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9469800000032

第32章 教育故事——教育连着你和我(8)

2.学生为本,体现“生成性”。

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切实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学校教室一律改为“学室”,以突出“学生学习的场所”的观念。我们制定了课堂“三五”标准,即“五为”“五突出”“五精心”。“五为”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五突出”是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细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讲求实效,突出因材施教。“五精心”是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指导方法,精心运用媒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这些措施使教师加强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变化和学习态度。

3.改革评价,注重“发展性”。

合理汲取多元智力理论,尝试“1+X”测试和评价,即基础学科与艺术特长相结合,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多元发展。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按上级要求严格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作业改革。一是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二是改革作业内容,增强读书、动手、实践、探究性学习的作业;三是改革作业形式,力争形式多样新颖,体现趣味性。如语文的“好词佳句积累本”、数学的“每周一练”、低年级的“写写画画”、外语的“英语小练笔”等。为加强表现性、过程性、综合评价性,建立学生“个人写真集”,把学生的素质报告书、良好习惯培养记录、参加活动的照片、优秀作品、获奖证书等收集起来,记录学生成长足迹。

教师发展是课程文化建设的前提。首先,我们狠抓师德修养,强调一个“爱”字,注重一个“行”字,突出一个“新”字。用爱的眼睛欣赏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每个孩子的潜能。我们提出教师要用真诚、理解、平等、尊重、宽容、呵护来消除教室霸权、教师语言霸权、思想霸权、人格霸权,使学生有思维的权利、发表观点的权利、与人争鸣的权利、获得人格尊重的权利。其次,抓师能提升,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我们要求教师思考四个方面的问题。(1)你现在在哪里?(即现状分析)(2)你可以到哪里?(发展目标);(3)你怎样到达那里?(实现目标的策略)(4)你为什么要达到那里?(即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我们为教师建立了《教师三年专业化发展实录》,详细记录下每一位教师成长的足迹,教师的内涵发展丰富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文化含量。

三是学校追求一种文化管理,把制度的管理视为教师成长发展的规范机制。

强调人文关怀和服务性管理。第一,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由大家制定“优质小组公约”,共同遵守,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二,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我们通过设立校长信箱、与教师短信联系、建立沟通手册、给过生日的教师送礼物、探望生病的教师或家属等,使干部教师彼此心心相印,牵手前行。第三,满足成长需求。每学期开展“六星”即“为人师表星、班级管理星、教学改革星、科研能力星、活动辅导星、优质服务星”评比活动,为激励更多的教师还专门设立了提名奖。现正在酝酿把“健康活力星”纳入评比之中。另外,还印发了《足迹》专辑,反映学校实施课改以来的思想理念、工作思路以及师生成长发展的脚步,记载师生的领悟,记载办学者的思想升华,以丰富学校的文化建设。

我们坚信,制度是管人的,思想是管心的;制度是外在的,思想情感是内在的。制度永远指向不了的东西,才是真正成全教师的东西,才是激发校园活力的东西。作为校长,要倾情引导教师认识到:学校规章制度不是为了限制教师,而是为了将教师人性光泽中最美好的那一部分激发出来、释放出来,让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光彩,收获幸福。为此,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友善、融洽、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育理想的实现,根本在于提高干部教师的整体文化素质,其前提就是校长本身要提高文化素质。校长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校长的文化自觉性、文化品位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作为校长,应具有温文尔雅的学者之风,宽人严己的君子之风,言传身教的师者之风。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我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必须保证学习一小时。一是自觉加强政治修养。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论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当作自己履行职责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并把学习科学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二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仅今年就阅读了《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国际教育新理念》等10多部著作。撰写了《一张祝愿卡》《校长的门总是开着的随感》《带着感情上好每一节课》等近20个教育故事。厚厚的教育笔记,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悟。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逐步树立了平等的理念、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理念、法制的理念等。基于以上教育理念,我们把治校方略确立为:“热情地工作、理智地思考、踏实地做事、简单地做人”,其中“理智地思考”是校长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上学期期末,我在全体会上讲了管理学上的“二八定律”,即学校的重要工作主要靠20%的人去完成。随着学习和思考的不断深入,我发现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一个集体中,合力才能铸就成功!学校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一个也不能少。再比如,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一丝虚假。而面对随处存在的教育弱化甚至伪教育、负教育的现象,如何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如何成就孩子的本色人生?这些都是作为校长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常告诫自己,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努力做一名微笑校长。本学期末,学校向每位教师赠送一本书《做幸福的老师》,我根据每一位教师的情况写下温馨的寄语,如“勤勉磨炼教师的‘三力’——教育能力、事业动力、人格魅力,祝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再如“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愿你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等。我深知,校长之德能激发教师之情,教师之情能丰富校长之心,校长之心能开发教师之智,教师之智能完善校长之能。

近年来,我们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精神风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比正气、比干劲、比贡献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大家深深感到:教育是创造人生幸福的事业,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回归教育本来面目,让师生的生命之树沐浴在和煦的文化春风中,幸福成长!

践行课改——努力创办优质教育

(2008年4月在京津沪渝四省市教育论坛上交流,并被收入《天津市基础教育名校长高峰论坛》一书中)

优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老百姓对教育的热切期望。新课程改革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也为学校创办优质教育提供了有力平台。近年来,我们不断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深化课程改革,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面貌和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学校教育优质化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一、放开课程视野,准确把握课改在优质教育中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采取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我们不能就课改论课改,必须要有大教育观的宽广视野。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是把本国课程改革放到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放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行动的。只有用现代化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去审视、去理解、去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才能准确把握课程改革在学校优质教育中的定位。

近年来,我们通过多种措施号召和要求全体教职工站起来看教育,站起来看天津,站起来看中国和世界。国家把天津定位为快速发展第三极,我们就必须有第三极的眼光、第三极的胸怀。我们确立了要把“长小”的孩子培养成具有世界胸怀、现代素质的“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学校追求的身心健康、思维活跃、永不言败的质量灵魂。

我们在教学楼山墙上悬挂起长6米、高4米的巨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面醒目地写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和“铿铿锵锵说中国话,端端正正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口号。师生站在地图前,眼光豁然开朗,油然升起一股做一个中国人的豪迈志气和做一名“长治人”的自豪之感。

二、转变课程理念,为优质教育注入强大动力

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接受性学习过于强调教师、教材、课堂的“三中心”作用,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这与我们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和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很不相称。

新课改的标准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体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课程理念,将会引领干部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这将为学校优质教育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理念支持。

一是抓好教师读书学习,致力学校精神养育。

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典型引路、沙龙交流、案例分析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确立了“让美德和智慧充实人生”的办学理念,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们不断学习、不断领悟。我们开展读书自悟、调查分析、教师讲堂、网上交流、外出培训等系列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为每位教师订阅了《走进新课程》《天津市青年教师论坛》《天津教育报》等图书、报刊,还组织教师开展“环境优于制度”“和优质对话”“与和谐握手”等图书、思想交流活动,让教师的观点在碰撞中升华。我们希望通过精神养育,促使教师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读书人,为新课改奠定文化底蕴的基础。

二是坚持科研引领。

我们成立了由行政领导、教育专家、大学教授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顾问团,借助外脑,为学校课程改革诊脉、指导工作、培训教师。组织教师开展有关课改的科研课题研究,在实验研究中提升课改理念,增长课改智慧。目前,我校承担有关课改的科研课题3项,其中一项是国家级课题《促进小学生审美体验发展的研究》,一项是市级课题《中小学英语真实阅读推广试验》,一项是区级课题《构建和谐德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通过专家指导、科研报告、科研方法讲座等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我校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承担1—2项科研课题研究,他们从课改实际出发,从提高每节课的有效性着手,把课改研究深入到教学设计、活动计划、课堂教学、教学反思等多个教学环节,发挥了科研在课改中的先导作用。

三是坚持校本研修。

我们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听评课指导、集体教研等形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学习与培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组织学科组开展“科研课题实践课”活动,通过展示、听课、评课和反思来领悟课改理念、贯彻课改精神。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所有成员都带头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每周一个专题会,雷打不动地专题研究课改,研究教学。

通过观念引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学生而教的理念、“三维”教学目标、有效设计与动态生成有机统一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理念、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辩证统一的理念等已经为教师所接受,并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努力方向。

三、创新课程环境,激活优质教育资源

环境对于教育的优质化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环境是无处不在的教育资源。

课程环境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宏观的(课堂外甚至校外),也有微观的,我们都非常重视。对于物质环境,我们的理想是营造一种“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能育人”的校园环境。我们提出“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的标准,努力融校园、家园、花园、乐园为一体。我们整修了操场,更新了校舍,并在围墙外竖立起巨型彩色喷涂宣传栏,上有全体教师的合影,每位教师都微笑着面对过往的学生和家长:还有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和学生在校活动的经典照片,向社会、家长展示着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走进校门,“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用微笑拥抱每一天”的横幅标语,给师生送来温馨的提示。巨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给全校师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楼道里,“迎着幸福的阳光快乐成长”“张张笑脸伴我行”专栏,师生的书画作品,电灯开关上写着的“节约用电”“爱惜粮食”等温馨提示等,都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意图,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氛围。

除了物质环境,我们更加重视心理环境。因为,物质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营造师生和谐、轻松、愉快、幸福的心理环境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