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个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每天给自己一点希望,永远不要放弃,一只巴掌同样也能拍响。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甚至在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虽然很痛苦,但是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最后她终于扔掉支架。她又开始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以11秒1 8的成绩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一威尔玛·鲁道夫。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女子100米冠军。
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只要你给自己希望,希望就会站在你的面前。下面的故事更加说明了,希望对于改变你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有这么一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一天,妈妈第一次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完,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直到结束,都没听到点他儿子的名,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一定的难度。”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故事中的妈妈是个成功的教育者,而成功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给孩子希望,让他树立自信,有了希望和信心,孩子才会不断努力,最终真正的克服自己的缺陷,获得成功。
希望是一盏灯,在黑暗中,它能引导你走向正确的方向。希望也是一团火,在你人生面临困境时,它便能给你力量。这种力量是精神的力量,而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能让你即使面临困难也不放弃。只要你勇敢坚持,即使你是乌龟,爬得慢,也一定会达到终点。而那些中途放弃的兔子却永远都不可能到达终点。
可以贫困,但不能潦倒
很多人都喜欢抱怨上天不公平,或许上天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生来就富贵显达,不用愁厅堂之事,而有些人却生来穷困潦倒,生活捉襟见肘。上天的安排从来都是不公平的,就像一副扑克牌,不可能每个人都拿到完全同样的牌。正是这种上天安排的各不相同,才使得精神和信念的力量显得如此的重要。
财富不但是物质上的,更显得难能可贵的是精神的财富。或许一个拥有很多财富的人并不一定比一个乞丐生活的快乐,乞丐可能会为所得到的每一次施舍都感到快乐无比,而富翁却可能并不能从自己获得的财富中得到那么多的快乐,反而有可能是苦恼。人生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念,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便是一种无比珍贵的财富。拥有它,即使你会暂时的处于贫困,但是你绝对不会永远的贫困。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精神的贫乏,那才是真正的贫困。精神的贫困就意味着你失去了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念,那么也就意味着永远的贫困。用一句概括的话来讲就是,你可以贫困,但是你不能潦倒。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贫困和潦倒的区别:
曾经有一位教授在山脚下漫步,看到路边一个书摊儿,爱书使然,他便蹲下来浏览。教授打量着小书商,男孩一个,不高,稍瘦,一边吃着挺干硬的烤饼,一边照应着顾客。从样子看小男孩应该家境很贫寒。
因为书摊附近就是一所医学院,所以教授断定他是一个大学生。教授跟小书商聊了下,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小书商脸红了,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教授为了照顾他的买卖又买了一本书,给了他12元钱,小男孩执意只收了10元。临走时教授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开始了忘年交。
后来教授知道了他的身世。他爸爸曾经经营过一个小企业,有着不错的家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后来他爸爸患了慢性病,卧床不起,家里没有了生活来源。他靠卖书,到足疗店打工,卖电话卡,假期到餐馆端菜、招待客人等,还时常给爸爸寄点药费和给正在上高职的弟弟寄点生活费。
虽然贫困,但是他从不接受任何人的资助。
有一次,他来找教授,说要找一批贫困生,他要帮助他们(他要赠送一批牛津词典)。教授拒绝了,说:“你现在不是帮助别人的时候,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对他人最大的帮助。”不久他爸爸去世了他就把妈妈带到城里,在医学院的学生食堂工作。
有一次教授去看他妈妈。他妈妈40多岁,着装干净利索时尚,烫过的头发扎了起来,蓬松飘逸,说话落落大方,要不是事先知道他们的境况,教授真不敢相信这是经过大起大落、大苦大悲的女人!
后来他准备考研,教授说:“读研,我借给你一年的学费。”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叔叔,不用,我考公费的!”
后来他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弟弟也找到了工作,妈妈的工作也相对轻松了一些,他们也租了一间房子。这个寒假,他没去打工,而是在学习外语,他告诉教授,准备继续考博。
教授其实并没有帮助过他,而只是小书商的最大的客户而已。
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小男孩的处境,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如此的艰难和难以克服。然而,精神的崩溃才是生命真正的崩溃。逆境之中依然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奋力地与命运斗争,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也正是所有苦难的克星。下面是一个同样展现了精神力量的故事。
小王毕业后被分到了西部一座小城的居委会。小王所在城市的居民没有达到贫困标准线的便属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帮助。小王与同事们背着大米与菜油等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看到补了还漏的搪瓷脸盆,那些黑乎乎、灰蒙蒙的贫困状况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循着地址推开了又一户人家时,当时小王以为,他们一定是走错了人家。
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有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摆放很整齐的书籍……然而,他们没走错。这家的男人几年前病逝,欠下了很多钱。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残疾。女人靠一份薪水养3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但女主人的笑容就像她的屋子一样明朗,她说:“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把别人淘汰下来的送给她家的,用用也蛮好;孩子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家务……这时,小王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擦得发亮。最让小王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的拖鞋,那鞋底是磨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还有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他们在这一家总共停留了10多分钟,比别的人家稍稍长了些。小王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确实贫困,但他亦渐渐看出了这一家的不贫困,他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这是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也不潦倒。
这就是贫困和潦倒的区别:贫困仅仅是物质上的贫乏,而潦倒则是精神上的萎靡。因此,我们可以贫困,但是决:不能潦倒。贫困只是暂时的,如果你有信念,有改变环境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你就能改变自己命运的轨迹,成就属于你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你潦倒,便证明你的精神世界是同样的贫困,那你也就失去了改变你贫困现状的所有的资本,因而也就注定只能贫困潦倒一生。贫困而不潦倒,人生就会走出阴霾,走向阳光。
信念不同,结果就不同
人生的结果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你的天生资质,你的能力,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但是这所有的因素中,信念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天赋可以由勤劳来弥补,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来锻炼,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信念的支持。没有坚定的信念,人生就会像弹簧,遇强则弱,遇难便缩。而你所具有的资质、能力等一切也都终将发挥不出来,只能随着你的信念一起萎靡退缩。信念决定结果,信念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工作人员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玻璃杯里,然后盖上玻璃盖。当跳蚤再次跳起时便重重的撞在了玻璃盖上。跳蚤就纳闷刚刚还可以现在怎么就不能了呢。在经过好多次的跳跃之后,跳蚤不再撞在玻璃盖上面了,因为它调整了自己的高度。于是它又可以在里面自由自在的跳跃。一周后工作人员发现那只跳蚤还在不停的跳跃,于是工作人员轻轻的拿掉了那只玻璃盖。可是奇怪的是那只跳蚤还是在当初的高度不停的跳跃。那只跳蚤已经永远都不能再跳出玻璃瓶了,因为在它的心里已经默认了玻璃瓶的高度是自己所无法逾越的。因为它怕痛,它怕有相同的结果出现,所以它放弃了跳出玻璃瓶的想法。
或许真正限制了跳蚤跳跃高度的并不是那块玻璃板,而是它那被玻璃板重重打击了的信念。在遭受了玻璃板的沉重打击后,跳蚤自己调整了高度,这也是它的信念的高度,而这个高度也就最终决定了它从此以后永远的跳跃的高度。因此,真正决定你人生高度的其实是你的信念。
一直以来,很多科学家和权威人士论证:由于骨骼、肌肉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因此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人类不可能打破的纪录。然而,1954年,一位叫罗杰·班纳斯特的人却打破了这个纪录!他之所以能够创造这一惊人的佳绩,一方面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但更重要的是得力于他精神上的突破。,在破纪录之前,他曾在脑海中无数次地模拟以4分钟的时间跑完1英里,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强大的成功信念。结果,班纳斯特真的做到了,他做到了人类一直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奇怪的是,在班纳斯特打破纪录的第二年,有37个人也做到了。第三年,居然有300多人也做到了!为什么在班纳斯特突破之前无人做到,而之后却有那么多人做到了呢?原因就在于,这些运动员被科学家的报告限制住了自己的潜能,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但之后,他们看到有人做得到,才相信自己也能做到。可见,是信念创造了奇迹!
信念就是春天播下的种子,播下了怎样的种子就会在秋天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有人说过,信念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自然也就能够有非凡的结果。下面的事例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1989年,一位年轻人从中山大学毕业,应聘到万宝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但三个月后,他却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离开单位去读中科院的研究生。总以为读完研究生获得硕士文凭之后,他会找一个比万宝冰箱厂更高薪酬的工作,谁知三年后他到联想公司,得到的月工资是300元,后来公司才给他涨到400元。
朋友问他:“你又读了三年书,但是和在万宝冰箱厂有什么差别?”他笑而不答。
一年后,他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和联想工作一年的学习工作简历,应聘于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从30个中国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了相当于10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开始了为期6年的异国打工生活。
在新加坡的日子,他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了有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别人根本不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喜欢钱,还只是为了跳槽而跳槽。因为前面的几家公司给他的薪水已经够高了。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公司任职的时候,只要是他承接的业务,即使是几千新币的软件,用户一旦在使用中出现了问题,他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赶到。而对于其他软件工程师来说,这种价值的软件根本不配享受这样的技术服务。在新加坡,他认识了一位同行,两人一拍即合,出资在当地开办了公司。他又一次炒了自己的鱿鱼。那次创业九死一生,许多人为他不值,有好工作,有好前程,为什么总要把自己从浪峰推向谷底。
但是,他成功了。他就是朗科公司创始人邓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