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已经吩咐枢密院派人赶往定北城,而且已经组织了御医和医药院的医师前往,只是……”
“告诉皇太子,朕亲自去。”赵惇当机立断,转头对身边的孙女赵雪灵吩咐:“你快点给皇祖父准备些东西,朕这就上路。”
魏结亮给天子吓了一跳,连忙阻拦:“可是陛下,天子出巡是大事,怎么能这样的草率?”
“朕早就不主政了,随时可以离开,而且朕的医术至少会比定北城现在的医生好。”赵惇看魏结亮的额头紧皱,一脑门子的官司,淡然一笑:“朕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还是不要白费力气的好。”
眼看着性急的皇祖父执意要马上起程,担心他身体吃不消的公主赵雪灵不由得出声相劝:“可是,皇祖父,您也已经是六十九岁的人了,这样急冲冲的上路,万一……”
“嘿,小雪灵,你还瞧不起你皇祖父。朕的身体可好着呢,就是这小子动起手来,也别想打过朕。”听自己的最宠爱的孙女这样说,赵惇有些不快,向旁边的张承一指:“不信,你让他试试。”
“孙婿哪敢和皇祖父相比,就是孙婿的曾祖父张义在的时候,也常说皇祖父的武功盖世。”看天子有些不高兴,张承连忙陪上笑脸,小心的说道:“雪灵只是想让皇祖父做好准备,这样太匆忙了。”
“臭小子,你是不是张家人啊?怎么生的如此油滑,全无将门出身的风范。”赵惇没好气的冲了张承一句,然后翻了翻白眼:“少给朕戴高帽子,要说能够自保还差不多,武功盖世?骗谁呢。”
“你还想不想走啊?真不知道你是不是活回去了,又上了孙女的当。”马忆灵在一边看到现在,实在是哭笑不得,好心的出声提醒赵惇。
“糟糕,险些又给小丫头和臭小子给骗了!”赵惇这才猛然反应过来,拍拍爱妻的手:“还是忆灵聪明,朕不和你们斗嘴了,还是自己去收拾东西的好。”
“陛下代我也收拾一下,我随后也过去,省得拖累你。”
“行,朕先走一步,你随后来。”
看着赵惇跑没影儿了,赵雪灵撅着小嘴看向自己的祖母:“皇祖母,你干嘛要提醒皇祖父?这样急冲冲的上路,你不怕他伤了自己的身子啊?”
“雪灵,你不明白,陛下一直把义勇当成自家儿孙一般,感情极深。陛下一生重情重义,如果义勇真的就这样去了,不能见他最后一面,陛下会一生不快。”马忆灵也慢慢的站了起来,长叹了一声:“时光流渐,人老了就会念旧,多少长辈、朋友和臣下已经陆续离去,我们这些还在的人也只能珍惜还活着的。”
重兴三十六年三月底,战功卓著、名震天下的名将林安南不幸在定北城故世,享年六十二岁。赶去和他见上了最后一面的天子下旨,赠其郡王封号,并赠谥号“忠诚”。
重兴三十六年这一年,似乎是大宋的悲哀之年,九月,七十二岁的太师兼集贤院大学士、原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国公任欣德病重,天子赵惇和皇后马忆灵已经守在他床边数日。
看着憔瘁、消瘦的任欣德那张苍老的脸,赵惇忍不住想起当年在镇江初次相见的一幕,那个老实却带着风雅的青年学子似乎还站在眼前,可现在大家都老了。
已经昏睡了数日的任欣德终于睁开了眼睛,他眨着昏花的老眼,总算是看清了守在身边的帝后,脸上禁不住露出了舒心的笑容:“陛下,您能来送老臣上路,老臣知足了。”
“朕是不是听错了,你居然一开口不是骂朕?还感激?”赵惇苦笑了一下,摇摇头:“也就是这个时候,你才不跟朕斗嘴。”
“陛下,老臣也想和陛下斗下去,可该是走的时候了,老天爷也觉得臣该收收性子。”任欣德挣扎着想坐起来,赵惇连忙起身把他扶着靠在床头上。
任欣德喘了口气,看向在自己床前重新落座的老皇帝:“从老臣跟随陛下以来,可以说是守规据的时候少、惹事的时候多。陛下对臣一直是另眼相看,从不记较臣的过失,更不介意臣的臭脾气,如此深恩,老臣只有来生再报。”
“少跟朕说这些有的、没有的,修文,你要真是念着朕对你的好,就在天上好好的等着朕,等朕也该去的时候,我们接着斗嘴。”赵惇伸手握住任欣德一双瘦弱的老手,强忍着眼泪,脸上出现了无奈的苦笑:“以前你骂朕的时候,朕的确是烦的要死,恨不能立刻堵上你的臭嘴。可你要走了,以后没人再骂朕,朕却又想你好起来,希望你能在将来接着骂,朕是不是在犯贱?!”
“陛下,你我君臣此生能够相遇,已经是老天爷给的福份,不能奢求的太多,会折寿的。”
“如果折寿就能把你们留下,朕宁可折寿。你们一个个的都先朕而去,让朕来经历这种不断送走亲近之人的痛苦,朕实在是受不了……”说到此处,想起这些年一个个离去的亲人、臣子,赵惇最终还是没能忍住眼泪,他无力的闭上眼睛,任凭泪水不断的滚落下来。
任欣德看着赵惇痛苦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从一开始相遇的时候,赵惇就是如此的光明磊落、诚恳待人;如今他已经是一代圣主,是大家心目中如同神灵一般的受人敬仰,但还是这样的重视情义,从不曾对亲近之人用上机心。能够遇上这样的君主,是为臣的最大福气。
“陛下,人老了都是要走的,如果陛下这个样子,会让臣等走的不安心。”眨了眨昏花的眼睛,任欣德把眼泪努力的压了回去,故做轻松的说道:“下次,臣再死的时候,可不敢提前告诉你。”
听到任欣德这么说,正在流泪的赵惇先是一呆,随即反应过来,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胡说八道!你死都死了,怎么还想再死个一次?!”
“如果有来生,臣还想做陛下的臣子,你我君臣再一起创造一个新的传奇。”任欣德反手抓着赵惇的手,昏花的老眼中再次闪动着泪花,可接下来的话,却让一边感动不已的大家目瞪口呆:“只是,臣还是会死在陛下前头,好让陛下再为我流泪。”
“你这个臭脾气的家伙,从来不让着朕一次,都到了这时候还是这样。朕下辈子可不会再让着你,非死在你的前头不可!”
“……”
旁观者皆无语,这对君臣实在是让人想不摇头都不行。
后世的圣主实录里记载:“太师兼集贤院大学士、原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国公任欣德病重,天子携后探视于府第,君臣话别。当其时,回想峥嵘岁月、共约后世。第二日晨,平国公任欣德病故。”
不到一年的时间,连着送走了两个亲近的臣子,天子赵惇明显有些伤感过度,数日来独自站在长安宫里重修的山河地理图前,呆呆的看着面前的缩小版江山出神。
开始大家知道天子心情不好,便不去打扰他。可过了几日,他还是那样呆站在平台上,大家有些不安心了。毕竟,天子也已经是六十九岁的老人,经历如此大的变故,大家都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
连忙于政务的皇太子赵扩知道了父皇的状态,也不放心,特地抽出时间赶到长安宫,想劝慰自己的父皇。在台下等候着丈夫的皇后马忆灵看到爱子前来,示意他自己上平台去。
赵扩走到父皇的身后,还未等他开口,赵惇已经慢慢的说道:“朕正好有事要找你,既然你来了,朕就直说了。”
“父皇请讲,儿臣照办便是。”
“你安排一下,朕把皇位传给你,明年就用你的年号。”
“父皇,你春秋鼎盛,为何要将皇位传于儿臣?”赵扩没想到父皇居然会来了这么一句,连忙推拒。
“你我父子之间不要讲这种虚礼,你也不用怕朕会有什么疑忌。说起这个性,你倒是更像你的皇伯父,而不是朕。”赵惇转回身,看向自己的长子:“当年,你皇祖父就是还在壮年之时,就将皇位传给了朕,这还真算是我大宋皇室的一个不错的传统。”
“这不一样,当年是因为父皇才高过人,皇祖父想让父皇早日接手,重振大宋。”
对自己的父皇,赵扩打心眼儿里敬仰,实在是不愿意父皇就这样撒手不再管政务,毕竟他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独立去打理一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有父皇在后面支撑着他。
“你呢?你不也是主政多年,早就接下了政务。你的个性比起朕来虽然有些柔弱,守成却正好合适,不必妄自扉薄。以后多些决断,你也能成为一代明君,朕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
听长子这样说,不由得摇摇头,赵惇把他的话驳了回去:“朕老了,而且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朕也累了。朕和你母后只想清静一些,共享天伦,不再理会外界之事。你接位之后,有时间你就来看看我们,没时间就算,让几个晚辈陪着我们也就行了。”
“父皇……”
“行了,人家都叫皇帝‘万岁’,你我又何偿能够活万岁?能活到百岁都是命长的。朕老了,时日无多,何必还赖在这个位子上尸位素餐。”看长子还想说什么,赵惇不耐烦的一摆手,堵住了他的嘴:“朕一辈子都是一言九鼎,这是最后一回,就这样!你安排去吧。”
重兴三十六年十一月六日,天子赵惇将皇位正式传给了长子赵扩,称“太上皇帝”,封自己的皇后马忆灵为“太上皇后”。
传位后,太上皇夫妇仍然居住在圣行宫,只是从此再也不参与政务。
随着时光流逝,岳氏兄弟等一批老臣和亲属相继离开人世。现在朝廷中大多已经是西征之战前后出生的年轻臣子,老臣子已经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
为了不再让长子过于依赖自己,有时,赵惇夫妻也会离开汴京南下临安,或是在各地走动,看看旧臣和亲属。
十二年后的安平四年六月,时年八十一岁的赵惇在圣行宫逝世,谥号“至恭英武神文宪仁义孝德圣皇帝”,庙号“圣宗”。
作为皇室地位最高的长辈,马忆灵在长子突然过世之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大宋的稳定,被继位的孙子赵觉尊为“德圣太皇太后”。
十六年后,九十二岁高龄的马忆灵过世,与赵惇合葬“双圣陵”。
从孝贤皇后虞水灵与宋孝宗赵昚开始主持变革,到圣宗改革、直至北伐胜利,历经两代君主数十年的努力,大宋终于重新振作,一个开放、富裕,充满了朝气和信心,容留万方的大宋从此定立,雄居在东方。
开创大宋盛世,为后世子孙奠定了国家基础的赵惇,成为了一代“圣主”,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