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6点,我们就出发了,今天会到格尔木。
因为大家都去过日月山和青海湖,所以一路就没再停留。公路有一度距离青海湖非常近,那蓝色的水像一整块璞玉在远处和蓝天相接,白云一朵一朵,巨大夺目。我们像风一样从旁边经过,岸边大片的油菜花又到了丰盛的季节,连同花旁那一层一层蜂箱,都迅速地闯入又很快遁出视线了。
去年在这里,我们都还如同莽撞的少年,叽叽喳喳,而现在,我们过了一年,沉淀了一年的心事,却在心里化作自己不敢捉摸的情绪,在眼里藏了水渍,再做一次风语者的旅行。
翻过海拔3800米的橡皮山,先到茶卡镇。这一路又是连绵的山坡、草场,云朵留下明一块暗一块的目光。有时候碰到羊群过马路,我们慢慢地让路给它们,它们却会扭过头来静静地盯着你,目光很善良,每当我看到动物的眼睛,总觉得内心温柔。
我们到茶卡镇后,走的是北线,经德令哈,大柴旦到格尔
木。
茶卡是非常著名的盐都,如果我们走经都兰的南线,就会看见非常大的茶卡盐湖。
开始有戈壁的风光,阳光很盛,一块块石头散布在荒沙荒土上,只有风带着鸣声千烈地吹来吹去,有时候见到小股的龙卷风,像跳跃在这经年孤独寂寥之上的一点安慰。
穆安迪准备了好几盘青藏歌带,在这种风光下,听容中尔甲的神鹰,心里的旷然一点一点化作有温度的液体,快涌出心口了。
似乎就失了聊天的兴趣,每个人的耳边都回荡着风声和歌声,心里静默着各自的触动,一条笔直的柏油路向前向前,似乎没有终结,只有沿路的电线杆提醒着我们现代的意识。不然真的要陷入迷蒙了。
过了大柴旦,路边都是无垠的沙土混合了,稀稀疏疏长着一丛丛低矮的灌木,不远处有几处小型的沙山,但风过的痕迹让它们呈现出平滑静美的姿态,还有不少粗纹路的小山立在
165
两旁,没有绿色,没有树木,只有风无处不在,咣咣当当。
我们在路边休息,吃点食物,后来碰到一辆伊维珂,也停下来休息,打过招呼,知道是深圳一个公司来旅游的,兴奋地大呼小叫,我不喜欢这样出来的形式,让每一个人变得不能贴近你走过的地方,总是把城市里的特征沿路歌颂。
过了小柴旦,又过了锡铁山不久,就开始进入浩大的察尔汗盐湖区,路两边全是白晃晃的一片。正是下午3点左右,阳光斜照,亮晶晶地刺着人的眼睛。据说盐湖总面积有6000平方公里,它的食盐总量够全世界所有人吃上2000年!确实让人惊吓,下车看着周围无边的盐湖,那些结晶的亮泽,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自然的恩泽,它如此宽厚和富有。
而我们脚下所踩的,从盐湖中经过,一直通往格尔木的这条路,就是没有一点建筑材料,没有一座桥墩和立柱的“万丈盐桥”。全长有32公里,最厚的地方有18米。这真是一个绝版的地方,因为富足,它全部用盐湖的结晶颗粒垫基铺就,这也是唯一适合这里的一个办法。
到格尔木时,是下午5点钟,800多公里,小穆还是速度很快的,天还很明亮,我们随意在市里转转,这是一个没有太多特色的小城市,在高原上就算繁华,现在也有很多内地人在这里做点小生意。
但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去西藏,去新疆,去敦煌,去西宁回内地,都要经过这里,它于是就是一个重要的有魅力的地方了。
我们补充了一些给养,下榻政府招待所,在院子里,碰见两位宝鸡骑摩托过来的小伙,也是去拉萨,互相祝愿了一番。
在很远的地方,碰到家乡人,大家就都很亲切。
今天又在路上了,和我因旅途而起的一个心事,再一次静静地陪着我。
没有表达,但平常的语言和走过的每一寸路都带着心意。
2001年7月22日云中漫步
因为今天路长,我们商量好要早走一些。5点多钟起床,6
166
点就出发了,天已经略有晨光,静悄悄的。这种时候出行,带着刚刚用凉水洗过的一脸清爽,靠在椅背上,吹着清早高原沁凉的风,心里暗暗地汹涌着一种出发这个词带来的激情。
很快我们就到昆仑山口了,早晨7点,天上微微有了红光,我们停下车,准备等一场高原的日出,路旁的河水郁结了一夜的滞气开始流动,泛出星星点点的亮泽。田老师跑下去河边翻寻奇石,穆安迪架起三角架等待光线,我呢,铺开一块漂亮的方格野餐防水布,开始给我们经营早餐,面包片涂上花生酱,再切片火腿夹上+牛奶,还有苹果,很丰盛啦。
小穆在旁边,眼睛在镜头里观察,说:挺贤惠啊。
我说:别骂我啊,现在女孩子以贤惠为耻。
听到我说,他过来抚了一下我的头顶,那只大手,要命的质感。
云慢慢浓了起来,被镶上红边,路尽头远处的雪山看得很清楚,周围的山也渐渐露出细节的纹路,太阳出来了。
一路阳光很好,一条黝黑的路神向天边,似乎就会那么一直下去,不可能有终点。高原的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险峻巍峨,反倒很舒缓,很宽厚,像一只大手,像那只大手,慢慢地将你托起,托在云中。黄色的山,绿色的稀疏的草,绝然不会见到一棵树,天蓝得让人担心,担心会浓得下一场蓝雨,而云,我将不会再有这一刻的震惊,铺排在整个天空的不是云,是白色的随时在变幻的一场天空的旅行,那么激烈又优柔,不容分说又遮遮掩掩。
我们在一处停车拍照休息,我躺在了暖洋洋的沥青路上,眯着眼看满天的云,像是自己躺在深海的底层,抬头看见海面之上的世界,那么迷人,我的尾快乐地拍打,我想起我是阴阳的双鱼,居然在没有一滴水的视线里找到海洋。
满天满目的云,让我想起一部叫《云中漫步》的电影,这是我非常喜爱的一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老电影,片中自然的气息和感情让我充满温濡的怀旧。
行走在青藏公路上,慢慢穿越唐古拉山的缓缓曼延。这些天地四合间无所不在的云,我在梦中也没有见过,它早已超出我梦境的范围,在我的意识之外飘动,牵扯着一股让我对这片
167
天地神往又怯怯的激情,那曾经清晰又模糊,躁动又深沉,忽远又忽近,对旷凉的雪域静默的高原,一种神往的激情,也许这就是对简单纯挚的一种向往,那是我们已经忘怀的东西。
我们在太阳刚升起没多久的时候,在路边还碰到了两群藏羚羊,那真是美丽之极的动物,因为是高原的生灵,它们和周围的土地那么融和。离公路一两公里远,全部姿态优雅、安安静静地望过来看你,你不知道它们想说什么,看起来有一点淡淡的平静,它们所不能了解的对面那些汽车的故事,但脚下的青草给它们的足踩很多安慰。我再一次知道索南达杰为保护这些美丽的动物所付出的生命,那是不可控制的。当你看到这些动物时,就理解了他们的不惜生命。
不久,我们在一片小水前,还见到两只黑颈鹤,看它像跳舞一^样挪步,饮水、或是抬头看3。
五道梁是条热闹的路,上下颠簸,我不得不使劲按着那两个宝贵的摄影包,并同时用手拽着车门把手,不要自己跳得太高。好在我们几个都几乎没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大家又都提前吃了红景天,没有什么头痛昏重的感觉,倒能全身心去欣赏这青藏沿线。
车一直在走,偶尔或碰到对面来的康明斯呼嘯而过。
时间越来越久,我的心情一直处于“终于”的感觉中。终于怎么了,我不知道,也许是终于在你的身后,让你感受我投注的目光,终于踏在这里,终于在它的其中。
这种广袤,苍凉和高远,让我的呼吸在缺氧的状态下却变得踏实而轻盈,充满一种我渴望的浸入肌肤的温和的气味,就像藏原羚远远安静地投射过来的眼神,连同它背上的一抹阳光。
只有这一条路是通向前方,通向拉萨的,两边就是无边的高原,天像一个藏蓝色的花瓣覆在头顶和身边,让我们就做几枝幸福的花蕊吧。在城市中,这种蓝,这种蓝天也许将永远是梦了,也许永远梦不到了。
漫天的白云聚集,飘散,旋舞,游移,我只有躺在青藏公路上,枕着发烫的沥青,眯着眼背朝大地面朝天,才能宽慰自己不知所能的心情。
168
中午过后,我们到了长江第一桥,也就是沱沱河大桥。站在桥上,朝上游寻觅各拉丹东的雪水,我想起那首流传太久的古诗,我在长江头,君在长江尾。而我,我们,并肩立于长江之旁,同望长江水,水一定是冰凉的,而跳跃在上的阳光又是那么温暖。
后来路前方开始出现乌云,越集越多,开始下雨。我太开心了,我是一个狂爱雨的人,周身欢畅,雨慢慢变成雪夹着米粒大的冰雹,非常密集,打在引擎盖上跳跃起来。我们几个在车里大叫,兴奋异常。很快周围的山坡就变白了,世界陡然间换了模样,只有天上乌云和乌云之间的小块蓝天还让人想起上半天的明媚,而这种天气的变化更让人迷恋高原。
我想起去年从玉树回来的路上,那草原上美丽的夕阳下的雪花。
以至于我们到了唐古拉山口时无法下车,只匆匆看了那个半人高的简单的石头,上面写着:唐古拉山口,52311
那块蹲坐在风雪中的简单的石头让我不能忘记,它那么沉默又独垚。
一个多小时后就出了雨区。等我们到那曲时,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那曲是青藏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而突然间进入一个挺繁华的小镇,似乎有点海市的感觉。那曲在搞基建,修路,我们很快绕过去赶路,今天小穆说干脆赶到拉萨。
出那曲不久,就碰上了断路,只能从旁边的水坑中开过,我们的普桑有些危险,本来是商量让大车拖过去,但小穆却不吭不哈地奋力开了过去,最深处水己经没上车门了。我和田老师赶紧从人行易桥上跳过去,大赞小穆的胆量和车技,在我的内心,我有着偷偷的自豪,为我感知到这一切,我预知的他的那些品质,那些能让我躲藏的力量。
后面的一个水坑就过得容易一些,水比较浅。
天彻底黑了,我们在高原的星空下疾驰,我的脑海里回荡着几次属于我的星夜。
我知道我离天很近,离他也很近,我看到星星,我嗅到他活力的身体。
小穆怎么也不让我们换他,看他真是越幵越兴奋,我们也
169
就作罢。
当雄过去,羊八井也修路,在放行小车走半幅时,前面等候的几辆车和关卡的藏民发生了冲突,气氛很紧张。等了近一个小时,也不让走,后来小穆说去看看,我留下看车,他和田老师一起去交涉,又过了近一个小时,他们才跑回来,说可以走了。他们也跑去劝藏族人,好说歹说,大家的怒气才消掉,一场误会。
我坐在车里,头一次体会到自己有一点小女人的心情。城市很健全,我们有困难都可以找到别人来帮忙,这里,荒郊野外的生活,一群野气勃勃的男子,这让人喜欢。
我觉得很新鲜,夜里有点凉,我搂着自己的肩,靠在椅背
±0^
也许女人本就是女人,她会有应该有的所有特性。那要看时机。
黑夜里高原显得无所不容大音稀声的模样,我们的车灯是不灭的穿梭。
凌晨2点15分,拉萨到了。那条漂亮的迎宾大道灯火很亮,小穆开得很慢,我们自己为自己举行了一场入城仪式,互相拉了拉手,过去的一天一夜,突然间回忆不清楚了。
2001年7月23日拉萨的时间
我们半夜住进一家临街的小而干净的旅店,是一家湖南人开的,人很好,像是到他家似的家常。
好好休息一下,到中午才各自起来整理。
问小穆累不累,他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我和田老师直说佩服,本来大家都会开车,想着换换,这让一个赛车手式的猛人直接包圆了。
我又一次了解了这个长着一双奇特大手的男子,他有一种绵软的强劲。
中午我们在街上转,发现拉萨市很不错,干净宽敞,有很多内地的时尚连锁店,如果不是看见布达拉以一种奇异的倨傲挺立在每个人的视线里,如果不是看见高原独有的蓝天和
170
白云,真的不知是在哪里了。
有很多四川人开的饭馆,突然看见一家陕西面庄,几个人都觉得亲切,一定要照顾老乡的生意。
是咸阳的一个小伙子,带着腼腆的媳妇,面相当地道,因为高原沸点低,都是用高压锅压的,还有肉夹馍,吃得太开心了,几句陕西话,一碗陕西面,让我们在异乡感觉很特别’就像你在遥远的异乡偶遇一个如同故人的感情,你能拿它怎样,路途中的情境让这一切和你的现实隔离,你处在一个温暖而迷离的怀抱中,也许唯一做的就是接受吧。
^玉树的温暖如今又回到眼前,我们只是在各自的心里悄悄体会,彼此微笑时带着我们知晓的一点明媚,我一点也没有觉得感伤,这是一次和付出回报没有清账关系的感情。
吃完饭回来,我们准备去大昭寺7街上阳光很好,都说高原紫外线厉害,我带着防晒霜,却不想用,晒黑就晒黑吧,本身肤色就不白,才不怕,我是一直觉得皮肤黑才有质感。反对中国俗话“一白遮百丑”的审美观。
大昭寺前面有一个很大的广场,站在广场上,看来往游人,当地藏民,都沐浴在阳光中,高原最纯净的阳光普照着一切,这里的阳光是要悉心体会的,没有丝毫杂质的污染,因为高远,因而干净。
大门前面有两根高大的旗幡,执著地飘扬着千年不渝的信仰,再配上广场上空横拉着的彩色经幡,在风中一遍一遍地诵读着经文,以一种坚韧而流动的声音。
藏传佛教的寺院在色彩上总是给人一种很深的记忆和印象,黑、红、白三色,再加上彩色红黄的布幔,其间煨桑的冉冉烟气和门前匍匐的叩长头者,你不得不蓄起一种敬仰和缓慢激升的心情去走近它。
在大昭寺正门入口处前方,有三根石柱,其中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大昭寺是西藏地区现存的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这里:
说是最早,这里是一片湖水,松赞干布曾在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扔起一枚戒指,戒指落在哪里,就在哪里修建寺庙。结
171
果戒指刚好掉入湖内,湖面顿时光芒四射,光芒中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由千只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就开始了。如果这里以前真是一片湖水,那么一定能感觉到荡漾的佛光。我们从正门走进去,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个很宽阔的露天院落,这里是藏历正月期间举行大法会的地方,想那一定非常盛大。
这个院落的四周廊壁上绘满壁画,因所绘千佛佛像被称为千佛廊,我沿着回廊慢慢观览,上面所绘的故事我不是很清楚,但布满每个细小空间的温暖照耀和佛祖佛心还是让我这样一个外面闯入的凡人有翼翼小心之感,那来自我们身心之外的一种笼罩有着无形的力量。
小穆和田老师支起三角架,忙着寻找拍摄对象和角度,看着小穆,又想起他在玉树草原上拍摄的投入和热情,一个专心致志的男人是具观赏性的,他全副羽翼支棱着冲锋,眼神开始犀利。
我自己就在一边慢慢体味,体味我所处的这个陌生的寺院,体味我因此而产生的一些濡濡的心情,体味我面前这个男子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