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9469800000027

第27章 教育故事——教育连着你和我(3)

思考之二:尊重差异,善待“差生”。现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智力与学习成绩只有中等相关,相关系数大致为0.50,即智力是影响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智力并不是影响学业的唯一因素。学生的学业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情商、集体环境、教师等社会因素有关,学习极优秀者和学习困难者,这两种人的学习成绩都与他们智商水平不相称。之所以产生“差生”,在于其潜能发挥的状况不好,因而对学生能力的界定应有拓展。能力是由诸多能力要素构成的,一方面的缺陷并不意味其他方面也有同样不足。此外,儿童的能力与成人相比,还有一大特点——可塑性强,大量尚未分化的能力还有待开发。为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是同一方面的能力,各人的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不同阶段发展速度不等,有的先快后慢,有的先慢后快。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即使各尽其能,每个人在这方面发展所能达到的层次也有所不同。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要求每个人都达到“满分”,即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这似乎是人人都明白的常理,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教师忽视,对“差生”尤甚。

思考之三:优化心理,培养自信。“差生”与其他学生相比,许多方面能力更易被忽视,或者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著名的心理学家推孟跟踪调查了大量学生后发现,高成就与低成就两组人的潜力没有明显的区别,最大的差异是心理特征上的差异。高成就的人有理想,有进取心,充满自信,不屈不挠,在完成任务的坚持性等方面明显高于低成就者。另外,人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对潜能的开发有很大的影响。“差生”往往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评估,确信自己“无能”,结果束缚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人虽然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优化人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教师对“差生”尤其要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思考之四:给予关注,学会赏识。人总希望自己的存在得到社会的承认,都渴望别人赏识自己。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老师的评价保持一致性。久而久之,教师的观点和肯定就具有真正的意义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诸要素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心理潜能在学习上不可能充分发挥。这些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表现,甚至暂时处于后进的状态。这完全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教师过早地认为学生“愚蠢”“智商低”,显然是一种偏见。教师应有这样的信念,即每个人都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面对实际需要时才会被发现。因此,教师不妨试一试,多为“差生”创设一些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应作为我们教师的座右铭。

“校长的门永远是为你开着的”随感

近日,我和一位老校长闲聊,谈起学校管理,老校长仅用一句话来回答:“校长的门永远是开着的。”听罢,我的心头为之一动,感慨之余,领悟了他的治校之道。

校长的门是对教职工的“眼睛”开着的。如果你办公室的门总是锁着,教师的心里无形中会有距离感。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他看在眼里。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无需多言,相信老师,尊重老师,他们能够从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中领悟自己应该怎样做。

校长的门是对教职工的“嘴巴”开着的。校长固然是行政领导,更重要的,还应该是老师们的良师益友。当他把校长室当作倾诉想法、委屈、快乐、怨恨、迷茫的地方时,也就是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这难道不是对校长的绝对信任吗?校长的门永远向教职工的“嘴巴”开着,而这一张张可以自由表达思想的嘴巴,正是校长人格魅力的证明。

校长的心门更是对教职工开着的。眼下,老师们的心理压力都很大,特别是人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似乎亦进入“高原期”。校长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事事关照到教师们的心理感受,注意保护教师疲劳而脆弱的心灵,使之免遭应试教育和强权的粗暴伤害。要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有效指导、正确引导,以人性化的管理走进教师心灵世界,和他们心心相印,牵手前行!

一份迟交的作业

那还是我任德育校长时,学校少先队在“三八”节期间开展了“妈妈您辛苦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当时老师们给每个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为妈妈画一幅像并说一句心理话,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

作业交上来后,大队辅导员把其中一张拿给我。我一看就惊呆了:画面上画了一张呲牙咧嘴的怪人,一支手枪对准了这个怪人的胸膛,底下醒目地写着:“要是我有手枪,我一定杀了你。小明。”

看着这幅充满仇恨的画,我迷惑不解,因为我听说过王明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怎么会……

经过沉思,我决定和他谈一次。

办公室门前出现了一个瘦瘦的小男孩,他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地向我走来。我立刻站起身,热情地招呼他并为他搬来一把椅子让他坐在我身旁。谈心开始了。

“每次你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老师特别喜欢你,对吗,明明?”小明感到老师的友善,低垂的头慢慢抬了起来,看起来没有刚才那么紧张了。我心中窃喜,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手里拿着他的画,诚恳而又坦率地说:“你献给妈妈的画,使我很吃惊,真不敢相信这是你画的。”小明的头又一次低垂下去。

我一边观察他的表情一边用肯定的语气接着说;“可能你有很多的苦恼,告诉老师好吗?老师多么愿意帮助明明啊!”我压低了声音,边说边抚摸他的头。当他抬头望着我亲切期望的眼神时,嘴唇蠕动着还没开口,泪水已湿润了眼眶。我察觉到他已感受到老师的真情实意,就耐心地等待着。

小明终于开口了。他激动得像火山爆发似的“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捶着胸口喊道:“我恨透了这个世界,我恨透了妈妈,她恨不得我早点儿死。”听了这10岁男孩的话我震惊了。我认真地倾听他含着泪水的叙述,从他断断续续呜咽的话语中得知,小明和他的哥哥是双胞胎,因为哥哥学习成绩好,妈妈特别喜欢哥哥,而小明淘气任性,学习成绩也不如哥哥,所以他每天不是挨骂就是挨打。在家里他得不到温暖,因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同学们也不喜欢他。出于逆反心理,他就惹事生非,以致在班里越来越孤立。怪不得同学们都把爱倾注在献给妈妈的图画里,而他却把一股怨气和愤怒集中发泄在这张图画上。

找到了,我终于找到小明画这张画的真正原因了。现在是应该用自己真挚情感去感化他的时候了。我给小明倒了一杯水,用毛巾帮他擦掉泪水,然后慢慢启发他对妈妈焦急心情的理解,让他自己找妈妈对他关心爱护的事例,让他体会到妈妈也是爱他的。

接着我又帮他回忆一件事。有一次小明惹了祸,老师请家长,当时小明的妈妈哭了。我启发小明:“你知道妈妈为什么哭吗?她是恨铁不成钢呀,妈妈每天辛苦地工作,为的是把你培养成人,培养成人人喜爱的好孩子,而不是天天惹祸,让大人操碎心的坏孩子啊。”

第二天,我们再一次谈心时,我送他一个笔记本,封皮上写上了我向他提出的殷切希望,希望他在这个崭新的本上写下新的一页。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很有礼貌地告别了我。晚上我又和他妈妈深谈了很久……

在做了不少有效的工作后,小明的第二张作业交了上来。画面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微笑着,一个男孩幸福地依偎在她的身旁,下面用笔写着“妈妈,儿子理解您了”。

看罢,我的心为之一颤。这虽然是一份迟交的作业,但显示出一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突变,也是师生心灵交流沟通所产生良好效果的佐证。看来,要想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去开启一把把心灵之锁。

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

一日,几位校长在购书,一位校长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对大家说:“买这本《做教师的22条军规》,其中有一条是告诉老师们‘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大家一听,都兴奋地说:“好,这个好,让老师们都看看。”我也饶有兴趣地买了一本。

回到学校后,我把“22条军规”整理一下,叫来主任,让他去打印,要求教师人手一份。主任接过来,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哈,这军规好。看谁还敢胡说八道!”

“看谁还敢胡说八道?”我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噢,先别印了,让我再看看,你先走吧。”

待主任走出办公室后,我凝神静思。“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我在“坏话”这两个字下面重重地描了又描。什么是坏话?毋庸置疑,就是让对方听起来不舒服的话。“是谁不舒服?”肯定是校长不舒服,不爱听。“为什么不爱听?”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中生有,恶语中伤,损毁名誉,这种话是说得不好的:另一种“坏话”就是不赞成校长的做法,有意见敢直言。

“军规”这本书的作者,我想肯定很理解校长。当校长五年多了,难事、苦事、喜事、烦恼事、事事都有,他善意地提醒教师不要给校长找麻烦。然而,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想、厚望、需求,处事原则也不尽相同,“一刀切”式的明令禁止好吗?专制的后果又会是怎样的呢?

其实,细细想来,教师们敢于说校长坏话,也是需要勇气的。平日里,我们最容易听到的是一片赞美声,最不容易听到的是反对声,高歌赞颂,谁不喜笑颜开?谁不心花怒放?而恰恰是那些微弱的反对声,却最可能体现人间真言、世间真情。作为校长,要理智地分辨是与非,认清真与假、美与丑。首先,对“坏话”要有听的勇气。因为只有硬着头皮去倾听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才能从中吸取正确的东西,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工作思路;其次,对“坏话”要有思的能力。笑迎挑战,天空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工作也不可能事事顺心,特别是工作出现失误时,推脱表白不可取,反思“坏话”,勇敢地承担责任,为教师撑起一片蓝天,不愧为上上之策:第三,要有容“坏话”的心胸。海纳百川,妥善处理与各种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学会与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脾气的人合作共事。

滔滔长江不拒细流,茫茫大海接纳百川。让真情去呼唤真情,用真诚去赢得真诚。那么,不管你的教职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会被这丝丝的春意所融化,被这缕缕真情所感染,就会使教师没有顾虑、没有压力、直言不讳地把“坏话”即意见、牢骚、怨气等说出来。其实那才是他们真正的心里话。了解了他们的心声,适时适度适情去引导,就要看校长的功夫了。

想到这,我拿起笔,毫不犹豫地把“永远不要说校长的坏话”删去,改为“永远要对校长说心里话”。

用心做事

远程教室是我校教师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间教室,电脑桌正面醒目贴着“长治里小学”几个字。一个周二下午开全体会,我无意间发现“小”字两个小点掉了,几个字也显得不那么顺眼了,我心里想:等开完会后告诉他们赶快补上,可是,因为会后有什么事,我把这件事忘了…

过了几天,我和老师们去听课。刚一坐下,我的眼光就很自然地停落在那几个字上。我惊喜地发现,那个“小”字已恢复了原样,“长治里小学”几个大红字既刚劲又漂亮!我轻轻地问身旁的崔主任,她告诉我是原静老师给补上的。此时此刻,我脑海里显现出原静的身影。卫生间是她摆上了小挂钩,为了教师放东西方便;盥洗室里“请节约用水”的字样是她贴上的,意在提醒每位教师要注意节约;卫生室旁边,她布置的“健康园地”让人眼前一亮。用心地工作,用眼细致地观察,然后用行动去努力地做,不声不响,轻轻地用手装扮着我们自己的学校,用心深爱着我们的校园,这就是我们长治里小学教师的写照。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心里装事。而这些事又恰恰是无需任何人去布置,不用提醒,自己想着去做的。这就是主人翁精神。长治里小学需要更多这样的教师。我为我的教师自豪!

有感于“沈老师全勤”

每周日,我们都会聘请外校的体育教师沈林在大队辅导员王礼娜的陪同下操练升旗列队。2007年12月3日早晨练完后,礼娜来找我,很认真地对我说:“张校,刚和沈老师聊天,他和我讨论对全勤的理解,我很认同。他说全勤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简简单单的全勤,一天也不请假,‘全’是代表不请假、不迟到、不早退,而‘勤’则是敬业、认真的态度。”

听了她的话之后,我心里不由得一动,“全勤”原来可以这样理解,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沈林对工作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啊,教师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到达一个新的境界。当我们天天来到学校上课,重复每一天的时候,是否应该想到:教育是唯一不能重复的事业,当我们真正用行动来诠释“全勤”的意义之后,就会像沈老师那样对教育充满热爱之情,就会全力以赴地工作,就会精神饱满地做好每一件事,就会对“全勤”有一种别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