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终结者
9851700000023

第23章 少年大王(1)

39、吕不韦想干的两件大事

如今的吕相邦府,气派而宏大,己经成了秦国军政要事的商议中心。在这个飘逸而灵动的夏日,秦国以蒙骜为首,包括王王齮、王翦、麃公在内的几位将军,应相邦吕不韦之邀,他们齐聚府中,要商议秦国一统天下的大事。

王齮、麃公、王翦这几位将军,包括蒙骜在内,都是秦国的宿将,跟随了几代国君,个个久经沙场,对秦国忠心耿耿。此刻虽说都是耋耄之年,却非常愿意在为秦国的开疆拓土战争中了却自己的风烛残年。因此,听了吕相邦召唤,他们一个个很快赶来。吕不韦环视众将,心中很是感慨,沉吟了一会,然后开口缓缓说道:“如今天下,强国就剩秦、燕、齐、赵、魏、韩、楚。相比而言,我们秦国独大。以我大秦国的实力,现在要消灭六国中任何一国都是可以的。只是,这么些年了,我们也曾一战就灭了赵国的主力,消灭了他们四十多万,到后来却还是不能灭其国。是不是秦国的军队不如人?”吕不韦说到这儿停住了,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几位将军,最后把目光投在王翦身上。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是秦国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名将,后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王一统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了韩国,其余五国都是王翦父子所灭,这是后话。

王翦看到吕不韦投来的目光,自豪地说:“秦国的天下,完全是靠打出来的;秦国的军队,是一流的。就技击而言,齐国的勇士不如魏国的武卒,魏国的武卒不如赵国的劲骑,赵国的劲骑却不如我秦国的死士。”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吕不韦对王翦微笑着,用力地鼓着掌说:“秦国的死士天下第一!可是,这么些年来,我们不断向东发起进攻,甚至消灭了六国中最强大的齐国主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灭不了齐国。这又是为什么?大家说说。”

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将军王翦不愿抢先回答,把目光投向蒙骜。老将军蒙骜也不愿抢先回答,把目光投向王齮。王齮号信梁,有勇有谋,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上党一战,时任左庶长的王齮率领秦军主力,兵出安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上党,迫使上党的韩赵守军退守赵境长平,使秦军主力得以迅速向长平推进,为在长平消灭赵国主力立下大功。看到蒙老将军投来鼓励的目光,王齮开口说:“如今的六国,虽说不是很团结,可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愿看着我大秦国灭了他们其中任何一国。因为这样,一到关键时候,他们就会舍命相救了。”

“不是舍命相救,是为了保命而来相救。”王翦将军笑着说。

吕不韦听了,看看王翦,然后又把目光投向蒙骜。见蒙骜冲他点点头,于是也冲蒙骜点点头,微笑着说:“是这样,就是这样啊。为了保命,他们总会在关键时相互救援。这结果,却使我们难以灭掉他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天下就这么一直乱着,大家说对吗?”

“不能乱,确实不能乱啊!”王翦说。

“为什么呢?”吕不韦逼视着他问道。

“乱,就会生变。这么些年乱下来,原来强的曾是魏国,后来是齐国,赵、楚国也不弱,而我们秦国却很弱。现在,好不容易轮到秦国一强独大,若不趁此灭了六国,后果不堪、不堪啊!”

“说得好,王将军说得太好啦!”吕不韦拍着手掌说,接着又问:“情况如此,当务之急,我们该怎么办?”

王翦低下头来,沉思着。吕不韦把目光再次投向蒙骜。

“我看,还是先攻打正东面的韩、赵、魏三国。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攻其城市、掠其土地,灭其主力,使他们一日弱似一日,他们就不可能强大。而我们秦国,就会在战争中越来越强大。”蒙骜坦然地迎着吕不韦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说。

“看来,对于灭六国的大计,老将军已经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将军所言,正符合先王定下来远交近攻的方略,也很符合我们秦国现在的国情。请将军继续往下说,说得更详细些。”

“这么打下去,我们就可以逐年地蚕食赵、魏、韩三国的城市、土地,用以壮大自己。等到我们攻占了魏国的酸枣时,秦国的领土就会已经扩大了几十座城市。到那时候,我国的版土已与齐国相连。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将东方的六国,大致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致使他们相互间联系、协作发生困难,以利于我们各个击破。”

作为商人出生的吕不韦,最大的特点是眼光独具。十五年前,他曾凭了双眼,一眼看中异人这个“奇货”,经营这么些年下来,可说是获利盈天。他如今既是秦国的相邦、百官之长,又是秦庄襄王的托孤重臣、秦王的“仲父”,还是拥有门客三千、家僮过万、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加上蓝田十二县的文信侯。更有甚的是,他同时是当今代行王权赵太后的前夫和情人。似乎完全可以这么说,这时的秦国大权,已经牢牢地握在他一人手中。秦国的事,就是他吕不韦的事。已经获取了秦国大权的吕不韦,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有了更大的野心。以往经营生意,总是想赚更多的金钱;如今他经营政治,就是想使秦国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和诚池,得到更快地发展壮大、甚至是一统天下。为实现这个野心,经过一番斟酌,他看中了几员大将,特别是蒙骜这员老将。如今,听了蒙骜的这一番分析,吕不韦在心中笑了,非常得意地夸赞自己说:“吕不韦,就是有眼光!”夸完自己后,吕不韦连连地击掌赞贺,大声地对蒙骜说:“你说的真好,真好啊!”

“谢相邦夸奖。”

“不是我夸奖,确实是将军说得太好了。”吕不韦说到这儿,扭头问王翦他们说:“将军们,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

听了几位将军异口同声地回答,吕不韦笑了,说:“既然将军们都以为是这样,我们还等什么,就该赶紧这么去做啊!大家说对不对?”

“对!”

“这就好!只是,我想再问蒙老将军一句,依老将军的看法,就秦国现在的实力,不断地东击赵、魏、韩三国,要多长时间,才可以攻占魏国酸枣等地呢?”

“最多六年!”

“最多六年,你回答的这么迅速,这么肯定。看来,你已经想了很久,考虑了很多,也考虑得很细。”

“是的,庄襄王还在世时,末将在与相邦进攻韩国成皋、荥阳时,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

“好、好哇!大秦国的天下,就有劳老将军了!”吕不韦大声地说:“蒙骜听令!”

“蒙骜在!”

“本相邦就封你为东征大将军,王齮、王翦、麃公为将军。着你们即刻整顿全国兵马,由蒙大将军统一指挥,东击韩、赵、魏三国。每日战况,由兵马司报告相邦府。”

看着众将军领令一一离去,吕不韦稍稍地迷了迷神,缓缓起身朝王宫走去。

如今他正当盛年,实际上已经掌握了秦国的最高权力。经营“异人”这个“奇货”的买卖虽说是大功告成,但新的责任又自然地压在他肩上。接过相印以后,吕不韦曾闭门思考了整整一天一夜,他基本上想清了自己在今后的十年中要干的两件大事:除了要让秦国稳步地强大,不断拉大与六国之间的实力;还要培养好秦王,将他培养成与自己想法相通乞今为止天下最伟大的君王。

“继续开疆拓土,让秦国稳步强大的事已交给蒙骜他们去做了。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辜负我吕不韦的希望。现在,我得去看看我的政儿,看看这个秦国的大王。今年他刚满十三岁,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我不仅要让他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军政训练,更要让他竖立‘天下,天下之天下’的观点,成为功德无量的圣君。”吕不韦就这么缓缓地走着,一路地想着,来到了秦王宫前。

对于少年大王嬴政的学习安排,王太后赵姬完全听从了吕不韦的意见,安排得相当紧,就如同太子的教育一般。每天习武学文,都有十个时辰以上,而每一个月,仅仅只让这可怜的秦王休息一天。他若再要想休息,就得等到蓬年过节或是王族中长辈的生日。

吕不韦大摇大摆地走进王宫,一个太监告诉他,秦王此刻正在御书房。他穿过两条长廊,远远地看到了御书房的窗户,这才放慢脚步,一边流览着窗外的美景,一边轻轻地迈步走过去。

40、太后又邀吕不韦去干那事情

阳光柔和,天空澄碧得象刚擦洗过一般;莲花般的白云,安详地在天边挂着;飘忽如雪点的柳絮,在馨风中徘徊;几只鸟儿飞过,立刻将原本悠闲的柳絮惊得翻飞狂奔。吕不韦看着,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惬意,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个飘逸、灵动的夏天啊!他习惯地捋了捋山羊般的短须,微微地笑着把头转向书房。

书中有一个极乐世界、一个真正的极乐世界。只是能够到这个世界来享乐的人,需要有一种能够与聪明人交流的智慧和一颗向上的心。这两点,年仅十三岁的秦王都具备了。此刻,他双手正捧着一卷竹简,看得是那样入迷,脸上那百般享受的样子,让人看着也羡慕。

吕不韦无比羡慕地望着他,望了许久,这才轻轻地走到他跟前。秦王却依然神游在他的极乐世界中,一丝儿也没有能够发现。吕不韦见了,非常高兴。这真象我啊,只要有好书,就一定会入迷。秦王,你在看的是什么书呢?吕不韦在心里想着、问着,悄悄地走到秦王的身后。探头看去,秦王手中捧着的,原来是商鞅的《更法》。

好书,真是好书!难怪秦王这么入迷!吕不韦正在心中感慨,却见秦王突然抬起头来,喃喃自语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确实说得好!”吕不韦不由脱口应合。

秦王听了,回过头来,见是吕不韦,轻轻地唤了声:“仲父!”

吕不韦高兴地看着秦王,真心地夸赞说:“商君书中写得好,大王刚才说得更是太好了。”

秦王听了,微微一笑。

“你知道这话的来龙去脉吗?”吕不韦问道。

“知道一些。”

“说来听听。”

“当年,先王秦孝公听了商君变法的主张,心里很是赞同,却又担心变更法度、改革礼制会受到天下人的非议,因此召来大臣共同商议这件事情。”

吕不韦听着点点头,用鼓励的目光望着秦王说:“结果呢?”

“结果,商鞅首先劝先王说:‘行动迟疑就不会有名,做事犹豫就不会成功。君王不要怕别人的批评议论,还是赶快下决心变更法度吧。法度是爱护人民的,礼制是利于国事的。所以圣人治国,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法度;只要有利于人民,就不必遵守旧的礼制。’”

“秦孝公被商君说服了?”

“先王是被商君说服了,可他的重臣却不同意。”

“是谁?”

“甘龙和杜挚。”

“杜挚怎么说?”

“杜挚说,‘效法古人就没有错误,遵守旧礼就没有奸邪。’”

“是这样吗?”

“不是的。商君说,‘古代的政教不同,我们效法哪个古人?帝王不相因袭,我们拘守谁的礼制?礼制、法度要随着时代而制定,命令要符合实际的需要。所以我说,治理人民,并非一个方法;为国家谋利益,不必效法古人。’”

“还是商君说的有理。”

“就是,杜挚没话可说,甘龙却争辩道,‘因袭人民的旧礼俗去施行教化,不费什么事就能成功。依据旧法度治理国家,官吏既很熟悉,人民也能相安。’”

“是这样吗?”

“不是的。商君说:‘这都是俗人的言论。夏、商、周三代的礼制不同,而都成就了王业;春秋时五霸的法度也不同,而都成就了霸业。所以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受礼制的约束。我们不能和受礼制约束的人商讨大事,不能和法度制裁的人计议变法。’”

“这就是你刚才忍不住念出来的‘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看来还是商君高明。”

“就是,我很喜欢商君,非常喜欢看他的书;也很感谢他,使我们秦国能够强大。”

听到年仅十三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吕不韦由不得睁大眼睛,心中又是佩服又是惊喜,对秦王说:“待你长大,整个天下一定就是秦王的了。”

“我想也是的。”秦王自信地回答。

吕不韦兴奋地点了点头,差点流出泪来。就在这时候,赵太后来了,由众多的宫女簇拥着,她满面春风地走进来。

庄襄王的去世,就象刮过去的一阵风,在她花样鲜丽的脸上,再没有一丝儿痕迹。阳光是这样的美好,和熙的夏之风暖暖地吹着,一切都让人满意。政儿有他的仲父教诲,秦国有它的相邦打理,她这个握有秦国军政大事最终决定权的女人,只需尽情地享受,切莫浪费了每一刻宝贵的生命就行。人不愧为万物之灵,就享受而言,可谓精致而细腻。不但需要精神上的满足,还需要器官上的满足。如今的赵姬,已经贵为王太后,无论是尊贵还是权势,都是秦国第一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能让她产生愉悦、美好体验或感觉的东西,她都享受到了。可是,在身体器官上,她还没能满足。十多年后与吕不韦的那一夜,她正在兴头上,吕不韦却垮下去了。想到当初使她欲仙欲醉的吕不韦,她渴望了。午时起床,她便让人去找他,得知他在秦王这儿,她便亲自赶来。看到相邦在秦王这里,她非常开心,目光久久地停在吕不韦的脸上。在心里说,今天,你一定行。

一个过来的男子,是很容易读出女人目光里的意思。吕不韦看到她投来的目光,似乎听到了她心里的话,不免有些担心,忙把目光投向秦王。赵太后见了,这才也把目光投向秦王。还是女人心细,她立刻发觉儿子的额头上一根乱发,于是便走上前去。

“别动。”她轻轻地说着,伸出纤纤细手,替秦王捋了捋那根乱发。“好了。你可别再弄乱了,你如今是秦王,一切都该整齐。”

秦王微笑着,点点头。

“好了,你如今有这么多好老师,还有仲父亲自教你,就好好地学习,到时候做一个好大王。”

“孩儿知道了。”秦王说。

赵太后点点头,端详了秦王一会,然后将目光投向吕不韦,愉快地说:“呆会儿,你到我那里来。你昨日送来的那几份奏章,我都已经盖好了王印。”

吕不韦听了,有些吃惊。因为他昨日送来的那几份奏章,当时就已经盖好了王印带回。看到赵太后那美丽的笑脸上渴望的目光,他立刻明白,太后又邀他去干那事情,心里虽有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恭恭敬敬地回答:“老臣遵命。”

太后立刻满面生辉,一甩袖子说:“我先走一步,在宫中等你。”

“我随后就到。”吕不韦说,适才谈论商君的快乐己然逝去。他担心地去看秦王,却见秦王正用不满的目光投向他的母后。

“他是在怪他的母后对我太过热情。”吕不韦在心里对自己说,不由更加地担心起来。

41、相邦的双手在太后的酥胸游走

在阔大的咸阳宫里,吕不韦走过几条长廊,又走过一座花园,这才走进后宫。他是个心志很高的人,以前做商人时,至少在心中也从不那么对人卑恭屈膝,为了自己的意志去顺应别人,特别是女人。如今做了这么些年的秦国高官,尤其是最近又做了秦国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握者,更是呼风唤雨、豪情满怀,不习惯委屈自己去满足别人的渴求,可这是太后啊!想到又要与她做那样的事情,吕不韦就蔫了许多,脚下的步子也慢了许多。走进后宫,赵太后已经是等得有些急了。

这一次,她没有象以往那样向他扑去,只是有些愠怒地瞅着他。自打二八芳龄跟了吕不韦之后,她就曾一直在等待他的光阴中打发日子。可是,我如今是王太后了,你吕不韦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臣子,却还要我这样来慢怠我,让我等待、等待,不断地在等待中过日子。这真让人受不了!赵太后这么想着、喊着,心中有些儿愤愤不平。