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趣味经济学
9765500000029

第29章 我们不情愿付出的代价(2)

戈达尔对他说:“但是你肯定没有想过,这样做最终肯定会毁了我的信誉,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就算我卖的货是真正的狐狸皮,也没有人再买了,再低的成本又有什么用处?”

经济学感悟:信誉重于生命,当我们习惯性地指责商人们见利忘义的时候,就应该想一想是谁让他们这样做的。

【2】职业朝圣者

职业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可能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中世纪晚期,出现了职业朝圣者,他们专门为别人尽朝圣这项宗教义务,以此换取金钱。1413年,巴黎有一位名叫迪诺·拉蓬蒂的商人把一个刚入伙的职业朝圣者叫到家中,对他说:“我已经快要死了,但为了上帝能保佑我的家人,我希望你以我的名义去参加朝圣,我会给你丰厚的报酬。”

这个老实的职业朝圣者把他从前辈们那里听来的价格告诉迪诺说:“这是我的荣幸,请问您想到哪里去朝圣呢?从巴黎到圣雅各需要40个利弗尔,而从巴黎到罗马需要80个利弗尔,不知道您将选择哪一个。”

迪诺选择了去罗马,他将80个利弗尔交给朝圣者,并规定他第二天就启程,朝圣者答应了。6天之后,迪诺就去世了。

半年后,这名朝圣者风尘仆仆地从罗马回来,但此时,迪诺给他的80个利弗尔已经所剩无几了。因为他在路上必须要吃喝,还要买朝圣所必需的物品,这些都需要钱。于是,朝圣者对前辈们告诉他的价格产生了怀疑,他迫不及待地去询问了前辈。

前辈听了他的讲述后,瞪着眼睛骂道:“你这个傻瓜,别的人都是同时替三四个主顾去朝圣,这样一个人所给你的报酬是你的花销,其他人的报酬就是你的利润。而你只给一个人朝圣,你当然赚不到钱了。”

经济学感悟:规模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期望着更多的人成为我们的客户。只是建立在单一客户体系上的经济行为,必然是缺少效益支持的。

【3】热情的原因

曾经有一个名叫特普朗的庄园主,他很有钱,经常出游,每次出游都会在路上借住农民的家,临走前他会赠送给农民一件礼物,比如一件珍贵的外套,或是一双精致的手套,当然还有丰厚的报酬。

一次,特普朗在路上遇到了劫匪,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只好悻悻地往回走。一路上饥寒交迫,吃尽了苦头。终于,他到了自己来时借宿过的一个农民家中,心想:上次我给了他那么多报酬,还有一件珍贵的大衣,这次我遇到麻烦,他肯定会帮我一把的。

那个农民见到特普朗又来了,全家人都兴奋起来,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招待他,并不停地向他献殷勤。吃完饭后,特普朗向农民讲述了自己的不幸,并希望向农民借一点儿钱,那点钱还不足他上次付给农民报酬的四分之一。

农民听后,脸色立即变了,支支吾吾地说自己现在也很困难,没有多余的钱。特普朗失望了,在他第二天再次上路前,发现丰盛的食物也没有了,只是一些最简单不过的粗茶淡饭。

经济学感悟:交易行为比你想象的更为坦诚直率,所有的交易都是即时性的,指望着一次交易沉淀下足够的未来资源,永远是自己的一相情愿。

【4】惨死的修道院长

中世纪时,一位修道院的院长到下面的隐修会去巡视,他发现隐修会所种植的黑麦还是以前的品种,而实际上,前段时间他一直在推广一种新的优良小麦品种。院长很生气,因为黑麦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产量上都不理想,这对修道院的收益大有影响。

院长把隐修会的负责人叫来,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负责人说,隐修会现在很穷,没有钱买优良小麦的种子,因为那些种子比黑麦的种子要贵很多。院长于是决定,以宗教的名义强征更多农民的土地给隐修会,以便使其能够普及优良小麦,提高产量。

但这一举动引来了更大的麻烦,院长还在这次麻烦中丢掉了性命。因为强征土地使很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几乎都要沦为修道院的雇佣,为此农民们组织起来与修道院进行了一次激烈打斗,并在打斗中将院长打死了。

经济学感悟:一个人的收益成为另一个人的成本付出,这绝不是理性的经济人所应该作出的选择,交易行为必须是互利的,唯此,才能够证明经济学的实用价值。

【5】一条狗引起的失业

13世纪,洛林地区的一位伯爵养了一条名贵的狗,伯爵十分宠爱这只小狗。一次,这只狗跑到了洛林的市场上,抢吃商贩们门口的食物,并咬伤了一名商贩的右腿。众人一怒之下将这条狗打死了。伯爵非常伤心,巴不得让这些商贩为小狗偿命。于是,气急败坏的他要求加重市场的税收。这样一来,很多商贩因承受不了沉重的税收,纷纷关门。最后,失业的人们都跑到奥尔良地区,在那里重新开始商业活动。

经济学感悟:经济市场上的任何微小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规模性的蝴蝶效应,经济行为人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否则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失了去依据。

【6】庄园主的传记

有一天,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园主人萨拉请人为自己写一本传记,他认为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足以出一本精彩的传记:他当过兵上过战场,作为冒险的骑士去过很多地方,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过3个妻子……于是他请来了巴黎一个有名的学者,让他帮自己写传记。

学者提出了100个金币的价格,但小气的萨拉认为只需要50个金币就可以了,并坚定地说这已经是最高的价钱。学者没有勉强他,拿了50个金币回去开始写作。两个月后,学者告诉萨拉,传记已经写好了,并请萨拉来过目。

萨拉兴致勃勃地找到了学者,但当他看了学者写的传记后,立即火冒三丈,原来学者将他一生中经历的每一件大事只交代了一半,而都找不到下文。

萨拉责问学者这是怎么回事。学者笑着说:“金币只有一半,当然传记也只有一半了。要么你再付给我剩下的50个金币,要么你就把现在的传记拿去印刷吧。”

萨拉无可奈何,只得再给学者50个金币,请他把书中的事件都添补齐全。

经济学感悟:在交易成本的支付上,必须要考虑到对方的机会成本,一味地站在自已的角度思考的人,终将在经济学的铁律上碰得头破血流。

【7】奇特的判决

法国里昂城有一个面包师,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鞋子坏了,就去找鞋匠帮忙把鞋子修补一下。在支付修补费用时,面包师提出,他愿意免费为鞋匠提供一星期的大面包,鞋匠同意了。当天,鞋匠就拿到了自己的劳动换来的面包。但3天之后,面包师忽然后悔了,他觉得自己给鞋匠的报酬太多,已经远远大于鞋匠为自己所做的事的价值。于是,他停止了给鞋匠送面包。

鞋匠为此当然很不乐意,于是就向本城的法官告了面包师,请求法官为自己主持公道。在听了双方各执一词的申诉后,法官左右为难,最后只得作出下面的判决:既然面包师认为鞋匠修鞋的价值只值3天的面包,而鞋匠认为自己的劳动应该换来6天的面包,那么,应该判决鞋匠将面包师的鞋子弄坏,再帮他修补好,而面包师再为鞋匠提供3天的面包。

经济学感悟:换位思考是经济行为合理性的唯一选择模式,一味地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要求别人,是毫无道理的事情。

【8】修道院的新财源

英国南部有一个叫做查尔顿的大庄园。一天,两个自称是发明家的人找到了庄园的主人弗格森·查尔顿,对他讲述了自己的新发明:他们俩发明了一种可以撒在地里作为肥料的物质,可以使土地变得更肥沃,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些北部的庄园都因使用了这种物质而获得了连年丰收,因此他们想在南方也推广这种神奇的东西。

弗格森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附近修道院康纳斯德尔院长的朋友。他认为大地是上帝赐予人类生存的依据,人类是没有权力也不可能改变它的,这是对上帝的不敬。因此,他拒绝了这两个发明家。

两个发明家便去找康纳斯德尔院长,愿意以合适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这份秘方。院长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他想如果真的能使土地的产量增加,那么这将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他决心买下这个秘方,然后自己配制,利用修道院的影响卖给当地的农民和庄园。

很快,院长找到了弗格森,弗格森一开始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院长告诉他:“我的孩子,上帝给了我们土地,是要我们使更多的人能够生存下去,如果以前养活50个人的一块地,现在可以养活100个人,这不正是上帝的仁慈吗?”就这样,弗格森成了院长的第一个客户。

第二年,弗格森惊奇地发现,他的田地单产量果然比别人的都多,在感谢上帝的同时,弗格森买下了更多的肥料。最终,很多农民都加入到弗格森的行列中来,修道院财源滚滚。

据说,在那两个人发明的肥料中,有一种成分是死人或动物的骨粉。

经济学感悟:观念是经济推进的向导,这是在发明创造的效益形成之前就能够起到作用的力量,理性的思维纯粹是基于利益而非道德的,这是这个故事告诉给我们的。

【9】失业工人

德国的维尔镇上曾连续发生过盗窃和抢劫事件,作案者常在夜间出没,对单独过往的行人下手,一共有13名受害者受到了他的袭击。警察局后来终于将其抓获,犯罪者正是镇上的居民,名叫特维因。他原来是附近一家作坊的裁缝工人,但由于老板的生意不景气,他和其余的几名工人一起被解雇了。生活陷入困境的特维因不得不将打家劫舍作为自己的职业,由于他对镇上的环境十分熟悉,因而可以屡屡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