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的救命稻草
婚姻对于女人,似乎是一辈子都无法逃避的主题。而对于到适婚年龄没有嫁出去的女人来说,说不着急那都是假的。这样的担心在如今更是普遍,我周围还未结婚的朋友,怕父母的催婚已经怕到不敢接电话不敢回家的地步。
剩男剩女在美国很普遍。HBO热播剧《欲望都市》里就是4个超过30还没结婚的剩女。经过我的资料搜集和观察发现一个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科技发展迅速的城市,越是互联网和通讯发达的城市,其大龄单身的比例就越大。
剩男剩女是最近两年在互联网上炒得很热的词汇,似乎,剩男剩女是现代都市的产物。实则不然,剩男剩女历来有之。根据大量历史资料显示,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代的剩男比剩女多。其中,剩男剩女最多的时候是在宋代。赵匡胤大量地重用文人,于是,天下的男人都忙着考科举光宗耀祖,都信奉“先立业,后成家”,于是许多男子“壮年未娶”,一个个都成了剩男。既然文官这么吃香,那么做父母的都想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当官太太。“榜下捉婿”屡屡发生。就是说在发榜的日子,全国各地的官僚地主们一家人手拉手,大清早就纷纷出动“择婿车”,到金明池沿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说是选择,实际上就是抢。可是每年考中的男人微乎其微,今年没抢到的父母就继续等,这一等就把女儿等成了剩女。
其实,宋代的剩男剩女表现也和如今的婚恋现状比较相似。
首先,都是眼光高,奇货可居。
古代的女孩都想当官太太,现在的女孩都想嫁有钱人。不管官太太还是有钱人,都是金字塔尖上的人,比例都是万分之一。当全民皆追捧的时候,势必会引起奇货可居的现象。所以,注定只有少数女人能心想事成,而没有满足愿望的女人,却心有不甘,仍然不愿降低自己的眼光。
当你在固执地等下去的时候,而后面永远有一茬又一茬的年轻美女加入到这场竞争中,所以,这一场“抢优质男人”的战争中,必然有人会失败。其实,失败是难免的,而且是大概率事件。问题是很多女人不会在失败面前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战略,一再地耗下去,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婚嫁成本都很高,很多人结不起婚。
宋朝时候,婚嫁费高涨也是剩女高产的原因之一。“榜下捉婿”的盛行造成了一个强势的卖方市场,进士们纷纷“娶妻论财”。如淳熙年间,太学生黄左之登第后,做了汝阳王的女婿,一次就“得奁具五百万”,真是富了一个女婿,穷了一帮丈人。
其实,相比之下,婚嫁成本之高,更是普遍现象。其中,婚房便是最昂贵的成本。更别说车子、婚宴等。不管男人、女人,都渴望在自己的房子里结婚,都希望宴请宾客风风光光的结婚。《蜗居》就反映了高房价对婚恋的影响。
对于“裸婚”的态度,男女之间泾渭分明。据网上的初步统计,有80%的男性都赞成“裸婚”,而70%的女性觉得“裸婚”不靠谱。作为一个女人,我想没有人会多赞成裸婚的,大多数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吧。
最后,女人都重物质,男人都忙事业。
门肯说,“事实上,女性才是人类中最务实的人群。”在我看来,与其说女人爱钱爱物质,还不如说女人更害怕风险。原始时代,女人选择更强壮的男人,是为了自己的基因得到传承,为了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是自然法则。
宋朝时候的男人忙着考科举,而现在的男人忙着赚大钱。不管是考科举还是赚大钱,都是让男人们认为:不管自己多大,只要是当了大官或者赚了大钱,那么想要什么样的女人都不是问题。这也许是他们忙事业的一大动力。同时他们也有危机感,如果自己不够强大,就算年轻时候娶了一个漂亮太太都会被其他的有钱人抢去。
于是,这样的男人在辛苦地打拼中,终于成为了女人眼中的钻石王老五,从前那个不被女人青睐的穷小子,如今终于“媳妇儿熬成了婆”,终于成为了女人们的香饽饽。而这时候的男人,不管是为了慰劳自己奋斗的艰辛,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份量,大都会选择更加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大龄剩女仍然不被列入选择行列。剩女的数量会越来越大。
当然,为何古代是剩男多剩女少?而现在是剩女多剩男少呢(中国农村不符合这个规律)?这跟互联网等高科技有什么联系吗?答案是有的。
第一,沉迷虚拟,丧失了真实恋爱的时间和机会。
女生的最佳结婚年龄在25-27岁,而男生是30岁左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心中男性最理想的结婚年龄为30岁以后,而女性的结婚机会从25岁起逐年递减。65%的男士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25岁至26岁的女性;从26岁起,她们的结婚机会就直线下降;女性30岁的时候,有25.5%的男士认为还能勉强娶她;女性35岁的时候,仅有12.5%的男士能够接受。而男性的年龄危机就要少多了,即使到35岁,仍有1/3的女性愿意嫁给他;甚至40岁的不惑男士,还有15.2%的女子来选择他。
可是,现在很多女人沉迷虚拟游戏,虚拟社交,还有虚拟恋爱,在网上玩暧昧,在网上“老公”、“亲爱的”叫得起劲,但那始终是网络,除了多一份精神寄托之外,男人离自己的生活还很遥远。女人往往沉迷于幻想和虚拟,而忽略了身边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由于网络占据了自己大部分业余时间,因此丧失了真实的恋爱时间和机会。的确,网络是谈恋爱的一种工具,但是,如果过分沉迷网络可能会有些本末倒置了。
不管是网络游戏,还是网络聊天,甚至网络社交,都是耗费时间的利器。时间分分秒秒的溜走,转眼女人的黄金年华就可能在网络上被虚度了。
第二,总接受网络上的诱惑和刺激,不能落地成为现实。
网络给了我们很多的奇迹。没有什么不可能,仿佛是网络的代名词。女人大都容易被网络上的花花世界所吸引,很多是沉醉不知归路。尤其是对一些新鲜事物以及诱惑难以抗拒。这些刺激或者诱惑,让女人无从选择,或者走上了游戏爱情的道路,结果是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透支了自己的婚姻资本。
当然,网络上轰轰烈烈,就算演绎成了现实中的欲望版本,那也很难演绎成柴米油盐,演绎成病前的嘘寒问暖。显然,女人除了要想象,除了有欲望,更需要务实,更需要生活,更需要安全感。后面的这些,显然是网络很难办到的。
第三,没能客观审视自己,助推剩女的数字成长。
这会让女人有错觉。她们会这么想:不管怎么样,我都有退路,我都有很多途径,我都还有底牌。你看看,谁谁都嫁得很好呢,你看看,谁谁还给我发暧昧信息呢!可是,这大多都是刺激,都是女人的一厢情愿。女人总容易自作多情、自以为是,错把别人的网络调情当真,殊不知,那只是一个男人的玩笑或者游戏而已。
格羽幸福新知:
有个70后女编辑左小鱼就大呼,我不是剩女!并在网站上高调征婚:“都说网络虚拟,不可信,今天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要在网上征婚,谁来娶我?”我很欣赏她的勇气,更欣赏她利用网络这个途径给自己更多机会的积极态度,我反而鄙视那种明明心里着急得很,还装得安稳的女人。
对此,更有网络红人罗玉凤,此人身高1.46米,长相一般。可你看她的征婚条件:必须是清华或北大毕业生,经济学专业硕士。身高176-183厘米未婚帅气男孩。自她的征婚在网络上曝光后,被网友嘲笑,但她却毫不在乎,甚至声称自己通过这次征婚已经找到了清华男友。
我想大多数剩女们的条件肯定不比罗玉凤差吧,那就赶紧抓住“网络”这根救命稻草,去下载个好男人来结婚吧。
被背叛,被伤害,被单身
上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兴起了单身热潮,单身生活方式逐渐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同。人们开始关注浪漫的情爱追求和情感的满足,婚姻作为一种天经地义的制度日益受到了挑战,一是婚姻从制度婚姻变成伴侣婚姻;二是个人婚姻更强调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从而导致婚姻的“去制度化”,此种背景下的单身更加自由自在。
美国现代舞蹈家伊莎贝拉?邓肯就是典型。她公开保持单身,以叛逆的昂扬迎向传统。邓肯热烈的情爱生活以及无拘无束的肢体语言,征服了美国,也征服了对单身不幸的偏见。
而在中国,单身或者被单身人群,正在不断地壮大。
旅居上海的台湾单身作家蓝怀恩说,台湾早有“熟男熟女”的说法,比如“熟女”,就是指30岁以上的单身女性。这一代经历了台湾从贫穷到富裕的过程,受过良好的教育,经济条件不错,却一直单身,很懂得享受生活,在自己身上很舍得花钱。
实际上这类女人,大都在爱中受了巨大的伤害,或者童年的记忆中有过父母留给自己的阴影。不相信爱情,害怕爱情。正如电影《80后》里说的,“我是一个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的人,绝望地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在爱情中,我们往往伤痕累累。
对于女人来说,爱情中受到的最大的伤害,莫过于男人的欺骗和背叛。特别是如今,感情中的“不忠诚”、“脚踩几只船”、“偷吃”、“劈腿”,在中国成为了家常便饭。
我的一个旅居中国的美国朋友柳素英(顽皮社话剧团创始人)说:“中国男女对婚姻的随意态度,已经超过了西方。”心理专家李子勋说:“西方的精英男人大多40左右才考虑婚姻,对婚姻很谨慎。西方的精英男子结婚后对家庭、子女上心,对妻子也忠诚。”
在中国,男人可能因为世俗结婚,但却对婚姻不忠诚。结婚并非万事大吉,搞不好还会离婚,当然离婚也变得很平常。
互联网时代,手机时代,太太经常会在丈夫的手机里看到小三儿的暧昧短信,会在电脑里看到小三儿的暧昧聊天内容,恐怕没有几个太太能坐得住。所以,在中国,做太太从来就不是省心的事儿。如今诱惑无处不在,稍不留意自己的丈夫就会出轨或者被出轨,做现在的大都市的太太则更难。而网上随处可见的离婚帖、小三儿贴、婚外情贴,都让女人们对婚姻有些寒心。
最后,我们累了,放手了,不要了,宁可一个人。这就是无数大都市男女的爱情轨迹。
如今经济能力独立的女性,为了寻找饭票而结婚的动力没有了。看身边的例子,越是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女人,越是单身或者晚婚。民国时期的宋美龄还是大龄青年呢,她嫁给蒋介石的时候,已经是31岁了!别说是古代,换现在那也是绝对的大龄剩女呢,不过宋美龄肯定是黄金圣女了,所以有此定力!
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互联网时代更给女人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比如在淘宝上开店的店主大部分都是女性,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于是,女人经济能力越高,结婚动力越低。
格羽幸福新知:
网上就流行了这样一段话形容新时代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看似一个搞笑的段子,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多少女人的辛酸呢?
在我看来,结婚,只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这只对相爱的人有效。婚姻套不住男人,婚姻也无法给女人安全感。于是有的女人就会说:“反正男人结婚后也会出轨,那么结婚又有什么用呢?到时候分手还会更麻烦。”
主持人居文沛说:“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灵魂,看清自己内心需要的时候,你才知道生活是属于你的,没有人可以干涉你的生活,也没有人左右你的生活,因为你的生活跟别人没有关系。这个时候你才能看到你要的那个人是谁。你要的是别人给你的安全感还是你自己给自己的喜乐?”
以前,赚钱、干重活、生理需求,非得要家里有个男主人才行,如今女人自己都能搞定,或者女人通过钞票都能搞定,所以,婚姻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或者对有些女人来说,保持恋人关系也未尝不可。
败犬女王的骄傲和遗憾
资深传媒人董崇飞讲了一个小故事,说在电视台的一个前女同事,35岁了还未婚。她之前一直在做高端人物访谈节目,见多识广,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什么大人物都见过。”眼界很高,对男人的审美品位下不来了。但之前一直在拼工作,到了这个年龄,错过最好“选择”时期,导致“高不成”,现在处在“被选择”时期,不甘心导致“低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