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宋
948600000104

第104章 :居安不忘思危

岳义靖感到有些奇怪,当今天子登基之后,朝廷早已明令天下,要当年的功臣、良将归朝受赏,但当年第一批江湖义勇队的成员却无一人回朝领封。以老者的功绩,封个爵位、贻养天年绝对是可以的。现在看老者一脸的风霜之色,只怕他平日过的也不能算好,不解的在一边问道。

“接受封赏就要守规据,那还不把老头子给憋死,我才不去。再说,我们当年拚命又不是为了什么赏赐,没兴趣,也不想给朝中的大人们找麻烦。”麻衣老者不屑的翻翻眼睛,然后又意味深长的看向赵惇:“更主要的是,老头子还没活够,不想白白搭上一条命。”

“白白搭上一条命?!老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赵惇一惊,其他人也不明白,全都看着老者。

“你们到冷家庄没能见到冷月河吧?”麻衣老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淡淡的问了一句,然后“哼”了一声:“那冷阳一定是说冷月河已经自行离家,多年没有音讯了。”

“难道不是?”

“当年冷月河已经病到走不动路的地步,如何能自行离家?”

“什么?!为什么冷家要赶他走?”听了老者的话,大家都是又惊又怒,如此对待一位忠臣、良将,这冷家是什么意思?!

“说来话长,当年之事很是复杂,也不能全怪冷氏无情无义。”

当年冷月河虽然没有战死,却伤的极重。但他看战事紧张,“虞相”也是重伤在身,不愿意给大家添麻烦,便强自支持。

等虞水灵是个女儿家的事情曝光,为了装假而休息下来,有了时间,这才在无意中发现冷月河在吐血。大吃一惊的虞水灵给他检查了一下,发现他因为多处重伤,已经无法完全恢复,便强制冷月河休息。

可随后又是连番大战,冷月河不顾虞水灵的阻拦,再次上了战场,结果导致伤势加重。

虽然冷月河在战后还担任过至勇军第一任的统制,但却在三年后旧伤发作,缠绵病榻。

此时,已经成为大宋皇后的虞水灵由于另一位幸存的李生义因旧伤复发过世,十分内疚,总觉得是当初自己的一道命令,害了这些部下,自然是和岳王少王妃虞景儿一起照顾冷月河。

谁知,皇后出于内疚和同袍之情照顾冷月河,却被一些“有心”之人传的十分不堪,甚至有人说皇后与冷月河有私情。虞水灵自然不会在意这些流言扉语,根本没加理会。

但这话最终传到了冷月河的耳中,他不顾虞水灵和虞景儿姐妹的阻拦,上书天子要求去职还乡,总算是强撑回到了冷氏庄院。

冷月河回家之后,皇后虞水灵和岳王少王妃虞景儿还是常常派人前来看望,并送来药物。但冷月河实在是不愿意再给皇后添麻烦,也不想别人再中伤皇后,索性对外宣称是他对皇后有了感情,而且是被皇后断然回绝,因而返乡。

从此,冷月河不再接受皇后她们送来的药物,只要是皇后她们送来的药他就不吃。为了不让他拒绝治疗,皇后姐妹只得不再给他送药,也不再派人前来探望。

可是,那些惯于在暗中害人的家伙又怎么会放过冷月河,他们不断的派人向冷家施压,要冷月河按他们的意思污蔑皇后,败坏皇后的名誉。

冷月河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断然拒绝,结果被逼得不得不抱病离开冷家庄院。

“不是说武林中人不会理会朝中之事,有自己的行事方法的吗?为何冷家不庇护冷月河,反让他拖着病体离家出走?”何月实在想不通,就是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忍心自己的家人带着病痛离家出走,冷氏至少是个高门大户,怎么会这么干?!

“武林是有一套自己的规据,但却大不过国法。现在只是朝廷没时间和精力去理会他们,若真的惹恼了朝廷,你以为一个武林门派,甚或是整个武林有那个实力与一个国家相抗吗?一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就可以了,这又不是没有先例。”麻衣老者叹息一声,摇摇头:“说来冷月河的身世也真是可怜,当年,冷家不坚持庇护冷月河也是事出有因。”

原来,冷月河的父亲便是上一代冷家的家主,他喜欢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丫环怜儿,可两人身份不配。冷家老家主不得不娶了现在的冷家老夫人为妻,但对妻子没什么感情。

后来,怜儿因为生冷月河的时候难产去世,老家主由于对怜儿的愧疚之心,把父爱全给了冷月河,却对次子冷阳漠不关心,冷家老夫人因此深恨冷月河。

冷月河从小十分聪明,文武双全,后来冷家老家主有意让他为少庄主,只是因为夫人就是不肯给怜儿妾室的身份,才拖延下来。再后来,冷月河在国破之际毅然从军,算是自动退出武林,放弃了继承之权,此事方才了结。

等冷月河被迫返乡之时,其父已经亡故,冷家老夫人见那些混蛋还在不断的逼迫冷月河,担心连累自己的儿子和一家人,自然容不下冷月河。

冷阳虽然与大哥的感情还算好,却拗不过母亲,也无法应付那些找麻烦的人,只得将已经病重的大哥送到别院居住。“

“这么说,冷月河现在应该住在冷家别院?”

“不在了,他还活没活着都不知道。十多年前别院失火,冷月河就此失踪,再无消息。”麻衣老者一脸的黯然,摇摇头长叹道:“他为朝廷效力,差点儿搭上性命,却被朝中那些混蛋逼的无处容身。如果地下有知,水灵儿也会痛哭不已,痛心没能保住自己的部下罢。”

赵惇这才明白当初是怎么一回事,心里把那些狠毒阴险的混蛋家伙给恨死了!要不是他们,怎么会害的冷月河被迫返乡,还搞出了这么一出。如果母后知道,的确会伤心死的:“这些该死的家伙,我饶不了他们!”

麻衣老者再一次摇摇头,出言提醒赵惇:“朝中守旧势力太大,就算你身为皇太子,也轻易动不了他们。士林已经独霸朝政这么多年,如何容得有人夺走。连水灵儿那么聪明能干的一个人,不也没能把权力收回来吗?小哥,你的路很难走啊。”

“我不怕,再难走我也得走,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我绝不退缩。”赵惇咬着牙关发誓,又想起了早早逝去的母后和那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这样冷酷的世情、这样狠毒的人心,如果改变不了,我就把它连根拨起!如果连为国效力的忠臣我都无力保护,这个皇权、这个国家,我还留着它干什么?!”

“好!既然小哥有改变世情的决心,那就不要后悔,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希望,当年虞大人所愿能够实现,也希望水灵儿所付出的一切都不会白白浪费。我们这几个老头子也一直盼着这一天,这把老骨头就归你拨弄了。”喝了一声彩,麻衣老者将手中的酒坛一举:“来,小哥,老头子为你壮行!”

大宋隆兴十七年九月,围着大宋转了将近一圈,一路上交往之人甚多,为了不让人容易猜测身份,赵惇又自称为虞景。

就算上父皇又多给的半年,留给赵惇的时候也只有两个多月,他便带着大家往回走。此次外出,看到了大宋民间真实的情况,赵惇的心中实在不安,又有些振奋。

不安的,是在大宋这样一个号称“天下第一富裕之地”的国家,百姓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还是贫苦不堪;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兼并的情况逐渐严重,好在大宋历来商业发达,各种手工作坊分流了不少人口。

振奋的是,就算如此的贫苦,但得到了二十年的休养,善良的百姓们却大都感激朝廷的仁政,觉得已经比过去好了许多;而且,一路上遇到的百姓,大部分还心心念着要收复中原,重新回到祖宗留下的土地上去。如果能收复河山,就算再苦再累,百姓也愿意忍受。

不少地方的百姓还组织起了带有自发性质的军事集社,平日请一些有军事修养的老兵来传授一些军事学识,教后辈习武强身。连两位随行的文士都感叹,谁说南人懦弱无用、没有血性,看看这些居安不忘思危的百姓,就知道宋人也有铁血的一面。

对已经过世的虞允文父女,善良的百姓们评价统一的很,除了好、还是好,并没有半点的非议。不少地方甚至在皇后虞水灵的祭日过起了女儿节,祭祀在他们心中已经成神的皇后,祈求皇后保佑自家的女儿幸福、安泰。

路过当年几乎是全城皆毁的镇江,赵惇特地停了下来,带了同伴们前往朝廷于十年前修复镇江城池的时候,特地下旨建造的“旌忠祠”,向为国捐躯的镇江吏民百姓们上香,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离开“旌忠祠”之时,他们无意之中听到旁边有人在议论,说镇江新任知府辛弃疾为迎接儒家大师陈亮,正在城郊北固亭举行宴会,不少士林中人都赶去参加。

旁边的杨析先想了起来,给这位皇太子带着跑了这么久,身上的礼仪、规据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只顾高兴的叫了出来:“我知道了,陈亮大师就是那个总和朱熹唱反调的狂人怪胎!坚决要求北伐中原的‘疯子’陈同甫。”

“是他!”赵惇也想了起来,微笑着点头:“镇江新任知府辛弃疾应该就是他的好友,那位敢在金军大营中,以数十骑闯营擒贼,最终安全归来的稼轩先生。我还记得他当初所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简练质朴、通晓明达。这两位都是我大宋的志士,难得今天能在这里见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时节已进入初秋,江南大地处处仍然是锦花盎然,林木繁茂。天色已近黄昏,位于长江岸边高坡上的北固亭内外已经坐无虚席。一个身材瘦攫、却不失风雅的白袍男子,正和另一名身材高大、肩宽背阔,腰间佩有一块温润的美玉,身着蓝衫的中年人在互相谈笑。

外圈站立着的众人正在传看着几厥词,明显是刚刚才做的新词。很快,手脚麻利的岳义靖就从一名文士的手中要了一份过来,递给赵惇。

赵惇很快扫视了一遍,眼睛立刻就被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给吸引住了,不觉轻声念了出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好词!”一边的何兴刚刚听完,便脱口赞了一声。

何月却听的不太明白,有些疑惑的问道:“这厥词里说的是什么?我不是太明白。”

赵惇又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摇了摇头,轻声解释:“这词里面的典故实在是多了些,难怪小月一时不懂,稼轩先生的词好是好,却常常使用故典,不够通俗。”

“你们懂什么!”他们这样评价,旁边的一名文士听了很有些不痛快,立刻反驳:“稼轩先生的词如何不好?用典故乃是文人习性,也可以使词更加的深隧。不懂就不要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