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汇丰帝国
9709900000038

第38章 庞约翰的汇丰版图:中国大业【下】(1)

我们将努力寻找在中国内地的一切投资机会,我相信几年后我们在内地的业务会扩展很多。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郑海泉

2005年春天,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庞约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发表了他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看法:过去25年,中国经济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在未来25年中,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会比今天的影响更大。

这种观点最近几年经常挂在汇丰控股主席庞约翰的嘴边。在这位英国银行家的眼里,中国充满机会。因此,汇丰不仅在中国投下了巨额资金,而且已经制订了一个长期的中国战略计划。

1 沪上行:为汇丰大厦亮灯

2000年,当一个新的世纪展现在庞约翰面前时,他信心满怀。在有着规避风险传统的苏格兰人当中,庞约翰是个精明的大胆冒险者,他用103亿美元巨款收购的利宝银行,已经与美国汇丰银行的分行合并,同时换上了“HSBC”新品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斥资110亿欧元并购的法国规模最大的银行--法国商业银行,也在当年7月完成收购,并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

欧美大业稍稍安顿,步履匆忙的庞约翰便于这年的初冬时节来到了上海。他此番的使命是为上海“汇丰大厦”正式亮灯并命名。几个月前,汇丰集团已经将其中国业务总部正式从香港迁到了上海。

走在上海外滩,庞约翰被眼前的一排古典建筑所吸引。在这排身世不凡的建筑中,其中有气势恢弘的老汇丰大楼。从存留的建筑里,依然能够想象得出汇丰当年的辉煌,不过现如今已经物是人非,大楼上镶嵌的大字已换成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之快,让庞约翰惊叹不已。十年前的1990年,浦东才正式开发,中国政府宣布在这里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当年,上海人流传的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今,短短的十年时间,这里已经是中国最耀眼的金融中心。中外金融机构汇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云集。庞约翰要亮灯并命名的上海“汇丰大厦”,也正处在这片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望着黄浦江对面的浦东,庞约翰有些兴奋。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的步伐势必加快,中国金融业改革势必加深,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对于长期关注世界经济走势和变化的庞约翰来说,一幅汇丰在中国发展的战略蓝图已经在脑海中构思好了。

11月20日,汇丰高层汇聚浦东,正式为上海“汇丰大厦”亮灯并命名。其实,“汇丰大厦”并非汇丰所建,建筑物原名“森茂国际大厦”。1999年12月,汇丰斥资3300万美元买下大厦4.8万平方米的楼面及冠名权。这是第一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获准购买大厦命名权,上海汇丰大厦正式成为汇丰中国业务总部所在。

为什么将中国业务管理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庞约翰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上海已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而汇丰135年前的中国业务总部曾经就是上海,汇丰看好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

在宣布上海汇丰大厦正式亮灯命名的新闻发布会上,庞约翰表达了对中国的信心,“汇丰的中国策略重在长期投资”。他同时表示,自己对汇丰的中国业务感到满意,尤其看好其前景。汇丰银行主席艾尔敦则说:“汇丰大厦具体象征了我们对中国的承诺,是汇丰在内地的一项重大投资,我们期望进一步发展汇丰的内地业务。”

此时,汇丰已在中国内地开设9家分行、一家支行和两家代表处。分行设于北京、大连、广州、青岛、上海、深圳、天津、武汉和厦门,支行设于上海浦西,代表处则设于成都和重庆。虽然这已经是所有外资银行中的领先者,但相对于汇丰的“胃口”而言,这些业务显然才刚刚开始。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金融业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汇丰全面进入中国的战略计划开始有步骤地实施。几年后,一个面貌焕然一新的汇丰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1955年4月,汇丰将大楼交给上海市政府。同年,上海市人委机关【1955年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改称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进驻大楼办公,40年后的1995年7月,上海市政府搬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购得大楼并在装修一新后迁入使用。

2 牛刀小试:入股上海银行

在当下各种眼花缭乱的并购狂潮中,在汇丰一宗又一宗大型并购交易的映衬下,汇丰在2001年12月花6260万美元购买的上海银行8%的股权,实在算不了什么。然而,这却是汇丰在中国内地业务的历史性跨越。在整个汇丰全球战略上,中国显然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上海汇丰大厦亮灯之后,庞约翰及汇丰银行高管们正在积极寻求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对于汇丰入股上海银行,市面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由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的。据说,2001年时,庞约翰出席上海市一场晚宴,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领导向其推介上海银行,并建议他去看看这家银行。结果,不久汇丰就决定以6260万美元【5.18亿元人民币】购买了上海银行8%的股权,作为了解内地银行运作的试金石。

这个未经证实的故事,显示了汇丰对中国国情的熟识和了解。其实,汇丰银行扎根上海的想法根深蒂固,任何可能的机会都不会轻易放过。何况在中国银行业“第三梯队”中的上百个城市商业银行中,上海银行是最现代化的银行之一。由上海多家城市信用社在1995年合并而成的上海银行,其大股东是上海市政府,在上海经营着196家分行,截至2000年年底时资产总值为116亿美元。

上海银行吸收外资金融机构参股的具体情况是:2001年12月29日,上海银行同汇丰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正式签订协议。上海银行吸收汇丰银行、世界银行投资管理下的国际金融公司和香港的上海商业银行参股,参股比例分别为8%、7%和3%。上海银行外资参股比重达到18%,这是当时中国商业银行外资持股比重的最高纪录,也是对中国金融机构吸收单一外资机构投资模式的突破。与此同时,汇丰银行与上海银行签署了五年的技术支持协议。

事后,有记者问汇丰银行主席艾尔敦,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份、持有如此少的股权对汇丰意义何在时,艾尔敦说:“这是一项纯粹的金融投资,当然,我们也与上海银行签订了技术协助协议。此举对我们很有意义,因为可以借此更多了解中国的银行业市场。”

对于进军中国市场,汇丰一直都在关注。正如艾尔敦所说:“中国有很好的机会,我们想在中国做更多的生意,由于有些业务还受到管制,我们还没法做。一旦管制放松,我希望汇丰立即抓住机会,做更多的业务。这里是我们在中国的发祥地!……我们的根在中国,我们1865年诞生于中国,先后在香港和上海开张营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外资银行撤离中国,但汇丰没有离开。”

新中国成立后,汇丰银行、东亚银行、华侨银行和渣打银行4家外资银行被保留继续在上海营业。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加快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至2001年,银行业对外开放地域从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扩展到全国范围,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所有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向外资银行开放了对外资企业及境外居民的人民币业务。对中国金融市场显得有些陌生的外资银行在这一时期陆续进入中国。

入股上海银行,可谓汇丰的一次投石问路。就在汇丰收购上海银行8%股权的同一个月,即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于经过15年的艰难谈判得来的成果,中国当然感到高兴。但对庞约翰和汇丰来说,也同样欣喜不已。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式发布了取消对外资银行限制的“时间表”。根据世贸组织有关协议,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具体情况是: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

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分5年逐步推进:加入时,开放深圳、上海、大连、天津;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青岛、南京、武汉;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重庆;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珠海、北京、厦门;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西安;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地域限制。

取消人民币业务客户对象限制分两个阶段推进: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加入后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

加入后5年内,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性措施。

允许设立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外资银行可在加入后5年内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的时间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逐步开放,国内各金融机构也都在寻求海外合作伙伴互补长短,以提高竞争力。外国银行则急切地希望更快地立足仅个人存款额即超过一万亿美元的中国市场。

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是汇丰在中国稳打稳扎地建设分行之后,第一次购入中国内地的银行股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这个时间点上,汇丰争取到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对汇丰而言可谓别具意义。随着时间的推进,将会有更多机会呈现出来。在抢滩中国内地金融市场的首战中,汇丰显然已经抛下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花旗银行。据说,花旗银行此时正在同交通银行进行接触,准备购入交通银行15%的股份。但这个阶段,与开花结果还相差甚远,交通银行花落谁家尚为未知数。

3 三进“平安”府

一进“平安”府

2002年10月,汇丰集团旗下的汇丰保险以6亿美元【49.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得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权,成为当时中国金融业最大的一笔外资投入。这个价格以国际会计准则计算,每股市盈率超过17倍,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价格不菲,但汇丰认为物有所值,庞约翰更是喜出言表。

中国平安保险是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其前身平安保险有限公司于1988年在深圳成立时,只是一家区域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仅人民币、港币各5000万元。其中,招商局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占总股本的51%,中国工商银行深圳信托投资公司占49%。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正是与汇丰银行同一年【1865年】诞生的中国著名的品牌企业,当年曾经与旗昌、怡和、宝顺等洋行在长江航运上一较高下。

中国平安在2002年的此次增资扩股后,净资产达到120亿元人民币。而这,已是中国平安历史上的第三次资本扩张。

中国平安的第一次资本扩张,是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大美国银行的入股。1994年6月,高盛、大摩各自以3500万美元参股,使平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保险???司。随后,平安保险在全国范围内以每股6元的价格募股,于是股东数量激增至70多家。1995年10月,中国平安保险设立平安证券,同时开始向信托等金融领域拓展。

1997年年初,平安保险开始新一轮的股份制改造,由中国工商银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新豪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5家发起,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通过增资扩股,股份各增至7.63%。这是中国平安保险的第二次资本扩张。

汇丰入股平安,正值平安两次资本扩张、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之际。随着汇丰的进入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招商局等发起人的退出,中国平安的股权更加分散。除深圳市政府名下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持有16%的股权外,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汇丰保险以拥有10%的股权位列平安保险第二大单一股东。

二进“平安”府

在汇丰入股平安的协议中,双方约定,汇丰可在平安公开发售股票时享有优先买入权及价格优惠,汇丰则承诺在平安上市三年内不出售股份。

汇丰一进“平安”府,感觉不错,是个很好的投资,因此它还会再来,而“平安”府同样欢迎这个经验丰富的股东。对于平安,在合作之初,汇丰扮演的是“不是顾问、胜似顾问”的角色,平安的管理层“处处学汇丰”、“时时讲汇丰”,以汇丰为榜样勾画平安的战略蓝图。汇丰看中的则是平安拥有庞大的高端客户资源,当时双方协议共享客户资料,这可以为汇丰迅速打开中国高端市场奠定基础。汇丰入股平安,承诺向平安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除了委派两人加入董事会外,不参与公司的日常运作。

2003年年初,平安保险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控股平安寿险【控股99%】、平安产险【控股99%】、平安信托【控股99.3%】和平安海外【控股100%】;平安信托又控制平安银行【控股73%】和平安证券【控股75%】,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

汇丰与平安的战略合作渐次展开。2003年12月29日,汇丰动用不超过2000万美元,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50%的股权;平安信托则收购了余下的50%的股权。之后,根据交易协议,平安信托再注资2300万美元,使其实缴资本扩大至5000万美元,汇丰所持的股权摊薄至双方同意的27%。

2004年6月24日,借助汇丰控股这一香港大蓝筹的概念以及顶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上市后,除汇丰外,平安前九大股东的股权均相应摊薄。具有深圳市政府背景的两家股东--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和深业投资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因上市售股降至10%以下。汇丰在中国平安上市时,斥资12亿港元以招股价10.33港元按比例认购,维持持股比例在9.99%【后摊薄至9.91%】,从而成为平安保险上市后第一大单一股东。

三进“平安”府

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外资对中国保险公司的持股上限为25%,单一外资企业入股中资保险公司的股权比例上限为20%。汇丰持股量仍有上升空间,它开始依时而进、择时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