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撷英
恢复高考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文苑拾萃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枚生肖邮票
猴票又称庚申猴、金猴,是中国邮票总公司于1980年(庚申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
猴票也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猴票是特种邮票,编号为T—46,全套一枚,面值8分(人民币)。猴票背景为红色,图案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的金丝猴。邮票的原图也由黄永玉绘制,邮票由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设计,由姜伟杰雕刻,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刷,由北京邮票厂印刷。
猴票尺寸为26×31毫米,齿孔11.5度,一版80张(8×10)。猴票的发行量猜测在360万枚至800万枚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年)中记载的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
黄炎培坦言周期率
◎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杨筒
黄炎培(1878—1965年),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担任国民参政员,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后来还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他认为,抗战要获得胜利,建国要获得成功,必须先完成政府和民众的合作、中央和地方的合作、国民党和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他也愿意为实现三大合作的目标尽力。于是,在1945年7月初,黄炎培访问了延安,当时他已是67岁高龄了。
黄炎培看到,在延河两岸高高低低的峰壁上凿着无数窑洞,都是老百姓的家。中国共产党中央、边区政府和八路军领导机关的房子分布在山坡上下,和民间建筑没有多大差别。延安的军政人员不论男女,大都穿制服,朝气蓬勃;老百姓的衣料或是蓝色或是白色的土布,都很整洁。延安人最推崇的是劳动英雄,延安的干部讲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黄炎培想,比起重庆来,延安的前途是无限的。
毛泽东热烈欢迎黄炎培到延安来,和他畅谈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问他:“您对延安的感觉怎样?”
黄炎培想:“做人必须自己立定脚跟,切不可依墙傍壁,人家说好就是好,说坏就是坏,且必须服从真理。”于是,他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我这一辈子活了60多岁,亲眼目睹了很多家庭、团体乃至国家都受着一种周期率的支配,就是它们在兴起的时候是朝气勃勃的,可是很快地就衰亡了。因为创业初期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后来环境渐渐好转了,思想也就渐渐放松了。有的是惰性发作成风,无法扭转、无法补救了;有的是在它的区域、事业发展和扩大的时候,领导干部渐见竭蹶,控制不了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一部历史,‘政怠官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够跳出这周期率的。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这席话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说:“这话是对的。”而且毛泽东很有信心地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回到重庆,写了《延安归来》一书,用日记方式详细记载了他亲眼目睹的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以及领导人的作风,结果受到国民党特务的抄家搜查。
人民忘不了黄炎培的诚实正直,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故事感悟
黄炎培能够坦诚地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执政党来说无疑是敲了警钟。他的这种诚实正直的品德和对历史政权兴衰的看法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竺可桢的科学精神
◎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竺可桢(1890—1974年),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十三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竺可桢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条求实的道路。在竺可桢看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坚持实事求是,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原则,也是做人的原则。因此,竺可桢一生始终都信守着这一准则。
在20世纪50年代,有不少地方不讲科学,用土枪土炮轰击云层,以达到人工消除冰雹的目的。竺可桢经过深入调查,认为这种做法耗资甚大而收效较小,因而提出异议。他坚持认为,必须对雹云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指出不进行深入研究仅仅动员群众以土法消雹的做法,纯属劳民伤财之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敢于对此提出批评意见,力排众议,不怕冒着给群众运动泼冷水的罪名,其诚实的科学态度着实可贵。
1962年,竺可桢和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等人,力主中国人口问题要有一个计划,不能盲目发展,提出管制生育已是当务之急。但是,这个建议同样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当年,竺可桢还对一些地区大批开垦荒地荒山,不顾水土大量流失的做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和建议。
竺可桢是国内外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在我国科技界和其他方面担任着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但他从不盛气凌人,不以权威自居。他平易近人,诚实可信,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勇于并乐于改正过失。在学术讨论和日常工作中,他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总是虚心听取,认真正确对待。有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公开表示接受他人批评。
◎故事感悟
竺可桢的科研成果对中国的科研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勇于坚持真理、严谨治学的品质也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史海撷英
竺可桢临危受命
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爆发,并且很快波及全国。同年的12月10日,浙大学生召开全校大会表示响应,并发动杭州各校学生近万人于11日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然而,当时的浙大校长郭任远竟然秉承国民党省党部旨意,招来军警镇压学生,逮捕学生代表12人。这一举动不但没有阻止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反而使广大学生积压已久的愤怒如同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他们当即决定罢课,发表驱郭宣言。学生的行动得到大多数教职员的同情和支持,要求撤换校长,成了浙大全体师生的共同呼声。
为了平息家乡的学潮,蒋介石于1936年1月12日亲自到校训话,但形势依然没有得到缓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蒋介石只得同意更换校长。在陈布雷、翁文灏等人的推荐下,蒋介石最终将新校长的人选圈定为竺可桢。
经过再三考虑,竺可桢决定接任浙大校长职务。1936年3月8日,竺可桢将自己的意愿告诉陈布雷,并提出了三项条件:第一,财政须源源接济;第二,校长有用人全权,不受政党干涉;第三,时间以半年为限。4月7日,行政院政治会议正式通过由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的决定。
◎文苑拾萃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为中国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国立浙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的著名学者。其中,数学有钱宝琮、陈建功、苏步青等,物理有胡刚复、王淦昌、朱正元、吴健雄等,化学有王葆仁、王琎、卢嘉锡、李寿恒,生物有罗宗洛、贝时璋、谈家桢,土木工程电机有钱令希、王国松,历史、地理有谭其骧、任美锷、钱穆、梅光迪,农学有蔡邦华、吴福桢、梁庆椿、卢守耕、吴耕民,教育有费巩、黄翼,国学有丰子恺、马一浮、郑晓沧等。
在学生中,后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大师。因此,在竺可桢担任校长期间,浙江大学以文理称雄于中国。1948年,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浙江大学的教授就有四人入选,居全国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