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办一所孩子们喜爱的学校
9469800000041

第41章 教育故事——教育连着你和我(17)

带着爱上路

——记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校长张伟

《天津教育报》记者 徐德明

阳光下、风雨中,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校长张伟走过了23年不寻常的教育路。从普普通通的班主任、语文教师到大队辅导员、人事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每一步都留下了她爱的足迹。带着爱上路,她辛苦付出;带着爱上路,她快乐收获。从“国家级骨干教师”到优秀中青年校长,从全国科研优秀实验教师到“青年校长学术论坛”一等奖获得者……诸多的荣誉是她用激情飞扬的青春谱写的华彩篇章。在这华彩篇章里,跳动着的是爱的音符,组合成的是爱的旋律。

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张伟

在张伟眼里,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育,就是学校精神——负责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她说:“我常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去引领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小学教育应该是孩子人生道路和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奠基工程,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校园里办教育,而应带着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终身的发展。”

在教学楼的山墙上,悬挂着长6米、高4米的巨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面醒目地写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和“铿铿锵锵说中国话,端端正正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口号,激发师生做一个中国人和做一名“长治人”的自豪之感。

“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张伟响亮地提出了这一口号。她认为,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要用真诚、理解、平等、尊重、宽容、呵护消除教室霸权和教师的语言霸权、思想霸权、人格霸权,使学生有思维的权利、发表观点的权利、与人争鸣的权利、获得人格尊重的权利。如今,这一观点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和践行。她倡导教师“做一个有文化有涵养的读书人”,让每位教师都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她组织了读书自悟、调查分析、网上交流、教师大课堂、外出培训等系列活动,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丰富了教师的精神世界。

精神上的耕耘,带来的收获是教学成果的“百花齐放”。语文学科开展了书法比赛和经典诵读活动:英语学科开展了“小词霸”大赛、“大卖场”活动及口语比赛:为落实“1121”工程,学校还组建起学生民乐队,开展了“小交警”活动、美术绘画展、合唱比赛……校园里处处是学生们参加活动的身影。教师们还专门为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写真集”,把学生的素质报告书、活动照片、优秀作品、获奖证书等收集起来,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创办一所富有文化气息、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校园里没有教师对孩子们的大声呵斥,没有强加给孩子们的繁重课业负担,没有孩子们对读书学习的厌倦、冷漠甚至恐惧,更没有师生间的对峙、对立甚至对抗;校园里充满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欢歌笑语声和操场上竞赛的欢呼呐喊声。学校里有的是师生们精神的愉悦与舒畅,而不是心灵的压抑与紧张;有的是师生气质儒雅与深邃,而不是言行的粗俗与浅薄。学校里洋溢着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浓厚氛围,它使师生的生命徜徉在这愉悦的氛围中。这是一所师生们在校爱学校,离开学校想学校,一生一世不忘怀的学校!”张伟如是说。

亲爱的老师们,我生命中注定的知音,我已将你们的每一张笑脸当成我每一天最珍贵的戳记。一张伟

在教师们眼中,张伟是一位“微笑校长”。她虽然常常面带微笑,但做起事来又雷厉风行、镇定果断。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她毫不拖拉;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她总是竭尽全力;为青年教师提升业务发展,她常常东奔西跑去请专家;为学校的建设和规划,她更是日夜操劳……“因为我心里装着责任,因为我心里有个信念,那就是为教师创造幸福是我最大的幸福。”张伟笑着说。

让“教师脸上写着满意”是她工作的指南。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常常告诫自己:多一些“平等”,少一点“架子”;多一些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些“宽容”,少一点“苛求”;多一些“合作”,少一些“说教”;多一些“诚意”,少一些“心计”。她相信,用“心”去经营的学校也是有心的,用“情”来管理的人才是有情的;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她深信,校长之德能激发教师之情,教师之情能丰富校长之心,校长之心能开发教师之智,教师之智能完善校长之能。

“大家的事大家办”,这是她一贯坚持的原则。对干部,她变指令为指导,建立《沟通手册》;对后勤,她变号召为服务,设立“服务通道”;对教师,她变鞭策为引领,设立“校长心语”专栏。

“我要求自己的标准是上对得起领导,下对得起老师;我追求的境界是:好心情,好心态,好生活,微笑地拥抱每一天。”说此话时,张伟的脸上又露出那份灿烂的微笑。

学习、思考、笔耕,是我人生最大的爱好。静静回顾自己成长的岁月,“教育”始终一路相伴。看着老师的成功,学生的成长,我欣慰,我自豪。因为那份忠诚,所以无悔这教育的岁月。——张伟

不管是当普通的语文教师,还是做书记、校长,张伟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求索,也从未忘记过自己作为教师的本分。她全身心地把好关,当好学校教育科研的领路人。为此,她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必须保证读书一小时。而这一小时,竟成了她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走进她的办公室,案头上摆放着《人生183个大智慧》《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做教师的22条军规》《卓越校长的7个习惯》《国际教育新理念》等10多部著作。每一部她都一页页认真地学习,每每读到精彩或产生共鸣之处,她就会注上自己的理解。厚厚的教育笔记记录下了她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悟,《一张祝愿卡》《校长的门总是开着的随感》《带着感情上好每一节课》……灵动的文字、真情的告白,一篇篇活生生的教育故事跃然纸上。

天道酬勤。她撰写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一文,在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创造富有生命的课堂》一文,在天津市首届青年校长学术论坛上获一等奖;《让文化浸润生命之树》一文,获第二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首届“建国60年中国教育论坛”上获一等奖;《人文关怀与师德建设》一文,获“天津市第二届基础教育名校长高峰论坛”论文一等奖……

“学校不是凝固的建筑,而应该是流动的思想之河”,这是她常挂在口头的话。她不仅自己读书,还带动影响身边的人。她为干部们配备了管理书籍,利用行政例会专题交流学习心得;她为每位教师订阅了《天津教育报》,并向每人赠送了《做幸福的老师》《健康大全》等书籍;她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研讨会,设立了“校长心语”专栏,搭建了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

更加可贵的是,她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虚心向专家学者学习。2007年11月、2008年4月,她先后参加了“优质教育发展”国际论坛和津京沪渝四省市教育管理研讨会,并作为代表发言。两次会议,她结识了多位专家和学者,并利用会议休息时间,与他们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并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08年3月,南开区教育局组织全体小学校长赴广东、深圳学访。学访结束后,由她执笔,代表全区小学校长撰写了考察报告。5月,她又赴北师大参加了全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与专家的零距离接触,与全国名校长的思想碰撞,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她收获了新的理念、真诚的友谊,更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校走向成功的诀窍是相互感恩。我默默记录下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和优势,正在一篇篇撰写《校长眼中的教师》一书,当集结成册时,我将奉献给大家。这将是我与我的老师们心灵碰撞的结晶。”此时,张校长面带微笑地眺望着窗外的风景,眼中充满了希冀。

道德为本,夯素质之实

文化做桨,划育人之舟

——记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校长张伟

《中国教师报》记者 肖斌

美有很多种。有的如玫瑰,火热奔放,美得夺目;有的如水仙,冰冷孤傲,美得寂寞;有的如茉莉,清新淡雅,美得无瑕。天津市南开区长治里小学校长张伟便似这茉莉,自有一种脱俗之美。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夏日午后,张伟校长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她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流动的山泉,沁润着我们的心田;她发自内心的微笑似那拂面的清风,扫去了夏日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