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不惑,30不悔
9742300000023

第23章 20多岁的处世智慧决定30岁后的人格魅力 (1)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活于世,要想不跟别人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而跟别人打交道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处世能力。处世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20多岁的你如果能够在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处世的智慧,就说明你这辈子已经“活明白”了。并且在今后的人生当中,你再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而烦恼,在你的身上,会随时笼罩着一层名叫“人格魅力”的虽不炫目却足以打动人心的光环。

志得意满最危险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最好谦虚一点。可是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取得一定成绩的年轻人,往往会显得有些忘乎所以,甚至露出了一种狂妄的情绪。

志得意满的结局往往只有一个——失败。如果在20多岁时获得成绩就骄傲自大,那么早晚会从高处跌落下来。即使在短期内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但到了30多岁之后,你就会发现因为这种性格,自己会损失太多。

年轻时候的爱迪生谦虚、自信,因此取得了很多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与此同时,他也很听取别人的意见,非常注意助手的意见,即使自己已经取得了成绩。之后,他拥有了1093项专利,并被称为当代的“发明大王”。

不过晚年的爱迪生,这份谦虚的态度似乎越来越少了。他经常对自己的助手说:“不要向我建议什么,任何高明的建议也超越不了我的思维。”结果可想而知,助手们纷纷离开他,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另一方面,爱迪生一改早年埋头于实验的做法,认为自己不需要埋头苦干就能发明创造。可是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不仅没有什么发明,还把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卖给了摩根。

从爱迪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你的成绩有多大、地位有多高,都不要表现得志得意满。有了成绩高兴自然是好,但这绝不等于我们可以骄傲。骄傲,会使人自绝于胜利,甚至遗憾终生。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聪明能干的年轻人,一朝得意就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从此接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就如同装满了水的容器,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猝然受挫。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狂傲之士。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群雄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他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

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徒掾陈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帽)的时候,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订,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使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尽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秘书得罪光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祢衡和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是要好的朋友,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稍微克制一下过强的个性,对周围的人稍微礼貌些,黄祖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总不会无缘无故乱杀人吧?然而让人扼腕的是: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26岁。

越是处于事业顶峰的人,越应该谨小慎微,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是很多年轻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无所顾忌,开始骄纵起来。正所谓:功成每在困苦日,事败多因得意时。成功固然可喜,但是,如果你得意忘形,就离失败不远了。忘形则易败,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20多岁的年轻人,回头看看自己,当你被上司加薪升职的时候,常常会自鸣得意吗?当你在某项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时,你会自命不凡吗?当你因努力奋斗获得某个奖项时,你会兴奋不已吗?如果是,那你就要好好学一番涵养的功夫,把因加薪升职、进展、嘉奖而引起的过度兴奋压下去才好。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感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才是巨大收获的开头。”而一旦你感到了自己的伟大,那你就准备去迎接失败吧。一个自负的人,最终只会让自己的名字像水塘上的气泡那样一闪就过去了。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也曾说过:“一个人如果自以为已经有了许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了。许多人一开始奋斗得十分起劲,但前途稍露光明后,便自鸣得意起来,于是失败立刻接踵而来。”

所以,20多岁的年轻人一定要切忌骄纵,因为志得意满潜藏着最大的危机。成功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努力,中途的某个小成就,只能是歇脚点,不是结束处。万万不可因为这一点成绩,就将未来的路彻底堵死!

枪打出头鸟,不可锋芒毕露

20多岁的年轻人,总带着一股令人欣喜的朝气蓬勃,却也有一种让人反感的习惯——锋芒毕露。这些年轻人会觉得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实力远在他人之上,因此不免出现浮夸的心理。殊不知,你之前20多年的人生经验,其实和社会有着很大的区别。

然而,年轻人怎会看到这一点?他们喜欢卖弄才华,不懂得收敛光芒,结果招惹了一身麻烦,受到了同事与上司的排斥和挤对。

反观那些上了年纪的成功者,他们却都是非常谦虚谨慎的。正如蘑菇,它生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低调得难以置信,却从没停止成长的脚步。

蘑菇的经历,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强求快速长大,不沮丧当下的生活。作为年轻人,想要取得进步,想要在进步的路上收获快乐与幸福,那么就必须向蘑菇学习。锋芒毕露,绝大多数时候只能起到“揠苗助长”的反作用,甚至受到他人的暗算。

何伟是一家图书公司的编辑,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策划出了一系列的畅销书。鉴于此,公司一旦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何伟,何伟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

一开始,公司其他同事倒觉得无妨,毕竟能者多劳。然而次数多了,同事也就不满了,认为他嚣张,爱表现。渐渐地,何伟发现同事都刻意地疏远自己。不过,何伟没在意,因为他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自然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有一天,编辑部主任辞职了,公司需要挑选出一个新的主任。公司领导决定采用投票选举,让所有员工参加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何伟非常有信心,因为他是所有同事中最优秀的。

然而,让何伟想不到的是,整个公司没有一个人投自己的票,绝大多数人都把票投给了在何伟看起来是一个很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