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还在20多岁的你,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成功。事实上,青云路上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个人品牌之争,最终胜出的,必定是拥有良好个人品牌的候选人。这个人会是你吗?
20多岁,打造个人品牌正当时
20多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在这个阶段,我们也许会娶妻生子,也许会赚得100万,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只有建立个人品牌,当你进入到30岁之后,才能有着更为稳定的发展。钱是可以晚赚的,婚是可以晚结的,但个人品牌的打造却是要越早越好。
想要打造个人品牌,首先就应进行“品牌定位”。所谓“品牌定位”,就是设想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自己所在岗位工作的价值、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最后锁定个人品牌培育目标。
打造个人品牌时,最忌讳的就是没有任何方向和目标。否则,你将会陷入迷茫之中,根本认不清自己的现状。现在所处的方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去的方向在哪里。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克服在树立个人品牌上的盲目性,有效地树立起个人品牌。
郎咸平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学者,他的成功就在于定位准确,让自己的个人品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郎咸平成名于香港地区,但那个时候的他,名声还只限于经济圈内。他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在专业领域很出色,但在民众中间,很少有人会关注这样一位高端的专家,因此个人品牌尚未完全建立。
进入大陆后,郎咸平开始迅速调整自己的个人战略定位。他利用财务学的专业特长,看准了中国内地许多民众痛恨腐败、对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资产流失感到不满和无奈的心态,于是通过大举向某些著名企业开炮的方式,将自己定位成一位英雄式的国有资产守护者的形象、民众心目中的英雄、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学者。
这种准确的定位,让郎咸平的言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可以说,他将“财务学者”这一专业领域的个人品牌演变成一种大众品牌。据了解,郎咸平目前是中国身价最高的学者,他在长江商学院兼任教授的年薪达到了200多万元,加上香港中文大学的120万元薪酬,单教书年薪已近400万元。
郎咸平个人品牌的成功,就在于个人战略定位的成功——他出色地将个人学识与中国社会大背景紧密相结合,抓住热点问题,发出自己差异化的声音,令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迅速脱颖而出。倘若年轻人也可以如此,那么成功、财富与地位自然手到擒来!也许20多岁时,你还没有看到结果,但会感到成长的能量;到了30多岁时,它一定会开花结果!
当然,与郎咸平相比,我们也许很难达到他那样的成绩,但这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放慢对个人品牌打造的步伐。想要打造个人品牌,尤其是在职场中的个人品牌,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什么才是自己的工作专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长,有些人精于数字运算,有些人善于操作机器,而有些人则具备过人的创作能力。不同类型的工作对人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语文教师、翻译员、记者等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精算师、核数师等则需精于处理数字。
所以,想要打造个人品牌,首先你就要看清自己的特长。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质。
2.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为何总是陷于失落和沮丧的情绪中?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尤其是那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刚进入职场时具有严重的定位模糊现象,应该做什么,什么适合自己,还不完全清楚,甚至没有考虑过。
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这个人无论干什么都会感到痛苦,个人品牌的打造就更是一种奢望。一个人只有进行清晰的人生定位,才能与别人产生差异性,为下一步个人品牌的建立确定方向。
自我定位,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问题,否则你将无法确定自己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3.是否具有鲜明的职场个性
个人品牌的建立,与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份与你个性相匹配的职业,你便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假设你的个性活泼好动,喜欢户外活动及接触不同背景的人士,而你担任的岗位是营业代表或顾客服务员,需要经常面对顾客及外出工作,那么你的性格便会令你更容易投入工作。
相反,如果你的性格比较内向,那么这种需要打交道的工作,自然不会让你开心,也很难打造高端的个人品牌。因此,找到一份和自己性格相匹配的工作,你做起事情来便更为得心应手,个人品牌的建立速度也会迅速许多。
4.是否对工作中的人和事充满兴趣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的喜好和厌恶,并不受物质报酬的影响。能够投身真正感兴趣的行业,你自然会工作愉快,办起事来倍加投入、充满干劲。
5.是否对职业愿景已经有所规划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工作规划和事业展望。有些人重视金钱财富,有些人则看重名誉地位,渴望将自己的专长回馈社会。在做出择业决定前,你应该先细心思考自己对将来有什么样的愿景或者目标。
对于职场年轻人,最忌讳的就是只顾埋头苦干,却没有发现有很多都是一些机械的重复工作。如果最初工作时这样“跑龙套”的工作非干不可,但时间一长,如果还继续从事这样的工作,就必须警惕了。
想要事业成功、职场节节攀升,就必须进行个人品牌规划;想要在30多岁时小有成绩,那么在20多岁时,个人品牌规划就是头等大事。总之,你要给自己一个独特的定位,让自己的特质从人群中凸显出来,这样你的个人品牌就会打造成功!
不要轻视形象包装
一个人的个人品牌除了在工作中体现,还会在哪里体现?答案很简单——外部形象!试想,面对一个衣冠不整、歪鼻子斜眼且满口脏话的人,你会有兴趣与他进行沟通吗?而一个谈吐举止得当且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的人,是轻易不会受到他人拒绝的。所以,内在的涵养重要,外在的行为举止也同样重要。不懂得外部形象包装,那么即使你才华横溢,也很难让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虽然我们常说,以貌取人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行为,但是对于一个习惯以第一印象来判断人的社会来说,外貌是别人判断你的一个重要依据——你的性格、你的品位、你的实力、你的素质,这些都会在外貌上有着直观的体现。
20多岁的你,或许身上还带着些许随意甚至邋遢的气质,但你没有意识到,这些其实和未来的发展与财富直接挂钩。对职业人士来说,好的外包装不仅能够为你的事业加分,更有助于你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吴坤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年纪不过27岁,但已经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每天他都会对自己精心收拾一番,一身笔挺的西服,衬得他非常成熟、有修养。
不过,那些新来的职员并不知道,其实吴坤刚到公司时,不过也是一名有些随意的小职员。他每天出入于写字楼和高档宾馆做业务,几个月下来却一件业务也没有做成。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形象不佳,这才导致了自己的业务总是磕磕碰碰。
在吴坤刚入职时,公司要求每人必须穿西装上班。可是吴坤刚大学毕业,手头比较紧张,而且他嫌西服过于正式,干脆就不穿西服。吴坤平时喜欢穿休闲装,他觉得一个男人穿着讲究的西服却骑着一辆自行车,简直不伦不类。
这种认识,让吴坤面对客户时同样也是一副很休闲的样子。同时,他也不太在乎客户的感觉,说话大大咧咧,行为举止显得十分不雅。
有一次,吴坤去一位客户的家里面谈,谁知他刚敲了敲门,女主人却只开了一个门缝。女主人并没有打算让他进来,而是透过门缝说:“你来晚了,他带着孩子到河边去了,你到那里去找他吧。”
女主人的话,让吴坤很是不高兴,脸上立刻布满了阴云。他刚想发挥口才,但门已关上了。当吴坤扫兴地走下台阶时,一个女孩儿冲他打招呼:“嗨,能陪我打一会儿网球吗?”
正在烦躁中的吴坤听到有美女邀请自己,于是就对自己说:“反正业务也吹了,干脆就玩吧!”
就这样,吴坤和女孩子打起了网球。他的球技很好,因此女孩对他非常欣赏。谈话中,吴坤告诉她自己是某公司的业务员,运气不好,一直未能说服客户。
这时候,女孩儿仔细打量了吴坤一番,说:“难道你平常也是这个表情,穿成这样与客户谈业务吗?”
吴坤点了点头,说:“对。”
女孩儿背起球拍对吴坤说:“只有在网球场上我才理你,如果你是这样的脸色、行为举止和这身打扮到我家谈业务,我才不会理你!”
女孩儿的话,让吴坤骤然一惊。他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形象的确不佳。第二天,他换上一套西服,礼貌地再次敲响客户的门。这次真的成功了,简直不可思议!从此他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装束,业务进展得很快,一年后当上了部门经理。
吴坤的成功告诉我们,想要自己的品牌被别人赏识,那么就必须影响别人,用自身的教养和形象打动他人。教养和形象对个人影响力的作用是巨大的,有好的教养和形象别人就认可你、接纳你,也愿意与你合作;相反,别人是不敢接近你的,这又谈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呢?
所以,想要建立个人品牌,形象问题万万不能忽略。
虽然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刻意打扮自己,这不是把自己当做商品了吗?话说得没错,我们的确不是商品,但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以外在的形象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的。这个印象就是一个人的品牌形象,如果在形象上没有个性,那么必将“泯然于众”。从这一点来看,市场营销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我们看到那些成功人士,都会感到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气场。一个人的外貌也许不能改变,但是形象却是可以塑造的——也许是一个灿烂的笑容,也许是斯文的浅笑,也许是英姿飒爽,也许是青春活力。总之,要找出令自己最有特色的一面,确立为自己的形象品牌。
相反,倘若你不注意形象包装,那么即使你已经小有成绩,也会因此而大受损失。
周洋是北京某企业副总,平常总是自己开车上班。不过这天因为限行的缘故,周洋难得一次乘公交车到公司。
开会、接见外国客户、再开会、制定下一轮发展目标、加班阅读下属的方案……一整天,周洋都是在紧张的气氛下度过的。当他下班后,发现已经到了晚上10点半。想到自己今天又没有开车,周洋的情绪就更是沮丧了。
不过,让他稍感安慰的是,因为时间已晚,因此公交车上的人并不多,最后一排甚至没有一个人。周洋靠在座位上,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一会儿,他跷着二郎腿,一会儿把脚放在旁边的座椅上……总之,此时的周洋再没了领导的矜持,就像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把公交车座椅当成了自己家的沙发!
周洋原以为自己这样不过是为了放松,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在那人数已不多的车厢里,恰恰有一名报社记者!那位记者把周洋的种种举动都拍了下来,第二天就刊登在了报纸上,批评现在的人太不注意公共文明。
没过几天,周洋的不雅坐姿照片在公司里传开了。下属们或是耻笑或是鄙夷,把这个当成了私底下交流的笑话。他们说:“周总也不过如此,还以为他私下多么优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