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血宋
948600000150

第150章 :三堂会审

赵惇也不来计较梁红玉的恶劣态度,就当没听见,还是和皇后一起向着梁红玉深施一礼:“老王妃,是朕有错在先,朕在这里向您和韩氏陪罪。”

“陛下言重了!陛下是君,老太婆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今,陛下不过是收回铁券,老太婆还敢说什么?!一切就依陛下便是。”梁红玉看着赵惇夫妇向她深深一礼,闪身避开,冷冷的回绝了赵惇的歉意。

旁边的诸位官员再也看不下去,刑部尚书洪适走上前来,好心的解劝:“梁老王妃,陛下已经向您陪罪,您还是这样的态度,就太过了。”

“老太婆不要陛下陪罪,只要保住我孙儿的一条命。”梁红玉突然不再那样冷冰冰的板着脸,声音中已经出现了哽咽,抬手向着在一边嘻玩的韩忠一指:“陛下、洪大人,你们都看看,现在韩氏也就这两个男丁。要不是韩忠是个傻子,不能顶起韩家的门庭,你们就算把韩节千刀万剐,我也不管。老太婆没别的要求,把韩节发配、流放都可以,只求留下一条命也就够了。”

“老王妃,朕想问您一句,当初您一介女子,和韩老王爷同上战场,为的是什么?”赵惇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

梁红玉不明白赵惇干嘛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回答了一句:“还能为了什么?不过是‘忠君爱国’这四个字罢了。”

“既然梁老王妃为了忠君爱国可以上战场拚命,那么您想要保住的又是什么?只是一个大宋的空名,还是这个昌盛的国家?或者是大宋的百姓?”

“老太婆出身寒微,如何会想这么许多,不过是夫唱妇随,跟着老王爷罢了。”梁红玉说到这里,突然明白过来,看向赵惇:“陛下,您不用拐弯抹角,就回答老太婆一句:是不是一定要杀了节儿?”

“老王妃,朕现在不能回答你。如果老王妃一定要留下韩节,那就请旁听完本案再说。只要老王妃开的了口,朕就留他一命。”赵惇知道梁红玉是个能够明辨事非的人,索性让她旁听此案,只要她能听的进去,这事情反而好解决。

韩节在一边听了可急了!他当然清楚自己所做的事,这要是审完了,能留下命才怪,连忙可怜兮兮的长长叫了一声:“奶奶……”

梁红玉看看赵惇,他的表情坦然,眼睛中也没有一丝狡诈之色;再看看自己的孙子,韩节却是心虚的避开了祖母的目光。

老王妃心中矛盾:两代君主对韩家都十分优待,若说是天子打算对付韩家,也的确是没道理。再说,以天子素来做事的风格,没有把握,他绝不敢如此对待韩节。此案一审,韩节搞不好就是死定了;可如果不开审,自己就执意要天子放过韩节,若此案为实,只怕韩家的清白名声也就全完了,将来还是没脸面去见老王爷。

“老王妃,无论什么,都大不过天理、大不过良心!”御史陈亮也走上前来,他撇了一眼旁边的韩节,一脸的厌恶之色:“老王妃和老王爷都是出身贫寒之人,也都知道小民百姓的苦处。如果连案子都不审,老王妃就执意要陛下放过您的孙子,枉顾大宋国法,只怕,将来老王妃也没再脸见人了!”

“陈卿,不得无礼!还不向老王妃陪礼。”天子出声喝住了陈亮,并喝令他向梁红玉陪罪。

“老太婆不过是个妇道人家,但这良心自然还有。既然陛下已经决定开审,老太婆就旁听一下。”见陈亮也如此说,梁红玉再也撑不下去:陈亮为当代的儒家大师,与韩氏一样同属于要求收复中原的一派,在民间、朝中的影响力极大,连他都是这个态度,朝野的舆论可想而知。

思之再三,梁红玉终于还是让了步。

案件早已查实,这公开审理已经是个过场。有肃郡王赵适在,他也知道此案事关重大,早就把一切都做的踏踏实实,不要说还活着的吴海天被送来刑部,甚至连吴老夫人自尽在县衙前所用的白绫都送到了堂前!

至于敢于附翼韩节、勾陷他人的原安海县县丞、现任温州府刺史鲍易,不敢坚持律法的原温州府刺史汤安书,和因坚持法制反被免职的原平山县县丞任晓鹏及相关官员,还有与此案有关的相关人证皆被押送刑部。

在诸多人证和相关证人证言的对应下,所有案情全部揭开,韩节之罪并无半点虚假!

当全身穿着重孝前来作证的吴海天之妻刘氏上堂,猛然看到已经残疾的丈夫,扑上前抱着他失声痛哭“相公,贱妾对不起你、对不起公婆,孩子没保住,对不起!”

“不要这样说,是我对不起贤妻,苦了你了。”吴海天听妻子痛哭不止,心中苦痛,满脸是泪却还在安慰爱妻。

看他们夫妻相靠着哭泣,主审的官员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下面旁听的百姓也都唏嘘不已。

跪着的韩节惴惴不安的四下扫视,看到的都是厌恶和仇恨的眼神,他此时方才明白:自己犯了众怒,只怕是死罪难免!为了活命,韩节再次把哀求的目光投向最疼爱自己的奶奶和诸位家人。可看到的,却是奶奶呆呆的坐在座位上,两眼已经失去了焦距。

“奶奶……”听到韩节的呼唤,梁红玉似乎刚刚从梦中醒来,茫然的从座位上立了起来,一步一挪的到了韩节跟前。

韩节连忙伸手摇摇奶奶的衣角:“奶奶,求求您,救救我,孙儿知错,再也不敢了。奶奶!”

“你真的知错了?”梁红玉这才低下头,看着哭得鼻涕、眼泪糊了一脸的韩节。

韩节连忙向前爬了一步,伸手抓着奶奶的腿使劲儿摇晃:“奶奶,孙儿真的知错了!为了韩家、为了娘,奶奶一定要救孙儿。”

“为了韩家?!”梁红玉喃喃的重复了一句,低头看向自己的爱孙,抬手抚摸着他的脸:“你爷爷临走的时候,曾经再三嘱咐奶奶,一定要保住韩氏的根。奶奶也一直记着,从来没有忘记。”

“奶奶,爷爷的话,您一定会照做的,是不是?!”韩节听自己的奶奶这样说,顿时觉得有了希望,紧紧抱着梁红玉的腿:“只要留孙儿一命,孙儿以后一定好好在家孝敬奶奶,一定不再闯祸。”

看着韩氏祖孙抱在一起流泪,坐在堂上的天子赵惇面沉似水,其他的官员也都沉默不语。如果梁红玉真的再次开口为韩节求情,这才是最难办的事!

乔月山和吴海天夫妻互相对视了一眼,看到大舅子向上面抬了抬下巴,乔月山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本案能够开审,给吴、乔两家一个公道,他们已经是心满意足。如果非要处死韩节,不只是让朝廷难做,也是绝了韩家的后根。

老王爷韩世忠为大宋付出了一切,韩家四个儿子都战死沙场,按朝廷律令以功赎罪的话,如此功勋换韩节一条命,也早就足够了。

乔月山慢慢的走到了堂前,向着上面跪了下来。

大家一愣,还以为乔月山是要逼主审之人判处韩节死刑呢,谁叫这毁家之恨太深了些。

身为主审的刑部尚书洪适,首先开了口:“乔秀才,本案是三堂会审,请你相信,朝廷自会有公断。”

“大人误会了,晚生是想请诸位大人考虑韩氏现今的情况,放韩节一条生路。”

“啊?!”

大堂内外听清了乔月山的话,静的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的见!这可真是没人能想到的事。乔月山居然会为韩节求情,也太惊人了吧?!

“两位陛下、诸位大人,本案能够重审,已经给了吴乔两家故去的人公正,我等已经是感激在心。至于韩节,按我朝律法功可抵罪,而且朝廷有明诏在前:非谋反大罪绝不追究七家功臣后人。我等小民不敢因一己之私让朝廷食言,请朝廷还是留韩节一条命。”

“乔秀才,放过韩节,你就不后悔吗?”肃郡王赵适也开口问道,他已经听天子转述过在工场发生的事,对乔月山这个行为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再确认一次。

“肃郡王请放心,晚生既然有这个决定,就不会后悔,吾舅和晚生是一个意思。”

大家的视线又都集中在躺在一侧担架上的吴海天身上,看靠在妻子怀里的他吃力的点点头,顿时无语:要放弃这毁家之恨,说有多难就有多难,可这吴、乔两家的仅存之人居然全都主动放手,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心酸。

“两位如此大恩,韩家受不起!”一个苍老沙哑的女声在静谧的大堂上响了起来,梁红玉放开了韩节,慢慢的转向大堂上方坐着的帝后和诸位主审:“老太婆还懂得轻重,只有一事相求诸位。”

“老王妃请讲!”

“老太婆求诸位能留韩节一个全尸!韩家永感大恩。”

大家又是一惊,这老王妃居然主动放弃了韩节活命的唯一机会!

韩节急了,伸手抓住奶奶的衣角使劲儿摇着:“奶奶,你这是干嘛,他们已经不要孙子的命了,我不想死啊。”

“畜生!”梁红玉猛然转身,一个耳光重重打在韩节脸上,把他打得歪倒在地:“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事到如今,你还只想着自己的性命!我韩家什么时候生出你这么个孽种!”

“孽种!?那也是你们教的。”韩节眼看连最疼爱自己的奶奶都不再为自己求情,甚至要主审人杀了自己,这骄横的脾气立时上来,猛的推开梁红玉,恶言恶语直向着奶奶泼了过去:“都是你们把我宠成这个样子的,现在我没命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你还要他们杀了我,你这样狠毒,韩家断子绝孙是活该!”

“你……你这个畜生!”梁红玉给韩节气的直哆嗦,指着他:“你还真有脸说!好、好,这就是我教出来的好孙子。我韩家没这样的畜生,你是死是活,我不管了!”

说完,梁红玉转身就向外面快步走去,甚至都没想到要向帝后辞行。

“奶奶,您要是不管,阿节就死定了。”韩节之妻王氏慌了神儿,连忙跪在梁红玉跟前苦苦哀求:“奶奶,孙媳从来没求过您什么,现在只求您不要计较阿节的混话,还是保他一命吧。”

“孩子,自从你嫁到韩家,我们祖孙没红过脸,是韩家对不住你。”梁红玉弯腰把孙媳拉了起来:“这混蛋是自做孽,就算朝廷能饶他,天也饶不得他!孙媳,你是明理的人,要是你家出了这样的惨事,你能放过他吗?!我们走。”

看梁红玉拉着王氏下了台阶,旁听的百姓们立时闪开一条道,面带敬意的看着老王妃带着韩家人一起离开。

韩节看梁红玉头也不回的不顾而去,这才知道奶奶这是下了狠心,自己是没命了!顿时吓的瘫倒在地。

天子厌恶的看了这个混蛋一眼,正想开口,外面却传来一阵纷乱。一名刑部的守卫从外面冲了进来,跪在地上禀告:“陛下,梁老王妃刚刚出了刑部大门,便昏倒了。”

“什么?老王妃不要紧吧?”大家一惊,天子赵惇连忙起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