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
9423400000007

第7章 社会环境成卓越 (2)

军队腐败不堪入目。清朝国家军队,叫做经制兵,包括八旗、绿营,总数当有九十多万人,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但却是一群腐朽不堪一击的废物。军队贪污腐败成风,各级军官由地方督抚负责,买卖官员现象严重。军队管理散乱,吃空饷现象十分严重,上自提督、总兵,下至千总、把总、外委,层层吃空饷,官职越大空饷吃得越大;一般的士兵没有空饷吃就自己开实业做买卖,请人代为训练,临上战场,则请一些叫花子、流浪汉充数。军官无不吞饷肥私,花天酒地。许多武官夜间不到营房,外宿娼妓。军队中赌博、嫖娼比比皆是。更甚者,军队吃鸦片成风,军队意志完全丧失。城中栅栏朽坏、仓房倒塌,无人过问;子弹库被盗,也屡见不鲜;水师战船破损,维修费落入贪官腰包;炮兵则大炮生锈不可用;火药大量造假,掺杂沙石。一到打仗,拼凑部队,东一百西一千,“将不知兵,兵不用命”,见敌就逃,败不相救,胜利了则互相夺功。对敌不行,扰民则非常积极。曾国藩批评说:

盖近世之兵,孱怯极矣,而偏善妒功忌能,懦于御贼而勇于扰民,仁心以媚杀己之逆贼,而狠心以仇胜己之兵勇。其仇勇也,又更胜于仇兵。

这样的军队,根本没有什么用处。虽然数量众多,但只是空耗国家粮饷。1851年太平军在广西起义后,向荣、胜保率领的清朝经制兵一路尾追,从广西到湖南、到湖北、到江西、到安徽,最后到达江苏的南京,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太平军一路夺关斩将,所向披靡,全赖这支不堪一击的经制兵的腐朽。

对于清朝政治的这种黑暗、腐败现象,曾国藩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不仅看得清楚,而且积极思考革除弊政的措施。他的政治理想、早期的一些政治主张,以及担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后的一些治理措施,他治理湘军的方式方法与理念,莫不与其对当时现实的认识、思考有关。

白热化的阶级矛盾

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各个朝代更相替换,轮流坐庄,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部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皇权的争夺史。争夺皇权方法不外乎军官政变、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管那一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战争。战争是培养领导者的最好环境。一个领导者纵然有满腹的才华,高深的思想,救世的理想,有操作复杂局面的大才,没有用到实践中去也是空有一身好才华,没有施展的地方。当然,像曾国藩那样需要到巨大、持久的战争中去锻炼、检验与发展的领导术,还是不要的好。中国古代很多杰出的领导者,都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像刘邦集团、李世民集团、朱元璋集团都是在战与火的斗争成长出来的。不幸的是曾国藩恰巧赶上了要求皇权变更业主的关键时期,自己被迫参与到“不是你亡,就是我灭”的皇权争斗漩涡中,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有幸的是他在长期与太平天国、与捻军的斗争中,成就了自己辉煌的领导术。

清朝战火绵延不息。自从它入主中原,战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只是波及的面积、造成的损害有宽有窄、有大有少、程度有深有浅而已。曾国藩所经历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个朝代基本上是每年都有战争。1796年,白莲教起义,坚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义,蔓延直、鲁、豫三省,攻入北京紫禁城。嘉庆颁布《遇变罪己诏》。道光朝战争此起彼伏,从1821年到1837年,发生农民起义20多次。这些频发的起义,一方面表明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只有用武力来解决;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使整个国家越来越弱不禁风。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国家实力已经难以支持与拥有强大的海军与新式武器的英国侵略者打一场近代战争。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侵华加剧,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个阶段的人民反抗斗争,最初主要表现为遍及各地而以南方各省为主的抗租、抗粮的风潮,继而发展为湖南、两广的反清武装起义。”(苑书义等著《中国近代史》2007年版上册第147页)大的抗粮、抗租斗争10多次,湖南、两广的反清武装起义从1845年开始,年年爆发。曾国藩对这些事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比如1842年1月湖北崇阳、1844年3月湖南耒阳、1847年江西贵溪县的抗粮斗争,曾国藩不仅关注了,而且认真思考了发生抗粮事件的原因。1847年湖南新宁雷再浩、李世德所领导的瑶、汉人民在湘、桂交界处起义,打到广西全州,坚持数月之久;1849年11月,湖南新宁县李沅发发动起义,攻克县城,然后进入广西,队伍很快发展到四五千人,转战于湘、桂、黔三省边界二十几个州县之间,坚持到1850年5月。这两次起义,镇压的主要首领是曾国藩的好朋友、新宁人江忠源。对这两次起义,曾国藩年谱记载:

湖南贼匪李沅发倡乱于新宁,戕官据城,分扰黔粤边境。粤逆亦从此萌芽矣。先是江公忠源在籍擒获会匪雷再浩,遂以知县拣发浙江,署秀水县事。办理赈灾及保甲,甚得民誉。公闻新宁之乱,恐匪党寻仇及江公之家,遂致书江公劝其弃官以赴家难。未几而贼党溃窜,江公家亦无损焉。

第一次起义被镇压后,江忠源被安排到浙江秀水县,当一个县级干部,负责赈灾与保甲工作,做得不错,深得民心。第二次起义后,曾国藩要求江忠源放弃当官,回到新宁家中,训练团练,镇压起义。江忠源没有回家,他的亲戚刘坤一、刘长佑等组织力量将起义镇压。与此同时,一场新的、清末最大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正在酝酿之中,并且终于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爆发。这就是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军自广西进入湖南,1852年攻克武汉。1853年3月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与满清政权南北对峙,太平军占领或半占领了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1852年春,曾国藩正从北京赶往江西,去主持那里的乡试。当他达到江西与安徽交界处的小池驿的时候,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立即回家奔丧。12月,在家守制的曾国藩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他去长沙参加团练工作,协助湖南省政府开展剿匪工作。从此,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书生不再是书生,文官不再是文官。他过去在京城的一切修为、学识终于运用到阶级斗争的巨大洪流中去了,在这里他的领导术得到了全面、彻底的锻炼。环境选择了曾国藩,曾国藩也顺应了环境的要求,卓越的领导者就在这个时候豁然诞生!

剧烈变化的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