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9469800000039

第39章 教育故事——教育连着你和我(15)

(三)小城镇、大教育

中山市小榄镇有五百年的历史,经济实力雄厚,在全国名列前茅。镇政府领导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大教育体系。第一,终身学习已成为当地时尚。2007年党委决定普及幼儿园到高中毕业15年教育,四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必须要有高中文凭,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中老年人和青年人共同上课的有趣情景。第二,三分之二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学生就业不成问题。镇上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成立了家长学校和讲师团。第三,小榄镇号称“菊城”,小榄人喜爱养菊、赏菊,且每年有举办菊花欣赏会的传统。人们以菊花为题,开展赏菊、赞菊等书画展览的菊花文化活动。第四,加强师资力量,网罗全国人才,现有29个省市的优秀教师来此工作。由上级评价下级,择优上岗,教师队伍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第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宽容博爱,义举义捐已形成民风。第六,学校注重营造书香校园、墨香校园,一校一品,窖口小学是其中的代表。我们看到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他们提倡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所听的六节课中,无论是低年级的教学还是高年级的教学,看到的都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课堂。他们善于开发校本课程,特别是结合小榄镇的发展开设的综合实践课,课前师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课上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既掌握了知识,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教学中,教师忠于教材,但不照搬教材,更加注重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视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的确给了我们不少启迪。

二、启迪与探索: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我们的新跨越

广东之行,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深圳、中山基础教育改革的活力,学到了他们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策略,看到了我们与之相比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大的收获在于我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与广东教育的对话。概括起来,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深化课程改革要有大视野

新课程改革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不能就课改论课改,必须要有大教育观的宽广视野。广东向来是思想解放的前沿,此次广东学访之行,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呼吸的广东思想解放的清新空气。无论是深圳还是中山,所访学校都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行动。特区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未来的眼光,这样的大视野使他们能够从培养“中国人”“特区现代中国人”的高度去统领学校的课程改革。我们要深化课程改革,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也必须具备如此的世界眼光、未来眼光,具有这样的大视野。

(二)深化课程改革,需要校长的现代课程意识

广东的经验告诉我们,校长是课程改革的领导者。校长的行政领导力固然在课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课程要实现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还要靠校长的思想领导,靠校长的课程理念对教师的引领和同化,并使之转化为教师的自觉纯熟的教育行为。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校长的现代课程意识和理念至关重要。一是校长要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的硬资源和软资源,合理整合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应该说,学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愈充分,学校教育的优质性显现得愈充分。因此,校长要成为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导者,要调动所有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一切资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二是校长要树立资源开放意识。现代教育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现代课程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只有融入社会,吸纳各种社会资源,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如广东教育的开放式管理,成立“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决策的咨询机构,邀请教育专家、行政领导、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参与到管理中,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开放办学管理机制。这样的开放体制为学校吸引了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校教育的优质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三是校长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打造精品课程的能力。现代教育的选择性日益加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特色化,使学校教育的个性化、特色化成为趋势。因此,学校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教师、精品课程,培养精品人才。

(三)实施高效教学,打造教师队伍是关键

实施高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而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是有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对深圳、中山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辩证分析后提出:学校应该为教师构建两个平台即“理念”和“行为”的平台,并且着力在两者之间铺设一座通向教学行为的坚固桥梁,而这一桥梁就是教研组建设。实施高效教学指导思想应确立为: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行为研究为主要形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工作,使教研组成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另外借鉴广东教育的优长,注重把教师发展的愿望与学校发展的愿望有机整合起来,逐步消除职业倦怠,使教师真正成为有思想的专业化教师。

(四)求真务实,必须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特色

学访考察中,我们深刻感到:深圳、中山的校园建设如同教育发展一样,不仅“小中藏大”,而且透出一种朴实、自然和率真的氛围。在这其中我们能借鉴什么呢?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其实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比如:去南山第二外国语小学时,我们每人领了一张“请您留下宝贵意见”的征询意见单,发现正面与我们设计的大致相同,其妙在背面清晰的画着学校线路图。这种注重细节、渴望学习交流的开放心态令我们佩服。再拿南山实验小学麒麟部来说,他们的科技活动就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他们的小小发明有的就是利用废弃物组装成的,结果在市、省、全国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他们的很多兴趣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流程也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广源学校教师每人一块黑板,天天练习硬笔书法,我们也理应能够做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各个学校也建立了资源库,但像南山实验小学那样十年如一日常抓不懈,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着实让我们感动。

因此,我们要学会冷静思考,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要静下心来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突破口。要学习别人而不跟随别人,要看懂别人看清自己,要借鉴别人发展自己,扎根学校而不局限学校,把眼睛盯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上。只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相信我们的特色之花也一定会在每一所学校盛开。

赴江苏南通海安县学访的收获

(2010年9月)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课程改革,努力创办优质教育,着力建设一支在全市起引领作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我们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二期第二批学员于2010年9月13日至16日,在工程办领导的带领下,来到江苏南通海安县,走访了海安县海陵小学、海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和紫石中学四所学校,听取了各校关于办学的典型经验介绍并与之进行了座谈,深入课堂听课,聆听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参观了校园建设。回津后,我及时总结了这次学访的收获和体会,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印象之一:海陵小学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追溯历史,几易其名,1981年曾命名为省实验小学,掀起了其崭新的一页。内有少年宫、科技园,孩子们在此享受着丰富、美好、快乐的校园生活。该校教改实验、交往课题、实践探索开展得有声有色,是江苏省十大素质教育学校之一。学校确立了“共生”的核心理念,以华应龙为首的名师辈出,被社会誉为“学者型教师的摇篮”,各级各类奖项的获得,让人交口称赞,仅每年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的文章即达120余篇。学校“放学早、作业少、成绩好”的美誉,让我对这所学校有了希望了解更多的渴望。

追求教师整体发展是这个学校最大的亮点。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八五”期间,他们开始进行交往教育,共生理念得到凸显。“九五”期间,开展中小学人际交往指导模式的研究,“十五”期间,交往研究进一步深化,共生意义不断具体化。

“共生理念”把学校看成生态圈,引入到教育,目的是遵循规律,追求生命本原,立足“共同价值”,尊重异质共存,坚持互惠交往,促进优化发展。他们重点研究了“教师:共生的研究关系”“学生:共生的教学关系”“服务:共生的服务关系”。

整体发展作为动力源,校领导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关键词是“卷入”,通过制度文化、场境文化得以实现。

1.制度卷入:尊重异质共存,促进优化发展。

2.主题卷入:立足共同价值,促进优化发展。

3.场境卷入:追求生命本真,促进优化发展。

他们一方面重视教师个体的诉求,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通过行政引领、制度规约、氛围创设、活动搭台,让教师参与,使其自主发展。教研方式以“卷入式”注入,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问题,把倦怠的教师引领过来,让其参与,使其置身于一种教育场境中,在情感的交流与涤荡中寻找教育的意义和生命的意义,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境界不断升华。

该校倡导的“简约化”的课堂研究,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年级组老师开展的读书漂流活动,展现了该校教师研究的实力,可圈可点。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们不仅在课堂研究上这样精益求精,在学生活动中,同样如此。如“走过十岁”为主题的活动,分“回首、感恩、展望”三个片段,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最后,我对海陵小学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用一棵树的摇曳去触动一片树林的舞蹈。

祝福海陵小学,取得更大的辉煌!

印象之二:海陵中学

这是一所纯民办学校,占地近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教学区、功能区、生活区总投资8000万元。学校建设伊始,领导和教师还参与投资了2000万元,借贷收费滚动发展,通过不断打拼,不断进取,学校现在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呈良性发展态势。目前有60个班级,3885名学生,班额超大,现有教师192人,公办教师性质的有185人,自主招聘的17人,学校管理的特点是:严、细、实。

在学校领导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

1.师资队伍本土化。他们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没有像一些民办校那样向全国招聘,而是不断吸引本土的优秀教师来本校任教,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都很强。

2.政府支持,人才招聘畅通无阻,为学校提供了人才的有力保障。

3.自主管理模式亦称“124”小组模式。学生7人为一组,设一个组长,下设两个副组长,副组长再带两个组员,自主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学习上,日常行为规范,同学们互帮互学,共同受益。两个班的班主任也相互穿插,捆绑式考核,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

4.教学模式“345”作为基本框架,不断推进,现已形成风格。

在学访过程中,我们还听了一节初三年级的语文课《桃花源记》。教师亲切和蔼、循循善诱的教风给我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一名有病孩子的耐心与呵护,适时的赞美,使我对海陵中学的教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祝福海陵中学——腾飞!

印象之三:海安高级中学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是江苏省首批通过验收的省重点中学和省教委首批命名的模范学校。1939年秋,由著名爱国人士、江苏省原省长韩国钧(字紫石)先生创办。1997年8月,学校被省教委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1999年4月,被省教委正式确认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学校具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实物投影仪、摄像监控系统,学校有卫星地面接收站、多媒体制作中心、校园电视台、微机房、语音室等现代办公和教学设施,校园网工程业已竣工。建有五幢教学楼、教师办公楼、行政楼、奥林匹克楼(内设图书馆、科技活动室等)、实验楼、劳技楼、学生公寓楼等建筑。近两年,投资3500万元新建了全省一流的体艺中心,含青年宫、体艺馆、室内游泳馆、室外游泳池、休闲部、餐饮部、矿化水部等。

学校素以“管理严、校风好、质量高”享誉省内外。丰硕的办学成果令人刮目相看。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连年雄居全省首位。高中部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学科竞赛,每年都有30多人次获一等奖,初中部在近三年来也有150多人次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项,多人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