点及营销的薄弱环节,也是捕捉商机的有效方法之一。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取竞争者之长,补竞争者之短,找准市场切入点,开发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发现盈利的机会。刘成才开辟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方式,在不自觉中贯彻了营销学上的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